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4月,湖南郴州体育训练基地院内,高高的充气拱门,红红的塑胶华表,长长的绸布条幅,满是“中国女排加油”、“祝中国女排北京奥运会创出佳绩”的大幅标语,训练馆内“发扬传统、刻苦训练”、“目标2008年北京奥运”的标语也格外醒目。整个基地大院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这是迎接中国女排第15次来郴州集训。
这里,是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秘密基地;这里,是中国女排冠军梦开始的地方……
“秘密核基地”的诞生
1981年11月16日,永远铭记在许多郴州人心中。这一天,中国女排首次登上世界冠军宝座,终圆冠军梦,实现了我国大球项目历史性突破。“美国之音”惊呼而不失幽默地报道说:中国女排迅速崛起,是由于她们近年来经常到一个“秘密核基地”集训备战,它就是中国南方一个美丽的山城郴州。从此,郴州这个“秘密核基地”的雅号就举世闻名了。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选郴州为“秘密核基地”?这就要从周恩来的一个指示说起。旷日已久的“文化大革命”使整个国家遭到了严重摧残,体育界也不例外。1972年,周恩来在一次观看广东省排球队等运动队表演时,意味深长地说“要很好地把体育工作抓上去”。这一指示,犹如久旱逢甘霖,温暖振奋了体育界,国家体委的各项目运动队逐步开始恢复重组。1976年初新组建了国家女子排球队,张一沛任领队,袁伟民任主教练。当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人心大快。到次年底,中国女排首次亮相世界杯赛场,就战胜上届冠军日本队、本届冠军古巴队,最终名列第四,引起了不小轰动。
1978年2月召开的全国排球工作会议上传出“我国三大球打翻身仗,排球最有希望,女排更有可能早日夺得世界冠军”的信息。当时的郴州市体委主任得知这一消息后就萌生了争取在郴州建排球基地的想法,并很快组织了实施。首先找到了时任国家体委排球处钱家祥处长并争取到他的支持,尔后,立即向省体委主任张德隆和郴州市叶明华等领导汇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很快省体委就下拔了5万元专项资金,市委及市体委自筹12万元资金。说干就干,当年11月下旬就破土动工新建训练馆,钱不够就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盛产楠竹、木材的优势,土法上马搭建竹棚训练馆。1979年1月4日,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两座别具风格的竹棚训练馆拔地而起,迎来了全国青年女排第一批集训队伍。市体委圆满地完成了接待集训任务后,国家体委专门发函,赞誉郴州市体委“你们创造了一个奇迹”。
集训后,郴州市体委领导趁热打铁,6月份又去北京国家体委计财司、排球处汇报争取在郴建基地。计财司李凯亭司长笑言:“你们那里还是个‘黑户’呀,以什么理由给你们建馆资金?”这时排球处处长钱家祥出主意说:“如果把国家队请去就好办了。”并透露:“中国女排领队张一沛是你们湖南人,可以找他试一试,下半年女排有重大任务。”时不等人,立即行动,很快找到张一沛,自报家门来看望湖南老乡,然后诚邀女排到郴州去训练。张一沛没有立即表态。言谈中,得知女排正铆足劲训练,想在当年12月举行的第二届亚洲女排锦标赛上能为国夺冠。同时得知女排领导正为训练场所不理想而犯愁。当时正值拔乱反正时期,女排集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颇多,如学习多、会议多、采访多,队里疲于应付,分散精力;训练场地条件有限,那时男女排、男女篮4个队在一个馆训练,场地连场地,两边还有体操队和跳水队的陆地课目训练,互相干扰,影响训练效果。而队员的营养问题又最让队领导烦心。那时吃饭是大食堂,去晚了就得吃冷饭冷菜,大强度训练和伤病,营养跟不上,这是个大问题。女排领队、教练都想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关起门来集训,排除干扰,全力打造出一支精兵强将的队伍。
