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先生夫妻俩已购置了一套小户型,为照顾父母,他们打算在居住地附近再购买一套房给老人家住,目前楼市观望的情况下是否该出手购买?如果买,该如何理财?
家庭状况
李先生 30岁,在北京一企业任部门经理,年收入约7万元。曾购买5万元基金,但目前还亏损近2万元,银行存款3万元。有基本的社会保险。
妻子 26岁,事业单位职工,年收入约4万元。有基本社会保险。
夫妻俩已在北京四环内购置一套50m2住房.因有李先生父母支持首付款,月供只有1000元。平时夫妻两每月支出大约为2500元。
李先生的岳父母在外地生活,有套市值30万元的住房,现已退休,夫妻俩的退休金每月合计3000元。李先生的妻子是独生女,父母准备几年后搬到北京与他们一起住,并将住房卖掉用作在北京购房的首付款。但由于老夫妻俩退休金有限,在北京购房后的银行月供由李先生夫妇承担。而老人身故后,这套住房将由李先生继承。为方便照顾父母,李先生的妻子想在目前所住附近给老人买一套50m2左右的房.但从目前情况看.北京四环附近的房价已高达13000元。
买房分析
就目前北京楼市而言,开发商虽未出现集体降价的连锁反应,但也在暗地里通过打折、买房送车等促销手段全力倾销楼盘,从年初开始的打折促销热潮持续至今,从9.8折、9.5折,到9.1折,北京甚至出现了8折的促销楼盘。然而,这一次,购房者却对诱人的高折扣表现出了足够的冷静。房价会降吗?能降到什么程度?
买房要从“需”出发
虽然新政策实施抑制了房价的快速增长,但开发商的优惠并没有促使近期房价明显下降。那些降价行为多是些地段较偏,或是品质中等的产品。经过几年火爆甚至非理性的开发后,房价不断攀升、土地日渐稀缺、房地产开发区域向郊区延伸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今后想要在城市中心地带包括今天的五环沿线购置一套“跌破底价”的住宅是不太可能的。
如果买房的目的是以自住为主的刚性需求的话,那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因为房价暴涨或暴跌,对自住型的购房人来说,基本不受影响。自住型需求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经济条件,而不是去揣摩政策因素。只要是生活的需要,那么随时买房都合适。因此,现在有自住需求的购房者来说,在经历市场持续几个月的优惠后,正是抄底的好时机。
观望期购房者更有主动权
市场观望期,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购房者改变了弱势地位,可以从容选择理想房源,不会因为一味追涨而丧失理性,而且还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容易买到适合自己的房子。现在择机购房就少了很多的竞争对手,而此时销售人员也比以前更加热情周到,还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优惠,何乐而不为呢?
二手房更可取
不管是自住还是投资,都要货比三家,理性购房。就李先生目前的经济状况来说,建议李先生夫妇购买一套由买卖双方定价的二手房。同居高不下的新房相比,二手房的平均价格相当于一手房的70%。因为是现房供应,二手房价格由买卖双方自由议价,随着近期房源释放充足,二手房存在更大的议价空间,正好能够满足李先生夫妇刚性的购房需求。
购置二手房,建议首选已经发展成熟的居住小区,随买随住。因为那些配套完善、居住氛围浓郁的楼盘,市场认知度较高,因此其保值功能也相应较强,即使是此后市场还要再次深度盘整,但对于成熟的居住小区来说,影响不会很大。目前,新房半数以上在五环以外,二手房正在成为城市中心的供应主力,50~60m2的小两居是大众人所需要的户型,这类房源是北京二手房市场是最为少的,升值潜力巨大。
理财建议
李先生夫妇现在可以开始着手看房、选房,如果按计划买一个50m2左右的小户型,加简单装修要准备70万元左右。把父母老家的那套房子卖出套现30万元,还需要向银行贷款40万元。随着银行不断加息,现在商业房贷年利率已经到了7.83%,如果要商业贷款的话,20年期每月要还贷3499元,建议李先生夫妇改用公积金贷款,利率才5.22%,每月只需还贷2688元,节省不少利息。
生活支出安排
除去房贷和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费外,李先生夫妇每年还有约3.5万元的结余,这部分钱可以做如下的规划。
留3万元做生活备用金,应付不时之需,可以用银行存款或货币基金去准备。在保持高流动性的同时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收益,而且变现能力也较强,是比较理想的理财工具。
