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汝于成 哲商风范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无情人有情,弹指一挥间,我在云南省政府研究室风光杂志社《风光·时代名流》编辑部工作已经整整8个年头了。其间,我和蔡金华社长(以下简称社长)的交往可谓密切,正如有朋友戏言,除了双休日和睡觉时间,我们几乎都是朝夕工作在一起的。所以,对于《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里所记载的种种细节,我是十分清楚的,并无夸大和过誉之嫌。社长有过苦难而艰辛的童年,但是他在逆境中迎难而上,童年至少年乃至青年创业时期,他的奋斗史中始终穿插着“励志”二字,冥冥之中,命运的大手总会无情地令他逆转生命的航向。命途多舛,然而他始终与命运进行着不懈地抗争。在困厄中,不管风吹浪打,他总似闲庭信步,岿然不动,最终他赢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而纵横政商学三界。穷且益坚,他不坠青云之志,富而不骄,他扶危济困,虽没有创下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正可谓涓滴可贵,为其家乡和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慷慨解囊。用实际行动印证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格言。多年来,他采访了数以千计的名流贤达,自己终也跻身于名流之列。
  他曾经在他的家乡茨营镇(2013年前为乡)创造过很多引人注目的“第一”:他是第一个从茨营镇蔡家台子村走出的理科大学生、第一个加入云南省作协等组织的会员、第一个加入中国诗歌学会的会员、第一个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第一个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第一个创办了跻身政经杂志第一刊的媒体人、第一个联合众多企业家回报家乡的哲商型企业家……可以说闪耀在他头上的光环太多,家乡人念及他的乳名,都会竖起大拇指,蔡金华是好样的!但他没有因为自己头上这些“光环”与那块土地拉开距离,他仍然深沉地爱着那块土地。虽然双亲都已经过世,逢年过节,他仍然会回去走亲访友,故土难离,情义不减当年。更有许多家乡人到昆明的时候,总会找到他帮忙,即便是他再忙,心里感觉再为难,他总会千方百计,利用多年来在昆明打拼积累的人脉资源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很多人有了地位和权势或者挣了大钱后,总是目中无人,然而社长没有给任何人这样的印象,他总是那么谦和礼让,没有任何架子。按说,以他今日之成就完全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势,然而作为哲商的他没有,在众多名流在场的时候,他习惯于倾听,更善于分析,每每发言总是一语中的,让在座之人拍手称奇,大声叹好。然而他的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口才也让政商学三界很多领导争相道好。
  在社长的坚强领导下,风光杂志社四刊一网在逆势、逆境、逆风中,努力匍匐前行,在做严肃媒体的同时,不断创新,从而跻身于纸媒界的逐浪先锋之列。千余万字的文字记载和数十万张图片的铺陈成就了风光杂志社的阔大气象,更是风光杂志社回报这个伟大时代最鲜明的例证。这个时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因有我们的记载而留下清晰的印痕。良知纸媒,用心精耕,作为媒体人,以社长为首,我们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近些年,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和文化企业家,社长应是其中之一。读者从《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一书中不难窥见:蔡金华担任社长、党支部书记的云南省政府研究室风光杂志社顺势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依托《风光》旬刊杂志衍生出“四刊一网”,特别是以政经内容为题材的《风光·时代名流》杂志更是恰如其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云南政界、商界、学界、文艺界等行业“精英名流”之风采,以它独特、独到的传播方式和专业、专注的服务精神在云南期刊领域赢得了荣耀和一席之地,从而受到省内众多党政要员、商界精英、政经专家及学者的长期关注,为云南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这部长篇传记可谓语言朴实,主题鲜明,立论有理,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故事感人。