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馆藏建设的原则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文献信息中心,其立身之本是馆藏,馆藏是一个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一个高质量的馆藏,优质服务只能是无源之水,必将难以为继。然而,馆藏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应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思路,并以此来规划藏书建设,确定藏书发展目标,一步一步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图书馆必须明确自己的方针和任务,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地区读者的信息需求,和为本地区科研、生产服务。坚持实用性原则,积极开展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不断建设、开发与本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紧密相关的文献资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社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首先,要科学地进行馆藏建设,首先要对读者需求有充分了解。因为只有了解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才有可能提高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科学性与图书馆服务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有效性”。可见,了解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及阅读习惯对于确立新时期图书馆的功能和馆藏建设目标意义重大。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读者借阅最多的是文学类图书,其次是综合类图书,再次是工业技术类图书,此外,历史、地理类图书也是读者平时借阅较多的图书。我们发现读者阅读的范围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以IT人才为代表的科技人才的需求量有所提高。社会需求的变化反映在读者的阅读范围上,便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以计算机类图书为代表的工业技术类图书感兴趣。文学类图书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以计算机类图书为代表的工业技术类图书的需求量较大;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存在着供不应求的情况;综合类图书的品种和数量也有待进一步增长。
其次,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应突出知识性和艺术性,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公共图书馆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以读者为本。读者在公共图书馆借阅阅读的主要目的首先是为了“提高个人知识和涵养”,其次是为了“休闲或消遣”,再次是为了“工作需要”。为了满足公共图书馆读者“提高个人知识和涵养”的主要阅读需求。馆藏应突出知识性和艺术性,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传递知识信息和教育的社会功能;为了满足公共图书馆读者“休闲或消遣”的需要,馆藏应突出艺术性并兼顾趣味性,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休闲功能;为了满足读者的“工作需要”,馆藏应兼顾实用性,充分发挥其传递科学信息的功能。
第三,从馆藏策略来看,要反映知识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载体,公共图书馆的馆藏一定要反映知识更新和社会需要的变化。近几年来,高科技产业有较大发展,相应地,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要,人们不得不阅读大量与高科技有关的图书,如计算机类的图书、机械设计与制造类的图书。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掌握外语对于人们能否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以外语教育、外语应试为代表的教育类图书在大众读者中的需求量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第四,从馆藏内容来看,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应以文学类、工业技术类、综合类图书为重点。情报学家Kane曾经指出:“将来的图书馆应根据20—80定律,将利用率高的核心文献收藏进馆,这些20%的藏书能够满足80%读者的需要,其余利用率不太高的文献可用馆际互借或电子信息源(包括CD—ROM产品,网上资源,全文数据服务等)获取。”从读者的阅读范围和阅读兴趣来看,文学类、工业技术类和综合类图书的借阅比例高达50.8% ,足以说明这三类图书的利用率是最高的;从读者的阅读需求来看,尽管公共图书馆的文学类图书馆藏相对丰富,读者仍然认为它最缺的是文学类图书;其次,有相当一部分读者认为图书馆最缺的是工业技术类图书;此外,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和综合类图书均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由此可见,从馆藏内容来看,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应以文学类、工业技术类、综合类图书为重点。
