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探索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g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工作肩负双重使命:传授知识,塑造世界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工科院校学生的教育规划、培养目标有其特殊性,注重对行动能力和实践效果的追求,基于此,会有忽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情绪和倾向。实际教学中,应在正视、了解工科学生的主体特征和工程实践的客观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与他们的求知需求相契合的教学内容,引导他们逐步走入、继而深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工科学生 学习主动性 求知需要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Discussion on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How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Initiative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WANG Li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hui, Ma'anshan 243002)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akes on dual mission:imparting knowledge and shaping world view. Its importance is self-evident. The educational plan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are particular, focusing on the pursuit of operational capacity and the practical effect, causing the emotion and tendency of ignoring the course. In actual teaching, first, teachers should face and understand the subje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as well as obje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n, teachers should design teaching content that correspond to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guiding them gradually to enter and penetrate into the course, enhancing their learning initiative.
  Key words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engineering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learning needs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涉及、综合哲学的一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和学说,是对人类思想精华的总结和再思考,从而也成为提高高校大学生文化素养,帮助其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对于工科院校学生来说,其培养体系和职业规划都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类别学生的特殊性,因而其求知需求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的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该课教师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应对挑战,分析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是负责传授“原理课”这一重要知识体系的教师应有的教育理想和职业精神。
  1 了解学生求知需求
  工科学生是将来要从事工程实践的高层次人才,未来的实践需要影响和决定着他们的知识体系建构和行为方式养成,并以此影响到他们对某门课程、某类知识的接纳态度和学习热情。为切实提高他们学习“原理课”的主动性,就不能流于表面、刻板的说教,而要从与他们学习、思想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入手,了解其求知需求。虽然是“原理课”教师,但面对课堂上的工科学生,为互相了解,彼此信任,建立共同语言,提高教学实效性,笔者通常都会从他们的现实学习生活出发,非常用心地与他们进行关于教育培养、职业定位、思维定势等方面问题的深度交流和深入分析,以此了解其求知需求,表达自己对他们现实的学习、思想状况的关心和理解。在产生共同感知、具备共同语言的基础上,根据其求知需求,进一步引导他们的“原理课”学习。
  1.1 工科学生的教育培养和职业定位
  工科学生的教育培养内容与方式与工科专业的学科特征和专业要求密切相关。简单地说,工科专业就是以研究应用技术和生产工艺为方向和目的的专业门类。工科专业知识以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原理为基础,综合各种应用科学,结合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技能,是兼具科学性和应用性的知识体系,这也是工科学生为成为合格的生产建设人才所需要掌握的教育内容。工科专业不同于自然科学专业和人文科学专业,其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都注重应用、创新,其目的是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现实操作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工科学生在学期间,就是要接受这种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生产技能训练,成为符合工科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合格人才。
  工科学生是要成为未来工程师的受教育群体,工程师是工程活动的主导者。工科学生的职业定位就是:在未来的工程技术活动中,成为对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进行设计、控制、操作的工程师。工程是一种以物质创造为使命的实践活动,是“把数学和科学技术知识应用于规划、研制、加工、试验和创建人工系统的活动和结果,有时又指关于这种活动的专门学科”。①在工程实践中,实践主体即工程师从现实条件出发,利用现有的物质存在和物质条件,通过自身的设计技能和操作技艺,对现存的物质要素进行改造、重组、变更,创造新的物质存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工程的最终追求就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创造出更多、更适宜的人工物,因此工程实践要接受效率、效益、效用等指标的要求和考量,社会也对工程实践寄予高物质效应的期求。   1.2 工科学生惯有的思维定势
  工科学生被寄望于将来从事能够有效创建人工物、为社会带来物质效益的工程实践活动,因此在他们的培养体系中,需要接受规范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以培养他们的判断、设计、操作能力,显然这些学习和训练的设置都是非常必需和必要的。关键是在工科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是否也应把“原理课”等关乎思想意识形态的课程学习置于重要位置。
