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国有企业取得突出的发展成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战略和经营规模等出现了变化,经济责任审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和问题,直接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模式造成了影响。另外,2019年7月,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党中央也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规定进行了修订。文章以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为基础,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责任界定和原则等,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经济责任划分不明确,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和审计评价不客观等现象。针对上述情况,审计人员需要合理地进行审计管理,明确各自的责任,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1. 是加强国有企业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其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的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具有从事经济工作所必需的素质和决策水平,也能客观评价领导干部是否正确履行其经济职责,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经法纪等。这能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正确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2. 是促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一项重要措施
当前,国有企业经常发生的弄虚作假、国有资产流失、损失浪费严重及贪污受贿等问题,与企业的少数领导干部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和正确行使权力有关,这也说明国有企业对领导干部管理不严,监督不力,没能制定有效的管理监督体制。通过实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严肃查处那些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增强领导干部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从而推动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
(二)经济责任界定
在确定经济责任之前,需要注意的是明确责任的界定。其中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就是自身的义务内容,在审计阶段发现问题之后,结合权责对等的原则实施,按照领导人的自身权利和内容等明确其承担的具体的经济责任。一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等主要领导人员的责任界定,结合权责统一的原则,需要明确各自的经济责任,主要是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二是区分好经济责任的主体,明确各类责任需要谁承担,还需明确是属于个人责任还是集体责任等,掌握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的内容,结合岗位职责,具体量化某一领导人的经济责任。
(三)责任界定的原则
1. 客观公正性原则
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按照客观规定的基本要求实施,实事求是地完成审计活动,在具体操作中,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在审计过程中,应当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以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等作为依据。各项内容需要真实可靠,及时记录下对应的金额和数据等,在审计评价的过程中,客观公正的反映出经济责任审计的注意事项。在操作中,通过对各类指标的合理应用后进行评价,主要是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等。在后期审计管理中,弱化由于主观因素导致的审计评价不合理现象。审计评价时,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鼓励领导干部积极进行探索创新,支持领导干部担当作为。
2. 重要性原则
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熟悉审计内容,合理安排审计时间,减少人员和时间闲置。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相关审计人员不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或者被审计人员的所有职责行为进行审计,所以需要由以往的详细审计逐渐转变为以抽样审计为主。在抽样检查的过程中,按照重要性的原则进行,不能随机进行抽樣,在后期审计的过程中,突出经济业务的内容和要求,有所侧重地进行审计。
3. 及时性原则
在审计管理中按照审计实施的时间进行划分,主要包括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等。在整个过程中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在整体的审计管理中,实施的是离任审计形式,在整个工作中,要求上层领导、战略制定者及决策者等以长期发展战略作为基础,按照及时性原则实施。在具体工作中,了解经济责任的内容和要求,明确经济责任基本原则,依据战略决策和实际要求等,如果出现审计错误的现象,短期内不能及时发现,因此需要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采取责任同步审计和评价。
二、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国有企业的审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实施中必须注意的是明确审计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在后期操作中对成因进行分析。
(一)客观因素
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本身缺少明确的体系和标准,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等调整企业的经济活动。在后期审计中需要按照当前的经济环境对拟选择的审计方式进行调整,否则将很难获得理想的审计证据,进而无法编制具备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审计报告。另外在后期的审计管理中,因企业各部门对审计人员的支持配合度了解得比较少,因此也增加了审计风险。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比较关键,涉及到的领域也比较多,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在企业发展中,具备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功能,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每一阶段的审计重点又不同,因此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审计人员在各项工作中,由于不能及时获得相关证据,因此会做出不合理的审计评价。
(二)主观因素 经济责任审计要求比较多,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及时掌握对应的问题,当前多数审计人员均为财会专业人员,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而且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比较晚,在审计过程中,很难对风险进行准确预测,从而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此外也有部分审计人员缺少职业道德、无视职业操守,甚至触碰到法律界限,从而直接导致审计风险。
三、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对策
