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有针对性的提出少年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英国作家培根也曾经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此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显现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这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更远的要求,加强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要落到实处,落到细节。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自我管理能力差,稍不注意,会将学生推向另一个极端,品行差,道德低。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将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摆在第一位。
案例背景一
2011年9月份,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由于学校图书不能完全满足全校的师生,于是我在班里发起了一个倡议:请每位同学自愿拿出自己的课外书,在班里建立“图书角”,大家资源共享。刚开始,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可是到了家里和家长一商量,捐书者寥寥无几,(我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意识淡化)但是,我不灰心。第二天,将自己收藏的6本名家名著及古代诗词选带到了教室,宣布这是老师的“爱心图书”!供大家使用。当然老师还会不断地充实我班的图书角。接着我又讲了几个古代读书楷模的例子,他们没有书是怎么做的,有了书有时怎样学习的。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一次我是“读书爱书小楷模”的主题班会。接下来,事情有了较大的转机,学生纷纷的将自己喜爱的图书拿了出来,并且还有新的,我很纳闷,经过一了解是学生家长亲自到县城买回来的。这样我班的图书角建立起来了,可是我发现学生读书的热情并不高,有几个读的却是自己喜欢的故事之类的书籍,而读诗词歌赋之类的没有几个,对此,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前安排了5分钟的课前演讲,先是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我给予了表扬,后来我又对学生说:“如果你會进行吟唱古代诗词,那将是另一个飞跃”,同时我把自己在石家庄学习时,一位老师讲得诗词吟唱方法的视频让学生看,学生看后跃跃欲试,后来在课前不断地展示。当然为了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我不停的尝试着其他的办法,效果极其明显,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了,写作水平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最可喜的是班级的图书在不断地增多,并且保存的非常完好。就这样学生的读书习惯水到渠成。
案例背景二
去年,我当上了德育主任,学校又将我校最乱的六年级一个班交给我,因为这个班频繁的换老师,致使班级纪律变得一塌糊涂。对老师没有礼貌,同学之间打斗,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随意性太强,成绩当然也是一落千丈。针对这些情况,我认真的分析,寻找新的方法。在我上第一堂课的时候,看见学生散漫的样子,十分的恼火,但是我知道你发再大的火,根本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我另辟蹊径,这节课我们写作文,请你仔细的观察我们学生这节课的具体情形,一定要写出他(她)的特点,刻画要细腻并且不要署名,让大家猜一猜他(她)是谁。由于方法的转变学生一下子来了精神,其实学生不用认真观察,都能较好的将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写出来。写完后学生一读,其中有许多写那些品行不好的学生所搞的恶作剧,当这些事被学生读出来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脸红了,显得很不自在,我暗喜,只要你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就好办。
一年下来,我欣喜地看到了自己的成果,学生的成绩由原来的全区倒数跃居全区榜首。由此我想起了自己,从教多年,送走了一批批学生,我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这些良好的习惯培养更需要教师的榜样和教育的机智。
一、身先士卒,榜样力量去感染学生。
教师的榜样是无穷的,可以影响每一个学生,从捐书开始时同学们的不参与,到我的榜样作用,同学们才纷纷效仿,再到将读书活动落到实处,可以看出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不要只停留在口头上。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往往把教师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人生的标准和社会的化身,所以教师必须拥有高尚的人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带动学生,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格言、任何奖惩条例所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默默地感染着学生。由此可见其榜样示范教育之功效,正如春雨的滋润往往比暴风雨的倾泻更有益于万物的生长。
二、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转变学生习惯的关键。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能简单的训话,简单的说教,那样学生会感到厌烦。今天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实是对学生缺乏一种信任感,许多时候会让学生和你反着来。假如我第一节课,就是对学生直接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学生就会想换谁都一样,老路子,还是我行我素,不会积极地配合你,只有自己转变方式,让学生产生共鸣,他们才会与你交流,与你分享。只有走到学生的内心中,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试想着自己的学生时代,许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三、 只有不懈的坚持,才会收到更好地效果。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自制力差。俗话说:“养成一种坏习惯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种好的习惯需要一生”。文明与行为的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只有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平时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坚持不懈。在上述案例中,如果老师发现问题后,只是简单的处理,不坚持下去,这样散乱差的班级根本不可能取得那样优异的成绩。
