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无家可归”的生意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The Collective在伦敦西部开发的共享居住大楼Old Oak。

  29岁的Anso Kristiansen是一名当代舞演员,她已经等不及在今年7月搬进Old Oak,那是一座位于伦敦西部的共享居住大楼。满怀期待的她签了一年的租赁合同。
  Kristiansen已经来伦敦5年,一直都是与人合租。“Old Oak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如果我需要私人空间,我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公寓,而在一般的合租房里,尽管我的卧室会大一些,但我没有客厅,所以我从早到晚就只能困在自己的房间里。”Kristiansen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Old Oak由伦敦的地产创业公司The Collective开发,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共享居住项目。在如今新兴的共享居住潮流中,其创始人Reza Merchant显得颇为雄心壮志。“我们这一代是‘租房住的一代’(Generation Rent)。現在的年轻人并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希望拥有一套住房,加上房屋价格的飞速上涨,拥有一套住房也越来越难实现,而人们也喜欢租房带来的灵活性。年轻人更愿意为体验服务,而不是拥有某样东西。”他对《第一财经周刊》说。Merchant今年只有29岁。2010年,还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时他有了成立The Collective的想法,最早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住宿设施。
  与中国的部分长租公寓有所不同,The Collective更强调公共空间和社区氛围营造,以及更周到的服务设施,而对个人空间却十分吝啬—Old Oak虽有超过10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但私人空间却平均只有10平方米。
  The Collective总共10层的大楼内包含了550间公寓,入住人数为546人,基本满租。公寓的户型有个人间和两人间两种选择,公共空间则包括健身房、Spa、图书馆、一个能容纳400家创业公司的共享办公空间、电影院、游戏室、餐厅和一间日式茶房。由于规模太大,The Collective特别向住户发放了一份室内导览数字地图。管理团队还会为住户安排各种健身训练课程和娱乐活动,所有住客可自由参与。每两周会有保洁人员更换和清理床上用品,这些都不需要住户额外付费。他们只需每月交付一笔账单,房租、水电费及其他各种服务费都包括其中。入住Old Oak的最低费用为每月800英镑,伦敦同等地段平均租房价格在1000英磅左 右。
  Old Oak的所在地在伦敦并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优质地段,很长时间它是一片废弃的工业基地。The Collective当时仅获得了一个新加坡家族的私人赞助,Old Oak相对便宜的地价,以及相对便利的交通出行(30分钟地铁能到达伦敦市中心),是Merchant决定将The Collective的第一个项目放在这里的主要原因。
  Old Oak目前住户的平均年龄为28岁,年平均收入3.2万英镑,房租在每周230英镑到360英镑之间,不需要缴纳押金。年周转率大约为50%,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住户来讲,是正常比例。
  “我们为人们的居住方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创意的选择。在伦敦工作的年轻人,支持未来英国经济的重要力量,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廉价的居住空间,让他们能享受在这里的生活,并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居住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社区氛围,它所提供的配套服务也是你在一般的合租房里体验不到的。”Merchant说。
