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青少年犯罪在各类刑事犯罪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造成的危害以及损失的不断增加,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十分复杂突出的问题。而道德与法治的缺失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道德与法治;问题探究
21世纪是一个素质较量的时代,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命运。但是,当今的社会现状却不得不让我们为祖国的未来担忧,在我国,青少年犯罪从总体上呈现居高不下的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的是多方面的。增加法律知识的内容,加大法制教育力度,增强国家意识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的力度,这对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社会应该重视青少年犯罪,各个单位共同协作,正确引导、培养青少年。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一)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且年龄前移。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以侵财犯罪为主,盗窃、抢劫等居高不下。
(三)青少年犯罪者的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
(四)家庭环境对违法犯罪有重大影响。
二、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
(一)自身修养好坏与否是主要原因
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其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健全,存在游手好闲、惹事生非等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 心理的不成熟,以及自身生活的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律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
(二)家庭问题导致
家庭条件的不同,导致教育观念教育理念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对法制观念的接受程度。法制观念的淡薄,法律意识的不足,都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三)受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极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财、物大流动,社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控制力大打折扣,这给犯罪造成可乘之机。特别是当前升学、就业困难,部分青少年过早离开校门,走上社会,在择业无望,无所事事的情况下,精神空虚,苦闷彷徨,对前途失去信心,在物质利益和金钱享受的驱动下,很容易染上恶习,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学校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及就业门路狭窄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多年来,学校教育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路子,片面追求升学率,许多学校没有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不少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着严重问题,在办学方向、治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五)司法监控不到位
违法犯罪青少年接荐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由国家预防、群众预防和专门预防三部分组成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系统,缺乏组织性、系统性、网络化,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正规化的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如对刑释、解教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司法机关和基层组织之间的接荐衔接不够,缺乏密切联系。
三、当前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要从家庭入手,家长对子女必须真正承担起法定义务和社会道德义务。应恩威有节,循循善诱,使子女懂世事,有礼节,且坚强务实,会处理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会理智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同时,家长要特别注意子女的不良倾向,及时加以诱导和释疑,使其明白发展下去的后果,教会子女正确思考和面对人生。
(二)要从学校入手,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使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时刻把握住他们的思想脉搏,经常性地进行法制教育,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要有意识地磨炼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进行健康有益的活动来充实自己。
(三)要从社会入手,给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于当前文化市场存在的“黄”、“赌”、“毒”泛滥之状况,应坚持不懈地进行整顿,加强监督检查。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应加大打击力度,不断净化我们的社会环境。其次,社会各部门应加强联系,建立起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体系。对青少年犯罪的控制与预防,单凭某一个部门的努力是难以奏效的。这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形成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网络,使“花儿”不再过早凋零。
(四)要从法律入手,建立良好的管理教育机制。对犯罪的青少年实施集中关押,将看守所未成年人监区当作是一个特殊的小学校,进行规范化的军事化管理,还可适当请社会学校的教师来授课,也有助于未成年人对象放下心中戒备。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多鼓励未成年人在押对象多参与一些劳动,使之明白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感悟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多组织未成年人对象参加社会服务等志愿者活动,给予其重新做人的信心,证明自己可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帮助其树立改造好的决心。未成年对象相对于成年在押对象来说,心理更为脆弱,尤其是身处看守所这样的陌生环境中,适应也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如何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的关键还是多加强对其的人文关怀,突破其心理防线,放下思想负担。监管民警的角色,应该是未成年在押人员在看守所这所特殊学校的老师;应该是未成年在押对象生病时给予及时关心的家长;应该是未成年在押对象迷茫时的“知心好友”。
高尚的道德能感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使之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具体的说,道德在预防犯罪中有四个作用。第一,道德对犯罪有防范功能。高尚的道德可以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协调。如冰岛很重视道德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个国家几乎从未发生杀人事件。新加坡这个国家的犯罪率也很低,自己养的鸡,吃了别人的稻谷,就会主动上门道歉,自己的小孩和别人的小孩吵架,就会首先责怪自己的孩子良好的社会道德,可以消除青少年犯罪的外因。如青少年的许多不法行为,在道德舆论压力下,就有可能被制止和防止事态扩大。第二,道德有激发的功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的语言使人听了舒心、顺耳、亲切,从而激发行善的潜意识。反之使人暴躁、愤怒、气急,从而激发出恶向胆边生的作恶潜意识。第三,道德具有导向的功能。在行为前,有指挥官的作用。在行为中,有检察官的作用。在行为后,有审判官的作用。第四,道德有改造矫治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杨晓梅:《青少年研究》,1999年第7期。
[2]康惠农、王汉林:《青少年犯罪预防、控制问题研究》,《青少年犯罪研究》,1999年第11—12期。
[3]康树华主编《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答问》。
[4]张应立.家庭缺陷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
[5]姚向阳.青少年犯罪问题与家庭教育.东方论坛,1999。
