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物浪费现象严重
如今,全球食物浪费的现象日益严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测算,全球每年浪费和损耗的粮食高达13亿吨,占总产量的1/3,而粮食总产量的1/4就可满足全球8亿多饥饿和营养不良人群的需求。
我国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也存在大量浪费,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的损失浪费就高达3 500万吨。消费环节更是触目惊心,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高达2 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在上海,每天有1 200吨的食物被销毁,除了造成食物浪费之外,垃圾围城、处理废弃食物而排放温室气体等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上海绿洲公益是一家有着10年以上运作经验的公益机构,其撰写的《上海食物浪费情况调研报告》显示,78.5%的普通居民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物浪费;13.5%的餐馆对采购的原材料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38.5%的餐馆表示,餐桌上的浪费情况非常严重;便利店、中小型超市的生鲜类、零食类、饮品类等食物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因临近保质期而提前下架的情况均超过50%;77.8%的面包房存在面包、糕点不同程度提前下架的情况。超过30%的被调查者表示,一般将这部分食物按照垃圾处理。基于此调研报告,上海绿洲公益把目光投向了食物银行,并于2015年5月28日正式成立“绿色食物银行”。
绿色食物银行的运作方式
绿色食物银行主任李冰博士坦言,目前餐桌上的食物浪费已经受到人们关注,“光盘行动”就是很好的证明,但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被浪费的,经过严格鉴别和分拣后仍可安全食用的食物(也称为“余量食物”)却未受到人们的关注,比如面包店里当天未销售完的面包可能面临被销毁的情况,但这些面包仍然是安全可食用的。
食物银行的主要工作是募集生产、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即将被浪费的食物和部分日用品,以专业的运输、分类和仓储等,通过社区和公益机构把食物和物资分发给部分人群。食物银行这种基于食物有效利用的机构已存在了近半个世纪,2006年建立了全球食物银行网络(GFN),辅助与支持全球会员国的食物银行的推动,美国和新加坡等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都是GFN的会员。绿色食物银行也将成为GFN的网络成员,与全世界的食物银行共同探讨食物银行的创办和管理。
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绿色食物银行与捐赠企业一直在探索采用规范的流程来保证食品安全,并避免在运输、贮藏过程中造成再一次的食物浪费。目前,绿色食物银行已经与面包一刻、鑫和果蔬、光明都市菜园、家乐福超市等签订合作协议,由这些机构捐赠的生鲜、蛋糕、牛奶、大米、食用油等食物被储藏在绿色食物银行位于上海浦东塘桥社区的仓库内。
绿色食物银行对募集到的食物进行严格筛查,包括对食物的外包装、生产日期、保质期、存储和运输条件等进行检查,不接受未满足卫生安全标准的食物。筛查过后再将食物分拣储存,符合标准的食物将分为原材料和包装食品等不同类别进行运输和储存,并且按照食物的保质期进行分级,制定分发的优先顺序。对于募集到的蔬菜、水果等生鲜食物,绿色食物银行会当天分发。
哪些是绿色食物银行的受益人
李冰介绍,绿色食物银行的受益人主要分为三个阶梯:第一阶梯是最为核心的受益人,主要是因重大变故导致家庭经济拮据且有未成年人子女需要抚养的困难家庭;第二阶梯是政府保障体系覆盖的低保、纳保、残障人士等;第三阶梯是其他有需求的弱势人群。
目前,绿色食物银行已与上海市30多个社区建立了联系,设立了分发点。受益人由社区推荐或自行申请,经过绿色食物银行审核通过后才可正式成为受益人。机构会定期对受赠者进行回访,确定食物有效及安全送达,并评估该户家庭是否仍然有食物需求等。李冰介绍,绿色食物银行并非2015年5月才开始运行,早在2014年初就开始了试运行。2014年分发募集食物30万吨,受益人达到2万多人次;2015年分发募集食物40.35吨,受益人达到3.6万人次。
李冰强调,上海有23万人处于低收入水平,有些家庭的老人和孩子还面临着营养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困难的家庭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食物开支提升食物以外的生活需求,如孩子的教育、家人的医疗等,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我们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李冰如是说,“但目前也面临窘境,经过这两年的努力,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绿色食物银行,除了一些企业外,还有许多爱心人士向我们捐赠食物,但这些捐赠的食物量远远不够,希望有更多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食物。同时也希望绿色食物银行的理念能传递给更多的人。”
上海绿洲公益
上海绿洲公益成立于2004年11月,是由热爱环保事业的生态专业人员和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共同创办的上海第一家经上海市民政局批准并正式注册的民间环保组织。主要从事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水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领域的保护宣传、实践、调查研究以及咨询和交流等工作。
绿色食物银行
饮食安全 健康生活
本栏目由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HFDA)主办