“有缘才有合”。女排领队的想法正好与郴州市体委的期望合拍,于是市体委的同志们软缠硬磨,热情诚恳邀请女排派人到郴州去走一走,看一看,甚至当场拍胸保证全力满足国家女排的需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打动了女排的领导,答应到郴州实地考察。1979年9月5日,女排领队张一沛同教练邓若曾来到了郴州,看到市体委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改造成女排队员的宿舍,并且在每间宿舍里加建了卫生间,安装了冷热水管、洗脸池和淋浴笼头。这在当时已是相当好的条件了,即使是北京训练局的运动员宿舍也都没有卫生间。而市体委原住的干部职工都连家带口搬进了竹棚馆内的小板房。女排领导很感动。在察看竹棚训练馆时,邓若曾教练发现地板有一些地方不平整。市体委当晚就安排木工师傅带人进馆加班返工。几天下来,女排的领导感受到了郴州人的真诚、热情、执着,对工作一丝不苟的责任心,也看中了这里安静、隐蔽优美的环境和较便捷的交通条件。尽管训练硬件设施差一点,条件也较艰苦,这又恰好是磨练意志锻炼队伍的好地方。张一沛当即表态:“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结束后,就集合各队来郴集训。”市体委上下强烈地意识到责任重大,很快形成了一个共识:全力以赴为中国女排出成绩,升国旗,奏国歌而扎实服务。
1979年10月5日,中国女排踏入竹棚训练馆开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所谓的“秘密核基地”正式诞生了。
排球之家
到如今,基地工作人员已换了好几茬,但努力为中国女排营造一个温暖的家的目标没有变,为女排服好务的宗旨没有变。
女排第一次来郴集训的头几天,工作人员发现训练馆的木地板不够平整光滑,训练时,郎平的手掌扎进了小木刺、张蓉芳的大腿被油漆粒子划出了血痕、陈招娣的球衣勾出线丝。基地领导马上组织人员利用中午时间检查地板,用砂纸把720平方米的地板全部打磨一遍,保证地板没有茬口和毛刺。场地工人丁福香和母亲一道,连夜赶制了十几件布马甲送给每个队员套在球衣外面以保护训练球衣。
1979年中国女排第一次到郴州集训,当年12月就在香港夺得亚洲冠军金牌。
集训七件事:练、吃、住、行、洗、医、憩。主要是练、吃、住、医几个重点。
“练”是核心,基地做到女排什么时候提要求,就什么时候尽可能满足,而且不过夜。1981年集训时,女排队员提出要几块负重下蹲垫脚板,基地木工师傅当晚就赶制出来,第二天女排训练就派上用场。一次集训,二传手杨锡兰因为胯部摔伤,想找块海绵衬垫,减轻一点疼痛,基地领导知道后,立即派人买回海绵、布料,场地工人王陆建就把自己家里的缝纫机搬到训练馆门口,女职工坐在门口逐一为女排队员量身缝制腰、腿、膝、胯、肘部的护垫,随坏随换,女排队员高兴地说:“比自己家里还方便。”
1984年我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主教练袁伟民决定1月份继续到郴州集训,同时提出训练馆温度不要低于18℃的要求,因为温度在18℃以上,运动时手指可自由弹动,不易受伤。女排的需要就是基地人的责任,大家群策群力,连续奋战了9天。先买来电热风机盘管,两名职工日夜守着调试,但效果不佳;通过分析会诊发现屋面与墙体结合部有空隙,热空气上升通过空隙外泄,难得保温。基地就组织人员堵塞漏洞,又增加50多组暖气片,借鉴北方双层玻璃保温法,用薄膜覆盖大框架玻璃窗,达到双层玻璃保暖的效果,最后测试,球场中间温度达到22℃。任务刚完成,第二天女排就到了,袁伟民走进训练馆满意地笑了。在训练期间,基地专门安排员工值班随时调控馆内温度,确保馆内温度不低于18℃。
“吃”是重点,主要从营养学方面抓好伙食,补充营养,恢复体力。1979年女排第一次来郴州集训时,郴州市委书记来基地视察,看到女排伙食标准,惊异地说:“她们的标准比飞行员还高。”基地人答:“就这样,队员们还吃不下呀!”随后书记来到竹棚馆观看训练,亲眼看到了孙晋芳、周晓兰等女排姑娘练到运动极限跑到馆外呕吐,吐完又接着练,周而复始。书记坐不住了,马上通知商业局长、粮食局长等物资供应部门的领导来现场办公。他们也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这样的消耗,就是棒小伙子也受不了呀!”于是一份特供物资计划就在女排基地制定出台:肉类蔬菜一律是当天鲜活品,如活鸡、鲜鱼、猪肉、牛肉等要保质、保鲜、定人、定点负责供应。后来,地、市两级专门成立了接待中国女排集训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保证女排集训物资供应。
