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2007年五河县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特点,总结了五河县2007年度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安徽五河;2007年
五河县位于皖东北淮河中游下段,其名以淮、浍、漴、潼、沱五水汇聚五河口而得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大豆、玉米、花生等,其种植面积占全年总种植面积的95%以上。有害生物是制约全县主要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在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上,全县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尤其是植保系统,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保护环境”的植保方针,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全县全年粮食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现将五河县2007年度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简报如下。
1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的发生特点
今年,五河县农作物各类病虫草鼠害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其中小麦纹枯病、麦田杂草、水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为偏重发生,麦蚜、麦蜘蛛、水稻纹枯病等为中等发生。
1.1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
2007年,五河县小麦病虫草害总体来说属于中等偏重发生年份,其中病害发生面积为5.31万公顷次,虫害发生8.79万公顷次,草害发生4.53万公顷次。小麦纹枯病、麦蜘蛛、麦蚜及麦田杂草为中等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地下害虫、小麦粘虫等为轻至偏轻发生。
1.2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
由于受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多次强降雨的影响,今年五河县水稻稻纵卷叶螟为偏重发生,其发生特点是发生面积大,迁入峰次多、危害时间长,发生面积达9.47万公顷次;其他病虫害总体为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水稻纹枯病、稻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等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2.93万公顷次、8.93万公顷次和0.4万公顷次,但由于受9月19日台风“圣帕”的影响,后期七(5)褐飞虱大发生,出现了晚稻稻飞虱的翘尾现象;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双庙、沫河口等粳糯稻种植区发生严重,出现了大面积死苗座棵现象;二化螟、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1.07万公顷次、0.80万公顷次和0.03万公顷次。
1.3秋季旱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
因五河县今年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出现了自1954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内涝,大豆、玉米、花生等全县主要秋季旱作物绝大部分受灾,近六成以上绝收,补改种面积较大,因而秋季旱作物病虫害总体呈偏轻至中等发生,其中大豆卷叶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1.07万公顷次;大豆斜纹夜蛾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共发生0.60万公顷次,重发田块为0.08万公顷次,主要分布在头铺、小圩等乡镇的个别村;玉米螟中等发生,发生0.80万公顷次,花生根茎腐病偏轻发生,发生0.13万公顷次。
1.4蝗虫发生特点
今年全县蝗虫为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和密度均低于2006年。全县今年蝗虫发生面积为0.83万公顷次,其中夏蝗0.50万公顷次,秋蝗0.33万公顷次;达标面积0.57万公顷次,其中夏蝗0.33万公顷次,秋蝗0.23万公顷次,一般密度0.18头/m2,最高密度4头/m2,其中夏蝗0.2~0.4头/m2的为0.20万公顷次,0.5~1.0头/m2的0.07万公顷次,1.1~3.0头/m2的0.04万公顷次,3头/m2以上的0.013万公顷次;秋蝗0.2~0.4头/m2的0.70万公顷次,0.5~1.0头/m2的0.07万公顷次,1.1~4.0头/m2的0.03万公顷次。
秋残调查,9月20~23日调查,共查1 300hm2,取样150个,有蝗点4个,占26.7%,获虫800头,平均密度78头/hm2,残蝗面积4 000hm2,其中90头/hm2的3 300hm2, 91.5~225.0头/hm2的1 700hm2,225头/hm2以上的300hm2。
1.5农田鼠害发生特点
2007年我县农田鼠害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2万公顷次,其密度一般为3%~12%,平均为5.42%;农户发生户数为8万户,密度一般为5.0%~12.8%,平均为6.2%,种类主要为黑线姬鼠、褐家鼠等约占80%。
2综合防治措施
2.1加强病虫预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
根据全县作物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等特点,选择了12个相对固定的调查点,以进行各种病虫发生发展动态的系统监测,并聘用了一些乡镇农技站的技术骨干作为基点测报员。对甲胺磷等5种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进行严格的市场检查,大力推广丙溴磷、阿维菌素等高效低毒的农药,真正体现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县植保站充分发挥蝗虫地面应急防治站项目优势及省里配置的测报设备的作用,基本实现了预测预报的模型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及信息发布的可视化(2007年共拍各种病虫图片资料800份,制作病虫电视预报2期),进一步提高了测报的准确性、时效性,有效扩大了服务范围。
