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世纪,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货币的需要量日益增加。货币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而贵金属——金银,就是最理想的货币。于是,西欧的王公贵族和商人疯狂的追求黄金和白银,形成一股“寻金热”。哥伦布就曾经说过:“黄金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成为他想要的一切东西的主人。有了黄金,甚至可以使灵魂进入天堂。”然而,欧洲金银矿产不多,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当时《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广为流传,书中描写东方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使西欧人垂涎三尺,决心远渡重洋,到富庶的东方去实现“黄金梦”。
其实,从西方通往东方的商路有三条。一条是陆路:即传统的“丝绸之路”,从君士坦丁堡登陆,经小亚细亚、黑海和里海南岸至中亚,再翻越帕米尔高原到中国。另两条是海路:一条从叙利亚和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到波斯湾;另一条从埃及经红海至波斯湾,再换船到印度和中国。这几条商路的贸易,原本就经过意大利、阿拉伯、拜占廷和波斯等地的商人多次转手,才能将货物运抵西欧。后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到西欧的货物不仅数量少,而且价格比原来高8—10倍。于是,西欧的商人、贵族,迫切希望另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
15-17世纪开辟的新航路,主要有三条航线:一是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二是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三是绕过南美洲,经麦哲伦海峡,横渡太平洋、印度洋,回到大西洋的环球航行。
西欧直达印度新航路的开辟
15世纪80年代以前,很少有人知道非洲大陆的最南端究竟在何处。为了弄清楚这一点,很多人雄心勃勃地乘船远航,但结果都没有成功。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一位名叫巴尔托洛梅乌·缪·迪亚士的航海家,组织了3条帆船,从里斯本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一直向南行驶。在鲸湾附近,遇到了强烈的风暴,经过十几天的搏斗,被暴风吹到了非洲东海岸的阿尔戈阿湾附近——这是欧洲人第一次绕过非洲南端到达非洲东海岸。由于船只伤亡惨重,并且看不到陆地,船员们感到害怕,于是返航。经过非洲最南端的时候,水手们看到一个陡峭的大岬角耸立在大西洋中。为了纪念这次在风暴中逃生的经历,他们给岬角起了个名字——“风暴角”。葡萄牙王觉得“风暴角”这个名字不吉利,认为既然风暴角位于通往印度的航线上,到了此地,前往印度就大有希望,遂改名为“好望角”,意为“美好希望的海角”。于是,好望角这个名称便传开了。
迪亚士的航海图和资料,为达·伽马后来远航印度时发挥了重要作用。1497年,葡萄牙贵族瓦斯科·达·伽马,奉葡萄牙王之命,率领4艘船,170名船员的船队,从里斯本出发,前往印度。绕过好望角,到达迪亚士所到最远处——阿尔戈阿湾,继续北上,经莫桑比克、蒙巴萨,到达肯尼亚的马林迪。在这里,遇到有经验的阿拉伯水手,在他的领航下,沿着中国和阿拉伯海员早已熟悉的航线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库特。达·伽马的航行使西欧直通印度的新航路终于开辟成功。
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的航行扩张,促使西班牙人积极寻找另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他们资助哥伦布从欧洲向西航行,最终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热忠于航海,并熟悉地中海和东大西洋沿岸的航路。他读过《马可·波罗行记》,相信意大利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认为的“亚洲位于欧洲以西三千英里”的错误观点。他绘制了一幅大西洋以东是欧洲,以西是亚洲的地图。哥伦布看了这张地图,认为从欧洲向西航行同样可以到达盛产黄金、香料的中国和印度,萌发了西航思想。后来有人说是托斯堪内里坚持的一个错误观点,促成了哥伦布的西航。
