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的黑匣子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架飞机丢失了黑匣子,我们就不知道它在飞行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地球上几十亿年的生物进化旅途中,存在着大量的缺失环节,使进化过程看上去支离破碎,这也成为达尔文进化论的难题之一。如今,科学家正在寻找记录了生物进化的“黑匣子”,希望了解整个生物进化历史中那些重大的转折。
  达尔文的难题
  1859年,达尔文的经典著作《物种起源》出版,进化论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不过当时许多进化论的反对者立刻提出了一个反对意见:既然一种生物能够进化成另一种生物,那么两种生物之间的过渡生物为什么没有化石保留下来?
  详细点说,如果生物是进化的,从一个物种进化到另一个物种,中间会有许多过渡类型的生物,在地层里留下过渡化石。可是在达尔文的时代,几乎没有发现什么过渡化石。没有过渡化石,生物是否进化就成了未知数。这成为当时进化论的难题之一。
  达尔文自己也清楚进化论的这个难题,他提出,由于含有各种化石的地层并不一定是连续的,有些地层可能缺失了,于是这些地层中含有的化石也就缺失了,这就是没有找到过渡化石的原因。
  达尔文的这个解释其实有些牵强,反对者继续质疑:过渡化石应该也有许多种类,为什么偏偏过渡化石都缺失了,保留下来的都是非过渡化石呢?
  就好比说从恐龙进化到鸟类,现在恐龙和鸟类的化石都有,就是没有从恐龙进化到鸟类过渡时期的化石。这好比一架飞机从北京经东京飞往洛杉矶,人们只承认飞机从北京飞到了洛杉矶,但由于没有提供记录飞机飞行情况的黑匣子,所以不承认飞机经停了东京机场。
  为此,达尔文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始祖鸟暂时救了达尔文
  就在达尔文难以招架过渡化石缺失问题的时候,一件重要的化石在德国横空出世,救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一命。这件化石就是始祖鸟化石。
  186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的一个采石厂,人们发现了一件“带羽毛的爬行动物”化石。它大小如鸡,具有与现代鸟类相似的羽毛,但是嘴里长满了牙齿,这可不是现代鸟类具有的特征。这个怪物的“尾巴”很长,尾椎多达20个,指端具爪。
  始祖鸟正是想找的爬行动物和鸟类的中间环节。先来看它像爬行动物的一面:嘴里长着牙齿,尾椎上的骨头有20个;骨壁很厚,里面没有充空气;前肢上掌骨没有愈合,有3枚彼此分离的指骨,指的前端生有爪子。再看它像鸟类的方面:具有鸟类特有的羽毛和叉骨,足上有四趾,其中拇指与另外三趾相对。这种身披羽毛却满口具牙的动物,正是达尔文梦寐以求的爬行动物向鸟类过渡的“黑匣子”,始祖鸟证明了鸟类是从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始祖鸟刚好在《物种起源》发表后不久被发现,真是太及时了,进化论反对者的“炮火”暂时熄灭了。但是他们心里并不服气,因为生物进化是个漫长的过程,只找到一个“黑匣子”,只能算“孤证”,有些人甚至根本否定始祖鸟化石,拒不相信生物在进化。
  从150年前达尔文进化论提出的时代到今天,大量的科学家投入到了寻找过渡化石的研究中,他们曾经长期找不到过渡化石,但是最近一些年,由于技术进步,许多“黑匣子”陆续被找到了。
  鱼类登陆的“黑匣子”
  根据进化思想,生物经历了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过程。让我们先来看看鱼类与两栖动物之间的过渡化石是否找到了。
  鱼类进化成两栖动物中的关键一步是,大约3.75亿年前,一些硬骨鱼的瓣状的鱼鳍进化成了四肢。人们曾经找不到这个时期的过渡化石,不过2006年,缺失的一环找到了。美国科学家在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埃尔斯米尔岛经过4个夏天的挖掘,终于挖到了一只有四肢的鱼类化石。这种鱼被命名为提塔利克鱼,翻译过来就是“会行走的鱼”。它的“鳍”拥有原始的腕骨及趾头,可以用来支撑身体。类似手腕的结构可以帮助提塔利克鱼在快速移动时稳定身体的底部。
  提塔利克鱼应该能在岸边爬行,但它还不是真正的陆地动物。能够适应陆地生活的两栖动物还要几千万年后才出现在地球上,这之间从3.6亿年前到3.45亿年前,有一段巨大的过渡化石缺失。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处于泥盆纪末期,全球生物界发生了一次大绝灭,许多原始的鱼类都遭到了灭顶之灾,包括提塔利克鱼的一种后裔——棘螈,笨重的装甲鱼类——盾皮鱼,以及10米长的可怕的邓氏鱼。在这段灾难之后,更加现代的辐鳍鱼类和鲨鱼类统治了海洋,有腿的两栖动物在陆地上漫步。科学家还没找到填补这段时期的过渡化石。
