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都:当代唐卡发展演变之脉络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lat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卡”,是藏语的音译词,起源于吐蕃王朝(公元7世纪),迄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传统上认为,唐卡是藏民族独创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高原气息的、代表藏传佛教文化深厚底蕴的宗教美术作品。通俗地讲,唐卡是藏族创造的卷轴细密画。她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增光添彩。
  唐卡形制为纵向长方形,最常见的尺幅一般长约80厘米,宽约50厘米,微型唐卡小至几厘米,巨幅唐卡则达数十上百米。从正面观看,由边饰、画芯、帷幔、天杆、地杆等构成。从藏传佛教文化的符号系统来解释,画芯象征神灵显现,多彩锦缎织成的边饰象征神灵出自吉祥彩云,帷幔在供养时向上折叠为团花,象征诸佛菩萨的华盖。明清以来唐卡,在上方和下方中央,另缝制一块名贵锦缎,称之为“天梯”或“殊地”,象征有情众生超脱苦海、进入福田。
  传统唐卡的构图、造型严格遵循《佛教造像度量经》的比例规定,绘制工艺大致分为绷布上框、刷胶打磨、誊稿勾线、着色晕染、沥粉描金等程序。制成后尚需衬缎装裱,开光加持。技法上,早期唐卡以铁线描为主,晚期唐卡大量吸收中原汉地工笔画线描技法,发展出平勾、浊勾、衣勾、叶勾、云勾等技法。着色方面除平涂色块外,尚有干染、湿染、分染等渲染技法。沥粉描金和暗底轧花则是唐卡对壁画技法的借鉴,沥粉厚堆、轧花浅刻的雕塑手法以及黄金特有的光泽,丰富了唐卡画面的肌理和质感。就材料技术而言,唐卡在选布、制笔、研色、熬胶等环节也保留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卡因历史悠久和受不同的地理、宗教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传承大大小小画派数以百家,如今主要画派有:噶当、噶玛噶智、勉唐、钦泽、勉萨等。
  “噶当巴唐卡”是当代民间唐卡画师对早期唐卡(11-14世纪)通俗的统称。噶当画派源于西藏本土画派与印度波罗风格的尼泊尔化。其唐卡的风格主要是:中原艺术传统的渗透使衣带有宽肥、飘动的趋势,彩绘天花板和藻井构成庞大的图案系统,有西域、汉地、印度、波斯等复杂的来源和丰富的纹样变化。
  勉唐画派又称“门赤画派”,是藏区近代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以拉萨为活动中心,主要流行于卫藏地区。该画派的创始人是勉拉·顿珠嘉措,他出生于洛扎勉唐(今山南地区),勉唐画派由此得名。勉唐派唐卡的风格特点是:汉地的青绿山水成为画面支配性的重要背景,色调变为汉地青绿山水色调;主尊着装呈现汉族化倾向;四大天王的主题完全转变为汉式造型;人物造型有唐代遗风。
  钦泽画派又称“青孜派”,形成于15世纪中叶以后,主要流行于后藏和山南地区。钦泽派的主要特点是:人物造形呈现印度造像夸张优美的舞态,人体修长,手足柔美,金刚须眉图案化。绘画技法吸收汉地艺术营养,色层丰富,石色之上有透明色的渲染,毛发虚画。这些都是传统中国工笔画的精华。
  勉萨派又称“新勉唐派”,勉萨派始于藏巴·曲英嘉措,他全面系统继承了勉唐派传统,并自觉吸收了当时嘎赤和青孜画派的技法,增加了不同的色泽及技巧,自成一派,其画风主要特点:佛像的身形都是完全按照正法理论和符合度量计法,又没有度的约束,骨性和体态极好。造象度量严格,色彩明快,底层色厚涂,人物造型修长灵动。
  噶玛噶智画派又称“噶玛嘎赤画派”,简称“噶赤派”。嘎赤画派是在勉唐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风景部分更为写实与汉地青绿山水基本一致,在绘画技法上有着汉地工笔人物画的迷人效果,三矾九染,淡雅文儒,表现出的优美诗情和淡远意境,充分展示了汉藏美术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回顾唐卡史,可以这样归纳:唐卡是两个宗教——苯教和佛教在西藏传播的需要和結果;是两个文化——中原文化和古印度文化在西藏融合的创造和发展;是两个民族——藏族和汉族长期交融渗透,共同的艺术结晶。从当代唐卡发展演变的文化艺术脉络来看,唐卡正在从神性走向人性,从制作走向创作,从传统走向现代。
其他文献
一阵大风过后,小牧童被吹到了颠倒村。他睁开眼睛,只见树枝和树叶钻进泥土里,树根却张牙舞爪地伸向天空;人们长出了翅膀,在天空中飞翔,小鸟长着大大的脚,在地上迟钝地行走;蜗牛和烏龟健步如飞,老虎和狮子却胆小如鼠……  突然,小牧童发现自己身后大摇大摆地走来了一条鲨鱼。他想立刻逃跑,可是他的双脚却蹦跳起来,背上一阵瘙痒后居然长出了翅膀!他无法控制,就“呼啦”一下飞了起来。他在天上摇摇晃晃,天空像一颗蓝宝
