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朋友转来一篇“人民币获得储备货币地位将意味着什么”的报道, 让我评论一下。令我难以置信的是, 该文推断“人民币一旦被包含在特别提款权(SDR)计价货币篮子里,全球就会有大约1万亿多美元的外汇储备转为人民币”。这样天方夜谭式的判断让热切盼望人民币早日成为国际货币的人士激动不已,不停地在朋友圈里推转。而此文出自一个在全球有影响力的金融媒体,的确令人匪夷所思。
坦率地说,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错误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现在讨论的是,人民币是否可以被放到SDR的计价货币篮子里,与美元、英镑、日元、欧元一起来决定SDR价格。人民币被加到SDR计价货币篮子中,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就成为了国际储备货币。IMF既没有宣布哪个国家的货币可以作为储备货币的权威,也没有为哪个国家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背书的能力。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否可以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它的货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上的计价功能、财富储备功能和流通性能决定的。
事实上,美元、英镑、日元和欧元都是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然后才被选入了SDR计价货币篮子的。SDR计价货币地位既不是一国货币国际化成为储备货币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日元被选入SDR的计价货币篮子,是因为日元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被广泛使用的结果,但是日元的国际化程度并没有因为SDR计价货币身份而提高;SDR身份也没有挽回英镑在国际经济中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不断下滑的颓势。同时,瑞士法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也没有因为不具有SDR计价货币的身份而被削弱。
SDR是Special Drawing Rights的缩写,即特别提款权,它是IMF为其会员创造的一种储备资产。SDR不是货币,既不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交易,也不可以用来购买任何货物或服务。更为有趣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个创造SDR的机构,都明确声明其没有将基金组织会员拥有的SDR兑换为黄金或者任何流通货币的义务。如果一个国家因为债务危机而不得不使用SDR,这个国家必须先把SDR与愿意接受SDR的成员国换成它所需要的货币。万一这个国家找不到愿意接受SDR换货币的会员国,IMF会让指定的拥有充足外汇储备的国家帮其把SDR转换为所需要的货币。确切的说,SDR是IMF会员国无条件从其他会员国借贷的权利。
把SDR转换为货币需要有一个定价机制。在SDR开始创立时,一单位的SDR就等于一美元。为了使SDR价格避免受单一货币的过度影响,英镑、日元和欧元随后也被放入了SDR计价货币篮子,和美元一起根据加权平均的方式来决定SDR的价格。IMF每天会在其网站上公布SDR对美元的价格。例如,2015年10月23日,一个单位的SDR可以兑换1.4004美元。
至于SDR会被换成哪种货币,这取决于需要使用SDR国家外债的计价货币。 如果要偿还的债务是美元,SDR就会被换成美元来应对国际收支平衡危机。因此, 即使人民币成为SDR的计价货币之一,人民币也不会自然成为IMF会员国必须用SDR兑换的货币。只有当会员国的支付危机是由人民币债务引发时,会员国才有可能利用SDR兑换人民币。可见,认为人民币进入SDR计价货币篮子,就必然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各个国家就会纷纷储备人民币,这样的想法是对SDR功能的误解。因而,SDR计价货币身份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大上。
1969年,IMF为了支持当时的固定汇率制度而创立了SDR。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浮动汇率体制成为世界货币体系的主流。美元和其他主要货币的充足供应,为国际贸易和资本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SDR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外汇储备中变得无足轻重。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世界经济经历了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目前还没有尘埃落定的希腊国债危机。在一次次危机中,从没有听说SDR扮演了任何值得书写的角色。IMF也从来没有公布SDR的交易和使用情况。
从SDR创立到现在为止,IMF一共给其会员国分配了2041亿单位的SDR,可兑换2858亿美元,仅相当于全球11.4万亿外汇储备的2.5%。每个国家获得的份额是根据这个国家在IMF拥有的配额决定的。中国拥有95亿单位SDR,大约为总发行量的4%, 可兑换133亿美元,与中国的3.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希腊拥有11亿单位的SDR,可兌换15.4亿美元,与希腊的债务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力推人民币加入SDR计价货币篮子的行动,让SDR恢复了活力,并重新回到媒体视野中。