  恐龙、鸟类的“黑匣子”
  二叠纪晚期发生了一次大绝灭,在这次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生物界灾难中,高达96%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物种消失了。在之后的2000万年,初龙类动物崛起,它演化出了鳄鱼、恐龙以及翼龙等动物门类。
  最早的初龙化石发现于三叠纪早期的地层里。此后不久,初龙类似乎就分化成了恐龙和鳄鱼类两支,这段进化过程已经有一些过渡化石被发现了。比如,人们发现了梳棘龙化石,名为“龙”,其实和鳄鱼的亲缘关系更近,生活在距今2.47亿年前,算是从初龙到鳄鱼之间的过渡化石。而2012年,科学家在重新研究伦敦自然史博物馆内的化石时,意外地发现了尼亚萨龙,生活在距今2.4亿年前,很可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恐龙,至少与恐龙亲缘关系非常近。
  现在,鸟类起源于恐龙几乎已成定论,始祖鸟就是恐龙到鸟的过渡类型。但是直到过了差不多130年,古生物学家才发现了同样保存精美的带羽毛的恐龙和鸟类化石。这些化石发现于中国的辽西,在支持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小型恐龙如何进化出了羽毛和翅膀?
  辽西的带羽毛恐龙的生活年代比始祖鸟早了2000万年,这之间存在着缺失的环节,科学家还需要找到这段时期的“黑匣子”,来揭开恐龙到鸟的演化秘密。
  哺乳动物的“黑匣子”
  接下来登上生物界舞台的是哺乳动物了。与两栖类和初龙类似,现代哺乳动物也是从一次大绝灭事件之后开始蓬勃进化的。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消灭了身形巨大的恐龙,哺乳动物趁机兴起。   但是恐龙绝灭后1000万年中哺乳动物如何兴起,仍然充满了疑问,需要找到这个时期的“黑匣子”。最近,科学家终于找到了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已知最古老的灵长类动物——普尔加托里猴的脚踝骨,这种猴子6500万年前生活在森林里。
  此外,科学家还找到了走鲸,能够用四条腿在陆地和水中行走的鲸,生活在距今5000万年前,证明了鲸是陆生哺乳动物逐渐过渡形成的。
  我们人类属于灵长类动物,这个门类是如何出现的呢?2009年,一个4700万年前的化石——达尔文猴在德国出土,最初人们以为它可能是联系早期灵长类到人类的中间环节,就是灵长类起源的“黑匣子”。不过现在科学家已经明白,它只是一种绝灭的灵长类旁支,但是达尔文猴毫无疑问代表了最古老的灵长类群体,能够通过它研究早期灵长类的解剖结构。
  人类进化的“黑匣子”
  进化论的反对者中有一些“中间派”,他们承认生物的进化,但是认为人类这种智慧生物太特殊了,不可能由其他动物进化而来。人类到底是不是进化产生的?找到“黑匣子”,就真相大白了。
  基因研究告诉我们,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是黑猩猩,两者曾经有共同的祖先。过去人们认为,人类和黑猩猩分化为两个物种的时间在距今400万年到600万年前。不过最近,科学家通过研究两个物种基因突变率判断,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生活在距今700万到1300万年前,然后分化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可惜的是,这段时期的过渡化石还没有发现,无法立刻让那些“中间派”转变观念。不过对于最近几万年的人类进化,科学家正在发现越来越多的“黑匣子”。
  比如在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地区,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古人类的指骨、脚趾骨和牙齿,观察这些零碎的东西,我们只能知道这种古人类生活在距今4万年前。但是通过研究这些骨头上面的DNA残留物,科学家发现,这种古人类并不属于此前发现的任何一种古人类,他们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智人一起生活在冰河时代的欧亚大陆上。
  利用基因研究,不仅仅是找到了一个人类的表亲这么简单。通过基因对比发现,在如今东南亚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人中,他们的基因中有5%来自丹尼索瓦人的基因,西伯利亚古人类的基因怎么跑到了万里之外的人种身上?对远古的尼安德特人的分析也表明,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有一点儿他们的原始基因。难道我们的祖先曾经和尼安德特人杂交过?