  工程实践在过程上强调行动方式的高效性,在结果上关注物质产出的丰富性。工程实践活动讲求效用、功利、效能,最成功的工程活动就是能以最有效的方式达到预期目的。为能高质量地承担这种有鲜明效能特征的造物实践,工科学生大都重视积累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无论其学习成长经历,还是奋斗目标,都渗透和显示着这种追求。与此同时,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素质要求就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抱持这样的观念:工程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是极力追求物质产出;从行动要素上看,是运用工具,作用于物质,创造新的物质存在,整个工程实践似乎与意识形态无关,在意识形态上是中立的。在这种思维定势下,一些工科学生会认为自己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即可,“原理课”可有可无,甚至会认为“原理课”是说教,只为拿学分才来学。
  以上交流分析的目的在于获取工科学生对于“原理课”的求知需求。这里所说的求知需求是指教师基于学生的特点和状况,对学生需要怎样学习“原理课”,应该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原理课”知识等问题的思考结果。在此基础上,就可以针对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走入“原理课”。
  2 引导学生走入“原理课”
  事实上,“原理课”能够为包括工科学生在内的当代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引。要使工科学生意识到并接受这一观念,更新其惯有的思维定势,就要根据其求知需求设计教学内容。首先需要将工科学生的学习、思想实际状况与“原理课”学习建立关联,引导学生走进“原理课”,对“原理课”产生探求的兴趣和热情。
  如何建立关联?通过前述对工科学生的学习、思想实际的分析,可以看出,实际状况和存在问题都与工程实践息息相关:工科学生的教育培养、职业定位是为工程实践进行人才储备,工科专业设置就是为工程实践服务,其目的就是为工程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和合格人才;而工科学生的思维定势也部分取决于对工程实践的心理期许。本质上,工程实践是最具有创造特征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最典型、最鲜明的主体改造客体的人类实践。而马克思理论正是充分研究实践的本质、作用和地位的学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有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规律的理论体系和行动指南,其中有着关于实践的丰富的、具有启示性的解读和论证,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在各种实践方式中,强调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工程实践就是一种物质生产实践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的专业背景、职业期待出发,将对工程实践的认识与“原理课”的学习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引导学生逐渐走入“原理课”。
  3 引导学生深入“原理课”
  “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而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③如果通过“原理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不同的感知,获得对工程实践不同过去的深入认知和全面理解;能够取得对其学习、生活有实际指导和启示作用的、有实践价值的知识;这些知识能够消解自己的种种迷惑和疑问,不是那种教条式的“惰性知识”——有了这样的收获,他们对“原理课”的认同感自然会逐渐加深,从走入到深入,学习主动性会进一步提高。
  为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求知需求,将工程实践置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视野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发和指导下,再深入思考工程实践。通过学习,学生们看待问题的视角有了新的变化,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能够透过工程实践的外在形态和表现特征,领会工程实践更深刻的蕴含,即:工程实践在本质上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工程实践是造物行动,但更是一种创造活动,工程实践的直接结果是物质产品的产出,但工程实践的本质是创造,创造是工程实践取得目标结果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创造是人类不断突破现有条件的限制,以优化、适宜的方式,不断改变客体的结构样式和存在形态,用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创造是创新性的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创新是人类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最高本质”。④创造力决定着工程实践的质量和成败。工程解决方案是“非唯一解”的,不同的工程师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设计思路就不同。不同的人施行同一工程,解决方案不可能完全相同,一个个工程是一个个“个案”,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标准答案,工程实践中有巨大的创造空间,创造质量与工程师的创造力水平高下密切相关。
  通过“原理课”学习,明确了工程实践的创造性本质及创造力的关键作用后,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吸取启示和启发,为强化自身的创造力寻求智慧指引。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力量、主客体关系、辩证思维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学说都与创造力的本质、蕴含息息相关,因此,实际教学中,在讲述这些理论学说时,都可以与创造力的培养、塑造相结合,深化学生对创造力的理解、认识,为培育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哲学理性智慧支持。从人的本质力量角度看,“工业的历史和工业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⑤而创造力实质上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和展现,是人的本质力量充分发展的结果;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看,“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时也使客体得到进一步改造、发展和完善”。⑥创造力正是人的主体性的高扬和全面发挥;从辩证思维方法角度看,“唯物辩证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⑦掌握辩证思维,形成科学的认识方法和正确的实践方式,能够促进创造力的产生,从而更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要提高工科学生学习“原理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和说教,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实际,从其成长、发展需要出发,分析客观现状,了解其求知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原理课”学习不断深入,从中获得智慧启发,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基金项目:2012年度安徽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层运用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注释
  ① 于光远.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③ [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9.