(一)完善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完善的审计形式有突出的作用,相关领导应积极应对审计评价工作,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现有的审计形式,保持评价体系审计的合理性,在实施审计评价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按照被审单位的要求,把握审计事项的各项指标,在具体工作中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等融合在一起进行考察,结合领导干部所履行的自身经济责任和权责情况等,开展后续审计工作。在审计阶段,保持审计评价的谨慎和完整。在后期审计管理中,坚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在持续工作中,保证措辞得当,给出的评价需要中肯客观。在审计过程中,涉及到企业的业绩情况,在操作中需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指标考察的过程中,注重指标的数量,在评价体系构建中,保持高度警惕,选择的指标需要反映出经济发展情况,还应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诉求相适应,另外还应突出直接性经济责任指标。
(二)科学应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方式
對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应科学有效地开展各项评价方式,具体上来说,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结合在一起,在实施中从企业获得科学数据上来看,审计人员需要从企业中获得科学和准确的数据信息,将所得的数据和企业经济发展等进行对比,通过各种信息反映出企业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此外审计人员还需要结合定性评价的方式,对审计结果进行评价。在后期审计管理中,将定量评价指标作为辅助的分析指标,融入定性分析方式,可以提升审计评价的公正性和合理性,确保得出的审计评价客观、公正。
(三)制定详细的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方案
在科学的管控阶段,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十分重要,审计评价的实施方案分为不同的环节,在各个环节需要了解具体的分类和内容,审计人员依据被审计单位的管理需求,将经济责任划分为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管理、分配和使用等方面,此外在对国有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也要明确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以保证所得出的结果是客观和公正的。审计人员应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对其局部所涉及到的审计问题予以披露,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减少审计风险。
(四)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工作本身是独立的,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信任和关注,在实施中,必须坚持客观和公正。审计人员需要保持独立性,不受单位、人员的干扰和影响。在平时工作中,应定期对审计成员进行职业培训,以提高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在审计管理中,审计人员掌握主线内容,突出审计的重点,在审计中结合资本运营的主线要求,围绕会计信息质量和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情况实施审计,提升审计准确性。
四、结语
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是个复杂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要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在当前发展中,要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责任,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完善,促进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康曼.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相关问题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8(14):128.
[2]魏婷.完善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J].财政监督,2018(03):66-69.
[3]史元,朱晓琳,靳东,李硕.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05):43-47.
[4]李丹丹.基于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2016(06):105-106.
[5]黄红梅.浅谈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3(03):126.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
关键词: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经济责任划分不明确,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和审计评价不客观等现象。针对上述情况,审计人员需要合理地进行审计管理,明确各自的责任,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1. 是加强国有企业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其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的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具有从事经济工作所必需的素质和决策水平,也能客观评价领导干部是否正确履行其经济职责,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经法纪等。这能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正确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2. 是促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一项重要措施
当前,国有企业经常发生的弄虚作假、国有资产流失、损失浪费严重及贪污受贿等问题,与企业的少数领导干部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和正确行使权力有关,这也说明国有企业对领导干部管理不严,监督不力,没能制定有效的管理监督体制。通过实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严肃查处那些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增强领导干部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从而推动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
(二)经济责任界定
在确定经济责任之前,需要注意的是明确责任的界定。其中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就是自身的义务内容,在审计阶段发现问题之后,结合权责对等的原则实施,按照领导人的自身权利和内容等明确其承担的具体的经济责任。一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等主要领导人员的责任界定,结合权责统一的原则,需要明确各自的经济责任,主要是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二是区分好经济责任的主体,明确各类责任需要谁承担,还需明确是属于个人责任还是集体责任等,掌握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的内容,结合岗位职责,具体量化某一领导人的经济责任。
(三)责任界定的原则
1. 客观公正性原则
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按照客观规定的基本要求实施,实事求是地完成审计活动,在具体操作中,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在审计过程中,应当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以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等作为依据。各项内容需要真实可靠,及时记录下对应的金额和数据等,在审计评价的过程中,客观公正的反映出经济责任审计的注意事项。在操作中,通过对各类指标的合理应用后进行评价,主要是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等。在后期审计管理中,弱化由于主观因素导致的审计评价不合理现象。审计评价时,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鼓励领导干部积极进行探索创新,支持领导干部担当作为。
2. 重要性原则