  人类化石的不断发现,以及对这些“黑匣子”的研究,让我们对人类进化的各个环节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虽然我们还缺少古人类进化最初的“黑匣子”,但人类进化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达尔文的对和错
  时至今日,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许多的进化缺环,这些“黑匣子”充分证明,达尔文关于生物是进化的、存在过渡类型生物的论断是正确的。虽然还有一些“黑匣子”没有找到,但我们必须承认,一种生物的确能够经历一些过渡类型,变成另一种生物。
  科学家寻找过渡化石的过程,也纠正了达尔文的某些错误。比如,达尔文认为生物是渐变的,因此从一种生物进化到另一种生物,会有很漫长的过程,有大量的过渡类型生物。但实际上,过渡化石本身就是比较少的,而且从一种生物进化到另一种生物,从地质时间上看是比较短暂的。相对来说,非过渡类型的生物往往生存的时间很漫长。如果还用飞机飞行做比喻的话,就是飞机在经停点的时间(生物过渡时期)很短,而在起飞点和终点站停留的时间(生物稳定时期)很长。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前面寻找“黑匣子”的过程中,已经有答案了。许多过渡类型生物的出现,都是在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爆发出来的,这主要是因为巨大的灾难让许多生物消失了,在自然界留下了大量的生态空间和崭新的环境,于是给了那些突变的“古怪”生物更多的生存机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一个物种经过若干过渡类型,就演变成了另一个物种。随着生态空间和各种环境逐渐被新的生物占据,生物界变得稳定了下来。在稳定的环境中,突变的生物在那些成功适应环境的生物的包围之中,很难获得生存机会。
  总之,过渡类型的生物往往只存在于很短的地质时间里。
  而那些含有化石的地层,往往都是沉积岩,这些地层的形成虽然也会与生物有关,但更多的时候,是与水体中的泥沙沉积物的下沉有关的,相对来说,地层的沉积速度是比较稳定的。那些生存在很短的地质时间中的过渡生物,它们的化石也只能保留在很少量的地层中,更多的地层中含有的是那些稳定的物种,而不是过渡生物。生物进化的“黑匣子”,本来就很稀少。
  虽然“黑匣子”很少,但在科学家的全力搜索下,它们正在一个个被挖掘出,并把生物进化史上的各种生物连接在一起,生物界几十亿年中波澜壮阔的进化画卷,正逐渐变得清晰。
其他文献
在科幻小说中,经常可以读到把一个人的大脑移植到另一个人的身体上的设想,这个梦想其实离我们很遥远。  大脑移植可分两类,一类是同一物种之间的移植;另一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移植。可想而知,后一类大脑移植更为困难。  1988年,一位加拿大科学家把小鸡的脑细胞移植到正在孵化的鹌鹑胚胎中。等到鹌鹑孵化出来后,这种杂合的鹌鹑已经具有了某些鸡的习性,譬如它的叫声就特别像鸡叫。  鸡和鹌鹑不论亲缘关系还是脑容量,
期刊
像银河系这样巨大的星系,往往是由许多小星系合并而成的。有趣的是,很多星系的中心都存在黑洞,在合并的时候,黑洞也会合并在一起,形成超大质量的黑洞,质量至少是太阳的几百万倍。  美国科学家最近利用计算机模拟了黑洞合并的场景,他们发现,在合并的时候,黑洞之间由于碰撞会产生引力波,有时会直接“踢飞”其中的一个黑洞,甚至把小一点的星系“踢飞”。根据概率计算,我们银河系形成今天的规模,至少有几十个甚至两千个小
期刊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于是连一种新型的禽流感——H7N9禽流感也来江南这块风水宝地“安家落户”了,并在全国成蔓延之势,迄今已经夺走了数十条生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这名可怕的敌人,我们唯有老老实实去了解,才能制服它,战胜它。那么在这篇文章中,让我们一起去对它做个了解。  引起H7N9禽流感的是一种流感病毒。我们知道,病毒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内部的遗传物质;二是包裹遗
期刊