书中叙述了许多关于社长创作、创业、创新过程中的感人场景、动人故事、肺腑之语、传奇情节。从该书的字里行间看得出,段平和官玉华两位大作家是对蔡金华社长本人有着深厚的感情,深入的了解,深刻的领悟和真切的尊重的。作为一个从贫困家庭里走出大山的少小民族普米族作家,社长是非常不容易的。作家、诗人、摄影家、出版家、企业家等头衔聚集在他身上实不为过,也许这些头衔就是中国文化人在奋斗历程中的一片片绿意盎然的树林,一束束温暖璀璨的阳光,一滴滴甘甜清冽的清泉,一处处姹紫嫣红的风景。
  《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一书,以疏密有致、宏微互见、相得益彰的笔墨,记录了他诗人的激情、记者的敏锐和哲商的智慧,通过与云南背景下众多名流精英的相映成趣,再现了他富有个性的鲜活形象:出身寒门,勤奋好学,顽强奋斗且无任何背景。但为了实现人生梦想,他敢于“背水一战”,在其初始创业道路上,贫困、歧视、挫折,汗水、泪水、苦水可谓如影相随。经历了众多失败,负债、丧亲、肌肤之难后,他终于站在了云南期刊传媒的前列、跻身成功哲商的行列,为云南政经类期刊撑起了一片蓝天,为彩云之南镌刻了一张隽永的文化名片。令人感动的是他虽无外力之助,却有程门立雪之诚,诚恳地寻找外力、邀请外力、接纳外力,借势、借力恰到好处,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挫折中求生机,在竞争中求发展,历经艰难终于玉汝于成。
  《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一书还告诉我们,社长出身于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一闭塞寨子的一户贫苦农家,母亲自幼双目失明,靠父亲一人撑起家庭柴米油盐的艰难困苦中,他背负“好好读书,为你爹你妈争光”的拳拳渴盼中刻苦钻研,努力为学,历练心智。之后一系列的变故让他深受打击:父母过早离世未能如愿尽孝从而失去精神支柱;2008年2月8日,家庭、人生、事业趋于快速上升阶段的社长,遭遇无妄之灾、飞来横祸,春节期间右眼被劣质烟花炸伤失明……凡此种种,却没能让他退缩,也正是这些苦难岁月让他懂得今天所得来之不易,面对各种变故,他顶住了来自家庭、生活、事业的多重压力,以强大的内心力量于艰难的苦难岁月中磨砺出其“站在今天,战在未来”的精神信仰、砥砺操守、理想信念及品格追求。大学毕业后,梦想成为诗人、作家的社长,主动放弃了专业分工可为他铺下成为工程师的一条光明之路。在现实与梦想的对决中,颇感欣慰的是,他凭借自己的爱好、睿智与奋斗,硬生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诗选集《情感地带》一举斩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而后社长以丰厚的创作成果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当时中国作协大家庭里最年轻的一名会员。这些荣誉,为云南、为民族、为家乡添了砖,加了瓦,也为他自己的人生争了光,增了色,添了彩。   梦想不仅于此。那一束“骏马之光”为社长进军文坛亮起了灯,那一滴大家庭的清泉更为他碧波荡漾的商海增加了砝码。从国企转移到媒体界小试牛刀的成功,成为了社长创业初衷的催化剂。自二十一世纪的元年开始,国家改革开放体系日臻成熟,民营经济开始百舸争流,崭露头角。从《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一书的记述中可以看到,他最初创办的是智业公司,创业伊始做策划,这对他而言绝对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做策划,靠的是他的睿智而不是他的经验。创业过程中与传媒的无缝对接,既可看成是他创业之路的神来之笔,也可看成是他人生奋斗的必然之举。10余载创业历程,他获得了令诸多同行始料不及的成功:《风光·时代名流》品牌杂志登顶云南政经第一刊,连续八年成为云南省“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惟一的专阅杂志。他也从《风光·时代名流》杂志的发展中成功脱贫脱困,并不断刷新着云南主流期刊媒体营业额的记录,向着时代名流集团所规划的蓝图继续迈进。正如该书所言:蔡金华之所以能跻身名流,并不是因为他创办了一本叫《风光·时代名流》的杂志,而是因为他本人获得了属于名流的那份成功。且他的成功,完全是草根式的成功,完全与社长壮士断腕的勇气、踏石留印的决心和夜以继日的奋斗分不开的。从这个层面上看,《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一书的历史价值和励志价值是非常了不起的!