  共享居住的概念最早来自于硅谷的“骇客屋”(hacker house)文化,极客程序员们会租用一座大房子一起工作和生活。现在这个概念被The Collective拓展成了一种全新的居住方式—住户牺牲私人空间来换得超大的社交公共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在大城市租房的年轻人将地段看得比房屋面积更重要,微型公寓流行起来。如今,伦敦的新公寓房的设计大都是微型的,一些地区有着相对宽松的规划法规,让地产商有机会在有限的空间内塞进更多的公寓。
  不过英国大型地产商仍然集中开发传统的、面向家庭出租的公寓楼。“共享居住的概念的确很时髦,但操作起来还是有很多未知的问题。其运营成本非常高。”地产公司Colliers房屋租赁部门总监Toby Nicholson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这些传统地产商的顾虑并非毫无依据。在共享居住更早流行的美国,已经出现了多种管理模式的项目,但效果参差不齐。
  比如来自硅谷的共享居住项目Rainbow Mansion,由3名NASA研究员在2006年成立,他们表示做这个项目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商业化,而是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分享各自的理念和爱好。
  如果打算搬进纽约共享居住公司Common的房间,你就得经过一场面试,他们会关心你的职业、收入来源,以及为何愿意接受这样的居住方式,来确保社区成员多元背景的组成,以及个人信誉。另一家来自旧金山的共享居住创业公司Campus则是把录取新成员的决定权交给社区成员,由他们投票选择,“这项规定打消了不少人入住的热情。”Annelie Chavez说,她曾是Campus的社区经理,2015年,Campus因经营不善已经被迫停业了。
  而在Old Oak,由于The Collective管理团队不会对入住的租客做特别审查,但有住客抱怨情侣分手吵架、打架斗殴、霸凌等问题常有发生。一名前住户在社交网站上评论道,“The Collective是个好点子,但它的执行和管理还不怎么样。”
  这也就是为什么活跃于纽约和旧金山的类似的青年公寓仍维持着较小规模—共享居住的问题不在于它是否可行,而是在于能不能规模化。此外,从业者也开始考虑人们到底可以接受多小的居住空间。进入职场之后,他们不希望自己还住在一种变相的学生宿舍里。   虽然声称每张床都是双人床,但两人睡还是感到相当拥挤,个头较高的住客,双脚能很轻松地够到墙的另一头—有批评者把The Collective供应的公寓比作监狱牢房。
  The Collective也正在考虑在未来的项目中采用稍微宽敞一点的户型设计。“这能让人们留得更久一点。”Merchant说。
  接下来,The Collective会在东伦敦的Stratford和Canary Wharf地段另外开设两个共享居住项目。今年3月,它获得了4.2亿美元的投资,宣布正式进入美国和德国,计划在两国各自开设3个共享居住项目。到时它在全球拥有的公寓数将达到4500间。
  “在这些国家你都可以看到城市热点的聚集效应,伴随着人口的增长,高质量的居住设施却相当匮乏,而社区的归属感更是非常罕见。”Merchant说。根据英国全国统计办公室的统计,在英国有34%的人常常感到孤单,而伦敦的年轻人感到孤单的几率是英国全国平均值的两倍。
  The Collective在美国的扩张还将使它与美国本土的共享办公巨头WeWork形成正面竞争。WeWork在2016年也已经进入共享居住市场,推出子品牌WeLive,在紐约和华盛顿分别拥有两个共享居住项目。
  相比The Collective,WeLive有单间、一居、两居、三居和四居等更多种户型可选择。单间价格最低为每月2000美元,合租每人每月最低支付1375美元。WeLive还把酒店式的服务做得更细致,连毛巾、洗漱用品都配备齐全。


01 丹麦哥本哈根的复合型建筑Blox集合了住宅、办公、健身房、餐厅和博物馆。

  越来越多共享办公公司开始朝共享居住领域拓展。来自英国的共享办公创业公司The Office Group今年5月在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正式启动了一个全新的旗舰项目,这个12层高的共享办公楼的顶层特别设计了一间公寓。The Office Group的创始人Charlie Green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这间公寓只接受会员预订,已经有不少会员申请希望能在新年夜留宿在泰晤士河畔欣赏跨年烟火。“我们会以开发办公项目为主,但的确也在考虑将共享居住整合到共享办公项目中。”Green说。