  ④ 赵建军.创新之道[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3.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7.
  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3.
  ⑦ 杨惠民,洪晓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41.
其他文献
Abstract With batch after batch of college students heading off to the west, The College Students’ Western China Volunteer Teaching Program has been vigorous and spectacular, and the work of volunteer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基础概率谬误、大数印象等几个具体事例,从作者责任和读者责任两方面,阐述“数字错觉”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并给出有效数字统一标准等提防和控制“数字错觉”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 数字错觉 作者责任 读者责任  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识码:A  “数字错觉”(Numerical Illusion),这个略带些奇幻色彩的说法来自剑桥大学的统计学和风险学大师戴维·斯皮格豪特(Prof. D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程下,学校大力倡导课堂改革,积极推进幸福教育、建设幸福校园,泰安长城中学2011级数学组在长期以来集体备课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模式,探索形成了一套“集体备课、集体钻研、集体研讨”与“分工备课、个性处理、课后小结”相结合的“群体智慧、整体提高”的集体教研新模式,为幸福课堂的构建和幸福教育的实施积聚了“正能量”,真正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改进,也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集体教研 幸
期刊
摘 要 语文学习是有规律的,“知而好,好而乐”,“观千剑,操千曲” ……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规律并能够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文章用笔者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转化后进生的三个小故事,浅谈自己对语文学习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 细节 兴趣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初识“搞怪天才”——张帅  刚接手四(2)班,原班主任老师就向我重点介绍了这个班的重点人物——张帅,“一个班就摊
期刊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对物质生活上的要求,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更注重身体的健康。瑜伽由于其自身的独特价值,备受广大女性的亲睐。很多高校也开展了瑜伽课程,但由于只是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让学生体会到瑜伽有着能使人身心和谐统一的功能。所以对瑜伽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 健身 瑜伽 养生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目的:本研究拟对小学生心目中良好教师人格特征进行调查,选取安庆市50名小学生,其中低年级24人,中年级16人,高年级10人,均使用临床谈话法进行访谈。结果: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二年级)偏喜欢有爱心、有耐心、细心公正的老师;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三、四年级)更喜欢有激情、和蔼的、上课轻松的老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五、六年级)更喜欢有责任心、学识渊博、循循善诱的老师。结论:小学教师应认识到不同年
期刊
摘 要 在我国网络极速发展的背景下,“90后”大学生深受网络发展的影响,具有一定网络属性。本文给予“90后”大学生网络属性定位,分析网络环境对于“90后”大学生产生的正负两面影响,总结出“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  关键词 网络 “90后”大学生 思想行为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90后”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受众群体,身上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伴随着我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
期刊
摘 要 高校共青团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浅谈共青团主题文化、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共青团文化建设在大学生育人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共青团 文化 育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the Role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Culture
期刊
摘 要 本文基于服务终身教育的视角,在对比天津、台湾两地高校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大学课程体系设置的针对性、多元化、科学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并以学院为单位据此原则提出了具有模块式建设,多专业互通,开放式发展特点的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关键词 终身教育 开放大学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Lifelong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
期刊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消费现状不容乐观,当前中职学生消费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中职校园消费现状入手,分析不当消费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消费道德教育等策略,以引导中职生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  关键词 校园消费 消费道德 合理消费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Campus Consumption Moral Problems  and Education Count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