  社长是睿智的,这可以从《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一书中撷取几句社长的原话给读者分享:“粲然于斗志者,必粲然于高山;粲然于智谋者,必粲然于人群。”“身为媒体人,就一定要有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语如滚珠的表达能力。”“传媒人必备四轮效应:谦虚谨慎慎终如始的雅量、口若悬河专业到位的表达能力、宠辱不惊不卑不亢的博大胸怀、大家风范大含细入大智若愚的领袖气质”。化用伟人名典,蔡金华喊出了“六十分钟太久,只争秒秒”一句便会给人带来时间的紧迫感和珍贵感。还有他“站在今天,战在未来”的奋斗眼光和危机意识,等等均可见其睿智的一面和奋斗的另一面。诸如此类的理念式话语,细品《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一书,还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很多。
  社长有句响当当的口号:“站在今天,战在未来”。在其之后的人生道路上,这句口号成为了引领其事业发展的战略指南,并最终演变为其哲商之路的理论基石。站在今天,表明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为,在所有的时间概念中,只有今天是最真实的,只有今天最能抓住也最容易把握。战在未来,则是一种强劲的势态。只有战在未来,才会胜在未来、赢得未来。社长从诗人时代、作家时代,到记者时代、传媒时代,再到出版家、企业家时代,是“战在未来”的一种必然,使其整个人生价值链浑然一体。纵观社长“站在今天,战在未来”的理念,无论是今天还是未来,他所追求的事业与云南乃至新时期中国文化前进的方向密不可分。祖国的繁荣富强、云南的沧桑巨变,为他的传媒事业、文化产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在这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伟大时代,他准确地把握时机、精准的抢抓机遇,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这是非常值得今天准备创业和正在创业的年轻人学习、借鉴和共勉的。古往今来,云南不乏励志人物,创业楷模,在全国人民追逐中国梦的伟大时代,他的成长历程、成才经验、成功故事、成功案例,不仅是青年人的励志楷模,还会为一些有着类似志向的人提供可借鉴、可模仿、可学习、可研究的教材。这才是《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一书传递给广大读者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社长苦心酝酿“不同于记者梦、诗人梦、作家梦、企业家梦、出版家梦,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梦想概念”的梦想,是蔡金华在诗人作家、智者达人、哲商企业家、名流精英、品牌多元化、社会责任感等意识的共同交织下凝聚而成的中国哲商梦,他的哲商梦是以云南梦为大背景的文化梦,是采撷于中国梦的一朵梦之奇葩!