“医”主要是女排队员的医疗保健。一次聊天中,袁伟民讲:他最大的担心是队员的体力,技术已不成问题。在打访日比赛时,5场比赛,先胜两场,后3场都是先胜两局后连失3局,输掉了比赛,队员反映说打到第四五局时跳起来扣球,就好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基地主任连忙组织会诊并与随队医务人员认真观察队员的训练和饮食,分析饮食结构,查找原因:发现队员训练时间长,强度大,流汗多,喝水多,冲淡了胃液,加上疲劳,队员基本上没有胃口,吃不下饭,领队张一沛开玩笑说:“我们还享受不了这山珍海味。”而且女排队员因生理原因,每月总有那么几天血色素低。基地人非常心疼,他们向领队队医咨询,到医院向大夫请教,到民间找偏方,采取多种办法调剂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花色品种,增加口味。补充营养,多吃药膳鸡,来补充人体钙质等营养成分,平衡女同志血色素。多吃蜜桔增加维生素C,疏络理气;多变化食品结构,调剂口味;多上些绿色营养食品,如野鸡、野猪等补充营养。改定时开餐为餐馆式开餐,队员到餐厅才炒菜,炒一个上一个,做到任何时候女排训练后都能吃到热饭热菜热汤。上午训练时间长,在中间休息时加一小餐,把红枣桂圆汤、绿豆粥、热牛奶、蛋糕送上。为适应出国比赛饮食习惯,每周还安排西餐饮食,队员们称赞说:“你们服务真到家了。”
“住”,营造一个优美的庭院环境很重要。女排集训生活基本上是“三点一线”,即餐厅、训练馆、宿舍。连袁伟民都说过:“一走到训练馆门前就不想进去了。太枯燥,心理上感到好累。”基地人开动脑筋,努力在营造优美环境上下功夫。基地本来环境就不错,紧邻北湖公园,院内有游泳池、跳台,树木很多。基地专门设了园林花木组,精心为女排营造一个更加清新、优美、幽静、鸟语花香的生活环境,如增设花台、花廊,盆景、金鱼池;在房间内摆几盆赏心悦目的文竹、水仙等,增加生活的情趣。1981年建宾馆时,专门设计了以水景为主的园林绿化。1985年又新建了女排小宾馆,半撇开的小楼内设有鱼池。鱼虫花草,使得小宾馆更加优雅别致,具有“园中之园”的美誉。女排姑娘们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中,有利于缓解和消除一些紧张疲惫的情绪,对恢复体力确有好处。
1984年10月28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排球协会名誉主席宋任穷为郴州基地题词“排球之家”。同年11月,湖南省政府正式命名郴州基地为“排球之家”。
“沾沾苏仙岭的灵气”
1980年,国家体委将郴州基地正式纳入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序列。1984年,郴州体训基地升格为处级单位,直属省体委领导。女排的荣耀,郴州也沾了光,郴州因女排而出了名。基地人珍惜这份荣誉,专门布置了“中国女排拼搏史迹展”厅,接待海内外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制作了全国第一面大型釉下浅浮雕陶瓷壁画墙,在北湖公园矗立了女排姑娘英姿飒爽的群雕铜像。
然而,1989年到2000年整整12年,女排队伍一直没有到郴州集训,在世界大赛上也一直没有拿过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女排只获得第5名,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原女排“五连冠”的主教练袁伟民,语重心长地对排球运动管理中心的同志说:“女排这个成绩,排球界不满意,老百姓不答应,全国上下对女排有着很深的情结,要想尽办法把女排成绩搞上去。”排管中心决定重组国家女排队伍,而郴州基地展开双臂,再次热情邀请女排重返“娘家”集训。当袁伟民得知新女排要在郴州基地组建时,高兴而风趣地说:“女排是应该要到郴州去了,去沾沾苏仙岭的灵气,沾沾郴州人民的灵气。”当年郴州竹棚女排陪训员陈忠和成为这支新女排的主教练。
时任湖南省省长储波和时任副省长、原郴州地委书记周时昌得知女排将重返郴州集训时,非常高兴,当即决定从省长基金中拔款50万元给郴州基地,用于改善女排训练场馆和生活条件。基地抓紧时间对训练腾飞馆和健身房进行全面维修,添置了体能训练器械,更新照明设施,美化基地环境。郴州市政府也拔款20万元用于女排队员营养恢复科研攻关项目。
市民、球迷、媒体等社会各界,对女排重返郴州集训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和关注。尽管袁伟民和排管中心领导一再打招呼不要搞欢迎仪式,2001年4月13日,当排管中心主任徐利带领新队员走下火车,还是惊讶地看到数百名自发前来欢迎的人群。球迷们把欢迎标语贴在前往基地的路上。
