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我国采用和推行由中央银行建立公共征信机构为主体,商业化社会征信机构并存发展的征信制度模式,本文分析了我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运行模式特征,我国公共征信机构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机 构】
: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辽宁沈阳市1100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采用和推行由中央银行建立公共征信机构为主体,商业化社会征信机构并存发展的征信制度模式,本文分析了我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运行模式特征,我国公共征信机构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江苏苏南和苏北26个县(市)的数据,采用panel data数据模型,对不同地区农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有很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差距是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区域性不平衡并呈扩大化趋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在回顾国外多目标委托一代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金融机构经营实际,通过构建多目标委托一代理博弈模型,从各个目标间相互独立与依存角度,对我国金融机构经营者的经营代理行为给予具体分析,进而提出防范金融机构经营者道德风险的政策建议。
以采集、整理、加工、传播信用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征信业不可避免地要触及个人隐私及企业的商业秘密,为充分保护数据主体的权益,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以保证征信业在合理的范围内活动。各国对隐私的认识不同和保护程度的差异,对征信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各国征信业相关法律对的隐私保护的差异,分析了隐私保护的差异性是如何对征信业产生影响的,这对于我国制定征信业的法律和监管框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文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和每股收益下降,进而提出商业银行对人民币汇率风险的管理不容忽视。
农业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对农业直接投入政策体系,构建了相对完备的农村金融体制,较好地支持了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以农业发达国家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实践为例,总结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农村金融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本文依据我国宏观资金运动现状,分析了我国储蓄率过高从而流动性过剩的形成机理,并进一步提出了政策建议。
从河北的情况看,支撑一般贸易顺差增长的内、外部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一般贸易顺差的局面将长期存在,但规模将减少。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应从平衡对外贸易结构人手,完善要素价格生成机制,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水平。实施汇率、税率等调控政策应充分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尽量减少对企业的冲击。
农民增收难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矛盾。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离不开信贷资金的大力支持。本课题立足金融,面向经济,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小额农贷制度是我国农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促进农民增收与提高小额农贷效率二者具有可兼容性;三是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制度创新,是实现小额农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四是强化政策支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优化外部环境,是提高小额农贷效率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
流动性过剩问题是近几年金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流动性过剩的深层原因在于经济的内外失衡,因此,解决这一问题也须从改变经济内外失衡的角度人手。
本文从股权结构、理事会、激励及约束机制、风险隐患和控制机制等四个方面对山东省134家农村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机制进行了调查,从而考察农村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性质、不同地区的机构在治理机制方面的差异。此外本文还对农村信用社的改制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