有些学者曾经大胆地猜测:人死后便进入更高界层的宇宙维度空间,也就是进入了时空隧道。而在低维度和高维度的空间界层中,两个世界的事物无法联系和来往穿梭,实质就是无形的物质隔阂着。但问题是进入了这个界层后的物质又跑到哪里去了?很显然要研究这个,我们是束手无策的。  难道死亡的东西还有记忆,不然你如何研究?有人会很自然地将这个问题与灵魂学说联系起来,可笑的是灵魂是虚幻的,而宇宙却是真实的。  有人曾提出过
期刊
奇怪的圆圈  神秘的非洲充满了神秘的景象。比如在纳米比亚的海岸线附近,从安哥拉南部经过纳米比亚到南非的一片绵延近两千千米的大草原上,散布着数以万计的圆圈,这些圆圈覆盖的区域特别大,相当于我国辽宁省的面积。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圆圈非常怪异——每个圆圈周围的野草长得非常茂盛,但是,圆圈里面却是一片沙土,寸草不生。从空中看去,这些裸露着红沙土的圆圈,在稀疏的植被环境中异常醒目,就像是草地长了秃疮,斑斑驳驳
期刊
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在何时,以何种形式起源的,至今依然是生物学上最大的谜。寻找生命起源的化石证据,是摆在古生物学家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不过,因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可能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任何痕迹都不会留下,所以他们只好退而求其次,满足于寻找最古老的化石。留下这类化石的生命虽然不见得是“最早”的,但毕竟在时间上离最早的生命是最近的。  但生命在早期是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的,这些细胞本身就非常微小,要在显微
期刊
宇宙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线,那就是和谐。尽管在物质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矛盾,有竞争,但大和谐的基础是不可动摇的。  质量、能量、基本作用力是宇宙的三大支柱。由物质诞生开始就带来质量,有质量的物质就有能量,物质的质量与能量没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可以大大超过质量或小于质量。因此,暗物质与暗能量,普通物质与普通能量,生物与生物能量,都不可能平衡。而基本作用力一定是成对出现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
期刊
人类只有两种性别,情感问题就复杂的一塌糊涂了,要是有7种性别,这日子可怎么过?  一种叫做四膜虫的单细胞生物就有7种性别!科学家最近发现,四膜虫有两类细胞核,其中一类是包含了性别基因的细胞核,另一类是用于繁殖的细胞核。而四膜虫的性别基因居然有7个不同的版本,四膜虫通过类似于“剪切、粘贴”的方式,合成一个完整的基因序列,用制造出来的基因序列来决定其性别类型。于是,四膜虫繁衍后代变得非常复杂,它们的后
期刊
火星是个与地球很相似的星球,科学家说,以前火星也曾有水,甚至生命繁茂,只是火星不知发生什么变故,如今空气稀薄,气温较低,不适宜生命居住了。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把火星改造成生命的家园呢?美国宇航局早就考虑过这事。他们雄心勃勃,一直想着如何向火星移民人类呢。  对于如何让火星升温,他们提出了一些方案,诸如,向火星喷洒吸收阳光的小颗粒,或者在火星轨道装一个很大的反射镜,把阳光反射到火星表面,来增加火星的光
期刊
面对低频率的光为什么不能产生光电效应的难题,爱因斯坦认为:频率高的光线中单个光子的能量要比频率低的光线中单个光子所含的能量高,因此有足够的能力打出电子来。爱因斯坦也正是由此创造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概念,随后发展出量子理论的基础,而后来他又成了量子论的坚定的反对者,在反对量子力学的理由中是否暗藏着连爱因斯坦本人也无从知晓的量子谬误呢?  其实问题非常简单,虽然组成光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即量子化的,但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