徐利看到眼前这动人的场景,感慨万分。他任排管中心主任还没有来过郴州基地,他是从郴州市政协编辑的《从秘密基地起飞——中国女排在郴州》一书中了解了一些郴州情况并对郴州颇有好感的。原老女排队长,现为排管中心副主任的张蓉芳提出“让女排新军从郴州基地重新起步”的建议,正好与徐利的想法不谋而合。排管中心成立了女排管理委员会,徐利兼任主任。2001年4月在女排队成立暨集训动员会上,徐利深有感触地对年青一代女排姑娘说:“队伍拉到郴州来组建,就是要让你们在老女排拼搏腾飞的地方,亲身感受她们艰苦创业的过程,学习她们勇攀高峰的精神。”主教练陈忠和亲自为女排新军确定的组队指导思想是:继承和发扬老女排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吃大苦、耐大劳,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精神,坚定信心,下决心,排万难,创佳绩。
辛勤耕耘结硕果。中国女排姑娘顽强拼搏,站在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
“娘家人”的心愿
女排重返郴州集训,基地人十分清楚自己的责任重大。为配合女排队领导对年青队员进行老女排精神教育,基地组织人力、财力加班加点重新设计布置了“中国女排拼搏史迹展”厅。年轻的女排姑娘走进展厅,看到了20年前自制的卧推架、仰卧起坐板,看到了基地人帮助制作的纱背心、纱绑腿、布马甲以及复制的世界冠军奖杯,看到这一幅幅的老女排早期练兵的竹棚照片、模型和老女排队员艰苦训练的骄健身影图片,她们感动了,当晚在队务会上立下誓言:一定要在基地好好学习老女排的作风和精神,在国际赛场和奥运会上升起五星红旗。
在女排进基地集训前,基地对腾飞馆等进行全面整修,而且对地板进行全面改造,改木地板为塑胶板,这也是与国际比赛场馆接轨。
郴州的老百姓都十分关心女排,都想为女排集训出点力,尽点心。2006年3月,湘南学院的学生们利用星期六休息时间,特意赶到女排基地,要为女排训练和基地做点事。等到女排队员离馆后,他们穿上鞋套在场地工指导下,用调配的清洁剂,把1600多平方米的塑胶地板,全部拖擦干净。不少学生手上磨起水泡,问他们辛苦不,他们说:“我们也是基地人,也是娘家人,为中国女排出点力,流点汗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要为北京奥运加油。”
长期的朝夕相处,基地人与女排姑娘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把女排姑娘看成是自己的亲人。2002年集训时,主力副攻手刘亚男由于劳累致使内分泌失调,且负肩伤,需要煎服大罐中药,一喝就是40多天。值班室赵小红就每天守着为她煎熬中药,然后用小暖水瓶装回宿舍,久而久之,连赵小红一闻到那中药气味都反胃。为了刘亚男早日康复,她每天总是笑眯眯地把药汁端到刘亚男手中,耐心劝说,鼓励她喝下去。刘亚男曾感动地说:“赵姨,要没有你的苦口婆心的劝说,我真的是一天都坚持不下去,请放心,我一定好好训练,爬也要爬到世界杯赛场上去。”在赵小红精心照顾下,刘亚男伤病治好了。在2003年中国女排重夺世界冠军的比赛中,刘亚男立下了功劳。2004年再到郴州基地训练,刘亚男一见赵姨,就紧紧地拥抱着她久久没有松手。
女排训练很艰苦,经常是一天要换3套训练服,基地洗衣工就坚持每天至少洗3次衣服。一天,领队李全强看到,洗衣女工的双手因在水里浸泡太久,脱了皮。他很感动,于是从队里经费中拿出一笔钱,要发给每个洗衣工500元补助。女工坚决不要:“为了让你们搞好训练,做好服务工作是我们的本职工作。”领队将此事讲给女排姑娘们听,起到了很好的鼓舞士气的作用。
中国女排下榻的五连冠酒店,原是郴州基地的体育宾馆。这里就是女排姑娘的“住家”。为了保证女排休息好,生活不受干扰,在女排居住的楼层专门设置了值班室,24小时不离人,随喊随到,昼夜服务。集训期间,酒店决定晚上10点之后,关闭酒店的棋牌室、夜总会等。这将直接减少酒店的营业收入,而他们说:“女排是我们的尊贵客人,更是我们的亲人,女排在这里就是回娘家,只要亲人感到娘家温暖,娘家人还有什么舍不得!”2004年中国女排重夺奥运会冠军后,陈忠和欣然为酒店题词“五连冠酒店服务一流”。
基地是女排的娘家,整个郴州都是女排的娘家,郴州国际小水电为女排集训免去电费;安仁县无偿供应女排“冠军牌”优质大米;裕湘公司供给优质名牌面条;还有郴州社会各界,广大球迷、郴州老百姓都关注、关爱中国女排。娘家人的所有关爱都成了中国女排重夺冠军、梦圆北京奥运会的强劲动力。
基地人、郴州人——娘家人的心愿,女排姑娘最理解,最清楚。
