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角永远洋溢着微笑,顽固的沉默带着隐约的神秘感,稍微有点婴儿肥的她就像欧洲18世纪油画中的人物肖像。因此,总会猜想她出生在一个初夏的清晨,鹅黄色的太阳浅浅地挂在天边,万物沉寂时的萌动,就像当时的天空。或许因为这样,她才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晨。
乒乓小将常晨晨1986年出生于辽宁鞍山。一天之计在于晨,常爸爸之所以给刚刚出生的女儿取这个名字,是希望她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茁壮成长。除此之外,晨字也是“陈”的谐音,这样就将她母亲的姓氏也巧妙地包含其中。后来常晨改成了常晨晨,更是缘于父亲的期望,“犹如麦穗,犹如果实,都是越沉的越好,有一种沉重的意思,什么东西积累到最后都是最好的。两个晨比一个晨有着更多的积累,而且,两个晨,就有了两个日,能够更加地蓬勃向上。”
在“玩乐”中邂逅梦想
晨晨结识乒乓球完全是一个意外,那时她才5岁半。在偶然一次打扫卫生的时候,爸爸翻出了多年前的旧乒乓球拍,好奇的晨晨用稚嫩的声音问道:“这是什么呀?”爸爸告诉她是球拍,打球用的。而当时正好爸爸有个朋友办了一个业余乒乓球班,于是他问小晨晨要不要去。也许出于好奇,晨晨决定去试试。
很多初次接触乒乓球运动的人最开始都要从颠球练起,但晨晨在一下午的时间里就懂得如何挥拍了。无论接到的球能否过网,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落点对于当时还不满6岁的小孩来说已不是易事。就这样,常晨晨和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训练是辛苦的,晨晨刚开始打球的时候,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在7点半上学之前要练上一个多小时的球,晚上放学后还要从6点练到八九点。虽然如此,她却并不觉得辛苦,因为训练的时候有很多小朋友,不会感到孤单。
但有一次,却着实把父亲吓得不轻。那是个寒冷的冬天,晨晨练完球已经是晚上9点多,爸爸准时出现在球馆外接她。从球馆所在的矿山到市区的家里,是一段很长的路。出发时,晨晨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圆乎乎的像个洋娃娃一样坐在自行车的后架上。搂着爸爸,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传遍全身,看着路上的白雪,看着昏暗的灯光,周围的一切开始慢慢模糊,在一天大运动量的训练后,已是满身疲惫的她只觉得一切都在逐渐地安静……
40分钟后,忙碌一天的爸爸终于感觉如释重负:“到家了!”他兴奋地扭过头去对晨晨说,却吓出了一身冷汗。“孩子呢!”空空的后架让爸爸的脑袋腾地一下大了,心脏也狂跳不止。孩子丢了!
浑身哆嗦的爸爸,推起车子原路返回,骑出没多远,发现路旁有一大包东西,没来得及想,他扑了过去。仔细一看,悬着的一颗心才复了位。原来裹得严严实实的小晨晨像个襁褓中的婴儿,正嘟着嘴睡得香甜,对外面发生的切竟浑然不知。
在哭泣中学会坚
晨晨很喜欢看一些时装类杂志或是哲理性比较强的书籍。外出比赛时她通常会带上一本。她喜欢在蓝蓝的天空下或异乡的柏油路上沉浸在精彩的图画和情节中的感觉。
和许多喜欢读书的孩子一样,她沉默不喜欢张扬,也不善于在有很多人的场合表现自己。上世纪90年代初,盛行家庭卡拉OK,即使只有爸爸妈妈在场,晨晨也难得一展歌喉。
