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舞者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六晚上7点,我终于见到了约访对象——辽宁省五一奖章获得者、沈阳市劳模、沈鼓集团转子车间的“技术大拿”马长好。原定周一采访,但厂里忙的脱不开身,一直拖到周六他才挤出时间接受采访。
  按照马长好发来的微信定位,我在于洪区找到了一个上个世纪90年代建成的小区,后来听他说,这里是于洪区为配合迁来的几家大型企业,兴建的第一批配套房,很多老同志都住在这儿。
  马长好领我来到他家,正好赶上他的岳母和小姨子带着两个外甥来家里看望他们夫妻,正在忙着腌酸菜。小两居的屋子里,3个孩子正在玩摸瞎胡,马长好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实在不好意思,今天家里有点乱,要不咱们出去找个咖啡厅之类的地方吧。不过,我不知道这附近哪里有。”马长好憨厚地挠着头,常年忙于工作的他,竟连自己家附近的情况都不了解,还是在手机地图的引导下,我们才找到了他家附近的一个静谧的咖啡厅。
  “我看电视剧里,记者采访都在咖啡厅,没想到我今天也来了。”这是马长好第一次来咖啡厅,咖啡的样式太多,让他有点眼花缭乱,所以只点了一杯果汁。虽然对咖啡了解有限,但是说起自己的工作,他的语气明显自信起来。
  马长好是沈鼓集团转子车间的一名数控技工,转子车间制造的都是被称为压缩机“心脏”的转子部件,而他的工作就是加工“心脏”中的“心脏”——叶轮。这是一项既惊险,又精工的工作,很多工友称他是“刀尖上的舞者”,从他手中生产的叶轮成品,每一件价值少则十几万,多则几百万。
  不仅价格不菲,而且叶轮在工作中需要长期处于高速旋转,如果加工精度不够或设计不合理都会使其爆裂,几吨重的钢块就像手雷一样飞射出去,所以高昂的代价不容马长好有任何失误,这也使得他成为了车间里最较真的人。
  记得有一次厂里接了一个紧急项目,是为一个原油加工设备加工叶轮,项目落在了转子车间。开工之前,厂领导特别提醒这批原件十万火急,并亲自督促即刻开工,当所有工友都开始做准备工作,一向对待工作雷厉风行马长好慢了下来。他翻来覆去地看着图纸,眉头越皱越紧,没有丝毫开工的动作。
  看马长好立定不动,原本已经站上工位的工友也停下工作,轰隆作响的车间又平静下来,大家好像都在等他先动手。
  “这个设计有瑕疵,不能生产!”看过图纸之后,马长好语出惊人,并劝止了其他工友继续工作。他发现设计的原件,在之后的使用中会存在安全隐患,闻讯赶来的车间技术人员却劝他“这都是客户给的设计图纸,咱只要把成品做出来就行,如果是我们耽误了工期,那就是违约,这样的责任谁也担不起。”
  马长好语重心长地说:“咱们生产的都是核心产品,分毫差错就会酿成重大事故。如果完成了生产,却丢了信义,那才是担不起的责任。”后来,马长好通过集团领导联系上了产品设计者,将自己发现的疑问跟设计者细心探讨,经过验证果然存在问题。设计方立刻停止了原生产计划,从而避免了一场生产事故的发生,但改良设计方案的工作,也落在了马长好的身。
  在精加工的过程中,马长好发现这次设计的是一个带角度的圆锥形叶轮,这是他从业10余年来首次遇到特殊叶轮加工。这次的工作既难住了他,同时也激发了他的斗志。
  马长好首先考虑的是在叶轮中心再下一个芯轴,但是很快他又把自己的想法否定了,这样做会使叶轮结构不稳定,好比是用筷子撬铅球,随时都有断裂的危险。马长好立刻转换思路,既然装芯轴不行,那在叶轮上安装一个圆弧夹块和角度垫是不是可以呢?说干就干,马长好立即找来徒弟张家亮帮忙,两人合力给叶轮安上了圆弧夹块和角度垫,然后进行了几次测试,还真成功了。马长好激动地两眼放光,十几天来的昼夜不眠,他的双眼布满了血丝,脸色也有些晦暗,但战胜了这个挑战后的他,仿佛整个人都有了光泽,笑得眼角纹都舒展开了。
  “创新需要不断试错,但是对于技工来说,差错的代价太高,所以我们只能一击必胜。”马长好说,技工有时很像戏剧舞台上戴着纸枷锁的武生,既要表演的华丽出彩,又不能碰坏纸片,所以更需要顶住压力。
  尽管原件加工得出色,但马长好只获得了1000多元奖金,与叶轮的价值相距甚远。不过,他看中的并不只有这些钱,而是通过他的技术,能促成与客户达成长期合作,厂里的效益也能越来越好。
  短暂的兴奋之后,接踵而来的是一阵难以抵抗的疲劳感,马长好整个人如脱力了一般,伏在车间的办公桌上睡了一中午,张家亮来叫他吃午饭,叫了三次都没唤醒。不过,到了下午工作的时候,他却主动醒了过来。
  “师傅,您这生物钟就是为工作设计的,到点就醒。”张家亮已经在工位上做生产前准备。
  “这几天耽误了不少工时,下午得抢回来点儿。”马长好一边走向车床,一边把披在身上的工作服重新穿好。
  “放心吧师傅,有我呢!”张家亮爽快地答应着。