虽然两人收入稳定,但是结余不多,目前两人的生活开支每月2500元,非常节俭,如果老人过来,可以把开支控制在每月4000元之内,平时多采用记账方法,减少一些不合理的开支,同时两人也可以各申请一张信用卡,平时多刷卡消费,巧用信用卡的免息期,增加资金使用的灵活度。
投资方案
李先生夫妇现有的基金还处于亏损状态,建议不必急于赎回,目前市场行情震荡,如果持仓结构过于单一的话,可以做一些调整,可以把持仓比例向长期收益持续性表现佳的基金倾斜,增加配置型基金的比例。
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先生,现在还属于家庭形成期,子女出生以后,家庭进入成熟期,就要面对子女抚养和教育、夫妻养老等大额支出,这笔钱要从现在开始,及早做准备。李先生夫妻工作稳定,建议每月定期定投1000元于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或购买国内外具有强迫储蓄的投资连接保险产品。股票型基金以追求长期的资本增值为目标,比较适合长期投资,可供投资者用来满足教育、退休等远期支出的需要;混合型基金的风险低于股票型基金,预期收益高于债券型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在不同资产之间分散投资的工具;有强迫储蓄性质的投连险,又称“基金中的基金”,是由保险公司的专家从基金公司中二次筛选出多只优秀的基金再次进行搭配、组合而成。
保险补充
李先生夫妇既要承担长达几十年的房屋贷款,又要面对日益年迈的父母和以后出生的孩子。在漫长的几十年人生路上,彼此都是对方倚重的支柱,任何一方的不测都会导致家庭安稳幸福的严重倾斜甚至坍塌,所以,合理并及早地规划保障非常重要。在保险方面,李先生夫妇也只有单位上的基本社会保险,保障力度还不够,建议每人购买一定数额的消费型的商业大病医疗保险、定期寿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保险金额与房屋贷款额接近,期限也相当,建议为60万元左右,费用不高,年薪的5%左右就可以,夫妻双方可以互为受益人,以有效保障家庭的财务安全。
家庭状况
李先生 30岁,在北京一企业任部门经理,年收入约7万元。曾购买5万元基金,但目前还亏损近2万元,银行存款3万元。有基本的社会保险。
妻子 26岁,事业单位职工,年收入约4万元。有基本社会保险。
夫妻俩已在北京四环内购置一套50m2住房.因有李先生父母支持首付款,月供只有1000元。平时夫妻两每月支出大约为2500元。
李先生的岳父母在外地生活,有套市值30万元的住房,现已退休,夫妻俩的退休金每月合计3000元。李先生的妻子是独生女,父母准备几年后搬到北京与他们一起住,并将住房卖掉用作在北京购房的首付款。但由于老夫妻俩退休金有限,在北京购房后的银行月供由李先生夫妇承担。而老人身故后,这套住房将由李先生继承。为方便照顾父母,李先生的妻子想在目前所住附近给老人买一套50m2左右的房.但从目前情况看.北京四环附近的房价已高达13000元。
买房分析
就目前北京楼市而言,开发商虽未出现集体降价的连锁反应,但也在暗地里通过打折、买房送车等促销手段全力倾销楼盘,从年初开始的打折促销热潮持续至今,从9.8折、9.5折,到9.1折,北京甚至出现了8折的促销楼盘。然而,这一次,购房者却对诱人的高折扣表现出了足够的冷静。房价会降吗?能降到什么程度?
买房要从“需”出发
虽然新政策实施抑制了房价的快速增长,但开发商的优惠并没有促使近期房价明显下降。那些降价行为多是些地段较偏,或是品质中等的产品。经过几年火爆甚至非理性的开发后,房价不断攀升、土地日渐稀缺、房地产开发区域向郊区延伸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今后想要在城市中心地带包括今天的五环沿线购置一套“跌破底价”的住宅是不太可能的。
如果买房的目的是以自住为主的刚性需求的话,那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因为房价暴涨或暴跌,对自住型的购房人来说,基本不受影响。自住型需求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经济条件,而不是去揣摩政策因素。只要是生活的需要,那么随时买房都合适。因此,现在有自住需求的购房者来说,在经历市场持续几个月的优惠后,正是抄底的好时机。
观望期购房者更有主动权
市场观望期,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购房者改变了弱势地位,可以从容选择理想房源,不会因为一味追涨而丧失理性,而且还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容易买到适合自己的房子。现在择机购房就少了很多的竞争对手,而此时销售人员也比以前更加热情周到,还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优惠,何乐而不为呢?