1492年,哥伦布带领87名水手, 3只船的船队,从巴罗斯港出发。为避开逆流和风暴,船队先向西南方向航行,抵达加那利群岛的戈梅腊岛。后又从戈梅腊岛出发,先向西后向西南航行,进入茫茫的大西洋。经过34昼夜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巴哈马群岛东南方的萨马纳岛。哥伦布以为自己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所到之处为“印度群岛”。哥伦布曾先后四次到达美洲,直到1506年病逝,都一直以为自己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
就在哥伦布西航期间,阿美利哥·味斯普奇于1499-1502年间,曾几次去哥伦布到达的地方考察,回欧洲后出版一部游记,断定那根本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陆”。1507年,德国学者瓦尔茨·米勒按照阿美利哥的说法,称新大陆为“阿美利加”洲,简称“美洲”。哥伦布的错误纠正过来了,但加勒比海诸岛至今仍称“西印度群岛”,美洲原有的居民一直被称为“印第安人”。哥伦布的远航开辟了从西欧通向美洲的新航路,结束了美洲与世隔绝的状态。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哥伦布虽然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却没有到达富庶的东方,也没有给西班牙立刻带来可观的财富。而达·伽马开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后,却给葡萄牙带来惊人的利润。西班牙王室对此忌羡不已,希望也能找到一条直通东方的新航路,继续支持远洋探险活动。
出身于落破骑士家庭的费尔南多·麦哲伦,熟悉航海事业,他猜测,大海以东就是美洲,并坚信地球是圆的,于是决定做一次环球航行。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1519年,麦哲伦率领265人,分乘5艘船,从塞维利亚的外港圣卢卡出发,抵达圣马提阿斯湾,再往南行都是航海家从未到过的地方,后来,船队驶进南纬52度处的一个海峡,这个海峡很长,而且忽宽忽窄,弯弯曲曲,港汊交错,潮汐汹涌。有一条船在困难面前丧失信心,掉头逃回西班牙。麦哲伦率领3艘船(另一艘早已沉没),经过38天的艰苦航行,终于走出海峡,进入浩翰无边的“大南海”。为了纪念麦哲伦第一个通过此海峡,后人称之为“麦哲伦海峡”。麦哲伦的船队在“大南海”里航行3个多月,竟没有遇到一次暴风雨,于是,他就给“大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太平洋”,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521年,麦哲伦的船队驶抵菲律宾群岛后,由于干涉当地内政而被菲律宾土人杀害,船队只剩下1艘船和18名船员,由德尔·卡诺率领继续横渡印度洋,经过好望角,于1522年返回西班牙。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也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其实,从西方通往东方的商路有三条。一条是陆路:即传统的“丝绸之路”,从君士坦丁堡登陆,经小亚细亚、黑海和里海南岸至中亚,再翻越帕米尔高原到中国。另两条是海路:一条从叙利亚和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到波斯湾;另一条从埃及经红海至波斯湾,再换船到印度和中国。这几条商路的贸易,原本就经过意大利、阿拉伯、拜占廷和波斯等地的商人多次转手,才能将货物运抵西欧。后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到西欧的货物不仅数量少,而且价格比原来高8—10倍。于是,西欧的商人、贵族,迫切希望另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
15-17世纪开辟的新航路,主要有三条航线:一是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二是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三是绕过南美洲,经麦哲伦海峡,横渡太平洋、印度洋,回到大西洋的环球航行。
西欧直达印度新航路的开辟
15世纪80年代以前,很少有人知道非洲大陆的最南端究竟在何处。为了弄清楚这一点,很多人雄心勃勃地乘船远航,但结果都没有成功。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一位名叫巴尔托洛梅乌·缪·迪亚士的航海家,组织了3条帆船,从里斯本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一直向南行驶。在鲸湾附近,遇到了强烈的风暴,经过十几天的搏斗,被暴风吹到了非洲东海岸的阿尔戈阿湾附近——这是欧洲人第一次绕过非洲南端到达非洲东海岸。由于船只伤亡惨重,并且看不到陆地,船员们感到害怕,于是返航。经过非洲最南端的时候,水手们看到一个陡峭的大岬角耸立在大西洋中。为了纪念这次在风暴中逃生的经历,他们给岬角起了个名字——“风暴角”。葡萄牙王觉得“风暴角”这个名字不吉利,认为既然风暴角位于通往印度的航线上,到了此地,前往印度就大有希望,遂改名为“好望角”,意为“美好希望的海角”。于是,好望角这个名称便传开了。