四、三位一体,齐抓共管,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生活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促进,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如果只是班主任一人,不可能转变学生,只有教师、学校、家长共同管理,共同沟通,找出适合每一位学生的管理方式,你才能事半功倍。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要对孩子负责,不能由着孩子自己的性格,发现问题及时教育,不要任由发展。学校教育当然也要培其心,树其志,共同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养成行为,行为造就品质,或许我们在工作中多注意一点示范的力量,多捕捉一下教育的时机,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案例背景一
2011年9月份,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由于学校图书不能完全满足全校的师生,于是我在班里发起了一个倡议:请每位同学自愿拿出自己的课外书,在班里建立“图书角”,大家资源共享。刚开始,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可是到了家里和家长一商量,捐书者寥寥无几,(我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意识淡化)但是,我不灰心。第二天,将自己收藏的6本名家名著及古代诗词选带到了教室,宣布这是老师的“爱心图书”!供大家使用。当然老师还会不断地充实我班的图书角。接着我又讲了几个古代读书楷模的例子,他们没有书是怎么做的,有了书有时怎样学习的。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一次我是“读书爱书小楷模”的主题班会。接下来,事情有了较大的转机,学生纷纷的将自己喜爱的图书拿了出来,并且还有新的,我很纳闷,经过一了解是学生家长亲自到县城买回来的。这样我班的图书角建立起来了,可是我发现学生读书的热情并不高,有几个读的却是自己喜欢的故事之类的书籍,而读诗词歌赋之类的没有几个,对此,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前安排了5分钟的课前演讲,先是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我给予了表扬,后来我又对学生说:“如果你會进行吟唱古代诗词,那将是另一个飞跃”,同时我把自己在石家庄学习时,一位老师讲得诗词吟唱方法的视频让学生看,学生看后跃跃欲试,后来在课前不断地展示。当然为了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我不停的尝试着其他的办法,效果极其明显,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了,写作水平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最可喜的是班级的图书在不断地增多,并且保存的非常完好。就这样学生的读书习惯水到渠成。
案例背景二
去年,我当上了德育主任,学校又将我校最乱的六年级一个班交给我,因为这个班频繁的换老师,致使班级纪律变得一塌糊涂。对老师没有礼貌,同学之间打斗,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随意性太强,成绩当然也是一落千丈。针对这些情况,我认真的分析,寻找新的方法。在我上第一堂课的时候,看见学生散漫的样子,十分的恼火,但是我知道你发再大的火,根本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我另辟蹊径,这节课我们写作文,请你仔细的观察我们学生这节课的具体情形,一定要写出他(她)的特点,刻画要细腻并且不要署名,让大家猜一猜他(她)是谁。由于方法的转变学生一下子来了精神,其实学生不用认真观察,都能较好的将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写出来。写完后学生一读,其中有许多写那些品行不好的学生所搞的恶作剧,当这些事被学生读出来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脸红了,显得很不自在,我暗喜,只要你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就好办。
一年下来,我欣喜地看到了自己的成果,学生的成绩由原来的全区倒数跃居全区榜首。由此我想起了自己,从教多年,送走了一批批学生,我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这些良好的习惯培养更需要教师的榜样和教育的机智。
一、身先士卒,榜样力量去感染学生。
教师的榜样是无穷的,可以影响每一个学生,从捐书开始时同学们的不参与,到我的榜样作用,同学们才纷纷效仿,再到将读书活动落到实处,可以看出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不要只停留在口头上。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往往把教师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人生的标准和社会的化身,所以教师必须拥有高尚的人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带动学生,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格言、任何奖惩条例所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默默地感染着学生。由此可见其榜样示范教育之功效,正如春雨的滋润往往比暴风雨的倾泻更有益于万物的生长。
二、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转变学生习惯的关键。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能简单的训话,简单的说教,那样学生会感到厌烦。今天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实是对学生缺乏一种信任感,许多时候会让学生和你反着来。假如我第一节课,就是对学生直接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学生就会想换谁都一样,老路子,还是我行我素,不会积极地配合你,只有自己转变方式,让学生产生共鸣,他们才会与你交流,与你分享。只有走到学生的内心中,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试想着自己的学生时代,许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三、 只有不懈的坚持,才会收到更好地效果。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自制力差。俗话说:“养成一种坏习惯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种好的习惯需要一生”。文明与行为的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只有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平时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坚持不懈。在上述案例中,如果老师发现问题后,只是简单的处理,不坚持下去,这样散乱差的班级根本不可能取得那样优异的成绩。
四、三位一体,齐抓共管,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生活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促进,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如果只是班主任一人,不可能转变学生,只有教师、学校、家长共同管理,共同沟通,找出适合每一位学生的管理方式,你才能事半功倍。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要对孩子负责,不能由着孩子自己的性格,发现问题及时教育,不要任由发展。学校教育当然也要培其心,树其志,共同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养成行为,行为造就品质,或许我们在工作中多注意一点示范的力量,多捕捉一下教育的时机,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