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对格林童话中的经典之作《小红帽》在中国的传承进行了回顾综述,并从符号学和消费学的角度,对《小红帽》的故事和形象做了阐述,由此提出了《小红帽》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思想。
关键词:《小红帽》 文化符号 中国 消费时代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小红帽》故事家喻户晓。其现实和教育意义,使它成为童话殿堂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成长,牵引着无数成年人的童年的记忆。尽管现实社会复杂多变,但童年的故事还是给人一种梦想和童真。
童话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并非纯然隔绝,或仅仅属于特定人群的需要。《格林童话》作为一种异域文本在中国流传了近半个世纪,人们从中获取了阅读的接受与认识,但我们似乎忽略了《格林童话》之外的成就。由于大众传媒与科技的发展,童话的内涵被扩大化,小红帽成长了。在不同的时代,同一件红色披肩变幻出不同的内涵和形象。它不仅吸引了民俗家、心理学家、诗人,还吸引着社会学家和商人,以复杂的心情来注视现代童话故事,如《灰姑娘》等。童话符合了社会的发展,整合了本身的内涵。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公主王子的梦幻,但童话的情节却更贴近社会的真实。为什么现代社会选择“小红帽”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进行传承和发展?它所隐含的古老而幽微的教训还存在吗?它所意蕴的现代文化现象如何?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小红帽,我们不得不探讨《小红帽》从哪里来?它将走向哪里?
一 一路走来的小红帽
《小红帽》来自民间口传故事,经历数种版本的演变。凯瑟琳·奥兰丝汀(catherine Orendtein)在《百变小红帽》中,根据时间性梳理了小红帽大致的历史流变:最初的“狼人史图柏·彼特的传说”(1590)和法文版的“贝洛”(1697),到1812年德文版的格林兄弟,以及1983年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小红帽与野狼》和史翠奥丝(Gwen Strauss)《等候之狼》(1990),最后出现了小红帽电影《高速公路》(1996)。《小红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风味,它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深度和广度愈来愈丰富。不仅有时间差异,还有空间差异。Jack Zipes 在《The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of Little Red Ridding Hood》中,对《小红帽》在不同地域的文化影响进行了概括整理:德国的小红帽讲述律法(1929);法国的小红斗篷(1697)叙述情色诱惑;英国的小红帽(1927)鼓吹男权主义;俄国的小红帽剧本(1937年)赞扬集体主义;美国的“小女孩和狼”(1939)阐述了民主和资本主义;中国的小红帽叫“虎姑婆”“狼婆婆”(1989),描述了小女孩的勇敢和智慧。
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的产生和流传所反映的是社会心态。《小红帽》是我们认识社会的真实的标杆,它的故事的主题随时间、空间不断变化,这就是童话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童话的发展与人更接近,揭示了人所不知的背景和基本根源。童话的发展空间是幻想、艺术和再创作。
二 时空转换的小红帽
《小红帽》一路走来,它的主题、意识形态都发生显著变化。首先,主题由神话传说发展到生活哲理、道德训诫,即由神性到人性的文明历程。其次,小红帽的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的多元化格局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的深入,其传统的价值观也在不断改变。一部经典作品的诠释离不开人类对自身文化和人性的认识。除了对小红帽的文本不断改写外,小红帽本身还对社会的各种议题服务,如政治、民族、阶级、团体等。
《小红帽》与中国《虎姑婆》有异曲同工之处。那么,它在中国以何种形式传承呢?