娘家人的目光也聚焦着腾飞馆,他们看到了冯坤、赵蕊蕊、周苏红、杨昊、刘亚男、张娜等名将正在快速奔跑,看到了李娟、魏秋月、王一梅、薛明等年轻队员正在高高跃起,跃向心中的目标与希望——北京奥运会
这里,是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秘密基地;这里,是中国女排冠军梦开始的地方……
“秘密核基地”的诞生
1981年11月16日,永远铭记在许多郴州人心中。这一天,中国女排首次登上世界冠军宝座,终圆冠军梦,实现了我国大球项目历史性突破。“美国之音”惊呼而不失幽默地报道说:中国女排迅速崛起,是由于她们近年来经常到一个“秘密核基地”集训备战,它就是中国南方一个美丽的山城郴州。从此,郴州这个“秘密核基地”的雅号就举世闻名了。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选郴州为“秘密核基地”?这就要从周恩来的一个指示说起。旷日已久的“文化大革命”使整个国家遭到了严重摧残,体育界也不例外。1972年,周恩来在一次观看广东省排球队等运动队表演时,意味深长地说“要很好地把体育工作抓上去”。这一指示,犹如久旱逢甘霖,温暖振奋了体育界,国家体委的各项目运动队逐步开始恢复重组。1976年初新组建了国家女子排球队,张一沛任领队,袁伟民任主教练。当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人心大快。到次年底,中国女排首次亮相世界杯赛场,就战胜上届冠军日本队、本届冠军古巴队,最终名列第四,引起了不小轰动。
1978年2月召开的全国排球工作会议上传出“我国三大球打翻身仗,排球最有希望,女排更有可能早日夺得世界冠军”的信息。当时的郴州市体委主任得知这一消息后就萌生了争取在郴州建排球基地的想法,并很快组织了实施。首先找到了时任国家体委排球处钱家祥处长并争取到他的支持,尔后,立即向省体委主任张德隆和郴州市叶明华等领导汇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很快省体委就下拔了5万元专项资金,市委及市体委自筹12万元资金。说干就干,当年11月下旬就破土动工新建训练馆,钱不够就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盛产楠竹、木材的优势,土法上马搭建竹棚训练馆。1979年1月4日,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两座别具风格的竹棚训练馆拔地而起,迎来了全国青年女排第一批集训队伍。市体委圆满地完成了接待集训任务后,国家体委专门发函,赞誉郴州市体委“你们创造了一个奇迹”。
集训后,郴州市体委领导趁热打铁,6月份又去北京国家体委计财司、排球处汇报争取在郴建基地。计财司李凯亭司长笑言:“你们那里还是个‘黑户’呀,以什么理由给你们建馆资金?”这时排球处处长钱家祥出主意说:“如果把国家队请去就好办了。”并透露:“中国女排领队张一沛是你们湖南人,可以找他试一试,下半年女排有重大任务。”时不等人,立即行动,很快找到张一沛,自报家门来看望湖南老乡,然后诚邀女排到郴州去训练。张一沛没有立即表态。言谈中,得知女排正铆足劲训练,想在当年12月举行的第二届亚洲女排锦标赛上能为国夺冠。同时得知女排领导正为训练场所不理想而犯愁。当时正值拔乱反正时期,女排集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颇多,如学习多、会议多、采访多,队里疲于应付,分散精力;训练场地条件有限,那时男女排、男女篮4个队在一个馆训练,场地连场地,两边还有体操队和跳水队的陆地课目训练,互相干扰,影响训练效果。而队员的营养问题又最让队领导烦心。那时吃饭是大食堂,去晚了就得吃冷饭冷菜,大强度训练和伤病,营养跟不上,这是个大问题。女排领队、教练都想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关起门来集训,排除干扰,全力打造出一支精兵强将的队伍。
