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兰索拉唑和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为新的根治幽门螺杆菌方案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提供线索。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消化内科收治的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人,其中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兰索拉唑治疗,在保证其他联合治疗用药一致的基礎上连续治疗两周后停药并在治疗一个月后再次行C14呼气实验,检测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有20例患者C14呼气试验转为阴性,转阴率为83.6%;对照组有12例转阴,转阴率为4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中发现患者在治疗中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晕、食欲减退、便秘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为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结论:联合使用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可以提高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治疗方案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77—01
消化性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近年来发病率有下降的趋势[1]。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性溃疡,与胃溃疡不同的是,其因为所在位置比较靠下,药物治疗效果不如胃溃疡理想。随着1983年科学家在胃内发现幽门螺杆菌以来,大量的报道已经证实了幽门螺杆菌与溃疡的密切关系,要治疗溃疡首要的目的就是根治幽门螺杆菌,笔者选用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对其疗效进行初步探索,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消化内科收治的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经过C14呼气试验或是内镜下取材活检证实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2~50岁,平均42.6岁,病程9个月到3年。多数患者入院时表现为典型的空腹疼痛-进食缓解特点,并伴有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所有入选患者无梗阻、出血、穿孔等急性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原发疾病、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人,按照根治幽门螺杆菌的联合用药方案,选择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口服,早晚各一次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联用PPI,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江苏济川制药公司)20mg,对照组则给予兰索拉唑(江苏扬子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0 mg口服治疗,每日一次,连续服用两周,之后停药,四周后返院行C14呼气试验检查,若为阴性则判断为幽门螺杆菌根除,比较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并询问两组患服药期间出现的不适症状[2]。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说及的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用药方案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分比较 本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有20例患者C14呼气试验转为阴性,转阴率为83.6%;对照组有12例转阴,转阴率为4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种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为了更好的评估两种药物的优劣,研究中我们随访了用药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中均有在服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食欲减退、便秘等,其中雷贝拉唑组发生7人,发生率28%;兰索拉唑组发生8人,发生率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是最为常见的消化性溃疡,与胃溃疡不同之处在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决定了溃疡的难治性。首先十二指肠是食物消化的最主要部位,各种消化酶都释放到这一段消化管内,而这些酶的激活需要大量的胃酸,因此是胃酸作用最强的阶段,溃疡发生后疼痛比较明显,可表现为夜间疼痛,在治疗上它不像胃溃疡有广泛的表面积可以接受药物,同时对于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因为部位靠后,药物往往一过性通过溃疡面,无法取到良好的效果。目前,从临床观察来看,随着生活环境的恶化、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加大,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更加倾向于年轻化,在“生理-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下,临床医生更应该学会多管齐下治疗消化性溃疡。
前文已经述及,自从认识到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中的至关危害作用后,根治幽门螺杆菌已成为治愈溃疡的根本。幽门螺杆菌隶属于革兰氏阴性菌,但与常规的细菌不同则在于此菌可以耐强酸,并且可以凭借其体内产生的尿素释放出碱性氨,从而是细菌寄存周围成适宜的生活环境,这是其致病的基本生理功能,这也是治疗中需要抓住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开发,临床上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共识是选用两种抗生素,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胃酸抑制剂,加或不加胃黏膜保护剂的联合用药方案是有望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标准用药[1 3]。其中质子泵抑制剂是最强效的抑酸剂,经过以奥美拉唑为代表的第一代,以兰索拉唑为代表的第二代,而雷贝拉唑是最新的一种制剂,与前两种相比较,该制剂生物利用度更好,副作用也更小,在临床上也有一定规模的使用。同常见的拉唑类药物一样,雷贝拉唑也是通过直接抑制胃黏膜上的H+-K+-ATP酶的活性,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口服雷贝拉唑钠20mg后一小时内发挥药效,在2~4小时内血药浓度达峰值,在初次用雷贝拉唑钠23小时后可抑制基础胃酸量和由食物刺激产生的胃酸量,抑制率分别为69%和82%,且时间可长达48小时,此作用时间明显长于药代动力学中的半衰期(约1小时)。作用机制为抑制H+/K+-ATP酶。雷贝拉唑钠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可轻微增强,但在三天后可达稳定水平。即使在停药后,此稳定水平也可保持2~3天
结合我们的研究来看,联合使用雷贝拉唑的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法相比于兰索拉唑来说更显著的疗效,这其中可能的原因是兰索拉唑耐药菌株对新药尚存一定敏感性,也可能是雷贝拉唑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这其中的缘由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雷贝拉唑作为新生代的质子泵抑制剂,良好的疗效以及较少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必将对其临床推广使用产生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孙家喜. 雷贝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观察[J]. 河北医学, 2011,33(8):1251.