第五,从馆藏管理来看,要及时了解图书出版信息,加快馆藏书目的更新速度。调查结果表明,馆藏更新太慢是当前公共图书馆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使得图书馆无法及时满足读者获取最新知识的需求,因而也无法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公共图书馆需要及时了解图书出版信息,加快馆藏书目的更新速度。
第六,要追求资源建设与使用之间的均衡。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读者消费馆藏资源,图书馆提供馆藏资源,两者通过效用达到均衡。图书馆和出版商(或书商)构成图书馆的外部市场,出版商提供资源,图书馆对资源的消费是引致需求,二者的均衡由图书馆资源配置经费和资源的价格决定的。图书馆资源配置经费是由财政拨款,年经费是总量控制,如何在有限的经费范围内合理地配置馆藏资源,实现读者效用的最大化和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有效供给是图书馆采访工作的研究课题。
二、馆藏建设的方法分析
近年来,图书市场空前繁荣,图书出版发行体制改革不断深人,使得图书采购渠道不断扩大,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购入方式出现了多种模式,从传统的书目预订到后来的现书选购,发展到今天的网上书店,以及书店主动配送图书等,这些新的变化,为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面对这种形势,图书馆采访人员都在探讨并学习借鉴其它馆在图书采购方面的先进经验,力求改进和优化本馆的图书采购方法,以使有限的购书经费和图书馆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一)书目预订
书目预订的方式是印制型文献采购的主要方式,它是指通过出版、发行部门的目录征订直至到货的过程,采购对象主要是印刷型出版物。其特点是,看着书目圈选,没有实物。这种订购方法要经过的程序有:采访人员以全国性的《社科新书目》和《科技新书目》及各地出版社发行的征订新书目为依据,根据本馆的需求情况、馆藏现状及经费使用情况挑选出相应的图书,由输入人员根据所选图书的书目信息进行查重并输入相关数据,订购人员根据最后订购的图书书面填写订单并寄给书商,书商将订单分送给出版社,各出版社将书发到书商,书商再把书送到图书馆,由图书馆采编部人员进行验收工作。这是我国图书馆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所普遍采用的购书方式。这种采购方式的弊端是:环节多、周期长,采选图书不全面,工作量大,使得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放弃了这种采购方式,而尝试和选择其它购书途径。
(二)现书直购
现书直购的普遍方式是图书馆组织购书人员参加各种规模的图书博览会或者是赴图书批销中心、书店选书。其采购对象多数是图书、非数字化音像制品、CD等,其特点是看样订货。到现场采选图书,各个图书馆的做法也不尽相同,有的是采编人员不定期到书店选一些图书,书店将选中的图书配齐、打包,送到图书馆;有的是参加全国每年一次的书市,了解图书市场信息,接触更多的出版社,选购一些新版图书。如平顶山学院图书馆在直购方面常常是根据馆藏和学科发展需要,确定本次购书方向,然后联系相关系室,系室各推荐1名学科带头人或专业骨干,同图书馆采编人员一起组成3~5人的专家采购小组,到各大书店或图书批销中心进行采购。这样采购的好处是:在短时间内采集了大量图书,满足了馆藏和学科发展的需求,而且是到馆速度较快的一种方法。其弊病是:系室购书人员不了解馆藏,即便有采编人员在场,也难以避免重复购买现象的发生。
(三)网上采购
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书店、出版社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于是就出现了网上书店。网上书店的兴起给图书馆采购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许多图书馆已把网上采购图书工作提上了日程。网上书店的书刊有网络版和非网络版之分,文献类型各异,既可以采购网络出版物,即在线文献,也可以采购传统的印刷出版物,非数字化音像制品、CD软件等。其特点是:快捷方便、信息量大。其采购流程为:采访人员利用联机计算机下载、查阅、检索网上的书目文献信息,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上完成收集、整理、订购、支付的过程。网上订购的好处在于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省了时间,有利于书店与图书馆文献采访人员的直接沟通,方便、快捷。网上书店的出现,为图书馆提供了现代化的采购方法,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知道所需图书的全貌,但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经销还很不成熟,信用制度不尽完善,有的网上书店不能提供标准CNMARC格式的数据,另外,书款支付与文献配送体系还有待健全,因此,大多数图书馆还没有真正地在网上采购,而是在关注其发展动向。
(四)书店配送
书店主动配送图书。其方法是:图书馆专设一间大的新书阅览室,书店配送的样书无需盖章和分类加工,直接在该阅览室按大类上架、阅览,但不外借。为了保护图书,书店工作人员在每本样书上套一塑料书皮,书皮上插有用于读者签名的白纸,一是保护图书,二是让读者阅览后签名留言。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根据留言,把读者喜欢阅读的有价值的图书留下,由书店配齐复本,不需要的由书店带走或者留下继续阅览。这种采购方法不论对图书馆还是对书店来说都是有益的。
(五)直接到出版社购书
图书馆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与本馆采访方向一致的出版社,与出版社直接建立采购联系,及时准确地购进所需图书,而出版社在第一时间向图书馆提供完整的图书信息与Marc编目数据,以满足图书馆采购需求的一种图书采访供需模式。与出版社合作的优点:专业性系统性更强选择出版社作为图书馆的合作伙伴,可以采取多渠道、全方位购书,专业图书采访到货的完整性、系统性加强。由于摆脱了中间书商这个环节,图书折扣率更底,节约图书经费,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图书到馆周期,由于各图书馆的人力有限,不适宜与众多出版社合作,图书馆应选择与收藏重点密切相关的几家出版社作为合作伙伴。
