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潞河中学附属学校秉承潞河中学“人格教育”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我们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基于学生需求,构建有利于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课程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我们着力建设丰富多彩的突出实践性、探究性的“潞河养正校本课程”,包括校内实施的艺术审美、科学探究、体育健康三个门类共40多门课程,还包括家校共育实施的人文修养、生活技能课程,利用潞河中学优质资源开发的潞河文化、科学体验、天文入门等潞河基地课程,以及走向社会的“城市穿越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小学阶段的必修校本课程包括经典诵读、书法、素质舞蹈、阅读、潞河文化、城市穿越、生活技能等;校本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审美、体育健康、科学探究、运河文化等。我们利用学校周边资源开发了“我和小麦一起成长”亲子观察课程,从秋种到夏收八个月的时间,学生在观察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拔节成长的快乐;在体验中感悟粮食来之不易,深刻认識浪费的可耻;在共同探索中密切亲子关系。
丰富的、可选择的校本课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此外,我们还参与了北京市教委推进的“科学学习,友善教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着力建设“友善课堂”。其核心理念是“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理论基础是学习科学,基本原则是“创设情境、诱发思考、引导结论”,教学组织形式是团队合作学习,常用教学策略是多感官教学、思维导图、音乐、冥想、评价等。
基于此,学校确立了“友善课堂”的追求——让课堂充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动手实践,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明晰了教师的着力点——依据学情设计学习活动,适时点拨引导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
经过两年的实践,各学科教师根据课改要求、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科特点,逐渐构建起了学校的友善课堂教学范式,形成了“自主预学—合作研学—交流互学—评价促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友善课堂”的建设,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养正、养志、养心。
我们着力建设丰富多彩的突出实践性、探究性的“潞河养正校本课程”,包括校内实施的艺术审美、科学探究、体育健康三个门类共40多门课程,还包括家校共育实施的人文修养、生活技能课程,利用潞河中学优质资源开发的潞河文化、科学体验、天文入门等潞河基地课程,以及走向社会的“城市穿越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小学阶段的必修校本课程包括经典诵读、书法、素质舞蹈、阅读、潞河文化、城市穿越、生活技能等;校本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审美、体育健康、科学探究、运河文化等。我们利用学校周边资源开发了“我和小麦一起成长”亲子观察课程,从秋种到夏收八个月的时间,学生在观察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拔节成长的快乐;在体验中感悟粮食来之不易,深刻认識浪费的可耻;在共同探索中密切亲子关系。
丰富的、可选择的校本课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此外,我们还参与了北京市教委推进的“科学学习,友善教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着力建设“友善课堂”。其核心理念是“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理论基础是学习科学,基本原则是“创设情境、诱发思考、引导结论”,教学组织形式是团队合作学习,常用教学策略是多感官教学、思维导图、音乐、冥想、评价等。
基于此,学校确立了“友善课堂”的追求——让课堂充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动手实践,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明晰了教师的着力点——依据学情设计学习活动,适时点拨引导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
经过两年的实践,各学科教师根据课改要求、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科特点,逐渐构建起了学校的友善课堂教学范式,形成了“自主预学—合作研学—交流互学—评价促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友善课堂”的建设,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养正、养志、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