[3] 徐惠娟,戴加乐,丁嘉寅. 雷贝拉唑与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比较[J]. 海峡药学, 2011,23(10):164-165.
[4] 何晓军,陈跃华. 雷贝拉唑-5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科技.2012,19(6):67-68.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治疗方案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77—01
消化性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近年来发病率有下降的趋势[1]。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性溃疡,与胃溃疡不同的是,其因为所在位置比较靠下,药物治疗效果不如胃溃疡理想。随着1983年科学家在胃内发现幽门螺杆菌以来,大量的报道已经证实了幽门螺杆菌与溃疡的密切关系,要治疗溃疡首要的目的就是根治幽门螺杆菌,笔者选用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对其疗效进行初步探索,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消化内科收治的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经过C14呼气试验或是内镜下取材活检证实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2~50岁,平均42.6岁,病程9个月到3年。多数患者入院时表现为典型的空腹疼痛-进食缓解特点,并伴有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所有入选患者无梗阻、出血、穿孔等急性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原发疾病、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人,按照根治幽门螺杆菌的联合用药方案,选择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口服,早晚各一次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联用PPI,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江苏济川制药公司)20mg,对照组则给予兰索拉唑(江苏扬子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0 mg口服治疗,每日一次,连续服用两周,之后停药,四周后返院行C14呼气试验检查,若为阴性则判断为幽门螺杆菌根除,比较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并询问两组患服药期间出现的不适症状[2]。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说及的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用药方案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分比较 本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有20例患者C14呼气试验转为阴性,转阴率为83.6%;对照组有12例转阴,转阴率为4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种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为了更好的评估两种药物的优劣,研究中我们随访了用药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中均有在服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食欲减退、便秘等,其中雷贝拉唑组发生7人,发生率28%;兰索拉唑组发生8人,发生率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是最为常见的消化性溃疡,与胃溃疡不同之处在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决定了溃疡的难治性。首先十二指肠是食物消化的最主要部位,各种消化酶都释放到这一段消化管内,而这些酶的激活需要大量的胃酸,因此是胃酸作用最强的阶段,溃疡发生后疼痛比较明显,可表现为夜间疼痛,在治疗上它不像胃溃疡有广泛的表面积可以接受药物,同时对于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因为部位靠后,药物往往一过性通过溃疡面,无法取到良好的效果。目前,从临床观察来看,随着生活环境的恶化、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加大,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更加倾向于年轻化,在“生理-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下,临床医生更应该学会多管齐下治疗消化性溃疡。
前文已经述及,自从认识到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中的至关危害作用后,根治幽门螺杆菌已成为治愈溃疡的根本。幽门螺杆菌隶属于革兰氏阴性菌,但与常规的细菌不同则在于此菌可以耐强酸,并且可以凭借其体内产生的尿素释放出碱性氨,从而是细菌寄存周围成适宜的生活环境,这是其致病的基本生理功能,这也是治疗中需要抓住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开发,临床上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共识是选用两种抗生素,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胃酸抑制剂,加或不加胃黏膜保护剂的联合用药方案是有望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标准用药[1 3]。其中质子泵抑制剂是最强效的抑酸剂,经过以奥美拉唑为代表的第一代,以兰索拉唑为代表的第二代,而雷贝拉唑是最新的一种制剂,与前两种相比较,该制剂生物利用度更好,副作用也更小,在临床上也有一定规模的使用。同常见的拉唑类药物一样,雷贝拉唑也是通过直接抑制胃黏膜上的H+-K+-ATP酶的活性,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口服雷贝拉唑钠20mg后一小时内发挥药效,在2~4小时内血药浓度达峰值,在初次用雷贝拉唑钠23小时后可抑制基础胃酸量和由食物刺激产生的胃酸量,抑制率分别为69%和82%,且时间可长达48小时,此作用时间明显长于药代动力学中的半衰期(约1小时)。作用机制为抑制H+/K+-ATP酶。雷贝拉唑钠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可轻微增强,但在三天后可达稳定水平。即使在停药后,此稳定水平也可保持2~3天
结合我们的研究来看,联合使用雷贝拉唑的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法相比于兰索拉唑来说更显著的疗效,这其中可能的原因是兰索拉唑耐药菌株对新药尚存一定敏感性,也可能是雷贝拉唑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这其中的缘由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雷贝拉唑作为新生代的质子泵抑制剂,良好的疗效以及较少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必将对其临床推广使用产生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孙家喜. 雷贝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观察[J]. 河北医学, 2011,33(8):1251.
[3] 徐惠娟,戴加乐,丁嘉寅. 雷贝拉唑与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比较[J]. 海峡药学, 2011,23(10):164-165.
[4] 何晓军,陈跃华. 雷贝拉唑-5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科技.2012,19(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