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到我院骨科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92例患者,根据患者麻醉方式的区别,以观察组和对照组区分。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给予手术,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给予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给予手术,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药物用量低等优势,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84-0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退变、外伤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纤维环破裂之后神经根受到髓核突出的压迫出现腰腿痛等症状[1]。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均是采用手术进行治疗,麻醉效果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就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2例患者,根据患者麻醉方式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到我院骨科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92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男52例,女40例,年龄在20~70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8.3±2.1)岁。患者的病程在2个月~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5±1.1)年。通过CT对患者进行诊断,30例双节段突出患者。62例单节段突出患者。其中,20例采取半椎板切除髓核切除术进行治疗,32例采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40例采取扩大开窗侧隐窝潜行扩大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将腰椎小关节病变、侧隐窝狭窄病变、骨性椎管狭窄等患者全面排除。根据患者麻醉方法的区别,以观察组和對照组区分,每组4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类型、手术方法、排除标准等方面的临床资料没有明显区别(P>0.05),具有研究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前30min均采用0.5mg阿托品,0.1g鲁米那钠给予肌肉注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让患者以俯卧位体位躺在手术床上,对SPO2、CG、血压、呼吸、脉搏的改变进行常规监测。对照组在病变位置的两椎间隙行硬膜外给予穿刺处理,成功的穿刺后将3~4cm的置管向上防治,采用0.25%布比卡因以及1%利多卡因混合后给予局部用药,首先将5ml的试验剂量慢慢的推入,确保局部麻醉、全脊麻征象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后,将8~10ml的局部麻药慢慢的推注。观察组患者选择侧卧位的体位在手术床上平躺,分别在L2~3间歇选取穿刺点进行腰-硬联合穿刺处理,穿刺成功后将腰穿针放入,直到流出的脑脊液呈现清亮状态时,则在10~15s内将0.75%布比卡因1.5~2.0ml缓慢的注入,将腰麻针退出后通过L2~3硬膜外往头端放置3~4cm的置管。
1.3评价麻醉效果的标准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具体体现如下:(1)优:患者在手术时没有出现疼痛的感觉。(2)良:神经根牵开或者分离操作时存在疼痛的感觉,但在患者可以忍受的范围内,采取镇痛药辅助后,疼痛感觉得到缓解。(3)差:无法忍受疼痛,必须以分次的方式将镇痛药或者局麻药酌情添加。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肌松效果进行评估,具体体现如下:(1)优:没有存在肌张力。(2)良:肌张力存在干扰的情况。(3)差:肌张力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对顺利进行手术有一定的影响。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肌松效果以及镇痛效果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是因为患者的神经根部长时间收到椎间盘组织的压迫,造成局部组织粘连、无菌性炎症、局部水肿等症状[2]。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能够将局部麻醉手术中发现的问题有效减少,具有持续性镇痛、较少并发症等优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法进行手术,具有术后持续性镇痛、较少麻药用量、阻滞完全、肌松好、较快起效等优势,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董万超.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价[J].医药论坛杂志,2011,8(03):966-967.
[2] 徐云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麻醉方法的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0,7(08):182-183.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84-0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退变、外伤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纤维环破裂之后神经根受到髓核突出的压迫出现腰腿痛等症状[1]。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均是采用手术进行治疗,麻醉效果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就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2例患者,根据患者麻醉方式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到我院骨科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92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男52例,女40例,年龄在20~70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8.3±2.1)岁。患者的病程在2个月~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5±1.1)年。通过CT对患者进行诊断,30例双节段突出患者。62例单节段突出患者。其中,20例采取半椎板切除髓核切除术进行治疗,32例采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40例采取扩大开窗侧隐窝潜行扩大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将腰椎小关节病变、侧隐窝狭窄病变、骨性椎管狭窄等患者全面排除。根据患者麻醉方法的区别,以观察组和對照组区分,每组4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类型、手术方法、排除标准等方面的临床资料没有明显区别(P>0.05),具有研究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前30min均采用0.5mg阿托品,0.1g鲁米那钠给予肌肉注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让患者以俯卧位体位躺在手术床上,对SPO2、CG、血压、呼吸、脉搏的改变进行常规监测。对照组在病变位置的两椎间隙行硬膜外给予穿刺处理,成功的穿刺后将3~4cm的置管向上防治,采用0.25%布比卡因以及1%利多卡因混合后给予局部用药,首先将5ml的试验剂量慢慢的推入,确保局部麻醉、全脊麻征象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后,将8~10ml的局部麻药慢慢的推注。观察组患者选择侧卧位的体位在手术床上平躺,分别在L2~3间歇选取穿刺点进行腰-硬联合穿刺处理,穿刺成功后将腰穿针放入,直到流出的脑脊液呈现清亮状态时,则在10~15s内将0.75%布比卡因1.5~2.0ml缓慢的注入,将腰麻针退出后通过L2~3硬膜外往头端放置3~4cm的置管。
1.3评价麻醉效果的标准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具体体现如下:(1)优:患者在手术时没有出现疼痛的感觉。(2)良:神经根牵开或者分离操作时存在疼痛的感觉,但在患者可以忍受的范围内,采取镇痛药辅助后,疼痛感觉得到缓解。(3)差:无法忍受疼痛,必须以分次的方式将镇痛药或者局麻药酌情添加。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肌松效果进行评估,具体体现如下:(1)优:没有存在肌张力。(2)良:肌张力存在干扰的情况。(3)差:肌张力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对顺利进行手术有一定的影响。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肌松效果以及镇痛效果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是因为患者的神经根部长时间收到椎间盘组织的压迫,造成局部组织粘连、无菌性炎症、局部水肿等症状[2]。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能够将局部麻醉手术中发现的问题有效减少,具有持续性镇痛、较少并发症等优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法进行手术,具有术后持续性镇痛、较少麻药用量、阻滞完全、肌松好、较快起效等优势,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董万超.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价[J].医药论坛杂志,2011,8(03):966-967.
[2] 徐云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麻醉方法的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0,7(08):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