  “共享办公,加上共享居住以及共享休闲娱乐设施所组成的这种迷你城市,会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形态。”来自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合伙人Ellen Van Loon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今年5月刚刚在丹麦哥本哈根开放的一座复合型建筑Blox就是她设计的。Blox的定位主要面向创意产业,在设计上,并没有采用将公共空间置于底层、办公空间位于中间、住宅位于顶层的传统模式,而是以丹麦建筑中心博物馆作为核心,其他办公和居住空间则围绕在它周围,并混搭在一起。
  在中国,也有针对年轻人的共享居住项目,比如位于大学聚集地北京五道口地区的706空间,但它更像是大学宿舍,通过打通复式公寓来增大共享空间,住户只能租用床位,和西方早期的共享居住项目类似,在商业化和住户管理上都面临很大的挑战,服务和设计也很难跟上。
  更被市场看好的是长租公寓项目。包括碧桂园、万科和恒大等大地产商们也都冲进了这个市场。中介公司链家、世联行、我爱我家等则推出了自如寓、红璞公寓、相寓等。连如家、华住等酒店集团也加入其中。它们都更看重居住和社交体验。比如自如会邀请专门的室内设计师设计小空间,配备24小时管家和维修,每周至少做一次保洁。虽然这些公寓也都留出了公共空间给租客们运动、娱乐和社交,但公共区域的服务还未成为其最核心的部分。
  很快,中国也将迎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居住项目,其模式和The Collective类似,但它的开发者却是汽车品牌MINI。2017年11月,MINI LIVING宣布与盛煦地产合作,把位于上海静安区的一家拥有6栋厂房的油漆工厂改造成一个综合空间,包括共享公寓、共享办公空间以及休闲娱乐空间,一个展览区和一个美食市场也规划在内。
  MINI LIVING由MINI品牌在2016年正式推出,旨在探索如何在小空间中优化生活质量的新生活理念,把品牌在汽车领域设计改造小空间的定位移植到城市住宅领域中。在2016年的米兰设计周上,MINI LIVING就展示过一个30平方米的小型公寓设计样本。
  “如果房屋的需求持续超过供给,共享居住的模式只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年轻人开始在全球流动工作,古老的房屋所有模式也就变得不再吸引人。但我认为距离人们完全脱离个人所有品的乌托邦的未来,还有很久。”Hannah Carter Owers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她是英国建筑设计公司Universal Design Studio的联合总监,这个工作室会负责MINI LIVING在上海共享居住项目的设计。


02-03 Old Oak的公共空间和个人空间。这里更强调公共空间和社区氛围营造,以及更齐全的服务设 施。

  相比Owers,Merchant对未来的设想则要激进得多。他认为买房终将成为历史,未来人人都是无家可归者。“过去我们直接从青春期升入成人期,现在我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开拓自我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尝试发现我们是谁,我们喜欢什么,然后再进入真正的成人期。而这种延后的成人期恰是共享居住文化兴起的根源。技术进步助推了移动的生活方式,也就降低了人们选择稳定下来的可能。千禧一代也更倾向于把居住当成一种服务。”Merchant说。
  当人们把居住方式和固定的场所分离,如何设计社区也就变得越发重要。社区氛围营造也会成为今后共享居住项目的长期议题。
  The Collective正计划和一些机构合作,为住户提供多样的附加服务,比如预订出行车辆、提供金融理财服务,甚至时装租赁。通过向社区居民销售增值服务,它预计最终不需要向居民征收房租也能实现盈利。
其他文献
你没看错,距离我们上次聊世界杯才半个月,这次的话题依然是它。上次我们留了个悬念:谁会是新晋毒奶?没想到最后居然是自己—请参照上上期杂志自诩阿根廷球迷的作者在话题主文倒数第二段的有毒预测。更没想到的是,中国队虽然没出现在赛场上,却以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方式掀起了本届世界杯的高潮。  往年“比比谁命硬”多半是玩笑话,今年可是再恰当不过的形容了。谁能想到,击垮球迷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在小组赛第一轮中输掉比赛
期刊
自从基于互联网2.0技术的社交媒体诞生伊始,对它的价值判断便一直趋于两极化。支持者认为,社交媒体使得那些过去只能扮演信息“接受者“角色的大众转变为主动的”传播者“,从而令多元的声音可以真切地在公共领域中相互讨论;反对者则认为,社交媒体所提供的只是高度碎片化的交流,容易造成偏见的自我强化,以及诉诸情感而非理性的群体认同和偶像崇拜,结果导致民粹主义大行其道。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政治冲击力迅猛飙升