如今,全球食物浪费的现象日益严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测算,全球每年浪费和损耗的粮食高达13亿吨,占总产量的1/3,而粮食总产量的1/4就可满足全球8亿多饥饿和营养不良人群的需求。
我国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也存在大量浪费,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的损失浪费就高达3 500万吨。消费环节更是触目惊心,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高达2 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在上海,每天有1 200吨的食物被销毁,除了造成食物浪费之外,垃圾围城、处理废弃食物而排放温室气体等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上海绿洲公益是一家有着10年以上运作经验的公益机构,其撰写的《上海食物浪费情况调研报告》显示,78.5%的普通居民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物浪费;13.5%的餐馆对采购的原材料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38.5%的餐馆表示,餐桌上的浪费情况非常严重;便利店、中小型超市的生鲜类、零食类、饮品类等食物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因临近保质期而提前下架的情况均超过50%;77.8%的面包房存在面包、糕点不同程度提前下架的情况。超过30%的被调查者表示,一般将这部分食物按照垃圾处理。基于此调研报告,上海绿洲公益把目光投向了食物银行,并于2015年5月28日正式成立“绿色食物银行”。
绿色食物银行的运作方式
绿色食物银行主任李冰博士坦言,目前餐桌上的食物浪费已经受到人们关注,“光盘行动”就是很好的证明,但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被浪费的,经过严格鉴别和分拣后仍可安全食用的食物(也称为“余量食物”)却未受到人们的关注,比如面包店里当天未销售完的面包可能面临被销毁的情况,但这些面包仍然是安全可食用的。
食物银行的主要工作是募集生产、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即将被浪费的食物和部分日用品,以专业的运输、分类和仓储等,通过社区和公益机构把食物和物资分发给部分人群。食物银行这种基于食物有效利用的机构已存在了近半个世纪,2006年建立了全球食物银行网络(GFN),辅助与支持全球会员国的食物银行的推动,美国和新加坡等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都是GFN的会员。绿色食物银行也将成为GFN的网络成员,与全世界的食物银行共同探讨食物银行的创办和管理。
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绿色食物银行与捐赠企业一直在探索采用规范的流程来保证食品安全,并避免在运输、贮藏过程中造成再一次的食物浪费。目前,绿色食物银行已经与面包一刻、鑫和果蔬、光明都市菜园、家乐福超市等签订合作协议,由这些机构捐赠的生鲜、蛋糕、牛奶、大米、食用油等食物被储藏在绿色食物银行位于上海浦东塘桥社区的仓库内。
绿色食物银行对募集到的食物进行严格筛查,包括对食物的外包装、生产日期、保质期、存储和运输条件等进行检查,不接受未满足卫生安全标准的食物。筛查过后再将食物分拣储存,符合标准的食物将分为原材料和包装食品等不同类别进行运输和储存,并且按照食物的保质期进行分级,制定分发的优先顺序。对于募集到的蔬菜、水果等生鲜食物,绿色食物银行会当天分发。
哪些是绿色食物银行的受益人
李冰介绍,绿色食物银行的受益人主要分为三个阶梯:第一阶梯是最为核心的受益人,主要是因重大变故导致家庭经济拮据且有未成年人子女需要抚养的困难家庭;第二阶梯是政府保障体系覆盖的低保、纳保、残障人士等;第三阶梯是其他有需求的弱势人群。
目前,绿色食物银行已与上海市30多个社区建立了联系,设立了分发点。受益人由社区推荐或自行申请,经过绿色食物银行审核通过后才可正式成为受益人。机构会定期对受赠者进行回访,确定食物有效及安全送达,并评估该户家庭是否仍然有食物需求等。李冰介绍,绿色食物银行并非2015年5月才开始运行,早在2014年初就开始了试运行。2014年分发募集食物30万吨,受益人达到2万多人次;2015年分发募集食物40.35吨,受益人达到3.6万人次。
李冰强调,上海有23万人处于低收入水平,有些家庭的老人和孩子还面临着营养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困难的家庭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食物开支提升食物以外的生活需求,如孩子的教育、家人的医疗等,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我们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李冰如是说,“但目前也面临窘境,经过这两年的努力,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绿色食物银行,除了一些企业外,还有许多爱心人士向我们捐赠食物,但这些捐赠的食物量远远不够,希望有更多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食物。同时也希望绿色食物银行的理念能传递给更多的人。”
上海绿洲公益
上海绿洲公益成立于2004年11月,是由热爱环保事业的生态专业人员和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共同创办的上海第一家经上海市民政局批准并正式注册的民间环保组织。主要从事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水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领域的保护宣传、实践、调查研究以及咨询和交流等工作。
绿色食物银行
饮食安全 健康生活
本栏目由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HFDA)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