迪亚士的航海图和资料,为达·伽马后来远航印度时发挥了重要作用。1497年,葡萄牙贵族瓦斯科·达·伽马,奉葡萄牙王之命,率领4艘船,170名船员的船队,从里斯本出发,前往印度。绕过好望角,到达迪亚士所到最远处——阿尔戈阿湾,继续北上,经莫桑比克、蒙巴萨,到达肯尼亚的马林迪。在这里,遇到有经验的阿拉伯水手,在他的领航下,沿着中国和阿拉伯海员早已熟悉的航线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库特。达·伽马的航行使西欧直通印度的新航路终于开辟成功。
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的航行扩张,促使西班牙人积极寻找另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他们资助哥伦布从欧洲向西航行,最终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热忠于航海,并熟悉地中海和东大西洋沿岸的航路。他读过《马可·波罗行记》,相信意大利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认为的“亚洲位于欧洲以西三千英里”的错误观点。他绘制了一幅大西洋以东是欧洲,以西是亚洲的地图。哥伦布看了这张地图,认为从欧洲向西航行同样可以到达盛产黄金、香料的中国和印度,萌发了西航思想。后来有人说是托斯堪内里坚持的一个错误观点,促成了哥伦布的西航。
1492年,哥伦布带领87名水手, 3只船的船队,从巴罗斯港出发。为避开逆流和风暴,船队先向西南方向航行,抵达加那利群岛的戈梅腊岛。后又从戈梅腊岛出发,先向西后向西南航行,进入茫茫的大西洋。经过34昼夜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巴哈马群岛东南方的萨马纳岛。哥伦布以为自己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所到之处为“印度群岛”。哥伦布曾先后四次到达美洲,直到1506年病逝,都一直以为自己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
就在哥伦布西航期间,阿美利哥·味斯普奇于1499-1502年间,曾几次去哥伦布到达的地方考察,回欧洲后出版一部游记,断定那根本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陆”。1507年,德国学者瓦尔茨·米勒按照阿美利哥的说法,称新大陆为“阿美利加”洲,简称“美洲”。哥伦布的错误纠正过来了,但加勒比海诸岛至今仍称“西印度群岛”,美洲原有的居民一直被称为“印第安人”。哥伦布的远航开辟了从西欧通向美洲的新航路,结束了美洲与世隔绝的状态。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哥伦布虽然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却没有到达富庶的东方,也没有给西班牙立刻带来可观的财富。而达·伽马开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后,却给葡萄牙带来惊人的利润。西班牙王室对此忌羡不已,希望也能找到一条直通东方的新航路,继续支持远洋探险活动。
出身于落破骑士家庭的费尔南多·麦哲伦,熟悉航海事业,他猜测,大海以东就是美洲,并坚信地球是圆的,于是决定做一次环球航行。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1519年,麦哲伦率领265人,分乘5艘船,从塞维利亚的外港圣卢卡出发,抵达圣马提阿斯湾,再往南行都是航海家从未到过的地方,后来,船队驶进南纬52度处的一个海峡,这个海峡很长,而且忽宽忽窄,弯弯曲曲,港汊交错,潮汐汹涌。有一条船在困难面前丧失信心,掉头逃回西班牙。麦哲伦率领3艘船(另一艘早已沉没),经过38天的艰苦航行,终于走出海峡,进入浩翰无边的“大南海”。为了纪念麦哲伦第一个通过此海峡,后人称之为“麦哲伦海峡”。麦哲伦的船队在“大南海”里航行3个多月,竟没有遇到一次暴风雨,于是,他就给“大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太平洋”,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521年,麦哲伦的船队驶抵菲律宾群岛后,由于干涉当地内政而被菲律宾土人杀害,船队只剩下1艘船和18名船员,由德尔·卡诺率领继续横渡印度洋,经过好望角,于1522年返回西班牙。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也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