为了让晨晨的性格变得开朗,常爸爸没少费心思,当初之所以让晨晨练乒乓球,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她能够多和外界交流,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常爸爸也会经常找一些机会来锻炼晨晨的胆子。
晨晨10来岁的时候,东矿大馆举行“娃娃杯”比赛。要在比赛前发言的运动员代表还没有人选,于是常爸爸跟领导沟通:让晨晨上。“一会儿你上去发言啊”,爸爸碰碰她,谁知她一听便哀求道:“可以不去么?”爸爸故作严肃地说:“都定好了,怎么能不去呢?”于是晨晨硬着头皮上去发了言。
现在看来,爸爸的这种改造显然是成功的,晨晨性格比以前开朗了很多。中秋节的时候,正在鞍山集训的辽宁女乒组织了一台小型晚会,晨晨与队友李佳合唱了一曲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实》,赢得了一片掌声。爸爸显然也很高兴,“唱得好不好没有关系,不能谁都像明星唱得那样好吧,敢就行了。”
爱哭是女孩的一种天性,内敛的晨晨更是如此。在极度悲伤的时候她通常会选择大哭一场。当然,她不会在人面前哭,而是偷偷地躲到厕所或者某个犄角旮旯里哭。
今年年初,国家队内进行了多次循环赛和升降赛,成绩不好,就很可能被调回二队。由于是新人,晨晨打得非常吃力。在循环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中,她如果赢了就不用参加第二天的升降赛,可心理负担过重的她不幸输了。
赛后,她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明明可以赢的,怎么就输了呢?”想着想着,眼泪便开始啪嗒啪嗒地往下掉,她也不去管,任凭泪水在脸上胡乱地流。然而,—哭了一阵后,心里没那么堵得慌了,她又开始思考第二天的比赛,因为她知道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哭是没有用的,明天的升降级还得打,而且要打好。”
其实,常晨晨内心是倔强的,总是按照自己的原则在走每一步,她不断告诫自己:“尽力和尽最大努力是不一样的,在该对自己残酷的时候一定不能心软。”
在竞争激烈的乒乓球队,晨晨不是没想过放弃。第一次是在市体校,那时她不受重视,训练的环境也比较差,半年以后成绩也没有什么提高,她第一次想到了放弃:“爸,我不想练了。”父亲并没有作过多的表示,而是将女儿转到了另外一家体校,因为他明白女儿说放弃只是一句气话。
另外一次就是刚进国家队。在这个众星云集、人才辈出的地方,在省队时的优越感荡然无存。远离家乡,远离亲朋好友,独自一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对于只有15岁的晨晨来说,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面对茫然未知的未来,她再一次想到了放弃:“算了吧,不打了。”
可晨晨实在割舍不下,对于这项耗费了自己童年大量精力和热情的运动,她无法如此轻易地就放弃。在黑夜中经历了痛苦的思索之后,她还是在第二天清晨早早地起床,继续做着和前一天同样的训练。“就这样走了,我自己也不甘心,现在还年轻,能努力就多努力一下,我不想到将来后悔。”
在积累中等待成熟
晨晨不是早熟的,从5岁半开始接触乒乓球到现在,虽然已经走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但从成绩上来说,她还远不如比她小的郭跃,她自己也曾懊恼过“我怎么就不能像别人那样,一下子就有特别好的成绩?”
