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鸿铭,很像民企CEO的市委书记
初次相见,张鸿铭点头微笑。如果不是看到印在名片上的头衔,别人一定会误以为他是台州哪家民营企业的CEO——儒雅、温和、有礼,同时干练、简洁、高效。
他是台州的市委书记。
2004年11月底,刚从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局长任上调到台州任台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的第二天,张鸿铭抓住了一个小偷——一名抢劫疑犯实施抢劫后慌不择路,逃到台州市市府广场。正好路过广场的张鸿铭抓住了抢包男子。
能抓住小偷的领导让人侧目,而张鸿铭让人侧目的行为还有很多。
2007年3月19日起,台州26名市级领导、280名县(市、区)领导干部分赴各地基层——下基层蹲点调研。张鸿铭不但动员干部去基层蹲点,自己也带头蹲点涌泉镇梅岘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并且他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了村民们。
早在2006年11月10日开始,台州开展了全国首创的“恳谈日”活动。每月的10日,台州市、县、乡镇三级的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下基层和群众面对面交流恳谈。
2007年,6月8日(10日为星期日)下午,张鸿铭来到台州市民广场,这次他恳谈的对象是椒江区域中村的农民。和他一起到来的还有台州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等部门的负责人。
高园村村留地建设申请呈送国土部门后,为什么一直没有批复?已建物业为什么迟迟不通电?村留地开发能否免交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能否减免?……村民们的问题很多。张鸿铭一一要求相关主管负责人回答村民具体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何时解决。
张鸿铭认为台州需要坚持“恳谈日”活动,意义在于政府可以藉此了解民情民意,同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考核干部,台州有完善的指标体系。2007年,台州市委出台了《2007年度县市区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指标分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五个大类,39个指标。
张鸿铭认为,台州以往的考核指标,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样,往往注重显性的经济发展方面,而现在一些隐性的方面如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的内容也变成了考核的内容。就个人而言,他认为如果自己所做能让台州老百姓满意,在台州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让台州城市居民和农村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和社会安全生产状况良好,那么自己的工作就到位了。
而台州的老百姓是不是真的满意呢?
阮小明,政府和企业的“骨肉亲情”
10多年前的椒江(现为台州椒江区),是一个滨海小城,地少人多,资源匮乏,人们或者种地、打鱼为生,或者远走他乡以卖豆腐、补鞋谋生。
1994年4月,27岁、初中文化的阮小明借款2000元开始创业。创业的目标明确而现实,将来盖房子,娶老婆,改变自己的生活。初创的小作坊只有几间破房子,几台从路桥市场上买来的旧设备,一台同时买来的简易旧机器当作样机,边拆边模仿,阮小明开始生产自己的机器。
2007年6月7日,《小康》采访时,昔日的小作坊,已变身为温台民营企业的标杆——宝石缝纫机集团,它将产品销售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过13亿。而阮小明也成为台州商人中的风云人物。
过去的13年里,阮小明和众多台州民营企业家一样,‘承受和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也一直在用智慧和勇气抗争——
企业初创时,去内蒙古开拓市场,白天跑百货大楼,晚上睡火车站,
在包头,被流氓用弹簧刀架在脖子上。交出所有的钱以及御寒的夹克衫后,冻得瑟瑟发抖;
到北京,外贸公司的门卫根本不允许他——一个看上去装扮“邋遢”的人进去;
终于有了做外贸生意的机会和可能。第一次到巴西做市场的时候,被怀疑有移民倾向,遭到拘禁;
到尼日利亚,当地黑人拿枪顶着他的头,索要小费;
1997年苏丹内战爆发,因为事先没有信息,跑过去做生意。满耳都是炮弹嘭嘭的响声,辗转反复,想尽办法才得以脱离苏丹……
回顾走过的路,阮小明坦承,企业发展早期,政府的“无为”,让企业有了发展的空间。到企业发展的中后期,政府“有为”,就加速了企业的大步前进。台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企业创品牌,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鼓励企业走出去……一系列政策,无疑促进了台州企业和经济朝着良性方向大步发展。
阮小明越来越深地体会到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就像是骨肉关系,政府是“骨头”支柱,企业有政府支撑,得以做大做强。企业去国外参加展会,政府承担15%的费用。表明了政府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持和肯定,企业也因此有了更多的积极性。
联化科技,生于台州走出台州
1985年,浙江台州黄岩的一对普通的夫妇靠3万元借款,创办了一个生产桔子香精小作坊。
1997年,丈夫不幸去逝,妻子牟金香依然执着向前。
2007年,昔日的小作坊已发展成为外向型的现代股份制企业,并在上海、江苏、黄岩等地设立了四家控股子公司。企业主要从事高级精细化工产品中间体的产销业务,年销售额达9亿元,60%以上产品销往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国际市场,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列。
回顾企业的前尘旧事,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们发现,企业的快速成长和政府提供的配套服务大有关系——