“有缘才有合”。女排领队的想法正好与郴州市体委的期望合拍,于是市体委的同志们软缠硬磨,热情诚恳邀请女排派人到郴州去走一走,看一看,甚至当场拍胸保证全力满足国家女排的需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打动了女排的领导,答应到郴州实地考察。1979年9月5日,女排领队张一沛同教练邓若曾来到了郴州,看到市体委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改造成女排队员的宿舍,并且在每间宿舍里加建了卫生间,安装了冷热水管、洗脸池和淋浴笼头。这在当时已是相当好的条件了,即使是北京训练局的运动员宿舍也都没有卫生间。而市体委原住的干部职工都连家带口搬进了竹棚馆内的小板房。女排领导很感动。在察看竹棚训练馆时,邓若曾教练发现地板有一些地方不平整。市体委当晚就安排木工师傅带人进馆加班返工。几天下来,女排的领导感受到了郴州人的真诚、热情、执着,对工作一丝不苟的责任心,也看中了这里安静、隐蔽优美的环境和较便捷的交通条件。尽管训练硬件设施差一点,条件也较艰苦,这又恰好是磨练意志锻炼队伍的好地方。张一沛当即表态:“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结束后,就集合各队来郴集训。”市体委上下强烈地意识到责任重大,很快形成了一个共识:全力以赴为中国女排出成绩,升国旗,奏国歌而扎实服务。
1979年10月5日,中国女排踏入竹棚训练馆开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所谓的“秘密核基地”正式诞生了。
排球之家
到如今,基地工作人员已换了好几茬,但努力为中国女排营造一个温暖的家的目标没有变,为女排服好务的宗旨没有变。
女排第一次来郴集训的头几天,工作人员发现训练馆的木地板不够平整光滑,训练时,郎平的手掌扎进了小木刺、张蓉芳的大腿被油漆粒子划出了血痕、陈招娣的球衣勾出线丝。基地领导马上组织人员利用中午时间检查地板,用砂纸把720平方米的地板全部打磨一遍,保证地板没有茬口和毛刺。场地工人丁福香和母亲一道,连夜赶制了十几件布马甲送给每个队员套在球衣外面以保护训练球衣。
1979年中国女排第一次到郴州集训,当年12月就在香港夺得亚洲冠军金牌。
集训七件事:练、吃、住、行、洗、医、憩。主要是练、吃、住、医几个重点。
“练”是核心,基地做到女排什么时候提要求,就什么时候尽可能满足,而且不过夜。1981年集训时,女排队员提出要几块负重下蹲垫脚板,基地木工师傅当晚就赶制出来,第二天女排训练就派上用场。一次集训,二传手杨锡兰因为胯部摔伤,想找块海绵衬垫,减轻一点疼痛,基地领导知道后,立即派人买回海绵、布料,场地工人王陆建就把自己家里的缝纫机搬到训练馆门口,女职工坐在门口逐一为女排队员量身缝制腰、腿、膝、胯、肘部的护垫,随坏随换,女排队员高兴地说:“比自己家里还方便。”
1984年我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主教练袁伟民决定1月份继续到郴州集训,同时提出训练馆温度不要低于18℃的要求,因为温度在18℃以上,运动时手指可自由弹动,不易受伤。女排的需要就是基地人的责任,大家群策群力,连续奋战了9天。先买来电热风机盘管,两名职工日夜守着调试,但效果不佳;通过分析会诊发现屋面与墙体结合部有空隙,热空气上升通过空隙外泄,难得保温。基地就组织人员堵塞漏洞,又增加50多组暖气片,借鉴北方双层玻璃保温法,用薄膜覆盖大框架玻璃窗,达到双层玻璃保暖的效果,最后测试,球场中间温度达到22℃。任务刚完成,第二天女排就到了,袁伟民走进训练馆满意地笑了。在训练期间,基地专门安排员工值班随时调控馆内温度,确保馆内温度不低于18℃。
“吃”是重点,主要从营养学方面抓好伙食,补充营养,恢复体力。1979年女排第一次来郴州集训时,郴州市委书记来基地视察,看到女排伙食标准,惊异地说:“她们的标准比飞行员还高。”基地人答:“就这样,队员们还吃不下呀!”随后书记来到竹棚馆观看训练,亲眼看到了孙晋芳、周晓兰等女排姑娘练到运动极限跑到馆外呕吐,吐完又接着练,周而复始。书记坐不住了,马上通知商业局长、粮食局长等物资供应部门的领导来现场办公。他们也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这样的消耗,就是棒小伙子也受不了呀!”于是一份特供物资计划就在女排基地制定出台:肉类蔬菜一律是当天鲜活品,如活鸡、鲜鱼、猪肉、牛肉等要保质、保鲜、定人、定点负责供应。后来,地、市两级专门成立了接待中国女排集训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保证女排集训物资供应。
