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因能改善课堂学习氛围,创造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环境,体现学生主体意识为侧重,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下面,我就自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充分认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为了一种新形势、新任务,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成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明确合作学习新模式,着力把握好开展合作教学的关键环节。
只有进一步明确合作学习的模式,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要确定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其基本形式为:设计合作内容、合作目标→小组活动→反馈评价→归纳点评。二要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有许多方法,纵观国内外对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多数倾向于异质分组的原则,可以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分到一起,形成一种互补,每组4—6人为宜。三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教师要重视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以实现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启迪的合作效应。①协商法: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自由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可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时间。②辩论法:在小组成员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由一位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成员以他的观点为中心,展开辩论;或者由一个小组陈述他们的观点,其他各组以这一组的观点为中心,进行辩论。这种合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多样化的思维碰撞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促使个性的发展。③提问法:让学生面对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自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模型,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实践证明,恰当地选择切入点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教师作为引导者,应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切入时机。一是选择重点、难点处。教学的重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重难点,在这些地方应加强合作。《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先出示四道计算题:①(x y)(x-y)= ②(2a 3y)(2a-3y)= ③(5m n)(5m-n)= ④(4s 3x)(4s-3y)= 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几分钟之后,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二是选择迷惑、混沌处。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我提出问题:应该怎么做?用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怎样转化?引导学生思索,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三是选择深化、拓展处。在《平方差公式》一节中,在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后,我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在讨论中我发现学生积极主动,编出了不少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我提醒学生从多角度编题,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还关注变通性,更关注独创性。
三、发挥好教师的组织作用,切实开展好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处理解决好困难和问题,切实发挥指挥协调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是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二是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还要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三是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探究,促进合作学习。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二是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
一、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充分认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为了一种新形势、新任务,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成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明确合作学习新模式,着力把握好开展合作教学的关键环节。
只有进一步明确合作学习的模式,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要确定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其基本形式为:设计合作内容、合作目标→小组活动→反馈评价→归纳点评。二要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有许多方法,纵观国内外对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多数倾向于异质分组的原则,可以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分到一起,形成一种互补,每组4—6人为宜。三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教师要重视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以实现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启迪的合作效应。①协商法: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自由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可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时间。②辩论法:在小组成员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由一位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成员以他的观点为中心,展开辩论;或者由一个小组陈述他们的观点,其他各组以这一组的观点为中心,进行辩论。这种合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多样化的思维碰撞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促使个性的发展。③提问法:让学生面对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自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模型,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实践证明,恰当地选择切入点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教师作为引导者,应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切入时机。一是选择重点、难点处。教学的重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重难点,在这些地方应加强合作。《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先出示四道计算题:①(x y)(x-y)= ②(2a 3y)(2a-3y)= ③(5m n)(5m-n)= ④(4s 3x)(4s-3y)= 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几分钟之后,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二是选择迷惑、混沌处。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我提出问题:应该怎么做?用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怎样转化?引导学生思索,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三是选择深化、拓展处。在《平方差公式》一节中,在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后,我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在讨论中我发现学生积极主动,编出了不少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我提醒学生从多角度编题,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还关注变通性,更关注独创性。
三、发挥好教师的组织作用,切实开展好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处理解决好困难和问题,切实发挥指挥协调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是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二是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还要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三是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探究,促进合作学习。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二是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