公司最初的3万元注册资本完全是个人的,与政府无关,但是鉴于当年的宏观政策和经济环境要求企业必须是乡镇企业,联化科技得到地方政府帮助,顺利“挂靠”成了乡镇企业。
1992年企业因发展需要引入人才。那时整个国家的人才流动环境,完全不像现在这样宽松。台州市政府出台政策,引进的人才到台州后,可保持原户籍、原干部身份,同时可在台州进行职称评定。于是现任公司常务副总裁就放心地从上海一家国有企业来到了台州。
现在,政府除了鼓励企业创品牌、进行技术创新、去国外参加各种展会活动外,还鼓励企业采取环保减排措施,对进行环保治理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同时政府还会返还技改项目资金的3~5%,以提高企业技改的积极性。
联化科技被台州市政府列为了“513工程”骨干企业。台州实施的“513工程”,即帮助企业上市,走资本扩张路子。还引导企业进一步融入新的开放大潮,把企业窗口设到上海,集聚人才、信息和技术,和台州制造实现联动;同时还引导企业到海外打包并购企业,吸纳先进的技术、管理、设备、品牌,打造“新台州制造”。
对于企业的异地发展战略,联化科技副总裁鲍臻湧笑言,最初政府并不乐意——怕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受损。但政府是拦不住的,走出去,才使企业有更 多的资源和条件可以利用,才会使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最终企业又会以更大的发展来回报家乡和社会。现在台州政府的理念完全变了,还主动支持和帮助企业走出去。这一切和政府政绩观的转变不无关系——“权力”政府,走向了“人本政府”、“服务政府”。
对于企业走出去的及时和顺利,鲍臻湧认为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走出去,他们得以进一步加深和提升与行业内世界龙头企业的合作层次。合作企业除了关注联化科技的产品质量,同样关注企业的环境保护问题、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达不到相应标准,就不会进行有效合作。现在企业成立了EHS(环保、职业健康和安全)委员会,从新产品、新项目的筛选就开始,EHS部门的人员加入到项目小组。“联化科技和台州的很多外向型企业一样,在开放与合作中学到很多,也因而更优秀——企业讲社会责任,并不是应别人要求或倡导而进行的活动,而是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长效、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自觉行为。”
台州经济:民营主导,政府推动
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的台州,没有太多区位优势可言。“七山二水一分地”,同样,台州资源也相对贫乏。10多年前,台州的各项经济、社会指标在浙江全省均为倒数。
1982年,原温岭县工商局悄悄地将一张“联户企业”营业证颁给牧屿工艺品厂,使台州成为全国股份合作制的发祥地。政府的开闸之举,有了此后台州民营经济的潮涌。
现在,台州绝不止一个“阮小明”,也绝不止一个“联化科技”。民营经济已占台州生产总值的90%以上;台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53元,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居于第二位;在中国大陆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台州市居于第35位。
虽然资源的贫乏如故,现在的台州却似乎格外适合民营中小企业的成长。家住台州黄岩南城街道药山村的彭兰芳向《小康》介绍,16年前,她在台州开了家服装加工厂,因为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只好到处找人借高利贷,企业最终还是垮掉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1999年,她儿子办了黄岩海鑫塑料厂,两台设备,5、6个工人,每年也只赚个15、20万,绝对算是小企业,可儿子要到台州的银行贷款却很方便。
台州令人满意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背后有政府的努力。台州市商业银行政府参股5%,为的是绕过政策上的禁区,为民营银行提供信誉支撑,而政府并不干预其经营管理。在这些银行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给予了重要支持,如要求在资金存放上对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把财政信用清理的操作委托给泰隆、台商行(台州地方的中小银行)办理,动员干部和地方财力支持他们的稳定等。
显然,台州企业对于近年来政府的监管服务也是满意的。台州产业集群特征明显,企业研发成果容易被简单模仿,形成同质化恶性竞争,这是集群之弊。为保护民企创新积极性,近年来台州市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2006年一年,台州市共受理专利纠纷案件25起,其中调解24起。地方性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已初步建立。
同时,政府加强了对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处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依法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如同在阮小明和联化科技那里看到的一样,政府还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让人们把浙江省内的台州和温州并列,称之谓“温台经济现象”。而经济学家樊纲分析,“台州现象”所展示的“台州模式”,主要以本土的民营经济为主,通过民营企业一步一步的成长,逐渐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在政府的推动下,依靠体制健全的优势,从而发挥巨大的活力。
分析人士认为,“服务型”政府的形成,有赖于民间和政府的积极互动。民间力量的发展,要求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而转型的政府更好地促进了民间的发展。政府和民间力量的互动,形成了两者的双赢。
