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对减负有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小学一到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到六年级可以布置1小时书面家庭作业等等。减负规定督促一线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通过精心设计作业,达到学生减负的目的。本文就小学数学体验式作业设计的目标价值和作业设计的策略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 作业设计;趣味性;探究性;个性化
作业应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发展学生的智力。每一次作业都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让学生在知识技能的不断运用中成长,在一次次的趣味探索中进步。目前的作业缺陷主要表现在:作业形式的单一性、封闭性和重复性。几乎所有的作业都是书面答题,片面强调学生独立思考,缺少合作探究,内容多以算为主,强调多算多练,熟能生巧。
一、作业设计的目标价值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以此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笔者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地确定作业设计的目标价值。
1.作业设计应具有多元性
学生完成作业,并不仅仅是为了巩固知识,也是为了掌握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综合再运用等能力。
2.作业设计应具有应用性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地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力量。
3.作业设计应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新课标指出:人人要学有用的数学。数学在实际生活中,起着基础工具的作用。因此设计作业不能只看到眼前,不能只为完成本堂课的任务,或者只为了应付考试。
二、作业设计的思考与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应体现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成为学生自觉的学习需要。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谈一谈“体验式”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的作业,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
1.绘画式作业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用绘画方式完成的作业。如学习“位置与方向”后,让学生画校园平面图;学习“平移与旋转”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美丽的装饰图案等。学生知情融合,既巩固了知识,还培养了审美情操。
2.游戏型作业
教师可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学完“乘法口诀”后,设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对口令”游戏。学了“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之后,设计用扑克牌算24点的游戏作业。
(二)设计探究性作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教师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资源,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数学、用数学。
1.操作型作业
动手操作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学习了“认识钟表”后,教师可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钟表模型并练习拨时刻。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仅回顾和掌握了钟面的基本知识,还掌握了看时间的方法。
2.调查型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
如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后,可让学生调查本组同学的体重和身高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并根据所得的信息给本组同学提出合理建议。这样的设计,把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到数学广泛存在于生活。
(三)设计个性化的作业
1.我编我做
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编题,自己解答或互相出题交换解答,使学生在编题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2.我想我写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我们可以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一位学生在学了“被3整除数的特征”后,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放学了,我和平常一样做27路公交车回家,我脑子一闪:27不就是能被3整除的数吗?回到家准备开门时,我发现门牌号402也能被3整除。這时妈妈的电话响了,我一看来电显示——82472352,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我用今天学的知识算了起来……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呀!
数学日记不仅仅记录了孩子们瞬间的心灵闪动,更在他们内心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让他们终身享受到学会数学思考带来的丰厚回报。
3.我思我改
自我反思、自我调节是较高水平的一种学习方式。在阶段测试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足进行拾遗补阙,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数学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教师应当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让学生在作业中理解知识,在作业中掌握技能,在作业中形成能力,在作业中发展思维。
【关键词】 作业设计;趣味性;探究性;个性化
作业应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发展学生的智力。每一次作业都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让学生在知识技能的不断运用中成长,在一次次的趣味探索中进步。目前的作业缺陷主要表现在:作业形式的单一性、封闭性和重复性。几乎所有的作业都是书面答题,片面强调学生独立思考,缺少合作探究,内容多以算为主,强调多算多练,熟能生巧。
一、作业设计的目标价值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以此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笔者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地确定作业设计的目标价值。
1.作业设计应具有多元性
学生完成作业,并不仅仅是为了巩固知识,也是为了掌握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综合再运用等能力。
2.作业设计应具有应用性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地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力量。
3.作业设计应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新课标指出:人人要学有用的数学。数学在实际生活中,起着基础工具的作用。因此设计作业不能只看到眼前,不能只为完成本堂课的任务,或者只为了应付考试。
二、作业设计的思考与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应体现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成为学生自觉的学习需要。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谈一谈“体验式”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的作业,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
1.绘画式作业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用绘画方式完成的作业。如学习“位置与方向”后,让学生画校园平面图;学习“平移与旋转”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美丽的装饰图案等。学生知情融合,既巩固了知识,还培养了审美情操。
2.游戏型作业
教师可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学完“乘法口诀”后,设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对口令”游戏。学了“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之后,设计用扑克牌算24点的游戏作业。
(二)设计探究性作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教师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资源,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数学、用数学。
1.操作型作业
动手操作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学习了“认识钟表”后,教师可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钟表模型并练习拨时刻。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仅回顾和掌握了钟面的基本知识,还掌握了看时间的方法。
2.调查型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
如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后,可让学生调查本组同学的体重和身高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并根据所得的信息给本组同学提出合理建议。这样的设计,把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到数学广泛存在于生活。
(三)设计个性化的作业
1.我编我做
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编题,自己解答或互相出题交换解答,使学生在编题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2.我想我写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我们可以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一位学生在学了“被3整除数的特征”后,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放学了,我和平常一样做27路公交车回家,我脑子一闪:27不就是能被3整除的数吗?回到家准备开门时,我发现门牌号402也能被3整除。這时妈妈的电话响了,我一看来电显示——82472352,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我用今天学的知识算了起来……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呀!
数学日记不仅仅记录了孩子们瞬间的心灵闪动,更在他们内心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让他们终身享受到学会数学思考带来的丰厚回报。
3.我思我改
自我反思、自我调节是较高水平的一种学习方式。在阶段测试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足进行拾遗补阙,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数学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教师应当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让学生在作业中理解知识,在作业中掌握技能,在作业中形成能力,在作业中发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