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无常

来源 :行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nb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4日,我刚刚回到老家就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一个似朋友更是长辈的朋友的先生突然走了。对于生命无常的恐惧和对于朋友痛楚的怜悯油然而生。三脚架支撑的家庭结构突缺一角时,我不敢想象以后她们两个怎么面对温情的失落。
  在今天的追悼会上,我看着朋友嚎啕大哭的样子以及以心追随的悲伤,全身上下每个毛孔都在慢慢绽放、绽放、绽放,吸收着出席追悼会所有人的肃穆与眼泪。
  我没有哭得唏哩哗啦,内心却在不断沦陷。无常让我们对生命的感悟只能局限于每一分钟,每一秒钟,甚至每一毫秒。回想起大学时代,我总在四川担心当时远在北京的男朋友(现在的丈夫),只因为他曾经给我写信说他喜欢趴在立交桥上一个人看车来车往,害怕他过街时的不小心,害怕他的心不在焉,害怕那些无端端生事的车子。距离的拉近会让我们短暂地进行自我麻痹,以为总是会永远像甜蜜的时候一样甜蜜,总是乌云散尽是七彩阳光。可是,在结束追悼会返程的路上,我不断在害怕,害怕先生开车不小心,害怕他出差时没有准点给我信息,害怕我妈总是不听医生劝告吃那些损害肝脏的食物,害怕我爸总是把酒当成仙肴无休止醉下去……总之,任何有损于生命存在的一切侵害物我都害怕。
  害怕让我们懂得珍惜,并淡定面对“无常”。无常是什么?无常就是当有人在为亲人离去哭泣的那一刻,有人在为生命的诞生而欢庆,有人在为爱情的失落而黯然,有人却为踏入婚姻的幸福之门而甜蜜。正如淡淡的绿茶,刚开始时绿意盈盈,但是在不知不觉中黄了叶子,淡了茶香。
  生命既然如此脆弱和不堪,那么在有限的日子里,应该尽量不要去伤害身边的人,不要将健康当成可有可无的过客,不要把生存和权利视为是唯一的重心,不要将失去当成是永远。
其他文献
各位善知识,世界上最厉害的果报,就是杀生。今早有越南人带了两个小孩来见我,说身体不好,找我帮忙,令他一切事情顺利,如意吉祥。这两个小孩子神经都不正常,我一看之下,就问他有没有杀生。  他们的母亲先说她没有杀生,结果讲来讲去便说他们门前有一棵大树,当他们把大树砍了时,见到了两条蛇钻到树底下窟窿内去了,当时他们就用开水把这两条蛇烫死,之后她的儿子就把自己关到房里,几天后出来,就发神经病了。第一个儿子是
期刊
我曾经向我的一位德行极其高尚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经常会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很好?”  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所以,根据这个道理,既然你还经常感到痛苦,说明你内心还有恶存在,还不是纯粹的善人。而那些你认为是‘恶人’的人,未必就是真正
期刊
我怎么也忘不了它,我养过的一只小猫,是到上海出差时在马路边捡的,当时它一定是被路上急驶的车辆吓坏了,在马路边一动不动。我把它抱到路边,它就跟上我了。后来把它放到包里面坐火车带了回来。它在火车上很安静,中间我打开包看了一眼,它好像刚睡醒,睡眼朦胧地看着我,还小声“喵”了一声。  我把猫带回家后放在宿舍,每次上班前放点吃的,它也很乖,每次吃完后,找个地方睡大觉。晚上回来后,它最喜欢跑到我的腿上坐着,我
期刊
道德意识如同一道藩篱,保护了自家和邻居免于被抢夺。  道德和伦理形成了理想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的核心。假如爱是生命的血液,那么道德就是人的脊椎。缺乏道德的生命是危险的,但是,缺乏了爱人的心,生命将形同枯槁。生命的品质随着道德开化而增长,当道德觉醒时,体内就会充满了爱。既然人非生而完美,人们就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发展美德。  道德的开发,是人生重要的一环。但是,人们常误解了道德的定义,以为公认的体面外
期刊
2002年8月我来宛办事,在马居士家听余粮亲口叙述:其中有几例是我亲自见到其人,知道他们家后来所发生的不幸事情,并且我还与他们打过交道,在此前其他老乡同样也讲述了这些情况,再次证明余粮讲的都是事实,况且一个农村小知识分子也没必要说这样的谎话。  1、李雪显,项城市某村人。  年轻时采用非常残忍的手段,为追求高额利润,让驴肉更鲜嫩,把活着的驴四只蹄子缚住,用滚开水将驴活活烫死,退去驴毛,再卖驴肉。到
期刊
21、王博士  曾就读于天津南开大学,后又于四川社会科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现为博士生导师,工作于美国。  本人依靠种种因缘了知了一些佛法的基本道理,我开始坚定地相信如果真能掌握佛陀教言的话,那真应该算是圆满的智者行为了。在西方国家,很多具智之人都把佛学看成解决人类精神危机、人格缺陷的学问与实践手段。学佛者是充满生命力、活力的身心调适者、改造者,绝非消极避世和颓废。把学佛之人当成无知、怪异、疯狂的看法
期刊
1 守时:  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他们懂得,即使是无意迟到,对其他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  2 谈吐有节:  注意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和意见。  3 态度和蔼:  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东西,看书报,心不在焉,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4 语气中肯:  避免高声喧哗,在
期刊
我1988年依海山上人正式皈依佛门,接受上人的较有系统的教理学修。1994年1月于四川德阳万佛寺礼海山上人披剃出家。现虽从事佛教教育十几年,在上人面前却如初生的婴儿,难思上人于众生、于佛法、于社会之恩情与功德于万一。  出家前,我对饮食是相当挑剔的人。随着亲近上人的时间长了,发现上人的饮食极其简单,早餐一碗粥加几滴香油,最多另加一点咸菜;中午一小碗罗汉菜,一碗米饭,况且他老人家又从没有吃零食的习惯
期刊
“景物依旧,人事已非”,这是一般人对无常的感叹。其实,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随着缘聚而生,缘散而灭,它是三世迁流不住的,所以不但有情世间的众生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器世间的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演变,人的心念有生、住、异、灭的变化,自然界的时序更是春、夏、秋、冬,或冷、暖、寒、暑的更替不已。也就是说,一切法在时间上是刹那不住,念念生灭,过去的已灭,未来的
期刊
莺飞蝶舞,花红树绿,高山流水,云淡风轻……  过去的连年里,虽地震海啸、贫穷疾病,战火饥荒,世事如此无常,而大自然仍然以如此的蓬勃和美丽绽放着鲜活的生命力……  6月是灿烂的季节,是属于《行愿》和读者的7周年的季节。  2006年6月18日,我们因缘创办了《行愿》,这本当时国内民间的第一本时尚佛文化读物。7年岁月,这本以传统文化智慧为指导的心灵成长读物凝聚了我们所有行愿人的愿力、坚持、体悟和期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