初次相见,张鸿铭点头微笑。如果不是看到印在名片上的头衔,别人一定会误以为他是台州哪家民营企业的CEO——儒雅、温和、有礼,同时干练、简洁、高效。
他是台州的市委书记。
2004年11月底,刚从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局长任上调到台州任台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的第二天,张鸿铭抓住了一个小偷——一名抢劫疑犯实施抢劫后慌不择路,逃到台州市市府广场。正好路过广场的张鸿铭抓住了抢包男子。
能抓住小偷的领导让人侧目,而张鸿铭让人侧目的行为还有很多。
2007年3月19日起,台州26名市级领导、280名县(市、区)领导干部分赴各地基层——下基层蹲点调研。张鸿铭不但动员干部去基层蹲点,自己也带头蹲点涌泉镇梅岘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并且他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了村民们。
早在2006年11月10日开始,台州开展了全国首创的“恳谈日”活动。每月的10日,台州市、县、乡镇三级的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下基层和群众面对面交流恳谈。
2007年,6月8日(10日为星期日)下午,张鸿铭来到台州市民广场,这次他恳谈的对象是椒江区域中村的农民。和他一起到来的还有台州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等部门的负责人。
高园村村留地建设申请呈送国土部门后,为什么一直没有批复?已建物业为什么迟迟不通电?村留地开发能否免交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能否减免?……村民们的问题很多。张鸿铭一一要求相关主管负责人回答村民具体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何时解决。
张鸿铭认为台州需要坚持“恳谈日”活动,意义在于政府可以藉此了解民情民意,同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考核干部,台州有完善的指标体系。2007年,台州市委出台了《2007年度县市区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指标分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五个大类,39个指标。
张鸿铭认为,台州以往的考核指标,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样,往往注重显性的经济发展方面,而现在一些隐性的方面如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的内容也变成了考核的内容。就个人而言,他认为如果自己所做能让台州老百姓满意,在台州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让台州城市居民和农村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和社会安全生产状况良好,那么自己的工作就到位了。
而台州的老百姓是不是真的满意呢?
阮小明,政府和企业的“骨肉亲情”
10多年前的椒江(现为台州椒江区),是一个滨海小城,地少人多,资源匮乏,人们或者种地、打鱼为生,或者远走他乡以卖豆腐、补鞋谋生。
1994年4月,27岁、初中文化的阮小明借款2000元开始创业。创业的目标明确而现实,将来盖房子,娶老婆,改变自己的生活。初创的小作坊只有几间破房子,几台从路桥市场上买来的旧设备,一台同时买来的简易旧机器当作样机,边拆边模仿,阮小明开始生产自己的机器。
2007年6月7日,《小康》采访时,昔日的小作坊,已变身为温台民营企业的标杆——宝石缝纫机集团,它将产品销售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过13亿。而阮小明也成为台州商人中的风云人物。
过去的13年里,阮小明和众多台州民营企业家一样,‘承受和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也一直在用智慧和勇气抗争——
企业初创时,去内蒙古开拓市场,白天跑百货大楼,晚上睡火车站,
在包头,被流氓用弹簧刀架在脖子上。交出所有的钱以及御寒的夹克衫后,冻得瑟瑟发抖;
到北京,外贸公司的门卫根本不允许他——一个看上去装扮“邋遢”的人进去;
终于有了做外贸生意的机会和可能。第一次到巴西做市场的时候,被怀疑有移民倾向,遭到拘禁;
到尼日利亚,当地黑人拿枪顶着他的头,索要小费;
1997年苏丹内战爆发,因为事先没有信息,跑过去做生意。满耳都是炮弹嘭嘭的响声,辗转反复,想尽办法才得以脱离苏丹……
回顾走过的路,阮小明坦承,企业发展早期,政府的“无为”,让企业有了发展的空间。到企业发展的中后期,政府“有为”,就加速了企业的大步前进。台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企业创品牌,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鼓励企业走出去……一系列政策,无疑促进了台州企业和经济朝着良性方向大步发展。
阮小明越来越深地体会到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就像是骨肉关系,政府是“骨头”支柱,企业有政府支撑,得以做大做强。企业去国外参加展会,政府承担15%的费用。表明了政府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持和肯定,企业也因此有了更多的积极性。
联化科技,生于台州走出台州
1985年,浙江台州黄岩的一对普通的夫妇靠3万元借款,创办了一个生产桔子香精小作坊。
1997年,丈夫不幸去逝,妻子牟金香依然执着向前。
2007年,昔日的小作坊已发展成为外向型的现代股份制企业,并在上海、江苏、黄岩等地设立了四家控股子公司。企业主要从事高级精细化工产品中间体的产销业务,年销售额达9亿元,60%以上产品销往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国际市场,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列。
回顾企业的前尘旧事,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们发现,企业的快速成长和政府提供的配套服务大有关系——
