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生活处处皆语文”已经成为藏语文教育者的共识。但是“作文难”的问题目前仍然比较普遍,作文教学费时费力的情况仍然有待进一步改善。
一、抢抓生活契机,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生活是多彩的,喜怒哀乐,美丑善恶无时不在我们身边发生,可是往往我们对此熟视无睹,忽视了他的存在,更没有仔细去观察,去想象,丧失了许多写作的好素材。藏语文教师更应该具备捕捉教育契机和写作契机的职业习惯,只有如此,才能引领学生去捕捉生活的具体情景。
1、关注自然。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孕育学生灵性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创设美的情境,激起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描述美的热情。
2、关注身边小事。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多,同学间的、师生间的,课上的、课下的,家里的、学校的,眼见的、听说的……这些事情只要稍微留意,细细体味,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文章,教师经常地把这些琐碎的小事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的思维才能扩散出去。
3、关注媒体信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的生活无时不受到媒体信息的影响,关注媒体信息,感受国内国际事务对自身的影响,是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的好机会,也是藏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指导的最佳时机。
二、抢抓活动契机,教会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活动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可是学生往往在活动中只注重热闹的情景和自身的感受,忽视了活动细节的感悟,藏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观察、去思索、去探究、去感悟。
1、切割活动过程,引导观察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作文课或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尝试把活动的过程进行切割,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通过学校的教研活动展示指导的过程,形成了活动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设置悬念──切割活动──分项观察──形成文字。引导学生利用多个感官观察,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2、规划系列活动,引导跟踪观察。
作文是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语言的综合结晶。真实的作文离不开细致的观察,要想观察仔细就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条件。为此,许多老师在班里设置“生物观察角”。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成日记。这样学生写出的日记就很真实很生动。
三、抢抓合作契机,学生学会说真话,诉真情
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批改作文时,教师往往十分头疼,错别字、语句通顺、内容完整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一一指出,但这种做法并没有训练到学生的能力。其实先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的错误,善于发现自己文章中的问题,才是对他们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和“学会学习”的技能的训练。这好比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我们不要老是“抱”着他们,应该将孩子放到地面上,让他们自己练习走路。
面对学生作文写完后不注意修改这一缺点,我先规定学生自己纠错,认真修改。“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习作也是如此。在自己评改完作文后,我再让学生自己选择小伙伴互当老师交换修改,并根据错别字、标点符號、语言表达等情况给予评价。这其实是对学生自改、他评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明白,写好作文是有希望的,但希望建筑在努力、勤奋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此能愉快地接受写作。同时学生在自改互评中也收到取长补短,一举两得的效果。在学生自评互改习作后,我让学生有意保留评改痕迹,评选“修改高手”、“脱颖而出”、“进步明显”,奖励改得好、写得好、进步快的学生,使学生品尝到付出与成功的快感。长此以往,习作完成后自评互改已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通过读、改、评等方法,使每个人的习作能力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激发学生对藏语文写作的兴趣,持续学生的写作热情,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了作文的“材”路,让学生从心底里深深地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这样写作才快乐。当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在灵魂深处的时候,当学生被没膝的丰草所震撼的时候;当学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动莫名的时候……凭借符号与语言、自然与生灵、真诚与热情打开的思路就会一个个涌现出来,使学生的作文走向趣味与生动,走向丰富与真实。
一、抢抓生活契机,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生活是多彩的,喜怒哀乐,美丑善恶无时不在我们身边发生,可是往往我们对此熟视无睹,忽视了他的存在,更没有仔细去观察,去想象,丧失了许多写作的好素材。藏语文教师更应该具备捕捉教育契机和写作契机的职业习惯,只有如此,才能引领学生去捕捉生活的具体情景。
1、关注自然。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孕育学生灵性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创设美的情境,激起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描述美的热情。
2、关注身边小事。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多,同学间的、师生间的,课上的、课下的,家里的、学校的,眼见的、听说的……这些事情只要稍微留意,细细体味,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文章,教师经常地把这些琐碎的小事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的思维才能扩散出去。
3、关注媒体信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的生活无时不受到媒体信息的影响,关注媒体信息,感受国内国际事务对自身的影响,是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的好机会,也是藏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指导的最佳时机。
二、抢抓活动契机,教会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活动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可是学生往往在活动中只注重热闹的情景和自身的感受,忽视了活动细节的感悟,藏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观察、去思索、去探究、去感悟。
1、切割活动过程,引导观察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作文课或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尝试把活动的过程进行切割,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通过学校的教研活动展示指导的过程,形成了活动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设置悬念──切割活动──分项观察──形成文字。引导学生利用多个感官观察,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2、规划系列活动,引导跟踪观察。
作文是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语言的综合结晶。真实的作文离不开细致的观察,要想观察仔细就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条件。为此,许多老师在班里设置“生物观察角”。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成日记。这样学生写出的日记就很真实很生动。
三、抢抓合作契机,学生学会说真话,诉真情
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批改作文时,教师往往十分头疼,错别字、语句通顺、内容完整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一一指出,但这种做法并没有训练到学生的能力。其实先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的错误,善于发现自己文章中的问题,才是对他们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和“学会学习”的技能的训练。这好比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我们不要老是“抱”着他们,应该将孩子放到地面上,让他们自己练习走路。
面对学生作文写完后不注意修改这一缺点,我先规定学生自己纠错,认真修改。“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习作也是如此。在自己评改完作文后,我再让学生自己选择小伙伴互当老师交换修改,并根据错别字、标点符號、语言表达等情况给予评价。这其实是对学生自改、他评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明白,写好作文是有希望的,但希望建筑在努力、勤奋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此能愉快地接受写作。同时学生在自改互评中也收到取长补短,一举两得的效果。在学生自评互改习作后,我让学生有意保留评改痕迹,评选“修改高手”、“脱颖而出”、“进步明显”,奖励改得好、写得好、进步快的学生,使学生品尝到付出与成功的快感。长此以往,习作完成后自评互改已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通过读、改、评等方法,使每个人的习作能力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激发学生对藏语文写作的兴趣,持续学生的写作热情,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了作文的“材”路,让学生从心底里深深地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这样写作才快乐。当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在灵魂深处的时候,当学生被没膝的丰草所震撼的时候;当学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动莫名的时候……凭借符号与语言、自然与生灵、真诚与热情打开的思路就会一个个涌现出来,使学生的作文走向趣味与生动,走向丰富与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