1 《虎姑婆》与《小红帽》
中国明清时代的童话具有民间流传性、幻想性、口传性等特点,代表作是黄之隽的《虎姑婆》(又叫《虎媪传》)。著名故事学家刘守华说:“本篇问题属文言,却完全是按照口述文本记录写定,未作任何加工修饰。”黄之隽“是一个出色的口头文学家”。这篇故事“称得上是一篇地道的民间故事”。不管是《狼外婆》、《熊外婆》,还是《老虎外婆》,情节基本一致,即教育孩子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17世纪,贝尔用文字记录了《小红帽》,而与此同时中国的《虎姑婆》出现。两个相距遥远的民族产生主题、情节、人物都如此接近的民间童话故事,不能不说全人类有着相近的道德标准。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上当的是孩子,把孩子作为受害的对象,提醒他们警惕戴假面具的坏人,无疑是最好的主题。从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产生相似主题可以看出,童话发展遵循了人类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2 红色:《小红帽》符号与力量
《小红帽》从诞生之日起,给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含义:作为一部经典文本,它的道具、颜色也传递出一种信息,“任何一个信息的传达,都需要依靠符号进行语义串联,并在与受众的有效沟通中形成说服。”《小红帽》的红色是一种信号,一种符号,一种引人注意的颜色,引人遐想的颜色。一说到“小红帽”,我们的眼前就浮现出一抹红色,这个形象深入人心,给后世的人类留下无边无际的想象空间……爱德华·泰勒(Edward Tylor)说:“小红帽可能有太阳的意义。任何一个能这样联想的人,都会赞成把小红帽的故事归入日落日出的异类神话中去。”民俗学者蓝恩(Arthue Lang)则认为,“小红帽象征阳光、黎明或循环不息的春天。”在中国,红色代表喜气、吉祥、热烈、奔放、激情、斗志,代表活力、生命力,有驱逐邪恶的功能。小红帽作为文学经典,它表达的视觉核心主要从人性的善良,生活的美好上进行构建。红色的元素述说着另一种传奇,一种只属于小红帽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的文化,一种消费社会中赋予典型的时代意义。
三 本质回归的小红帽
格林兄弟说,童话是在最简单的形式中却能“表现着特殊生命的东西”。舒伟在其《中西童话研究》中指出:“童话体现着成人一代对儿童的殷切期望和关爱……《小红帽》、《美女与野兽》等这些原型童话集中地体现了童话的特点,如幸福的结局、乐观主义、成长因素、生存的困境,以及包括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在内的少年的生命节律等等……”是的,小红帽的纯真和善良,大灰狼的狡诈和贪婪以及最后小红帽和她奶奶一起得救并快乐地生活,这一切都说明了小红帽以其独特的童话本质传递着对人类生存诗意的憧憬与渴望。小红帽用正义战胜邪恶,具有更广泛的生命意义,其多元的主题吻合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并以此重建现代人类的精神家园。
四 消费时代的小红帽
“童话故事宛似一个生命体,随着时代背景权利及经济结构之变迁而改变,其主题为配合时代的现实,会产生无数的变异;各种变异版本,则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模式。”小红帽历久不衰,在于她很能适应各个时代的需求。每一部经典作品在其成长的背后都有一段文化印记,在传承的过程中都有一种情有独钟的叙事哲理。小红帽的传播在于深厚的积淀和与时俱进的角色及寓意。当流传的经典与大众的媒介相对时,一种符号的沟通与交流就此形成。大众消费的时代就是符号消费。《小红帽》的道德训诫是代代相传的民间智慧,是一种符号,是一种文化。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唤起消费者欲望的文化承载,消费者则很难梦想渴求。
1 小红帽传承符号文化
符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能够强化消费者的认知度。一旦符号被根植于文化中,便可以传播至各个角落。我们把“小红帽”内化成我们自己的,它可以把“封装在原型中的希望”释放出来。在我们今天的时代,小红帽不仅代表了一种形象,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氛围。它在人们心中能引起某种颤动,只要听到或看到“小红帽”这几个字,人们就会产生无尽的联想,进入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善战胜恶。也因此,“小红帽”的图像就像流动的音符,传遍大街小巷,学校、工厂、企业、公司……,到处都有“小红帽”的身影:“小红帽”志愿者,“小红帽”维修队,“小红帽”服务组,“小红帽”社会实践活动…… “小红帽”已经沉淀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背后体现着中华文明美德,这种文明谦卑而富有。“小红帽”好似一缕阳光:精神,执著与坚守,朴实与勤劳,用点滴沉淀着惊艳的美丽。中华文明赋予“小红帽”美丽的生命力,是人类对朴素和真实的一种虔诚的向往。小红帽在中国传承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永不止息的精神。
2 小红帽深化消费文化