  马长好嘴角一扬“张大师,我可全靠你了。”虽然是一句调侃的话,但这个徒弟确实让他放心。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马长好一样痴迷于接受挑战,因为各种零件的工时区别不大,所以加工難度高的产品,不仅会提高工作风险,还会耽误赚钱。为了维持收入,马长好必须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提高效率,即便如此,他每月的收入也只有5000元左右,与其他工友差别不大。不过,他并不觉得自己亏,“挑战的乐趣源于挑战本身,如果只看重利益,那就没意思了”。正因马长好精益求精的作风,他在厂里得到了工友们的拥戴,尤其是年轻人更把他当成了偶像。
  2006前,一个毛头小子站到了马长好的面前,“师傅好,我叫张家亮,以后我会好好跟您学技术,不给您找麻烦,一定尽全力给您争光!”马长好看着这个“愣头青”,一下子想到了几年前刚参加工作的自己也是这样,自然而然地对他多了一份关心。
  张家亮刚参加工作,业务还不娴熟,工时还赶不上师傅的1/3,这样一个月下来工资低得可怜。马长好看着心疼,就向领导申请,把两人的工时算在一起。这样在上报工时时,师徒俩的工时就能平分,徒弟的收入也能多一些。“师傅,您对我这么好,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您还有妻儿老小,家里负担比我重,不要给我多分工时了,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徒弟感动得拉着师傅的手,不住地表示感谢。“家亮啊,你对工作的努力师傅都看在眼里,万事开头难,师傅当年还不如你呢。好好干,将来你肯定比我强。”马长好回答。   当时,张家亮家距离工厂30多公里,横跨整个沈阳,下了夜班已经错过末班车,只能在车间的长椅上眯一会儿,天亮之后再回家。马长好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领导申请了宿舍,让徒弟值夜班后能有一个睡觉的地方。马长好心里惦记着徒弟,张家亮自然也从不敢松懈,为了不拖师傅后腿,张家亮很多时候都是加班到凌晨一两点钟。“我永远相信那句话,真心总是能换来真心。所以我带过的徒弟,我都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好,尽全力帮助他们。”张家亮是马长好带过时间最长的徒弟,10年学艺,他已经像师傅一样,成为独当一面的铣工,但他一直留在马长好所在的工位,与师傅并肩工作。
  对待徒弟,马长好从来毫无保留,这也是吸引众多徒弟愿意留在他身边的原因。他并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因为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除旧布新,他说,自己要做时代的推动者,而不是后来人的绊脚石,况且,徒弟们越优秀,自己才有进步的动力。“在他们超过我之前,我得尽量跑的远一些。”马长好笑着说。
  马长好不仅对自己的徒弟心传身教,他还是车间里的“老好人”,工友们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都会首先想到找他帮忙,而他也从未让工友们失望过。
  就在采访前一个星期,一个工友把本来应该先加工再切割的工件,流程操作反了,导致再次加工的难度非常大。但是要放弃重新制作,那之前近两个月的工时就白费了。能否挽救工友们付出的辛劳,马长友就是最后一丝希望。
  看着被一分为二的工件,马长友陷入沉思。其实,在理论上这个问题并不难处理,只要将分开的工件重新夹住、找正,一点一点恢复到未切割之前的状态就行。但是,这两块光滑的铁料都有上吨重,要把这两个大家伙贴合在一起,这可是个细致活儿,而且一旦出现纰漏,将来在运转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必须分毫不差。
  在找正的过程中,全靠眼睛一点一点看、一点一点对齐,有时候专注地看着工件,马长好一两个小时都不敢动一下。有一次,办公室里有电话找他,工友叫了半天也没人回应,到车间一看,马长好正站在工件前,目不转睛地给工件找正呢。工友上前拍了他一下,他才回過神来,“长好啊,你这都快成塑像了!”
  正是因为马长好的专注,原本被很多人认为是报废品的工件,竟顺利交付了,仅这一项工作,就为厂里节约了二十几万的开销。
  从站上工位10多年来,马长好在沈鼓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他也用敬业和精业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厂里有几次转为技术干部的机会,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了。“我还是喜欢在一线工作,这是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马长好说,身为技工,最骄傲的时候就是在岗位上。工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