2.2完善应急防治体系,抓好大田防治工作
今年全县在以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纵卷叶螟为主的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上重点突出一个“早”字,做到早发现、早部署、早动手,制定并下发了《小麦病虫害防治预案》、《水稻病虫害防治预案》等一系列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并在五河县农技推广网和五河县农业信息网上发布。另外,以科技入户为契机,4月中旬,对全县50名技术指导员进行了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4月26日在朱顶镇召开了全县小麦赤霉病防治现场会,从而吹响了全县小麦赤霉病防治攻坚战的号角,全县小麦病虫害防治面积共16.33万公顷次,其中小麦赤霉病预防面积在5.73万公顷次,预防率100%,总体防治效果在90%以上。
针对今年大发生的稻纵卷叶螟,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农委、广电等相关部门的一把手为副组长的“五河县水稻病虫害防治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农委成立了以分管主任为组长,中心主任和植保站长为副组长的“全县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组”,并分成9个小组,分赴全县9个水稻重点乡镇,协同各乡镇农技人员,每天进行地毯式调查,并将结果于每天下午5时前上报到县植保站,县植保站安排专人值班,将各乡镇上报数据整理汇总后,及时上报到省市站。各乡镇也分别召开了现场会及培训会,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开展了统防统治,全县稻纵卷叶螟防治面积近9.73万公顷次,防效达90%以上,挽回水稻损失2万吨。
大豆病虫害防治面积为1.73万公顷次;花生病虫害防治面积为2.13万公顷次;玉米为1.87万公顷次;蝗虫0.50万公顷次;全县农田灭鼠面积为1.33万公顷次,有6万户进行了灭鼠工作,防治效果在90%以上。
2.3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强化技术服务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明白纸、村务公开栏、五河农业信息网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及防治技术,并结合科技入户和科技下乡活动,组织植保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进村入户,广泛开展植保技术宣传培训工作,为全县1 000个示范户每户免费提供了75%巨星除草剂及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高效低毒农药,利用省站配置的机动喷雾器,组织成立了15个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治队。
2.4主要防治技术
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主要推广打预防药剂,即在小麦扬花初期(10%扬花),用80%多菌灵1.5kg/hm2对水750kg均匀喷雾;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等重大害虫,做到达标防治,科学用药的策略,稻纵卷叶螟防治药剂主要推荐使用丙溴磷、阿维菌素等药剂。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安徽五河;2007年
五河县位于皖东北淮河中游下段,其名以淮、浍、漴、潼、沱五水汇聚五河口而得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大豆、玉米、花生等,其种植面积占全年总种植面积的95%以上。有害生物是制约全县主要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在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上,全县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尤其是植保系统,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保护环境”的植保方针,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全县全年粮食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现将五河县2007年度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简报如下。
1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的发生特点
今年,五河县农作物各类病虫草鼠害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其中小麦纹枯病、麦田杂草、水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为偏重发生,麦蚜、麦蜘蛛、水稻纹枯病等为中等发生。
1.1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
2007年,五河县小麦病虫草害总体来说属于中等偏重发生年份,其中病害发生面积为5.31万公顷次,虫害发生8.79万公顷次,草害发生4.53万公顷次。小麦纹枯病、麦蜘蛛、麦蚜及麦田杂草为中等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地下害虫、小麦粘虫等为轻至偏轻发生。
1.2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
由于受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多次强降雨的影响,今年五河县水稻稻纵卷叶螟为偏重发生,其发生特点是发生面积大,迁入峰次多、危害时间长,发生面积达9.47万公顷次;其他病虫害总体为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水稻纹枯病、稻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等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2.93万公顷次、8.93万公顷次和0.4万公顷次,但由于受9月19日台风“圣帕”的影响,后期七(5)褐飞虱大发生,出现了晚稻稻飞虱的翘尾现象;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双庙、沫河口等粳糯稻种植区发生严重,出现了大面积死苗座棵现象;二化螟、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1.07万公顷次、0.80万公顷次和0.03万公顷次。