(作者单位:江西省图书馆)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文献信息中心,其立身之本是馆藏,馆藏是一个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一个高质量的馆藏,优质服务只能是无源之水,必将难以为继。然而,馆藏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应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思路,并以此来规划藏书建设,确定藏书发展目标,一步一步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图书馆必须明确自己的方针和任务,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地区读者的信息需求,和为本地区科研、生产服务。坚持实用性原则,积极开展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不断建设、开发与本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紧密相关的文献资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社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首先,要科学地进行馆藏建设,首先要对读者需求有充分了解。因为只有了解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才有可能提高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科学性与图书馆服务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有效性”。可见,了解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及阅读习惯对于确立新时期图书馆的功能和馆藏建设目标意义重大。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读者借阅最多的是文学类图书,其次是综合类图书,再次是工业技术类图书,此外,历史、地理类图书也是读者平时借阅较多的图书。我们发现读者阅读的范围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以IT人才为代表的科技人才的需求量有所提高。社会需求的变化反映在读者的阅读范围上,便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以计算机类图书为代表的工业技术类图书感兴趣。文学类图书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以计算机类图书为代表的工业技术类图书的需求量较大;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存在着供不应求的情况;综合类图书的品种和数量也有待进一步增长。
其次,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应突出知识性和艺术性,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公共图书馆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以读者为本。读者在公共图书馆借阅阅读的主要目的首先是为了“提高个人知识和涵养”,其次是为了“休闲或消遣”,再次是为了“工作需要”。为了满足公共图书馆读者“提高个人知识和涵养”的主要阅读需求。馆藏应突出知识性和艺术性,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传递知识信息和教育的社会功能;为了满足公共图书馆读者“休闲或消遣”的需要,馆藏应突出艺术性并兼顾趣味性,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休闲功能;为了满足读者的“工作需要”,馆藏应兼顾实用性,充分发挥其传递科学信息的功能。
第三,从馆藏策略来看,要反映知识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载体,公共图书馆的馆藏一定要反映知识更新和社会需要的变化。近几年来,高科技产业有较大发展,相应地,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要,人们不得不阅读大量与高科技有关的图书,如计算机类的图书、机械设计与制造类的图书。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掌握外语对于人们能否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以外语教育、外语应试为代表的教育类图书在大众读者中的需求量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第四,从馆藏内容来看,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应以文学类、工业技术类、综合类图书为重点。情报学家Kane曾经指出:“将来的图书馆应根据20—80定律,将利用率高的核心文献收藏进馆,这些20%的藏书能够满足80%读者的需要,其余利用率不太高的文献可用馆际互借或电子信息源(包括CD—ROM产品,网上资源,全文数据服务等)获取。”从读者的阅读范围和阅读兴趣来看,文学类、工业技术类和综合类图书的借阅比例高达50.8% ,足以说明这三类图书的利用率是最高的;从读者的阅读需求来看,尽管公共图书馆的文学类图书馆藏相对丰富,读者仍然认为它最缺的是文学类图书;其次,有相当一部分读者认为图书馆最缺的是工业技术类图书;此外,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和综合类图书均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由此可见,从馆藏内容来看,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应以文学类、工业技术类、综合类图书为重点。
第五,从馆藏管理来看,要及时了解图书出版信息,加快馆藏书目的更新速度。调查结果表明,馆藏更新太慢是当前公共图书馆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使得图书馆无法及时满足读者获取最新知识的需求,因而也无法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公共图书馆需要及时了解图书出版信息,加快馆藏书目的更新速度。