但就像她父亲所说的那样,晨晨的成长就像季节的更迭,要按部就班地来,一步一步到了秋天,才会迎来收获。这个19岁的女孩正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步伐不紧不慢地向前走着“可能是我性格的原因吧,这样一步一个脚引走下来,我心里觉得特踏实。”
众多比赛中,第一次参加U17比赛的经历令晨晨记忆犹新。第一个出场,而且有电视转播,刚上场时她只感觉大脑一片空白,怦怦乱跳的心根本就没有办法平静,更别提什么赛前准备的技战术了。11比19,眼看着这盘比赛就要输了,层层深吸了一口气,在心里告诉自己“爸妈在电视机前看着呢,争气点,至少则打得这么丢脸。”她决定放手一搏,没想到此后她奇迹般地连得数分,终将比分扳了回来。
此后,晨晨又参加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比赛,逐渐地,她开始走向成熟。2004年世青赛上,她获得女单、女双两枚金牌以及混双的亚军。雅典奥运会前的热身赛中,她更是连续战胜了牛剑锋。张怡宁等名将,一时名声大噪,不久前结束的2005年中国公开赛,晨晨一路过关斩将冲进决赛,虽然最后不敌队友郭跃获得亚军,但整个比赛中表现出来的霸气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晨晨面临收获的季节已经不再遥远……
责编/王津津
乒乓小将常晨晨1986年出生于辽宁鞍山。一天之计在于晨,常爸爸之所以给刚刚出生的女儿取这个名字,是希望她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茁壮成长。除此之外,晨字也是“陈”的谐音,这样就将她母亲的姓氏也巧妙地包含其中。后来常晨改成了常晨晨,更是缘于父亲的期望,“犹如麦穗,犹如果实,都是越沉的越好,有一种沉重的意思,什么东西积累到最后都是最好的。两个晨比一个晨有着更多的积累,而且,两个晨,就有了两个日,能够更加地蓬勃向上。”
在“玩乐”中邂逅梦想
晨晨结识乒乓球完全是一个意外,那时她才5岁半。在偶然一次打扫卫生的时候,爸爸翻出了多年前的旧乒乓球拍,好奇的晨晨用稚嫩的声音问道:“这是什么呀?”爸爸告诉她是球拍,打球用的。而当时正好爸爸有个朋友办了一个业余乒乓球班,于是他问小晨晨要不要去。也许出于好奇,晨晨决定去试试。
很多初次接触乒乓球运动的人最开始都要从颠球练起,但晨晨在一下午的时间里就懂得如何挥拍了。无论接到的球能否过网,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落点对于当时还不满6岁的小孩来说已不是易事。就这样,常晨晨和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训练是辛苦的,晨晨刚开始打球的时候,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在7点半上学之前要练上一个多小时的球,晚上放学后还要从6点练到八九点。虽然如此,她却并不觉得辛苦,因为训练的时候有很多小朋友,不会感到孤单。
但有一次,却着实把父亲吓得不轻。那是个寒冷的冬天,晨晨练完球已经是晚上9点多,爸爸准时出现在球馆外接她。从球馆所在的矿山到市区的家里,是一段很长的路。出发时,晨晨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圆乎乎的像个洋娃娃一样坐在自行车的后架上。搂着爸爸,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传遍全身,看着路上的白雪,看着昏暗的灯光,周围的一切开始慢慢模糊,在一天大运动量的训练后,已是满身疲惫的她只觉得一切都在逐渐地安静……
40分钟后,忙碌一天的爸爸终于感觉如释重负:“到家了!”他兴奋地扭过头去对晨晨说,却吓出了一身冷汗。“孩子呢!”空空的后架让爸爸的脑袋腾地一下大了,心脏也狂跳不止。孩子丢了!
浑身哆嗦的爸爸,推起车子原路返回,骑出没多远,发现路旁有一大包东西,没来得及想,他扑了过去。仔细一看,悬着的一颗心才复了位。原来裹得严严实实的小晨晨像个襁褓中的婴儿,正嘟着嘴睡得香甜,对外面发生的切竟浑然不知。
在哭泣中学会坚
晨晨很喜欢看一些时装类杂志或是哲理性比较强的书籍。外出比赛时她通常会带上一本。她喜欢在蓝蓝的天空下或异乡的柏油路上沉浸在精彩的图画和情节中的感觉。
和许多喜欢读书的孩子一样,她沉默不喜欢张扬,也不善于在有很多人的场合表现自己。上世纪90年代初,盛行家庭卡拉OK,即使只有爸爸妈妈在场,晨晨也难得一展歌喉。
为了让晨晨的性格变得开朗,常爸爸没少费心思,当初之所以让晨晨练乒乓球,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她能够多和外界交流,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常爸爸也会经常找一些机会来锻炼晨晨的胆子。