坦率地说,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错误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现在讨论的是,人民币是否可以被放到SDR的计价货币篮子里,与美元、英镑、日元、欧元一起来决定SDR价格。人民币被加到SDR计价货币篮子中,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就成为了国际储备货币。IMF既没有宣布哪个国家的货币可以作为储备货币的权威,也没有为哪个国家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背书的能力。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否可以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它的货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上的计价功能、财富储备功能和流通性能决定的。
事实上,美元、英镑、日元和欧元都是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然后才被选入了SDR计价货币篮子的。SDR计价货币地位既不是一国货币国际化成为储备货币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日元被选入SDR的计价货币篮子,是因为日元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被广泛使用的结果,但是日元的国际化程度并没有因为SDR计价货币身份而提高;SDR身份也没有挽回英镑在国际经济中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不断下滑的颓势。同时,瑞士法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也没有因为不具有SDR计价货币的身份而被削弱。
SDR是Special Drawing Rights的缩写,即特别提款权,它是IMF为其会员创造的一种储备资产。SDR不是货币,既不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交易,也不可以用来购买任何货物或服务。更为有趣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个创造SDR的机构,都明确声明其没有将基金组织会员拥有的SDR兑换为黄金或者任何流通货币的义务。如果一个国家因为债务危机而不得不使用SDR,这个国家必须先把SDR与愿意接受SDR的成员国换成它所需要的货币。万一这个国家找不到愿意接受SDR换货币的会员国,IMF会让指定的拥有充足外汇储备的国家帮其把SDR转换为所需要的货币。确切的说,SDR是IMF会员国无条件从其他会员国借贷的权利。
把SDR转换为货币需要有一个定价机制。在SDR开始创立时,一单位的SDR就等于一美元。为了使SDR价格避免受单一货币的过度影响,英镑、日元和欧元随后也被放入了SDR计价货币篮子,和美元一起根据加权平均的方式来决定SDR的价格。IMF每天会在其网站上公布SDR对美元的价格。例如,2015年10月23日,一个单位的SDR可以兑换1.4004美元。
至于SDR会被换成哪种货币,这取决于需要使用SDR国家外债的计价货币。 如果要偿还的债务是美元,SDR就会被换成美元来应对国际收支平衡危机。因此, 即使人民币成为SDR的计价货币之一,人民币也不会自然成为IMF会员国必须用SDR兑换的货币。只有当会员国的支付危机是由人民币债务引发时,会员国才有可能利用SDR兑换人民币。可见,认为人民币进入SDR计价货币篮子,就必然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各个国家就会纷纷储备人民币,这样的想法是对SDR功能的误解。因而,SDR计价货币身份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大上。
1969年,IMF为了支持当时的固定汇率制度而创立了SDR。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浮动汇率体制成为世界货币体系的主流。美元和其他主要货币的充足供应,为国际贸易和资本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SDR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外汇储备中变得无足轻重。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世界经济经历了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目前还没有尘埃落定的希腊国债危机。在一次次危机中,从没有听说SDR扮演了任何值得书写的角色。IMF也从来没有公布SDR的交易和使用情况。
从SDR创立到现在为止,IMF一共给其会员国分配了2041亿单位的SDR,可兑换2858亿美元,仅相当于全球11.4万亿外汇储备的2.5%。每个国家获得的份额是根据这个国家在IMF拥有的配额决定的。中国拥有95亿单位SDR,大约为总发行量的4%, 可兑换133亿美元,与中国的3.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希腊拥有11亿单位的SDR,可兌换15.4亿美元,与希腊的债务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力推人民币加入SDR计价货币篮子的行动,让SDR恢复了活力,并重新回到媒体视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