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do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人们往往狭义地理解研究性学习,认为研究性学习需要一个响亮的课题,兴师动众,设计研究方案,搜集大量资料,然后整理成一部内容全面的专著。这固然属研究性学习,但却有点形式主义之嫌。其实,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发现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有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意识,学习才有研究的对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学生提出问题的权利似乎被教师剥夺,教师成了问题的设计者,整堂课自始至终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一篇课文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整堂课成了“满堂问”,教师和学生成了问答式的对垒,从而剥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权利,慢慢地学生变成了思考问题的机器,而不是创造问题的机器,其实,研究性学习首先应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例如《桃花源记》这一篇课文,有学生对“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一句就提出了疑问,桃花源中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他们已经不能了解外界的信息,为什么穿着还会跟外界一样?这种质疑问难,教师也无法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教师可以此为导火线,引发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呢?作为教师来说,这里有个教材的处理问题,我们可借鉴哈佛大学的教学经验,简化教学环节,当然,一篇课文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与其“伤其九指”不如“断其一指”,大而全地泛泛而淡,只触及一下皮毛,不如深入地探讨一两个问题,如对《琵琶行》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来说,可围绕两个方面来研究学习,其一是诗歌的音乐美,其二是诗歌的人情美。
  总的说来,从课内到课外都可以实施研究性学习,这是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有人说:“读龙应台的杂文,可以感受她的万丈豪情。”在《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深情。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欧洲时,安德烈已是一个十八岁的高校生。为了重新认识长大了的儿子,也让儿子了解自己,龙应台邀请安德烈共写专栏,以书信的方式进入对方的生活、世界和心灵,诚实表达心中的感受。  读完这本书后,我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了。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仪器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是有着大显身手的机会。因此,现代教育手段应该更为广泛地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领域中去,从而引导初中语文教学从教学手段与教学理念上都进行深入的改革。让现代教育手段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在一起,从而真正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突破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一、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巨大内驱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就长,效果也较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采用故事激励、竞赛激励、展览等方法进行兴趣的培养。最常用的是,故事激励。孩子们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比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
期刊
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接近生活的,它内容丰富多彩,最富有生活情趣;语文课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它知识广泛,引人入胜。然而,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语文课堂也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灵性。这种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尽情展示语文课堂的情趣与魅力,迎接学生快乐求知,快乐成长。  (一)以学生爱好兴趣为出发点,
期刊
现在的教师对学生影响力越来越大,几乎可与学生的父母、兄长相提并论。学生喜欢某个教师,就会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就能提高该科的学习成绩。所以,教师能否与学生很好地沟通,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形象,注重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那么,怎样才能与学生沟通呢?  一、教师应“为人师表”  教师应“为人师表”,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
期刊
拼音是汉字的注音符号,它是孩子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学习汉语拼音是整个小学阶段中最为基础,是学生漫长的求学生涯中的第一步。但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掌握的难度较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在平时的拼音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心理之“奇”  对于每个刚入学的小学生,他们对学校、对教师充满了好奇心。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可
期刊
我是个文学爱好者,喜欢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为这些文学经典中精彩的文笔而深深陶醉。同时,我又是个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一直是我的研究课题和爱好。有一天,我想到一句古话,“取法乎上,可得其中;取法其中,仅得其下”,不禁想到,文学经典是最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小学作文教学,能否借鉴、学习文学经典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摸索,我发现,文学经典中,包含着学生作文最丰富的营养,可以直
期刊
《新课标》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和对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高考实用类传记阅读探究性试题应运而生。  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此类试题呈现出了主观性、启发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征。纵观近年高考实用类传纪阅读题,可以将其探究性题型归纳为以下四类:  一、语句理解型  传记中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其含义,指
期刊
语文必修二的第二单元教学已经结束了,笔者在单元反思,总结时发现有个探究问题的处理还不能让学生信服。第六课《孔雀东南飞》课后习题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这首诗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同学之间讨论:这场悲剧如何产生?  按照以往的惯例,引导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1.没有遵从封建礼教妇德要求。“本自无教养”,“举动自专由”说明平时的言行僭越了封建礼教的规范,所以被焦母不容。2.认为兰芝多年不孕,不能为家族延
期刊
有关天宝遗事,“诗圣”杜甫在《哀江头》中已开其端,“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其间的感叹之意虽已将讽刺之情冲淡,却也是真情实感的强烈流露。到了中唐,文人墨客对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多反思和认识,出现了许多咏叹诗和稗史小说,白居易的感伤类诗作《长恨歌》便是其中的翘楚。到了金元易代之际,剧作家们对李、杨的故事也表现出了极大兴趣。虽然关汉卿的《哭香囊》、瘐天锡的《华清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