“医”主要是女排队员的医疗保健。一次聊天中,袁伟民讲:他最大的担心是队员的体力,技术已不成问题。在打访日比赛时,5场比赛,先胜两场,后3场都是先胜两局后连失3局,输掉了比赛,队员反映说打到第四五局时跳起来扣球,就好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基地主任连忙组织会诊并与随队医务人员认真观察队员的训练和饮食,分析饮食结构,查找原因:发现队员训练时间长,强度大,流汗多,喝水多,冲淡了胃液,加上疲劳,队员基本上没有胃口,吃不下饭,领队张一沛开玩笑说:“我们还享受不了这山珍海味。”而且女排队员因生理原因,每月总有那么几天血色素低。基地人非常心疼,他们向领队队医咨询,到医院向大夫请教,到民间找偏方,采取多种办法调剂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花色品种,增加口味。补充营养,多吃药膳鸡,来补充人体钙质等营养成分,平衡女同志血色素。多吃蜜桔增加维生素C,疏络理气;多变化食品结构,调剂口味;多上些绿色营养食品,如野鸡、野猪等补充营养。改定时开餐为餐馆式开餐,队员到餐厅才炒菜,炒一个上一个,做到任何时候女排训练后都能吃到热饭热菜热汤。上午训练时间长,在中间休息时加一小餐,把红枣桂圆汤、绿豆粥、热牛奶、蛋糕送上。为适应出国比赛饮食习惯,每周还安排西餐饮食,队员们称赞说:“你们服务真到家了。”
“住”,营造一个优美的庭院环境很重要。女排集训生活基本上是“三点一线”,即餐厅、训练馆、宿舍。连袁伟民都说过:“一走到训练馆门前就不想进去了。太枯燥,心理上感到好累。”基地人开动脑筋,努力在营造优美环境上下功夫。基地本来环境就不错,紧邻北湖公园,院内有游泳池、跳台,树木很多。基地专门设了园林花木组,精心为女排营造一个更加清新、优美、幽静、鸟语花香的生活环境,如增设花台、花廊,盆景、金鱼池;在房间内摆几盆赏心悦目的文竹、水仙等,增加生活的情趣。1981年建宾馆时,专门设计了以水景为主的园林绿化。1985年又新建了女排小宾馆,半撇开的小楼内设有鱼池。鱼虫花草,使得小宾馆更加优雅别致,具有“园中之园”的美誉。女排姑娘们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中,有利于缓解和消除一些紧张疲惫的情绪,对恢复体力确有好处。
1984年10月28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排球协会名誉主席宋任穷为郴州基地题词“排球之家”。同年11月,湖南省政府正式命名郴州基地为“排球之家”。
“沾沾苏仙岭的灵气”
1980年,国家体委将郴州基地正式纳入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序列。1984年,郴州体训基地升格为处级单位,直属省体委领导。女排的荣耀,郴州也沾了光,郴州因女排而出了名。基地人珍惜这份荣誉,专门布置了“中国女排拼搏史迹展”厅,接待海内外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制作了全国第一面大型釉下浅浮雕陶瓷壁画墙,在北湖公园矗立了女排姑娘英姿飒爽的群雕铜像。
然而,1989年到2000年整整12年,女排队伍一直没有到郴州集训,在世界大赛上也一直没有拿过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女排只获得第5名,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原女排“五连冠”的主教练袁伟民,语重心长地对排球运动管理中心的同志说:“女排这个成绩,排球界不满意,老百姓不答应,全国上下对女排有着很深的情结,要想尽办法把女排成绩搞上去。”排管中心决定重组国家女排队伍,而郴州基地展开双臂,再次热情邀请女排重返“娘家”集训。当袁伟民得知新女排要在郴州基地组建时,高兴而风趣地说:“女排是应该要到郴州去了,去沾沾苏仙岭的灵气,沾沾郴州人民的灵气。”当年郴州竹棚女排陪训员陈忠和成为这支新女排的主教练。
时任湖南省省长储波和时任副省长、原郴州地委书记周时昌得知女排将重返郴州集训时,非常高兴,当即决定从省长基金中拔款50万元给郴州基地,用于改善女排训练场馆和生活条件。基地抓紧时间对训练腾飞馆和健身房进行全面维修,添置了体能训练器械,更新照明设施,美化基地环境。郴州市政府也拔款20万元用于女排队员营养恢复科研攻关项目。
市民、球迷、媒体等社会各界,对女排重返郴州集训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和关注。尽管袁伟民和排管中心领导一再打招呼不要搞欢迎仪式,2001年4月13日,当排管中心主任徐利带领新队员走下火车,还是惊讶地看到数百名自发前来欢迎的人群。球迷们把欢迎标语贴在前往基地的路上。
