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短缺将会限制城市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介绍了湛江目前发展的问题,指出湛江实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是粤西地区和环北部湾地区中心城市。2015年,湛江被国务院确立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市,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2017年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经济带你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首次提出将湛江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湛江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扶持加大,将迎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各要素相互协调,并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并将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控制在自然生态系统能够承载的范围之内,进而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与满意度。
一、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解决湛江经济发展的困境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提出,湛江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和吸引力增强。人口显著增加,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势必带来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持续上升,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根据湛江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湛江将持续推动环北部湾和粤西地区中心城市建设,急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钢铁,石化产业和海洋经济,这些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环境的影响很大,而湛江的石油等能源资源和城市环境承载力有限,如果不合理利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终将限制湛江的经济发展。因此湛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有利于湛江长期繁荣、实现既定战略目标。
(二)有利于推动湛江社会、文化升级
湛江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和浓厚的地域特色,海洋文化、生态文化和雷州半岛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湛江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紧张,自上世纪中叶围海造地运动兴起,湛江湾出口减少,外海潮水基本不参与海湾内水体交换,海滩不断产生,海湾面积减小,严重影响海湾的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条件,旅游服务下降,将导致湛江文化重要输出途径的旅游产业受到冲击,不利于湛江建设海洋文化历史名城的形象。
二、湛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目前湛江拥有钢铁、石化和纸业三大产业航母,随着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湛江还将承接更多重工业,高端制备业和生物医药还处于起步阶段,产生的经济效益占比仍然较小。因此重工业为支柱性产业的状况仍将维持一段时间。海洋产业也存在结构优化问题。除海洋渔业及海洋工业以外,其他海洋产业则呈低谷走势,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规模化海水养殖业欠缺,水产品加工层次低,研发实力不足,海洋第三产业发展发展水平都还很低,港口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海滨旅游资源开发薄弱,各海岛缺乏特色,海洋经济强市任重道远。
(二)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環境管理能力滞后于经济建设能力,区域性的环境保护合作机制的欠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薄弱,污水处理设施尚显不足,需要加强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污泥、印染污泥、造纸污泥等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滞后,远不能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环境监测和监管力度不足,船舶油污水、生活污水以及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理有待推进,急需设立市海洋预报台,和完善海岸防灾紧急救助系统。
(三)自然资源战略地位亟待提升
湛江拥有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但对于直接经济较低的海洋生态资源往往认识不够,完全忽视其战略意义。这些资源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讲,集观赏、娱乐、知识、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于一身,从生态系统层面讲,是维持近海生态稳定重要因素,甚至是抵御自然灾害的屏障。如湛江的红树林是我国南方湿地资源的精华、是沿海防护林的第一道生态屏障,曾因着眼于短期利益而遭大量砍伐、养殖场侵蚀损害,近年的保护也基本上还处于被动保护阶段,开发层次较低。
三、湛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湛江继续加快建设区域性核心重化工业基地,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契机,逐步优化湛江的工业结构,以建立完备、高效的钢铁产业链为目标,促进高新制造出口转移过剩产能将湛江优质的重工业产能输送出去。同时湛江的重点产业产能加快转型升级,也就是要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推动以构建高端循环经济产业为目标的产业绿色化发展,这包括了加快推进已有的传统大型产业产能绿色化和不断引进高技术新型绿色产业。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建立集约型海水养殖、繁育、种苗基地,加快发展海洋第二产业,重视海洋第三产业发展,深入挖掘湛江海洋产业的高新技术优势,从深海油气矿藏能源勘探开发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医药制药和远洋大型船舶捕捞等三个海洋经济核心层产业着手,支持湛江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完善海洋服务和海洋现代化建设,使现代化海洋产业链成为湛江市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增长极”。
(二)凸显生态资源的战略地位
随着湛江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推进,“生态建市”已经成为湛江市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在这种宏观的背景下,生态资源的战略地位显得尤为突出。正确认识生态资源战略地位,处理好生态资源的自身保护和开发利用,是湛江生态城市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湛江市已经制定的环境保护十三五中提出要对湖泊、林地、湿地、滩涂、河渠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生态建设主力军作用,使其回归生态本位。加强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建设,引导可持续利用红树林等湿地资源,优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恢复湿地功能。
(三)区域合作机制完善
湛江应着眼于粤西地区与环北部湾地区的互动共赢,以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基本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为主攻点,加强各市资源共享互认,进一步完善周边城市合作机制,争取享受两省区叠加优惠政策,形成各城市之间优势互补,协作配套,错位发展的经济综合体,提升区域竞争力,可以有效提高各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在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领域合作,构建环北海湾共享优质生活圈。
四、结论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湛江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湛江市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着眼于粤西地区与环北部湾地区的互动共赢,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在发展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环北海湾共享优质生活圈。
参考文献:
[1]詹礴.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湛江海湾的开发和治理[C]//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30分会场.2003.
[2]汤晓龙.“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J].财经理论研究,2016(2):24-29.
[3]汤晓龙.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发展新驱动力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J].广东经济,2016(10):44-53.
[4]汤晓龙.创新港口城市发展模式建设“一带一路”核心交汇点——以广东湛江为例[J].城市,2017(5):17-23.
[5]张伟,张义丰,张宏业,等.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湛江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J].地理研究,2010,29(4):607-616.
[6]湛江市人民政府.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4-1).[2018-07-10].http://www.zhanjiang.gov.cn/
[7]徐永生.论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J].民营科技,2011(8):147-147.