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动作思维与创作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在创作的思维中,我们会感知舞蹈动作带来的民族画面感,舞蹈肢体所带来的节奏和律动又会丰富我们创作的灵感;动作的心、肌、力、神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意识流让创作思维有着无限自由的体验。  中国舞蹈思维主要是指舞蹈本身借助于中国舞蹈(包括中国民族民间舞和古典舞)的语汇而进行的思维过程。中国舞蹈的创作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动作思维是舞蹈创作最基本的手段,在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2018年2月10日,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羊区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城投集团承办,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成都市美术家协会、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四川现代新水墨画院协办的天府锦城·文殊坊文创圈开启仪式暨“名家绘天府”艺术邀请展在文殊坊成功举办,现场高朋满座,宾客云集。  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现代文明,用新发展理念凝聚城市精神,引
旅游车在滇藏公路上行驶,纯净蓝天下奔放的阳光倾洒在红土地上。远远地望见一座高耸的山峰,山顶皑皑的白雪如姑娘头饰上洁白飘逸的流苏,如少年身骑白马风中驰骋传来的悠远马铃声,撩动着我对神秘雪山的向往之心。   车窗外,随处可见的小叶桉树在阳光抚爱下成长得秀美宜人,随风招展的树叶熠熠生光。白墙青瓦的民居依山路而筑,墙壁上描绘着莲花、青鸟、瑞兽等佛教图案,浓墨重彩地书写着“紫气东来”、“耕读传家”等字眼。
1980年,刚参加工作不久,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相机和爱上摄影,从那以后邓建新就再也没有放下过相机了。1998年正式调入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邓建新用20多年的时间,为保护区记录下了近万张珍贵的影像资料。他说,他会一直拍下去,以眼记录,用心守护。  一切都起源于刚参加工作时借钱买到的第一部相机。邓建新是土生土长的青川人,16岁就参加工作,做过食堂打杂的、校办厂工人。当时工资每月只有20多
中国木刻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独具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特色。木刻,即“木版画”,版画的一种,指用刀在木板上刻画,再用纸拓印出来的一种图画,是中外版画的最早形式。使用的木版有梨木、黄杨木、白桃木等。木刻分为复制木刻、木面木刻、粉印木刻、木口木刻、套色木刻、笔彩木刻和黑白木刻。  在德阳市的寿丰镇有一个仅有313户居住的高槐村,这里原本是历史悠久的蔬菜种植基地,但从2014年底却开始悄然发生变化,原本破
一天,爸爸和妈妈在聊关于微信的话题, 我对奶奶说:“咱家就咱俩没有微信,我爸我妈都有!”奶奶聽了很不高兴,说:“谁说我没有威信,在咱家我是当家的,你爸妈都得听我的,难道我没有威信吗?”一听这话我乐了,然后我给奶奶讲:“我们说的微信是手机里的一款聊天软件。”奶奶这才恍然大悟,后来,奶奶也学会了怎么用微信,变成了时髦的老太太。
你信不信,大力士都拉不开这两本手握着手的书!不信你看:周末在家,我和家人做了个实验——拉不开的书。先找来了两本厚度差不多的书和一个小助手——妹妹,爸爸和妈妈也在一旁指导。  首先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分别交叉叠在一起,再叫妹妹帮忙拉。我和妹妹用尽吃奶的力气也没能将它们分开。无奈我只能叫来家里最强壮的爸爸帮忙。只见健壮如牛的爸爸皱着眉头,脸涨得通红,手上青筋暴起,再仔细看他的整个身体由于用力过大在抖动,可
2019年仲春,蜀中艺林注入一缕清新意切的繁茂气象。“朴园八俊 半窗砚友”经戊戌年四季耕烟种砚,给我们带来了“意远境别”别有蜀风意韵的新色心画。《现代艺术》将分两期,分别以“朴园”和“秦门”的两大泰斗刘朴先生和秦天柱先生作为主导,并将其门下各八位高徒作为延伸,将“朴园八俊”“半窗砚友”这两个团体进行方阵呈现,以飨读者。  “朴园八俊”以山水写意为道。他们观山、游水、听泉,畅怀山林,切身感受山川灵韵
夕照下的日斯满巴  没有谁知道  你荒凉和孤独了多少年  此刻,夕照下的日斯满巴  仿佛一幅冷艳的油画  拥我入怀  做你朝思暮想的美人,或千年一梦?  上百年的碉楼楼已经老了  故事却还在延续  比石墙还坚韧的爱情  抚慰过对面的山林,足下的麦地  山水知音,如你我偶然相遇  走,或者来  离,或者聚  你都成了我内心不灭的风景  海子山的风  海子山起风了  牛羊低下了头  花儿低下了头  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