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研究——以皖南地区东至县为例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确定生态源地—构建生态阻力面—分析中心度、生态廊道、夹点、障碍区”三个研究步骤,构建东至县生态安全格局,进而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修复策略.研究发现:研究区范围内生态源地共95个,面积共计4114 km2;县域内生态廊道共72条,共计115.84 km.研究识别出研究区内中心生态源地22个,中心生态廊道11条;县域内生态“夹点”31处,生态障碍区16处.文章结合生态安全格局、土地利用现状,针对不同区域提出生态修复方案,期待研究结果可为东至县及相似地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儒林外史》是了解作者吴敬梓的社会人生及其文学创作观的重要依据.在小说中,作者借人物之口认为诗赋地位当与文章相同;强调文章才气的重要性;行文者须品行端正,有文如其人的认识;读书不该一味追求功名等.这些反映了吴敬梓对文学观念的思考和对个人个性解放的关注.
司法实践中,对赌协议股债融合的属性曾使其效力饱受争议,尽管对赌协议的效力最终得以正名,但与减资程序捆绑的履行条件使对赌协议的价值落空,也暴露出从利益衡量切入进行类型化分析的司法缺陷.为实现商事自由与司法规制的最大调和,应以合同有效解释原则和公司目的 取向为规制理念,借助会计实践对实收资本与资本溢价的灵活划分,回应商事主体股债融合的交易安排,同时还应明确由目标公司承担其存在履行障碍的证明责任,以此突破判定目标公司履行能力的难点.
地摊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内化在城市空间的诸多场域中,并发挥着增加城市就业、丰富居民生活、提升文化软实力、凝聚城市精神等价值效益.但在地摊经济治理实践中仍面临治理理念滞后、治理体制机制构建欠佳、治理目标偏位、空间竞争矛盾突显等现实困境.新时代创新城市地摊经济治理应秉持嵌入式柔性执法的治理理念,优化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治理机制,构建网络化精细化的空间治理方式,借鉴地摊经济治理的实践经验,以推进我国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