1.3秋季旱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
因五河县今年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出现了自1954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内涝,大豆、玉米、花生等全县主要秋季旱作物绝大部分受灾,近六成以上绝收,补改种面积较大,因而秋季旱作物病虫害总体呈偏轻至中等发生,其中大豆卷叶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1.07万公顷次;大豆斜纹夜蛾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共发生0.60万公顷次,重发田块为0.08万公顷次,主要分布在头铺、小圩等乡镇的个别村;玉米螟中等发生,发生0.80万公顷次,花生根茎腐病偏轻发生,发生0.13万公顷次。
1.4蝗虫发生特点
今年全县蝗虫为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和密度均低于2006年。全县今年蝗虫发生面积为0.83万公顷次,其中夏蝗0.50万公顷次,秋蝗0.33万公顷次;达标面积0.57万公顷次,其中夏蝗0.33万公顷次,秋蝗0.23万公顷次,一般密度0.18头/m2,最高密度4头/m2,其中夏蝗0.2~0.4头/m2的为0.20万公顷次,0.5~1.0头/m2的0.07万公顷次,1.1~3.0头/m2的0.04万公顷次,3头/m2以上的0.013万公顷次;秋蝗0.2~0.4头/m2的0.70万公顷次,0.5~1.0头/m2的0.07万公顷次,1.1~4.0头/m2的0.03万公顷次。
秋残调查,9月20~23日调查,共查1 300hm2,取样150个,有蝗点4个,占26.7%,获虫800头,平均密度78头/hm2,残蝗面积4 000hm2,其中90头/hm2的3 300hm2, 91.5~225.0头/hm2的1 700hm2,225头/hm2以上的300hm2。
1.5农田鼠害发生特点
2007年我县农田鼠害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2万公顷次,其密度一般为3%~12%,平均为5.42%;农户发生户数为8万户,密度一般为5.0%~12.8%,平均为6.2%,种类主要为黑线姬鼠、褐家鼠等约占80%。
2综合防治措施
2.1加强病虫预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
根据全县作物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等特点,选择了12个相对固定的调查点,以进行各种病虫发生发展动态的系统监测,并聘用了一些乡镇农技站的技术骨干作为基点测报员。对甲胺磷等5种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进行严格的市场检查,大力推广丙溴磷、阿维菌素等高效低毒的农药,真正体现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县植保站充分发挥蝗虫地面应急防治站项目优势及省里配置的测报设备的作用,基本实现了预测预报的模型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及信息发布的可视化(2007年共拍各种病虫图片资料800份,制作病虫电视预报2期),进一步提高了测报的准确性、时效性,有效扩大了服务范围。
2.2完善应急防治体系,抓好大田防治工作
今年全县在以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纵卷叶螟为主的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上重点突出一个“早”字,做到早发现、早部署、早动手,制定并下发了《小麦病虫害防治预案》、《水稻病虫害防治预案》等一系列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并在五河县农技推广网和五河县农业信息网上发布。另外,以科技入户为契机,4月中旬,对全县50名技术指导员进行了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4月26日在朱顶镇召开了全县小麦赤霉病防治现场会,从而吹响了全县小麦赤霉病防治攻坚战的号角,全县小麦病虫害防治面积共16.33万公顷次,其中小麦赤霉病预防面积在5.73万公顷次,预防率100%,总体防治效果在90%以上。
针对今年大发生的稻纵卷叶螟,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农委、广电等相关部门的一把手为副组长的“五河县水稻病虫害防治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农委成立了以分管主任为组长,中心主任和植保站长为副组长的“全县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组”,并分成9个小组,分赴全县9个水稻重点乡镇,协同各乡镇农技人员,每天进行地毯式调查,并将结果于每天下午5时前上报到县植保站,县植保站安排专人值班,将各乡镇上报数据整理汇总后,及时上报到省市站。各乡镇也分别召开了现场会及培训会,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开展了统防统治,全县稻纵卷叶螟防治面积近9.73万公顷次,防效达90%以上,挽回水稻损失2万吨。
大豆病虫害防治面积为1.73万公顷次;花生病虫害防治面积为2.13万公顷次;玉米为1.87万公顷次;蝗虫0.50万公顷次;全县农田灭鼠面积为1.33万公顷次,有6万户进行了灭鼠工作,防治效果在90%以上。
2.3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强化技术服务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明白纸、村务公开栏、五河农业信息网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及防治技术,并结合科技入户和科技下乡活动,组织植保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进村入户,广泛开展植保技术宣传培训工作,为全县1 000个示范户每户免费提供了75%巨星除草剂及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高效低毒农药,利用省站配置的机动喷雾器,组织成立了15个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治队。
2.4主要防治技术
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主要推广打预防药剂,即在小麦扬花初期(10%扬花),用80%多菌灵1.5kg/hm2对水750kg均匀喷雾;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等重大害虫,做到达标防治,科学用药的策略,稻纵卷叶螟防治药剂主要推荐使用丙溴磷、阿维菌素等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