第六,要追求资源建设与使用之间的均衡。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读者消费馆藏资源,图书馆提供馆藏资源,两者通过效用达到均衡。图书馆和出版商(或书商)构成图书馆的外部市场,出版商提供资源,图书馆对资源的消费是引致需求,二者的均衡由图书馆资源配置经费和资源的价格决定的。图书馆资源配置经费是由财政拨款,年经费是总量控制,如何在有限的经费范围内合理地配置馆藏资源,实现读者效用的最大化和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有效供给是图书馆采访工作的研究课题。
二、馆藏建设的方法分析
近年来,图书市场空前繁荣,图书出版发行体制改革不断深人,使得图书采购渠道不断扩大,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购入方式出现了多种模式,从传统的书目预订到后来的现书选购,发展到今天的网上书店,以及书店主动配送图书等,这些新的变化,为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面对这种形势,图书馆采访人员都在探讨并学习借鉴其它馆在图书采购方面的先进经验,力求改进和优化本馆的图书采购方法,以使有限的购书经费和图书馆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一)书目预订
书目预订的方式是印制型文献采购的主要方式,它是指通过出版、发行部门的目录征订直至到货的过程,采购对象主要是印刷型出版物。其特点是,看着书目圈选,没有实物。这种订购方法要经过的程序有:采访人员以全国性的《社科新书目》和《科技新书目》及各地出版社发行的征订新书目为依据,根据本馆的需求情况、馆藏现状及经费使用情况挑选出相应的图书,由输入人员根据所选图书的书目信息进行查重并输入相关数据,订购人员根据最后订购的图书书面填写订单并寄给书商,书商将订单分送给出版社,各出版社将书发到书商,书商再把书送到图书馆,由图书馆采编部人员进行验收工作。这是我国图书馆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所普遍采用的购书方式。这种采购方式的弊端是:环节多、周期长,采选图书不全面,工作量大,使得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放弃了这种采购方式,而尝试和选择其它购书途径。
(二)现书直购
现书直购的普遍方式是图书馆组织购书人员参加各种规模的图书博览会或者是赴图书批销中心、书店选书。其采购对象多数是图书、非数字化音像制品、CD等,其特点是看样订货。到现场采选图书,各个图书馆的做法也不尽相同,有的是采编人员不定期到书店选一些图书,书店将选中的图书配齐、打包,送到图书馆;有的是参加全国每年一次的书市,了解图书市场信息,接触更多的出版社,选购一些新版图书。如平顶山学院图书馆在直购方面常常是根据馆藏和学科发展需要,确定本次购书方向,然后联系相关系室,系室各推荐1名学科带头人或专业骨干,同图书馆采编人员一起组成3~5人的专家采购小组,到各大书店或图书批销中心进行采购。这样采购的好处是:在短时间内采集了大量图书,满足了馆藏和学科发展的需求,而且是到馆速度较快的一种方法。其弊病是:系室购书人员不了解馆藏,即便有采编人员在场,也难以避免重复购买现象的发生。
(三)网上采购
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书店、出版社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于是就出现了网上书店。网上书店的兴起给图书馆采购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许多图书馆已把网上采购图书工作提上了日程。网上书店的书刊有网络版和非网络版之分,文献类型各异,既可以采购网络出版物,即在线文献,也可以采购传统的印刷出版物,非数字化音像制品、CD软件等。其特点是:快捷方便、信息量大。其采购流程为:采访人员利用联机计算机下载、查阅、检索网上的书目文献信息,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上完成收集、整理、订购、支付的过程。网上订购的好处在于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省了时间,有利于书店与图书馆文献采访人员的直接沟通,方便、快捷。网上书店的出现,为图书馆提供了现代化的采购方法,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知道所需图书的全貌,但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经销还很不成熟,信用制度不尽完善,有的网上书店不能提供标准CNMARC格式的数据,另外,书款支付与文献配送体系还有待健全,因此,大多数图书馆还没有真正地在网上采购,而是在关注其发展动向。
(四)书店配送
书店主动配送图书。其方法是:图书馆专设一间大的新书阅览室,书店配送的样书无需盖章和分类加工,直接在该阅览室按大类上架、阅览,但不外借。为了保护图书,书店工作人员在每本样书上套一塑料书皮,书皮上插有用于读者签名的白纸,一是保护图书,二是让读者阅览后签名留言。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根据留言,把读者喜欢阅读的有价值的图书留下,由书店配齐复本,不需要的由书店带走或者留下继续阅览。这种采购方法不论对图书馆还是对书店来说都是有益的。
(五)直接到出版社购书
图书馆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与本馆采访方向一致的出版社,与出版社直接建立采购联系,及时准确地购进所需图书,而出版社在第一时间向图书馆提供完整的图书信息与Marc编目数据,以满足图书馆采购需求的一种图书采访供需模式。与出版社合作的优点:专业性系统性更强选择出版社作为图书馆的合作伙伴,可以采取多渠道、全方位购书,专业图书采访到货的完整性、系统性加强。由于摆脱了中间书商这个环节,图书折扣率更底,节约图书经费,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图书到馆周期,由于各图书馆的人力有限,不适宜与众多出版社合作,图书馆应选择与收藏重点密切相关的几家出版社作为合作伙伴。
(作者单位:江西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