[6]论我国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制度之建构,作者:张立群 秦冠英,来源期刊:《西部法学评论》2006年 第1期。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道德与法治;问题探究
21世纪是一个素质较量的时代,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命运。但是,当今的社会现状却不得不让我们为祖国的未来担忧,在我国,青少年犯罪从总体上呈现居高不下的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的是多方面的。增加法律知识的内容,加大法制教育力度,增强国家意识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的力度,这对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社会应该重视青少年犯罪,各个单位共同协作,正确引导、培养青少年。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一)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且年龄前移。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以侵财犯罪为主,盗窃、抢劫等居高不下。
(三)青少年犯罪者的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
(四)家庭环境对违法犯罪有重大影响。
二、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
(一)自身修养好坏与否是主要原因
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其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健全,存在游手好闲、惹事生非等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 心理的不成熟,以及自身生活的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律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
(二)家庭问题导致
家庭条件的不同,导致教育观念教育理念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对法制观念的接受程度。法制观念的淡薄,法律意识的不足,都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三)受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极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财、物大流动,社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控制力大打折扣,这给犯罪造成可乘之机。特别是当前升学、就业困难,部分青少年过早离开校门,走上社会,在择业无望,无所事事的情况下,精神空虚,苦闷彷徨,对前途失去信心,在物质利益和金钱享受的驱动下,很容易染上恶习,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学校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及就业门路狭窄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多年来,学校教育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路子,片面追求升学率,许多学校没有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不少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着严重问题,在办学方向、治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五)司法监控不到位
违法犯罪青少年接荐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由国家预防、群众预防和专门预防三部分组成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系统,缺乏组织性、系统性、网络化,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正规化的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如对刑释、解教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司法机关和基层组织之间的接荐衔接不够,缺乏密切联系。
三、当前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要从家庭入手,家长对子女必须真正承担起法定义务和社会道德义务。应恩威有节,循循善诱,使子女懂世事,有礼节,且坚强务实,会处理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会理智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同时,家长要特别注意子女的不良倾向,及时加以诱导和释疑,使其明白发展下去的后果,教会子女正确思考和面对人生。
(二)要从学校入手,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使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时刻把握住他们的思想脉搏,经常性地进行法制教育,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要有意识地磨炼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进行健康有益的活动来充实自己。
(三)要从社会入手,给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于当前文化市场存在的“黄”、“赌”、“毒”泛滥之状况,应坚持不懈地进行整顿,加强监督检查。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应加大打击力度,不断净化我们的社会环境。其次,社会各部门应加强联系,建立起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体系。对青少年犯罪的控制与预防,单凭某一个部门的努力是难以奏效的。这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形成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网络,使“花儿”不再过早凋零。
(四)要从法律入手,建立良好的管理教育机制。对犯罪的青少年实施集中关押,将看守所未成年人监区当作是一个特殊的小学校,进行规范化的军事化管理,还可适当请社会学校的教师来授课,也有助于未成年人对象放下心中戒备。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多鼓励未成年人在押对象多参与一些劳动,使之明白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感悟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多组织未成年人对象参加社会服务等志愿者活动,给予其重新做人的信心,证明自己可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帮助其树立改造好的决心。未成年对象相对于成年在押对象来说,心理更为脆弱,尤其是身处看守所这样的陌生环境中,适应也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如何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的关键还是多加强对其的人文关怀,突破其心理防线,放下思想负担。监管民警的角色,应该是未成年在押人员在看守所这所特殊学校的老师;应该是未成年在押对象生病时给予及时关心的家长;应该是未成年在押对象迷茫时的“知心好友”。
高尚的道德能感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使之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具体的说,道德在预防犯罪中有四个作用。第一,道德对犯罪有防范功能。高尚的道德可以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协调。如冰岛很重视道德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个国家几乎从未发生杀人事件。新加坡这个国家的犯罪率也很低,自己养的鸡,吃了别人的稻谷,就会主动上门道歉,自己的小孩和别人的小孩吵架,就会首先责怪自己的孩子良好的社会道德,可以消除青少年犯罪的外因。如青少年的许多不法行为,在道德舆论压力下,就有可能被制止和防止事态扩大。第二,道德有激发的功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的语言使人听了舒心、顺耳、亲切,从而激发行善的潜意识。反之使人暴躁、愤怒、气急,从而激发出恶向胆边生的作恶潜意识。第三,道德具有导向的功能。在行为前,有指挥官的作用。在行为中,有检察官的作用。在行为后,有审判官的作用。第四,道德有改造矫治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杨晓梅:《青少年研究》,1999年第7期。
[2]康惠农、王汉林:《青少年犯罪预防、控制问题研究》,《青少年犯罪研究》,1999年第11—12期。
[3]康树华主编《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答问》。
[4]张应立.家庭缺陷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
[5]姚向阳.青少年犯罪问题与家庭教育.东方论坛,1999。
[6]论我国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制度之建构,作者:张立群 秦冠英,来源期刊:《西部法学评论》2006年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