期刊
6月13日,美国Gap集团宣布任命拥有20年零售经验的Neil Fiske出任集团旗下快时尚品牌Gap的新任CEO。  Fiske正于6月20日正式上任,今后直接向Gap集团总裁及CEO Art Peck汇报工作。  自从今年2月,Gap的上一任CEO Jeff Kirwan因一直未能带领品牌恢复增长而离职后,Gap终于找到了新的掌舵人。  一度风光的Gap品牌已经陷入困顿很久了。Jeff Kir
期刊
6月17日,墨西哥地质与大气研究所(SIMMSA)在Twitte上說,一个监测机构的两台传感器监测到了异常震动。这场地震发生在世界杯小组赛墨西哥队对阵上届世界杯冠军德国队时,准确来说是发生在墨西哥队前锋洛萨诺攻入致胜一球之后。SIMMSA说,这两台仪器刚好监测到了是墨西哥城大量球迷为庆祝进球而上下跳动的情形,后来这一事件被流传为了一粒进球让墨西哥发生了一场“人为地震”。  这种“球迷一兴奋,地球抖
期刊
6月5日,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克里斯托弗·伊斯格鲁布发表了毕业演讲:  “一些人在文章、书籍和演讲中宣称,很多人其实不用上大学,大学生太多了。多么奇怪的观点,因为已经有经济学数据充分证明了读大学的好处。例如,据2014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经济学家的统计,投资一个大学学位的平均年回报率化扣除学费和收入损失后在9%至16%之间,尤其在过去20年间,投资回报率一直处在该范围内的高位,大约为每
期刊
两国之间因名字而产生的一场争端在持续了27年后終于就快终止了。  6月17日,希腊和马其顿两国的外长在两国交界的普雷斯帕湖希腊一侧签署了有关马其顿国名更改问题的历史性协议,解决了两国纠缠多年的国名问题。根据协议,马其顿的国名将更改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马其顿1991年宣布独立,并于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名义加入联合国。此后,马其顿对内对外皆使用宪法国名“马其顿共和国”。然而在
期刊
冰山B-15这个名字听起来平平无奇,但对于科学家来说,它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这个名字代表的是一座有史以来体积最大的冰山。不过,在孤独地漂浮了18年后,这座巨大的冰山现在正在慢慢消失。  冰山B-15是2000年从南极洲的罗斯冰架上脱离的,当时其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面积相当,远大于去年从南极拉森C冰架上脱离的巨大冰山。不过,冰山B-15从刚一“出生”就在不断分裂融化、缩小,目
期刊
曾经的一双对手,如今处在冰火两重天的境地—倘若未来要为2018年的中国创投圈撰写这样一个故事,最佳叙述者恐怕非ofo莫属。  这家公司始创于2014年,在过去3年作为共享经济的明星,获得10轮累计超过22亿美元的投资,享受了资本的追逐、政策的扶持,乃至市场的高度关注。然而最近,ofo却遭遇了空前的舆论风波:资金链断裂,亏损加剧,运营难以为继的传闻在互联网上迅速蔓延。  而拥有几乎同样的履历、经历3
期刊
可能眼下大家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特金会”上,然后又是世界杯,谁还会关注其他的?当然是看世界杯啊。当然,如果在人类以后的历史里,体育能代替政治的话,未尝不是件好事。不是要说世界杯,上个星期四,也就是6月14日,是所谓的“超级星期四”。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公布了一些事情,且值得关注。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宣布美联储又把联邦基金基础利率上调了0.25%,这基本在市场的预期之内—此前市场认为美联储
期刊
>> 2017年9月的“世界无车文明日“,志愿者们骑着哈罗单车在宁波街头。  6月的一天,李光辉骑着一辆哈罗单车,在宁波街头巡查。这天的任务不算重,否则他会换骑自己另一辆速度更快的助动车,完成在天一广场、鼓楼、城隍庙等数个城市主要点位的打卡巡 查。  28岁的李光辉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他来自河南洛阳。进入哈罗后,和大多数城市经理的成长路径一样,他先从杭州最基层的小区车辆运营做起,然后到大区经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