“符号是一种全方位的认识。符号是文化的承载,更是文化的代言。”在信息时代,任何符号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而是聚合于一个系统,和具体的文化形象紧密相连。“小红帽”作为一种社会符号,被认同、传承,正如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中所描述的:“在好几世纪之前,故事是由口头流传,无法阅读的人记下故事,然后讲给别人听,而别人又记下来再讲出去。这些故事必须不靠书面文本之助就记起来,表示需要具备容易记忆的特征——这些特征一直保存到书面的故事。” “小红帽”就是“容易记忆的特征”。其精神流行于各个团体、企业和公司中,其形象融进了企业精神里。企业以“小红帽”为宗旨:强调“以心传递服务,自强不息、创新求实的精神,高效服务的核心价值,企业员工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公司以“小红帽”为理念奉行“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快速、准确、安全、周到”的服务方针,已深得广大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小红帽”的文化,在岁月的磨砺下,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由此不断深化消费文化,强化记忆深度,实现消费价值。这一切的变异,都是“容易记忆的特征”,使“小红帽”在传承的过程中不至于走样,才能在全世界、在中国繁衍生存,并留住自己最精彩的乐章。
3 小红帽坚守精神家园
《小红帽》使我们感受到了成长的艰辛,获取了成长的经验,感悟到了爱的力量,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守护了精神的家园。目前,人们沉溺于所谓的“真实”,纵情于游戏与欢乐,生活于冷漠、焦虑、暴力的生存状态时,我们不禁重新追寻童真、善良、正义的充满了爱的童话世界。而“小红帽”是善良、正义的化身。这或许是现代社会许多企业、公司,各种组织以“小红帽”来命名的真正原因。小红帽净化我们的心灵,启示我们呵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小红帽展示了昨日的童话,延续了今日的各种故事……
作为一种符号,“小红帽”在中国绽放出奇异的花朵。“小红帽”是一张文化名片,只要我们意识到“小红帽”带给我们的新符号,我们就能承认心中的新范例。而这也正是“小红帽”真正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Edward Tylor Primitive Culture:Researche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Mythology, Philosophy,Religion,Language,Art and Custome,1871.(连树声译:《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彭懿:《走进魔法森林——格林童话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3] 吴其南:《中国童话史》,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版。
[4] 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 包雷晶:《传承与发展:奢侈品广告的符号解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2期。
[6] 凯瑟琳·奥兰丝汀,杨淑智译:《百变小红帽》,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版。
[7] 唯雷娜·卡斯特,林敏雅译,陈瑛修订:《童话的心理分析》,Bloch E:Das prinzip Hoffnug,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
[8] 培利·诺德曼,刘凤芯译:《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台北天卫文化,2000年版。
作者简介:王幼明,女,1965—,四川南充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比较文学,工作单位:首都体育学院外语教研室。
关键词:《小红帽》 文化符号 中国 消费时代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小红帽》故事家喻户晓。其现实和教育意义,使它成为童话殿堂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成长,牵引着无数成年人的童年的记忆。尽管现实社会复杂多变,但童年的故事还是给人一种梦想和童真。
童话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并非纯然隔绝,或仅仅属于特定人群的需要。《格林童话》作为一种异域文本在中国流传了近半个世纪,人们从中获取了阅读的接受与认识,但我们似乎忽略了《格林童话》之外的成就。由于大众传媒与科技的发展,童话的内涵被扩大化,小红帽成长了。在不同的时代,同一件红色披肩变幻出不同的内涵和形象。它不仅吸引了民俗家、心理学家、诗人,还吸引着社会学家和商人,以复杂的心情来注视现代童话故事,如《灰姑娘》等。童话符合了社会的发展,整合了本身的内涵。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公主王子的梦幻,但童话的情节却更贴近社会的真实。为什么现代社会选择“小红帽”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进行传承和发展?它所隐含的古老而幽微的教训还存在吗?它所意蕴的现代文化现象如何?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小红帽,我们不得不探讨《小红帽》从哪里来?它将走向哪里?