公司最初的3万元注册资本完全是个人的,与政府无关,但是鉴于当年的宏观政策和经济环境要求企业必须是乡镇企业,联化科技得到地方政府帮助,顺利“挂靠”成了乡镇企业。
1992年企业因发展需要引入人才。那时整个国家的人才流动环境,完全不像现在这样宽松。台州市政府出台政策,引进的人才到台州后,可保持原户籍、原干部身份,同时可在台州进行职称评定。于是现任公司常务副总裁就放心地从上海一家国有企业来到了台州。
现在,政府除了鼓励企业创品牌、进行技术创新、去国外参加各种展会活动外,还鼓励企业采取环保减排措施,对进行环保治理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同时政府还会返还技改项目资金的3~5%,以提高企业技改的积极性。
联化科技被台州市政府列为了“513工程”骨干企业。台州实施的“513工程”,即帮助企业上市,走资本扩张路子。还引导企业进一步融入新的开放大潮,把企业窗口设到上海,集聚人才、信息和技术,和台州制造实现联动;同时还引导企业到海外打包并购企业,吸纳先进的技术、管理、设备、品牌,打造“新台州制造”。
对于企业的异地发展战略,联化科技副总裁鲍臻湧笑言,最初政府并不乐意——怕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受损。但政府是拦不住的,走出去,才使企业有更 多的资源和条件可以利用,才会使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最终企业又会以更大的发展来回报家乡和社会。现在台州政府的理念完全变了,还主动支持和帮助企业走出去。这一切和政府政绩观的转变不无关系——“权力”政府,走向了“人本政府”、“服务政府”。
对于企业走出去的及时和顺利,鲍臻湧认为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走出去,他们得以进一步加深和提升与行业内世界龙头企业的合作层次。合作企业除了关注联化科技的产品质量,同样关注企业的环境保护问题、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达不到相应标准,就不会进行有效合作。现在企业成立了EHS(环保、职业健康和安全)委员会,从新产品、新项目的筛选就开始,EHS部门的人员加入到项目小组。“联化科技和台州的很多外向型企业一样,在开放与合作中学到很多,也因而更优秀——企业讲社会责任,并不是应别人要求或倡导而进行的活动,而是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长效、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自觉行为。”
台州经济:民营主导,政府推动
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的台州,没有太多区位优势可言。“七山二水一分地”,同样,台州资源也相对贫乏。10多年前,台州的各项经济、社会指标在浙江全省均为倒数。
1982年,原温岭县工商局悄悄地将一张“联户企业”营业证颁给牧屿工艺品厂,使台州成为全国股份合作制的发祥地。政府的开闸之举,有了此后台州民营经济的潮涌。
现在,台州绝不止一个“阮小明”,也绝不止一个“联化科技”。民营经济已占台州生产总值的90%以上;台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53元,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居于第二位;在中国大陆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台州市居于第35位。
虽然资源的贫乏如故,现在的台州却似乎格外适合民营中小企业的成长。家住台州黄岩南城街道药山村的彭兰芳向《小康》介绍,16年前,她在台州开了家服装加工厂,因为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只好到处找人借高利贷,企业最终还是垮掉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1999年,她儿子办了黄岩海鑫塑料厂,两台设备,5、6个工人,每年也只赚个15、20万,绝对算是小企业,可儿子要到台州的银行贷款却很方便。
台州令人满意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背后有政府的努力。台州市商业银行政府参股5%,为的是绕过政策上的禁区,为民营银行提供信誉支撑,而政府并不干预其经营管理。在这些银行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给予了重要支持,如要求在资金存放上对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把财政信用清理的操作委托给泰隆、台商行(台州地方的中小银行)办理,动员干部和地方财力支持他们的稳定等。
显然,台州企业对于近年来政府的监管服务也是满意的。台州产业集群特征明显,企业研发成果容易被简单模仿,形成同质化恶性竞争,这是集群之弊。为保护民企创新积极性,近年来台州市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2006年一年,台州市共受理专利纠纷案件25起,其中调解24起。地方性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已初步建立。
同时,政府加强了对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处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依法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如同在阮小明和联化科技那里看到的一样,政府还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让人们把浙江省内的台州和温州并列,称之谓“温台经济现象”。而经济学家樊纲分析,“台州现象”所展示的“台州模式”,主要以本土的民营经济为主,通过民营企业一步一步的成长,逐渐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在政府的推动下,依靠体制健全的优势,从而发挥巨大的活力。
分析人士认为,“服务型”政府的形成,有赖于民间和政府的积极互动。民间力量的发展,要求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而转型的政府更好地促进了民间的发展。政府和民间力量的互动,形成了两者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