徐利看到眼前这动人的场景,感慨万分。他任排管中心主任还没有来过郴州基地,他是从郴州市政协编辑的《从秘密基地起飞——中国女排在郴州》一书中了解了一些郴州情况并对郴州颇有好感的。原老女排队长,现为排管中心副主任的张蓉芳提出“让女排新军从郴州基地重新起步”的建议,正好与徐利的想法不谋而合。排管中心成立了女排管理委员会,徐利兼任主任。2001年4月在女排队成立暨集训动员会上,徐利深有感触地对年青一代女排姑娘说:“队伍拉到郴州来组建,就是要让你们在老女排拼搏腾飞的地方,亲身感受她们艰苦创业的过程,学习她们勇攀高峰的精神。”主教练陈忠和亲自为女排新军确定的组队指导思想是:继承和发扬老女排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吃大苦、耐大劳,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精神,坚定信心,下决心,排万难,创佳绩。
辛勤耕耘结硕果。中国女排姑娘顽强拼搏,站在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
“娘家人”的心愿
女排重返郴州集训,基地人十分清楚自己的责任重大。为配合女排队领导对年青队员进行老女排精神教育,基地组织人力、财力加班加点重新设计布置了“中国女排拼搏史迹展”厅。年轻的女排姑娘走进展厅,看到了20年前自制的卧推架、仰卧起坐板,看到了基地人帮助制作的纱背心、纱绑腿、布马甲以及复制的世界冠军奖杯,看到这一幅幅的老女排早期练兵的竹棚照片、模型和老女排队员艰苦训练的骄健身影图片,她们感动了,当晚在队务会上立下誓言:一定要在基地好好学习老女排的作风和精神,在国际赛场和奥运会上升起五星红旗。
在女排进基地集训前,基地对腾飞馆等进行全面整修,而且对地板进行全面改造,改木地板为塑胶板,这也是与国际比赛场馆接轨。
郴州的老百姓都十分关心女排,都想为女排集训出点力,尽点心。2006年3月,湘南学院的学生们利用星期六休息时间,特意赶到女排基地,要为女排训练和基地做点事。等到女排队员离馆后,他们穿上鞋套在场地工指导下,用调配的清洁剂,把1600多平方米的塑胶地板,全部拖擦干净。不少学生手上磨起水泡,问他们辛苦不,他们说:“我们也是基地人,也是娘家人,为中国女排出点力,流点汗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要为北京奥运加油。”
长期的朝夕相处,基地人与女排姑娘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把女排姑娘看成是自己的亲人。2002年集训时,主力副攻手刘亚男由于劳累致使内分泌失调,且负肩伤,需要煎服大罐中药,一喝就是40多天。值班室赵小红就每天守着为她煎熬中药,然后用小暖水瓶装回宿舍,久而久之,连赵小红一闻到那中药气味都反胃。为了刘亚男早日康复,她每天总是笑眯眯地把药汁端到刘亚男手中,耐心劝说,鼓励她喝下去。刘亚男曾感动地说:“赵姨,要没有你的苦口婆心的劝说,我真的是一天都坚持不下去,请放心,我一定好好训练,爬也要爬到世界杯赛场上去。”在赵小红精心照顾下,刘亚男伤病治好了。在2003年中国女排重夺世界冠军的比赛中,刘亚男立下了功劳。2004年再到郴州基地训练,刘亚男一见赵姨,就紧紧地拥抱着她久久没有松手。
女排训练很艰苦,经常是一天要换3套训练服,基地洗衣工就坚持每天至少洗3次衣服。一天,领队李全强看到,洗衣女工的双手因在水里浸泡太久,脱了皮。他很感动,于是从队里经费中拿出一笔钱,要发给每个洗衣工500元补助。女工坚决不要:“为了让你们搞好训练,做好服务工作是我们的本职工作。”领队将此事讲给女排姑娘们听,起到了很好的鼓舞士气的作用。
中国女排下榻的五连冠酒店,原是郴州基地的体育宾馆。这里就是女排姑娘的“住家”。为了保证女排休息好,生活不受干扰,在女排居住的楼层专门设置了值班室,24小时不离人,随喊随到,昼夜服务。集训期间,酒店决定晚上10点之后,关闭酒店的棋牌室、夜总会等。这将直接减少酒店的营业收入,而他们说:“女排是我们的尊贵客人,更是我们的亲人,女排在这里就是回娘家,只要亲人感到娘家温暖,娘家人还有什么舍不得!”2004年中国女排重夺奥运会冠军后,陈忠和欣然为酒店题词“五连冠酒店服务一流”。
基地是女排的娘家,整个郴州都是女排的娘家,郴州国际小水电为女排集训免去电费;安仁县无偿供应女排“冠军牌”优质大米;裕湘公司供给优质名牌面条;还有郴州社会各界,广大球迷、郴州老百姓都关注、关爱中国女排。娘家人的所有关爱都成了中国女排重夺冠军、梦圆北京奥运会的强劲动力。
基地人、郴州人——娘家人的心愿,女排姑娘最理解,最清楚。
娘家人的目光也聚焦着腾飞馆,他们看到了冯坤、赵蕊蕊、周苏红、杨昊、刘亚男、张娜等名将正在快速奔跑,看到了李娟、魏秋月、王一梅、薛明等年轻队员正在高高跃起,跃向心中的目标与希望——北京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