二手房更可取
不管是自住还是投资,都要货比三家,理性购房。就李先生目前的经济状况来说,建议李先生夫妇购买一套由买卖双方定价的二手房。同居高不下的新房相比,二手房的平均价格相当于一手房的70%。因为是现房供应,二手房价格由买卖双方自由议价,随着近期房源释放充足,二手房存在更大的议价空间,正好能够满足李先生夫妇刚性的购房需求。
购置二手房,建议首选已经发展成熟的居住小区,随买随住。因为那些配套完善、居住氛围浓郁的楼盘,市场认知度较高,因此其保值功能也相应较强,即使是此后市场还要再次深度盘整,但对于成熟的居住小区来说,影响不会很大。目前,新房半数以上在五环以外,二手房正在成为城市中心的供应主力,50~60m2的小两居是大众人所需要的户型,这类房源是北京二手房市场是最为少的,升值潜力巨大。
理财建议
李先生夫妇现在可以开始着手看房、选房,如果按计划买一个50m2左右的小户型,加简单装修要准备70万元左右。把父母老家的那套房子卖出套现30万元,还需要向银行贷款40万元。随着银行不断加息,现在商业房贷年利率已经到了7.83%,如果要商业贷款的话,20年期每月要还贷3499元,建议李先生夫妇改用公积金贷款,利率才5.22%,每月只需还贷2688元,节省不少利息。
生活支出安排
除去房贷和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费外,李先生夫妇每年还有约3.5万元的结余,这部分钱可以做如下的规划。
留3万元做生活备用金,应付不时之需,可以用银行存款或货币基金去准备。在保持高流动性的同时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收益,而且变现能力也较强,是比较理想的理财工具。
虽然两人收入稳定,但是结余不多,目前两人的生活开支每月2500元,非常节俭,如果老人过来,可以把开支控制在每月4000元之内,平时多采用记账方法,减少一些不合理的开支,同时两人也可以各申请一张信用卡,平时多刷卡消费,巧用信用卡的免息期,增加资金使用的灵活度。
投资方案
李先生夫妇现有的基金还处于亏损状态,建议不必急于赎回,目前市场行情震荡,如果持仓结构过于单一的话,可以做一些调整,可以把持仓比例向长期收益持续性表现佳的基金倾斜,增加配置型基金的比例。
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先生,现在还属于家庭形成期,子女出生以后,家庭进入成熟期,就要面对子女抚养和教育、夫妻养老等大额支出,这笔钱要从现在开始,及早做准备。李先生夫妻工作稳定,建议每月定期定投1000元于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或购买国内外具有强迫储蓄的投资连接保险产品。股票型基金以追求长期的资本增值为目标,比较适合长期投资,可供投资者用来满足教育、退休等远期支出的需要;混合型基金的风险低于股票型基金,预期收益高于债券型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在不同资产之间分散投资的工具;有强迫储蓄性质的投连险,又称“基金中的基金”,是由保险公司的专家从基金公司中二次筛选出多只优秀的基金再次进行搭配、组合而成。
保险补充
李先生夫妇既要承担长达几十年的房屋贷款,又要面对日益年迈的父母和以后出生的孩子。在漫长的几十年人生路上,彼此都是对方倚重的支柱,任何一方的不测都会导致家庭安稳幸福的严重倾斜甚至坍塌,所以,合理并及早地规划保障非常重要。在保险方面,李先生夫妇也只有单位上的基本社会保险,保障力度还不够,建议每人购买一定数额的消费型的商业大病医疗保险、定期寿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保险金额与房屋贷款额接近,期限也相当,建议为60万元左右,费用不高,年薪的5%左右就可以,夫妻双方可以互为受益人,以有效保障家庭的财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