一 一路走来的小红帽
《小红帽》来自民间口传故事,经历数种版本的演变。凯瑟琳·奥兰丝汀(catherine Orendtein)在《百变小红帽》中,根据时间性梳理了小红帽大致的历史流变:最初的“狼人史图柏·彼特的传说”(1590)和法文版的“贝洛”(1697),到1812年德文版的格林兄弟,以及1983年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小红帽与野狼》和史翠奥丝(Gwen Strauss)《等候之狼》(1990),最后出现了小红帽电影《高速公路》(1996)。《小红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风味,它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深度和广度愈来愈丰富。不仅有时间差异,还有空间差异。Jack Zipes 在《The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of Little Red Ridding Hood》中,对《小红帽》在不同地域的文化影响进行了概括整理:德国的小红帽讲述律法(1929);法国的小红斗篷(1697)叙述情色诱惑;英国的小红帽(1927)鼓吹男权主义;俄国的小红帽剧本(1937年)赞扬集体主义;美国的“小女孩和狼”(1939)阐述了民主和资本主义;中国的小红帽叫“虎姑婆”“狼婆婆”(1989),描述了小女孩的勇敢和智慧。
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的产生和流传所反映的是社会心态。《小红帽》是我们认识社会的真实的标杆,它的故事的主题随时间、空间不断变化,这就是童话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童话的发展与人更接近,揭示了人所不知的背景和基本根源。童话的发展空间是幻想、艺术和再创作。
二 时空转换的小红帽
《小红帽》一路走来,它的主题、意识形态都发生显著变化。首先,主题由神话传说发展到生活哲理、道德训诫,即由神性到人性的文明历程。其次,小红帽的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的多元化格局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的深入,其传统的价值观也在不断改变。一部经典作品的诠释离不开人类对自身文化和人性的认识。除了对小红帽的文本不断改写外,小红帽本身还对社会的各种议题服务,如政治、民族、阶级、团体等。
《小红帽》与中国《虎姑婆》有异曲同工之处。那么,它在中国以何种形式传承呢?
1 《虎姑婆》与《小红帽》
中国明清时代的童话具有民间流传性、幻想性、口传性等特点,代表作是黄之隽的《虎姑婆》(又叫《虎媪传》)。著名故事学家刘守华说:“本篇问题属文言,却完全是按照口述文本记录写定,未作任何加工修饰。”黄之隽“是一个出色的口头文学家”。这篇故事“称得上是一篇地道的民间故事”。不管是《狼外婆》、《熊外婆》,还是《老虎外婆》,情节基本一致,即教育孩子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17世纪,贝尔用文字记录了《小红帽》,而与此同时中国的《虎姑婆》出现。两个相距遥远的民族产生主题、情节、人物都如此接近的民间童话故事,不能不说全人类有着相近的道德标准。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上当的是孩子,把孩子作为受害的对象,提醒他们警惕戴假面具的坏人,无疑是最好的主题。从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产生相似主题可以看出,童话发展遵循了人类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2 红色:《小红帽》符号与力量
《小红帽》从诞生之日起,给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含义:作为一部经典文本,它的道具、颜色也传递出一种信息,“任何一个信息的传达,都需要依靠符号进行语义串联,并在与受众的有效沟通中形成说服。”《小红帽》的红色是一种信号,一种符号,一种引人注意的颜色,引人遐想的颜色。一说到“小红帽”,我们的眼前就浮现出一抹红色,这个形象深入人心,给后世的人类留下无边无际的想象空间……爱德华·泰勒(Edward Tylor)说:“小红帽可能有太阳的意义。任何一个能这样联想的人,都会赞成把小红帽的故事归入日落日出的异类神话中去。”民俗学者蓝恩(Arthue Lang)则认为,“小红帽象征阳光、黎明或循环不息的春天。”在中国,红色代表喜气、吉祥、热烈、奔放、激情、斗志,代表活力、生命力,有驱逐邪恶的功能。小红帽作为文学经典,它表达的视觉核心主要从人性的善良,生活的美好上进行构建。红色的元素述说着另一种传奇,一种只属于小红帽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的文化,一种消费社会中赋予典型的时代意义。
三 本质回归的小红帽
格林兄弟说,童话是在最简单的形式中却能“表现着特殊生命的东西”。舒伟在其《中西童话研究》中指出:“童话体现着成人一代对儿童的殷切期望和关爱……《小红帽》、《美女与野兽》等这些原型童话集中地体现了童话的特点,如幸福的结局、乐观主义、成长因素、生存的困境,以及包括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在内的少年的生命节律等等……”是的,小红帽的纯真和善良,大灰狼的狡诈和贪婪以及最后小红帽和她奶奶一起得救并快乐地生活,这一切都说明了小红帽以其独特的童话本质传递着对人类生存诗意的憧憬与渴望。小红帽用正义战胜邪恶,具有更广泛的生命意义,其多元的主题吻合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并以此重建现代人类的精神家园。
四 消费时代的小红帽
“童话故事宛似一个生命体,随着时代背景权利及经济结构之变迁而改变,其主题为配合时代的现实,会产生无数的变异;各种变异版本,则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模式。”小红帽历久不衰,在于她很能适应各个时代的需求。每一部经典作品在其成长的背后都有一段文化印记,在传承的过程中都有一种情有独钟的叙事哲理。小红帽的传播在于深厚的积淀和与时俱进的角色及寓意。当流传的经典与大众的媒介相对时,一种符号的沟通与交流就此形成。大众消费的时代就是符号消费。《小红帽》的道德训诫是代代相传的民间智慧,是一种符号,是一种文化。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唤起消费者欲望的文化承载,消费者则很难梦想渴求。
