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作文教学进行美育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gu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育德于美、以美育人是每一名教师的追求,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对怎样育德于美、以美育人心存困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其实作文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行之有效的育德于美、以美育人的方式。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审美创造训练,因为用文字描述自然美和人生美,表达美好的情感,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启迪学生创造美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的过程。那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如何践行这一过程呢?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与调查,锻炼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
  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序》中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事实上,中学生的许多优秀作文,都是精心观察的结果。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多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多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敏感度,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找寻出美来。”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观察决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还须融进自我内心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才行。
  二、指导学生写作与修改,锻炼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因为观察得到的素材,只有经过加工才会有审美价值。在作文实践中,教师应努力唤醒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激情,且授之以法,指导学生選取美的内容,确定美的立意,设计美的结构,提炼美的语言。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最重要的还在于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东西,要珍惜学生偶尔擦出来的智慧火花,给学生以创造美的喜悦。
  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教师要求写一篇以雪为主题的作文,绝大多数学生都在歌颂雪的纯洁无瑕、 美丽多姿。有个学生却另辟奇径:贬斥雪的虚伪,用美丽的外衣掩盖世上的丑恶与肮脏;写雪的穷凶极恶,依仗狂风,耀武扬威;写雪的残忍无情,雪压冰封,万木萧条;最后抒写了不怕风雪严寒的意志和迎接春天到来的信心,揭示了与“洁白”相对的另一种美的精神。对这种有创意的作文,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并以此为范例来打开其他学生的思路。
  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育德于美、以美育人时,不妨有意识地给学生出一些“反弹琵琶”式的作文命题,像《良药可口利于病》《开卷未必有益》《巧妇巧为无米之炊》等,相信效果应该不错。作文之后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斟词酌句,反复修改润色,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体味到写作的甘苦并学习到修改的方法,可谓一箭双雕,两全其美。
  三、教师批改与讲评,评判美,以美启真,以美引善
  自己的作文到底怎么样?美在哪里?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这都是学生作文后急于知道的问题。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通过作文批改和讲评,以美启真,以美育人,使学生明白,写作文不仅要讲究美的形式,更要讲真话,抒真情,在文中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表达正确健康的思想和审美情趣。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语,从思想内容到文字表达,都要字斟句酌,使学生读后既明白努力的方向,又得到美的享受。批语要有感情,即使是指出缺点,也要让学生看出教师的期待与鼓励,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必要时还可当面批改,与学生开诚布公地交谈,最终使学生心领神会。
  作文讲评可以是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总结性的评述,也可以是针对个别学生的面批面评。教师要善于通过对比讲评使学生明辩美丑,品评优劣。实践证明,这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讲评过程中,对于写得比较好的学生作文,不妨通过“美读”的方式来强化写作收获。听者、朗诵者同样感受着美的体验 ,获得了美的享受,从而激发了学生新的写作欲望。
  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育德于美,以美育人,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言以蔽之:坚持不懈,且行且惜。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勤观察、勤积累、勤思考、勤练笔的习惯,常抓不懈,坚持寓美育于作文教学中,最终使学生的作文达到内容与形式、作文与作人的美的统一。
其他文献
今天是重阳节,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它的传说、习俗,和我们一同品尝菊花茶,愉快地度过了这个美好的节日。  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三朵干菊花,花蕊金黄色,花瓣乳白色,花托是墨绿色,很有层次。它们蜷缩成一团,像一颗颗小小的刺球,摸起来既不扎手也不柔软,花瓣还不易脱落,干菊花的味道有一股浓浓的中药味。  把菊花放入杯中,倒入热水,菊花就在水中翩翩起舞,像一条条活泼的鱼儿。三分钟后,菊花像漂浮在水上的荷花似的,散發出
期刊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成果融入到了生活中。当我们将古法制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时候,不仅保留了药效,同时也节省了时间,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中药救治的效果。这道跨跃时间的光芒,光照千古。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不只是为了造福更多的人,更多的是一个民族对千年文化的认知和传承,运用科技的手段让传统发扬光大。  近日故宫重新开馆,故宫的管理责任人把很多宫灯加以修改,于是兼照明和文物一体
期刊
《先秦诸子选读》所选篇章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其哲思之深,影响之远,原创性之强,可堪称空前绝后。所以,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内涵的探究。但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因为选文的写作背景与当今时代差异较大,时隔久远,另一方面又因为选文理论性太强,思想太深刻,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理解起来都有一定难度。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许多教师不愿意花过多时间讲授选文
期刊
家人的爱似一缕阳光,可以温暖我们的心,也可以刺伤我们的眼;家人的爱像一杯香醇的酒,可以让我们缓解伤痛,却也能令我们深陷其中。  有时,爱是一个拥抱,是一句慰问,它让我们愉悦;有时,爱也可以是溺爱,让家人迷了眼,让我们失了本心,忘了感恩,忘了自己前方的路,甚至跌入陷阱。  校园中的那幕,给我留下的是一张父母心甘情愿的脸,是一副孩子无动于衷的表情。这是爱的麻醉,在父母自以为是的爱里,孩子渐渐失去了感恩
期刊
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授业”就是传授知识;“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玉不琢,不成器”,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语文教师更要言传身教,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语文课堂究竟应该怎样渗透德
期刊
互动的年代,无“问”不成课,这是阅读教学的现代进行时。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问得得当,是清晰课堂教学结构的中心句,是互动的催生剂,是理解文本的导向,是实施多重对话的纽带。可以这么说,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技巧。  一、存在现状  作为一名教师深
期刊
对于“微课”这个概念,在我的理解里,这和我们现在时下的“微博”“微信”似乎多少有些衔接。曾经一度,我是抨击“微博”这种信息渠道的,它的知识的片段性让更多的人对于文化的汲取满足于只言片语的浅层阅读,而后期通过参与互动,我发现这种方式更迅捷地满足了知识大爆炸这个时代,让我们更快地介入,更好地吸收。我想,这所谓的“微课”该有异曲同工之妙。  谈及微课程,不得不提微课堂。  一、“微课”提供了真正的个性化
期刊
一、语文新课标中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及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培养能力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有个性的过程。而探究性学习,则是以探究这种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可见,探究性学习是满足语文新课标要求并且能够集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主动探求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
期刊
影视资源内容比较丰富,包括了音乐、美术、绘画等众多艺术,通过各种故事情节对生活进行诠释,带给人们美的体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研究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的意义  (一)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结合书本开展教学活动,缩小了学生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代学生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学生对教师不像以往那样惟命是从,他们有时会有自己的鲜明态度,表现在课堂行为上,课堂意外事件就比以前明显增多。尤其是语文课上,学生思维活跃,活动积极,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更大。意外事件的发生常常会让一堂课陷入困境甚至被迫中止,所以能够巧妙而艺术地处理这些意外事件,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