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熟悉审计内容,合理安排审计时间,减少人员和时间闲置。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相关审计人员不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或者被审计人员的所有职责行为进行审计,所以需要由以往的详细审计逐渐转变为以抽样审计为主。在抽样检查的过程中,按照重要性的原则进行,不能随机进行抽樣,在后期审计的过程中,突出经济业务的内容和要求,有所侧重地进行审计。
3. 及时性原则
在审计管理中按照审计实施的时间进行划分,主要包括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等。在整个过程中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在整体的审计管理中,实施的是离任审计形式,在整个工作中,要求上层领导、战略制定者及决策者等以长期发展战略作为基础,按照及时性原则实施。在具体工作中,了解经济责任的内容和要求,明确经济责任基本原则,依据战略决策和实际要求等,如果出现审计错误的现象,短期内不能及时发现,因此需要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采取责任同步审计和评价。
二、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国有企业的审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实施中必须注意的是明确审计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在后期操作中对成因进行分析。
(一)客观因素
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本身缺少明确的体系和标准,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等调整企业的经济活动。在后期审计中需要按照当前的经济环境对拟选择的审计方式进行调整,否则将很难获得理想的审计证据,进而无法编制具备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审计报告。另外在后期的审计管理中,因企业各部门对审计人员的支持配合度了解得比较少,因此也增加了审计风险。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比较关键,涉及到的领域也比较多,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在企业发展中,具备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功能,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每一阶段的审计重点又不同,因此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审计人员在各项工作中,由于不能及时获得相关证据,因此会做出不合理的审计评价。
(二)主观因素 经济责任审计要求比较多,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及时掌握对应的问题,当前多数审计人员均为财会专业人员,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而且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比较晚,在审计过程中,很难对风险进行准确预测,从而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此外也有部分审计人员缺少职业道德、无视职业操守,甚至触碰到法律界限,从而直接导致审计风险。
三、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对策
(一)完善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完善的审计形式有突出的作用,相关领导应积极应对审计评价工作,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现有的审计形式,保持评价体系审计的合理性,在实施审计评价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按照被审单位的要求,把握审计事项的各项指标,在具体工作中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等融合在一起进行考察,结合领导干部所履行的自身经济责任和权责情况等,开展后续审计工作。在审计阶段,保持审计评价的谨慎和完整。在后期审计管理中,坚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在持续工作中,保证措辞得当,给出的评价需要中肯客观。在审计过程中,涉及到企业的业绩情况,在操作中需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指标考察的过程中,注重指标的数量,在评价体系构建中,保持高度警惕,选择的指标需要反映出经济发展情况,还应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诉求相适应,另外还应突出直接性经济责任指标。
(二)科学应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方式
對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应科学有效地开展各项评价方式,具体上来说,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结合在一起,在实施中从企业获得科学数据上来看,审计人员需要从企业中获得科学和准确的数据信息,将所得的数据和企业经济发展等进行对比,通过各种信息反映出企业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此外审计人员还需要结合定性评价的方式,对审计结果进行评价。在后期审计管理中,将定量评价指标作为辅助的分析指标,融入定性分析方式,可以提升审计评价的公正性和合理性,确保得出的审计评价客观、公正。
(三)制定详细的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方案
在科学的管控阶段,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十分重要,审计评价的实施方案分为不同的环节,在各个环节需要了解具体的分类和内容,审计人员依据被审计单位的管理需求,将经济责任划分为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管理、分配和使用等方面,此外在对国有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也要明确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以保证所得出的结果是客观和公正的。审计人员应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对其局部所涉及到的审计问题予以披露,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减少审计风险。
(四)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工作本身是独立的,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信任和关注,在实施中,必须坚持客观和公正。审计人员需要保持独立性,不受单位、人员的干扰和影响。在平时工作中,应定期对审计成员进行职业培训,以提高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在审计管理中,审计人员掌握主线内容,突出审计的重点,在审计中结合资本运营的主线要求,围绕会计信息质量和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情况实施审计,提升审计准确性。
四、结语
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是个复杂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要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在当前发展中,要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责任,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完善,促进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康曼.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相关问题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8(14):128.
[2]魏婷.完善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J].财政监督,2018(03):66-69.
[3]史元,朱晓琳,靳东,李硕.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05):43-47.
[4]李丹丹.基于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2016(06):105-106.
[5]黄红梅.浅谈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3(03):126.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