晨晨10来岁的时候,东矿大馆举行“娃娃杯”比赛。要在比赛前发言的运动员代表还没有人选,于是常爸爸跟领导沟通:让晨晨上。“一会儿你上去发言啊”,爸爸碰碰她,谁知她一听便哀求道:“可以不去么?”爸爸故作严肃地说:“都定好了,怎么能不去呢?”于是晨晨硬着头皮上去发了言。
现在看来,爸爸的这种改造显然是成功的,晨晨性格比以前开朗了很多。中秋节的时候,正在鞍山集训的辽宁女乒组织了一台小型晚会,晨晨与队友李佳合唱了一曲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实》,赢得了一片掌声。爸爸显然也很高兴,“唱得好不好没有关系,不能谁都像明星唱得那样好吧,敢就行了。”
爱哭是女孩的一种天性,内敛的晨晨更是如此。在极度悲伤的时候她通常会选择大哭一场。当然,她不会在人面前哭,而是偷偷地躲到厕所或者某个犄角旮旯里哭。
今年年初,国家队内进行了多次循环赛和升降赛,成绩不好,就很可能被调回二队。由于是新人,晨晨打得非常吃力。在循环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中,她如果赢了就不用参加第二天的升降赛,可心理负担过重的她不幸输了。
赛后,她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明明可以赢的,怎么就输了呢?”想着想着,眼泪便开始啪嗒啪嗒地往下掉,她也不去管,任凭泪水在脸上胡乱地流。然而,—哭了一阵后,心里没那么堵得慌了,她又开始思考第二天的比赛,因为她知道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哭是没有用的,明天的升降级还得打,而且要打好。”
其实,常晨晨内心是倔强的,总是按照自己的原则在走每一步,她不断告诫自己:“尽力和尽最大努力是不一样的,在该对自己残酷的时候一定不能心软。”
在竞争激烈的乒乓球队,晨晨不是没想过放弃。第一次是在市体校,那时她不受重视,训练的环境也比较差,半年以后成绩也没有什么提高,她第一次想到了放弃:“爸,我不想练了。”父亲并没有作过多的表示,而是将女儿转到了另外一家体校,因为他明白女儿说放弃只是一句气话。
另外一次就是刚进国家队。在这个众星云集、人才辈出的地方,在省队时的优越感荡然无存。远离家乡,远离亲朋好友,独自一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对于只有15岁的晨晨来说,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面对茫然未知的未来,她再一次想到了放弃:“算了吧,不打了。”
可晨晨实在割舍不下,对于这项耗费了自己童年大量精力和热情的运动,她无法如此轻易地就放弃。在黑夜中经历了痛苦的思索之后,她还是在第二天清晨早早地起床,继续做着和前一天同样的训练。“就这样走了,我自己也不甘心,现在还年轻,能努力就多努力一下,我不想到将来后悔。”
在积累中等待成熟
晨晨不是早熟的,从5岁半开始接触乒乓球到现在,虽然已经走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但从成绩上来说,她还远不如比她小的郭跃,她自己也曾懊恼过“我怎么就不能像别人那样,一下子就有特别好的成绩?”
但就像她父亲所说的那样,晨晨的成长就像季节的更迭,要按部就班地来,一步一步到了秋天,才会迎来收获。这个19岁的女孩正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步伐不紧不慢地向前走着“可能是我性格的原因吧,这样一步一个脚引走下来,我心里觉得特踏实。”
众多比赛中,第一次参加U17比赛的经历令晨晨记忆犹新。第一个出场,而且有电视转播,刚上场时她只感觉大脑一片空白,怦怦乱跳的心根本就没有办法平静,更别提什么赛前准备的技战术了。11比19,眼看着这盘比赛就要输了,层层深吸了一口气,在心里告诉自己“爸妈在电视机前看着呢,争气点,至少则打得这么丢脸。”她决定放手一搏,没想到此后她奇迹般地连得数分,终将比分扳了回来。
此后,晨晨又参加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比赛,逐渐地,她开始走向成熟。2004年世青赛上,她获得女单、女双两枚金牌以及混双的亚军。雅典奥运会前的热身赛中,她更是连续战胜了牛剑锋。张怡宁等名将,一时名声大噪,不久前结束的2005年中国公开赛,晨晨一路过关斩将冲进决赛,虽然最后不敌队友郭跃获得亚军,但整个比赛中表现出来的霸气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晨晨面临收获的季节已经不再遥远……
责编/王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