[8]湛江市环境保护局.湛江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EB/OL].(2017-03-28)[2018-07-10].http://www.gdzjepb.gov.cn/
关键词: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是粤西地区和环北部湾地区中心城市。2015年,湛江被国务院确立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市,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2017年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经济带你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首次提出将湛江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湛江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扶持加大,将迎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各要素相互协调,并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并将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控制在自然生态系统能够承载的范围之内,进而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与满意度。
一、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解决湛江经济发展的困境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提出,湛江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和吸引力增强。人口显著增加,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势必带来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持续上升,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根据湛江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湛江将持续推动环北部湾和粤西地区中心城市建设,急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钢铁,石化产业和海洋经济,这些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环境的影响很大,而湛江的石油等能源资源和城市环境承载力有限,如果不合理利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终将限制湛江的经济发展。因此湛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有利于湛江长期繁荣、实现既定战略目标。
(二)有利于推动湛江社会、文化升级
湛江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和浓厚的地域特色,海洋文化、生态文化和雷州半岛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湛江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紧张,自上世纪中叶围海造地运动兴起,湛江湾出口减少,外海潮水基本不参与海湾内水体交换,海滩不断产生,海湾面积减小,严重影响海湾的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条件,旅游服务下降,将导致湛江文化重要输出途径的旅游产业受到冲击,不利于湛江建设海洋文化历史名城的形象。
二、湛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目前湛江拥有钢铁、石化和纸业三大产业航母,随着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湛江还将承接更多重工业,高端制备业和生物医药还处于起步阶段,产生的经济效益占比仍然较小。因此重工业为支柱性产业的状况仍将维持一段时间。海洋产业也存在结构优化问题。除海洋渔业及海洋工业以外,其他海洋产业则呈低谷走势,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规模化海水养殖业欠缺,水产品加工层次低,研发实力不足,海洋第三产业发展发展水平都还很低,港口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海滨旅游资源开发薄弱,各海岛缺乏特色,海洋经济强市任重道远。
(二)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環境管理能力滞后于经济建设能力,区域性的环境保护合作机制的欠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薄弱,污水处理设施尚显不足,需要加强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污泥、印染污泥、造纸污泥等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滞后,远不能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环境监测和监管力度不足,船舶油污水、生活污水以及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理有待推进,急需设立市海洋预报台,和完善海岸防灾紧急救助系统。
(三)自然资源战略地位亟待提升
湛江拥有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但对于直接经济较低的海洋生态资源往往认识不够,完全忽视其战略意义。这些资源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讲,集观赏、娱乐、知识、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于一身,从生态系统层面讲,是维持近海生态稳定重要因素,甚至是抵御自然灾害的屏障。如湛江的红树林是我国南方湿地资源的精华、是沿海防护林的第一道生态屏障,曾因着眼于短期利益而遭大量砍伐、养殖场侵蚀损害,近年的保护也基本上还处于被动保护阶段,开发层次较低。
三、湛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湛江继续加快建设区域性核心重化工业基地,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契机,逐步优化湛江的工业结构,以建立完备、高效的钢铁产业链为目标,促进高新制造出口转移过剩产能将湛江优质的重工业产能输送出去。同时湛江的重点产业产能加快转型升级,也就是要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推动以构建高端循环经济产业为目标的产业绿色化发展,这包括了加快推进已有的传统大型产业产能绿色化和不断引进高技术新型绿色产业。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建立集约型海水养殖、繁育、种苗基地,加快发展海洋第二产业,重视海洋第三产业发展,深入挖掘湛江海洋产业的高新技术优势,从深海油气矿藏能源勘探开发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医药制药和远洋大型船舶捕捞等三个海洋经济核心层产业着手,支持湛江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完善海洋服务和海洋现代化建设,使现代化海洋产业链成为湛江市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增长极”。
(二)凸显生态资源的战略地位
随着湛江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推进,“生态建市”已经成为湛江市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在这种宏观的背景下,生态资源的战略地位显得尤为突出。正确认识生态资源战略地位,处理好生态资源的自身保护和开发利用,是湛江生态城市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湛江市已经制定的环境保护十三五中提出要对湖泊、林地、湿地、滩涂、河渠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生态建设主力军作用,使其回归生态本位。加强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建设,引导可持续利用红树林等湿地资源,优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恢复湿地功能。
(三)区域合作机制完善
湛江应着眼于粤西地区与环北部湾地区的互动共赢,以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基本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为主攻点,加强各市资源共享互认,进一步完善周边城市合作机制,争取享受两省区叠加优惠政策,形成各城市之间优势互补,协作配套,错位发展的经济综合体,提升区域竞争力,可以有效提高各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在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领域合作,构建环北海湾共享优质生活圈。
四、结论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湛江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湛江市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着眼于粤西地区与环北部湾地区的互动共赢,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在发展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环北海湾共享优质生活圈。
参考文献:
[1]詹礴.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湛江海湾的开发和治理[C]//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30分会场.2003.
[2]汤晓龙.“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J].财经理论研究,2016(2):24-29.
[3]汤晓龙.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发展新驱动力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J].广东经济,2016(10):44-53.
[4]汤晓龙.创新港口城市发展模式建设“一带一路”核心交汇点——以广东湛江为例[J].城市,2017(5):17-23.
[5]张伟,张义丰,张宏业,等.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湛江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J].地理研究,2010,29(4):607-616.
[6]湛江市人民政府.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4-1).[2018-07-10].http://www.zhanjiang.gov.cn/
[7]徐永生.论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J].民营科技,2011(8):147-147.
[8]湛江市环境保护局.湛江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EB/OL].(2017-03-28)[2018-07-10].http://www.gdzjepb.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