  作为和他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媒体战友,我和广大作家、诗人、媒体人、文化人、企业家们怀有同样的期待,希望这本《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不仅能给广大读者以励志和启示,更相信我老战友、好兄长、好社长以此为新的创业点,带领风光杂志社及时代名流传媒旗舰的全体同仁们驶向更广阔的商界蓝海,开拓更广阔的媒体疆域。
  2014年 10月 22日于昆明
  责任编辑:张博雅
其他文献
相信所有国人都认为,法治中国会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法治中国必然与公平、良知、正义、阳光、透明等向上向善的词汇紧密相关。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必然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实现大跨越。法治中国让人民更加体会到了盛世中国气势磅礴的雷霆万钧之力。  但是我们面对现实也不能盲目乐观,当前,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还很突出甚至很严重,这些现象的形成虽然有众多的历史原因,但已经成为影
期刊
入刊理由:郑千山的人生像是一出戏剧,他医学系科班出身,6年后却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弃医而从文,投身于文字的海洋,颇似鲁迅先生;9年后,他又一次找到了人生的目标,毅然决然投身国学的研究和推广,并为此不遗余力。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传统的国学作品从电视、网络、书本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国学也成
期刊
以“免费语音短信”起步的微信,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已经发展成为移动互联网新入口,自成一套的完整生态体系,现在推出以“高清免费通话”为口号的微信电话本。原本仅是增强通讯录功能的微信电话本,一夜之间推出 iOS 版后,与 Android 版同步新增“高清免费电话”功能,进一步整合手机通讯录和微信通讯录,发挥微信作为人们移动互联网上惟一 ID 的作用。  入刊理由:2014年“双十一”之夜,全民正在疯狂网购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后,2015年5月11日,云南省政府研究室《风光》杂志社邀请云南本土部分专家学者进行座谈,与会专家学者结合云南实际,就全面、准确学习领会《意见》精神,推动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积极建言献策。故此,本刊隆重推出“时代焦点.专家声音”大型专题,撷取了五位专家学者的发言精要,以飨读者。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
期刊
阅毕长篇传记《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联系到金华其人,大体的感觉是:蔡金华是一个睿智而奋斗的人,《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是一本精要而励志的书。  现就将上述两句话展开,作为我对《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一书的读后感。  我与金华其人,见面不多,神交不少。这个个子不高、结实精干的云南普米族汉子,略显黝黑的脸庞总是透着无比的坚毅和睿智,深色的镜片后面右眼在创业之年因无妄之灾失明,他在用他的另一只愈加真诚
期刊
入刊理由:高黎贡山野生茶树资源是全国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和见证者,是云南省珍贵的财富,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高黎贡山茶业公司经过3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其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依托高黎贡山的茶资源和背靠腾冲的旅游文化优势,大力发展“庄园经济”和普洱茶的“仓储模式”,这将会改写云南少老茶的历史。未来,当人们品着陈酿,回味着漫漫多彩的人生之路,心中将是多么的愉悦!  高黎贡山像一条巨龙盘桓于中国西南,东
期刊
入刊理由:森巴克保真红木家具既有工艺集成美,同时又有文化传承的意味在其中。如果说精细的选材、精湛的工艺是传承红木文化的外在根基,那么,深邃的文化内涵则成就了其传承红木文化的内在灵魂。  3年前的一次机缘巧合,让施汶辰与红木结下了不解之缘。谈起自己的红木情结,施汶辰的话语中有一种让人感动的热情与挚爱。  在参与中国东南亚家具博览中心的招商运作以及与108家红木厂和276家根雕厂拜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
期刊
入刊理由:2014年,云南威鑫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鑫农科)在团队、技术、生产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总经理蔡志远在“典型农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方面获得了云南省科学进步二等奖, 这是云南省在“农业环境污染控制及环境友好型肥料研发与产业化”领域的最高奖励;威鑫农科获得了昆明市环境友好型肥料研发与推广“科技创新团队”奖等6项专利。这表明威鑫农科的技术及生产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
期刊
庄园:未来产业发展的高地  “建设云南现代农业、精品农业,发展云南特色农业、大生物产业,靠什么?”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开宗明义地说道,“靠云南独有的生物资源优势,靠云南天赋的特色资源优势,靠庄园经济这个重要的载体。”  在论坛上,盛军说,在北方搞现代农业,一定是讲机械化,几百公顷、上千公顷,靠机耕、机收等,那是现代化机械农业;在云南讲特色化,靠特色资源优势,同一个州市海拔变
期刊
入刊理由:“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少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古时花木兰,替父征战沙场,英勇无比,为世人所称道。而今,在汇源集团中,“花木兰”的故事再次上演,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由于年事已高,已无法继续主持汇源的日常工作,而朱新礼的公子朱胜华,只在家族企业上了一年班,就感到兴趣索然,改打高尔夫去了,成绩还不错,却再也不愿接班。汇源发展的重任一下子就转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