1 小红帽传承符号文化
符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能够强化消费者的认知度。一旦符号被根植于文化中,便可以传播至各个角落。我们把“小红帽”内化成我们自己的,它可以把“封装在原型中的希望”释放出来。在我们今天的时代,小红帽不仅代表了一种形象,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氛围。它在人们心中能引起某种颤动,只要听到或看到“小红帽”这几个字,人们就会产生无尽的联想,进入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善战胜恶。也因此,“小红帽”的图像就像流动的音符,传遍大街小巷,学校、工厂、企业、公司……,到处都有“小红帽”的身影:“小红帽”志愿者,“小红帽”维修队,“小红帽”服务组,“小红帽”社会实践活动…… “小红帽”已经沉淀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背后体现着中华文明美德,这种文明谦卑而富有。“小红帽”好似一缕阳光:精神,执著与坚守,朴实与勤劳,用点滴沉淀着惊艳的美丽。中华文明赋予“小红帽”美丽的生命力,是人类对朴素和真实的一种虔诚的向往。小红帽在中国传承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永不止息的精神。
2 小红帽深化消费文化
“符号是一种全方位的认识。符号是文化的承载,更是文化的代言。”在信息时代,任何符号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而是聚合于一个系统,和具体的文化形象紧密相连。“小红帽”作为一种社会符号,被认同、传承,正如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中所描述的:“在好几世纪之前,故事是由口头流传,无法阅读的人记下故事,然后讲给别人听,而别人又记下来再讲出去。这些故事必须不靠书面文本之助就记起来,表示需要具备容易记忆的特征——这些特征一直保存到书面的故事。” “小红帽”就是“容易记忆的特征”。其精神流行于各个团体、企业和公司中,其形象融进了企业精神里。企业以“小红帽”为宗旨:强调“以心传递服务,自强不息、创新求实的精神,高效服务的核心价值,企业员工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公司以“小红帽”为理念奉行“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快速、准确、安全、周到”的服务方针,已深得广大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小红帽”的文化,在岁月的磨砺下,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由此不断深化消费文化,强化记忆深度,实现消费价值。这一切的变异,都是“容易记忆的特征”,使“小红帽”在传承的过程中不至于走样,才能在全世界、在中国繁衍生存,并留住自己最精彩的乐章。
3 小红帽坚守精神家园
《小红帽》使我们感受到了成长的艰辛,获取了成长的经验,感悟到了爱的力量,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守护了精神的家园。目前,人们沉溺于所谓的“真实”,纵情于游戏与欢乐,生活于冷漠、焦虑、暴力的生存状态时,我们不禁重新追寻童真、善良、正义的充满了爱的童话世界。而“小红帽”是善良、正义的化身。这或许是现代社会许多企业、公司,各种组织以“小红帽”来命名的真正原因。小红帽净化我们的心灵,启示我们呵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小红帽展示了昨日的童话,延续了今日的各种故事……
作为一种符号,“小红帽”在中国绽放出奇异的花朵。“小红帽”是一张文化名片,只要我们意识到“小红帽”带给我们的新符号,我们就能承认心中的新范例。而这也正是“小红帽”真正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Edward Tylor Primitive Culture:Researche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Mythology, Philosophy,Religion,Language,Art and Custome,1871.(连树声译:《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彭懿:《走进魔法森林——格林童话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3] 吴其南:《中国童话史》,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版。
[4] 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 包雷晶:《传承与发展:奢侈品广告的符号解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2期。
[6] 凯瑟琳·奥兰丝汀,杨淑智译:《百变小红帽》,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版。
[7] 唯雷娜·卡斯特,林敏雅译,陈瑛修订:《童话的心理分析》,Bloch E:Das prinzip Hoffnug,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
[8] 培利·诺德曼,刘凤芯译:《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台北天卫文化,2000年版。
作者简介:王幼明,女,1965—,四川南充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比较文学,工作单位:首都体育学院外语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