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分型及免疫抑制治疗选择

来源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O的暴发型再生障碍性贫血(FAA)使用免疫抑制治疗(IST)效果欠佳,一线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可能更好;输血依赖型非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D-NSAA)易进展为严重型AA(SAA),IST较单用环孢菌素(CsA)治疗则更易见效;老年SAA需根据年龄、合并症等分层给予IST联合艾曲泊帕等促血小板生成素激动剂治疗.
其他文献
种植体周病包括种植体周黏膜炎和种植体周炎,是种植修复常见的生物学并发症,微生物是其始动因素.明确种植体周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微生物引发种植体周病的免疫病理机制,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种植体周病.文章就种植体周微生物及其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炎症疾病,探究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调节机制是预防和治疗牙周炎的关键,但目前其尚不明确.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炎症性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以细胞裂解并释放大量促炎因子为主要特征.菌斑微生物、局部及全身促进因素等多种牙周炎相关因素可能通过细胞焦亡引起牙周组织损伤.文章就细胞焦亡参与牙周炎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目的 评估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变化,为临床方案制定和医患沟通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6-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正颌手术的牙颌面畸形患者35例作为研究组,100名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以正颌手术生活质量问卷(OQLQ)对患者手术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牙颌面畸形患者的口腔功能、面部美学、牙颌面美学感知以及社会因素的术后评分均低于术前(P< 0.001),术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01);术后牙颌面美学感知和社会功能的评分高于
种植手术作为一种修复方式,因其临床效果稳定,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修复牙列缺损或缺失方法.在种植手术中,种植区足够的骨量支持是保证种植体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在拔牙术后,牙齿缺失致使牙槽骨失去刺激,而失去正常牙槽骨丰满度和牙龈外形轮廓,这种情况在牙周病患者中尤甚.有研究表明,在拔牙后前6个月,牙槽骨吸收速度最快,平均水平向骨吸收4.56 mm,垂直向骨吸收1.5 mm[1].
微流控芯片是指通过微细加工技术将微型功能元件组建成具有微流体控制的集成分析系统,在生命科学领域已开始广泛使用,在口腔医学领域目前应用较少.文章结合微流控芯片技术的优势,综述微流控芯片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咬合重建涉及多个学科,涵盖的知识面广,不仅需要全面系统的检查和分析、周密的治疗计划和繁多的治疗步骤,还需要注重修复细节、精准实施,是一种高难度的复杂序列治疗过程,因此往往要求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作为口腔修复专科医生,依据咬合重建相关经典理论及临床经验,并结合其他专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将复杂的咬合重建过程提纲挈领地分为6个治疗阶段,包括检查设计阶段、口腔准备阶段、颌位调整阶段、临时修复阶段、永久修复阶段和随访维护阶段,并详述每个阶段的治疗步骤和注意事项.此外,文章展示1例在此原则指导下完成的临床病例,
牙折会对患者口腔美观和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牙折线的位置常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临床疗效和预后.断端达龈下的牙折大多会影响生物学宽度,而修复体边缘直接侵犯生物学宽度是导致修复失败的潜在因素[2].在临床治疗龈下断根时,既要保留一切有价值的牙根,又要获得良好的生物功能美学效果,仅凭单纯的牙龈切除术、牙冠延长术或正畸牵引术是不容易获得理想修复效果的,需要口腔多学科联合治疗.本文报告1例口腔多学科联合治疗龈下断根的病例,在完善根管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正畸牵引术,并通过牙周手术重建生物学宽度、提供牙本质肩领,达
目的 评价口腔定位支架对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VIP维普等数据库,查找口腔定位支架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运用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1月.对方法学相似的研究合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其余研究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项随机对照研究、2项回顾性队列研究、1项前瞻性观察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口腔定位支架进行头颈部放疗患者的中重度黏膜炎及严重味觉障碍的发生率
过去十多年来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GS)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筛选,识别了MDS中众多重现性驱动突变.对MDS基因特征的研究推动了 MDS的分子发病机制、诊治和预后的认识.文章就相关文献及研究简要阐述近几年血液工作者的一些新发现和新认知的相关进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在同胞兄弟姐妹中,只有不到30%的全相合供者可行allo-HSCT.近年来,替代供者(包括无血缘、脐带血和单倍体等供者)的HSCT进展迅速,特别是在预处理方案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如北京方案,或后置环磷酰胺(PT-CY)方案],以及强有力的支持治疗等措施,使allo-HSCT技术明显提高,供者来源更容易.这些为SAA患者作为二线甚至一线治疗选择allo-HSCT提供了可能,对年轻患者获益更多.有研究显示同胞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