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煤矿智能化要求实现智能化开采,其中煤岩识别是实现无人化开采的核心技术之一,近年来基于图像的煤岩识别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受采掘环境影响导致图像获取困难是制约煤岩图像识别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煤岩图像数据短缺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增加数据量,基于在单张图像上训练的生成式对抗网络提出Var-ConSinGAN模型并构建样本生成与特征迁移框架。ConSinGAN模型生成的图像虽然清晰但对于煤岩图像生成来说仍然缺少多样性,改进模型的训练方式和图像重构方法可提高生成煤岩图像的多样性。模型采用金字塔结构,使用多阶段训练方法,
【机 构】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寸草塔一矿,阜新煤矿集团恒大煤矿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2006107,614022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智能化要求实现智能化开采,其中煤岩识别是实现无人化开采的核心技术之一,近年来基于图像的煤岩识别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受采掘环境影响导致图像获取困难是制约煤岩图像识别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煤岩图像数据短缺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增加数据量,基于在单张图像上训练的生成式对抗网络提出Var-ConSinGAN模型并构建样本生成与特征迁移框架。ConSinGAN模型生成的图像虽然清晰但对于煤岩图像生成来说仍然缺少多样性,改进模型的训练方式和图像重构方法可提高生成煤岩图像的多样性。模型采用金字塔结构,使用多阶段训练方法,
其他文献
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网络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育人融合成为必然。“易班”平台为网络思政育人模式提供了平台,但其现实建设却仍存在与应然效果偏差较大的困境。宏观层面囿于“三全育人”格局尚未完备,“易班”建设主体较窄,队伍配备不齐;“易班”运行缺乏长效机制;全方位育人环境营造不足,缺乏对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微观层面“易班”的功能与操作尚不完善。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将完善“三全育人”格局与“易班”的创新优化相结合;逐步深耕“易班”价值内涵,将之贯穿于功能开发与实践过程,方能完善“易班”应用,提升育人实效。
距国际煤和有机岩石学委员会(ICCP)讨论制定新的显微组分分类近30 a后,国际煤地质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于2017年发表了类脂体新的分类方案“Classification of liptinite-ICCP System 1994”。在此之前,ICCP发表了镜质体(ICCP,1998)、惰质体(ICCP,2001)和腐植体(Sykorova等,2005)的分类方案。类脂体新分类方案的发表,标志着ICCP完成了对煤显微组分分类体系的构建。这4
疏水降压是煤矿顶板水害防治的主要工程手段,复合充水含水层中倾斜疏放水钻孔涌水量计算及参数优化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以“渗流-管流耦合模型”理论及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以含水层-钻孔间水量交换量为耦合点,构建了煤层顶板复合充水含水层倾斜疏放水钻孔定降深放水的含水层-钻孔系统耦合模型,利用母杜柴登矿井临时煤仓放水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以此为基础,计算了不同钻孔仰角、数量的钻孔涌水量及单位长度涌水量,确定了钻孔的最佳仰角和数量。同时,计算分析了150 m钻场间距下600 m工作面范围内不同疏降水头的钻孔涌水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紧密相关。近年来,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以下简称“来华留学教育”)服务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外交工作大局,为持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梳理了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研究了当前总体发展现状,提出了推动“提质增效”打造留学中国品牌,突出“办学特色”培养来华留学人才,加强“中外融通”培育友华世界公民的新时代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指向。
煤层开采过程中裂隙的演化对于煤矿顶板导水通道的形成至关重要。以研究区煤矿2煤首采工作面为地质原型,采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开采距离下覆岩应力的动态演化过程。基于信息论中的信息熵,对模型中应力的监测结果进行计算,得到不同开采距离下的应力信息熵,对采动覆岩应力变化过程进行定量化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应力信息熵的演化分为3个阶段,即发生期、扩展期和稳定期。应力信息熵随开采距离的增加呈波动上升态势,这是由覆岩系统内部离层和导水裂隙带的发育情况引起的。当离层产生以及导水裂隙带发育时,应力信息熵增大;当裂隙闭合
“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结构现状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结构,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短时期内难以改变。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如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贡献是整个煤炭行业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能源安全角度看,中国的能源资源赋存结构和全球地缘政治形势,决定了中国不可能放弃煤炭利用.
黄河流域中游既是我国煤炭资源富集区,也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掌握煤炭采动损害产生的水土流失效应有利于实现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以陕北柠条塔煤矿北翼开采损害区内采动地裂缝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宽度为0~20,20~40,40~60 cm地裂缝周围(水平距离80 cm以内、垂直深度20 cm以浅)土壤,利用MS2000激光粒度仪和总有机碳分析仪分别测定土壤机械组成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基于EPIC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剖析土壤机械组成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的空间变化特征,解译小空间尺度下采动地裂缝的水
黄河流域下游煤矿区多属于高潜水位矿区,煤炭开采引发地表塌陷,积水严重。同时存在耕地面积持续消退、生态失衡等问题,严重影响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在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粮食安全保障的重点时期,亟需揭示矿区耕地资源的动态演变规律和解决采煤塌陷区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通过以黄河流域下游“煤-粮”复合区山东济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概率积分法预测2019—2030年采煤塌陷地扩张以及土地资源损毁情况,结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选取1 pixel和2 pixel宽度阈值,通过斑块重要度指数(I
赵倩倩、马宗国在《科技管理研究》2021年第2期撰文指出,基于研究联合体的视角,构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框架,可分为运行初期、运行中期和运行成熟期3个阶段,运行初期包括动力机制、伙伴选择机制、信任机制,运行中期包括协同共生机制、学习机制、激励机制、信任机制,运行成熟期包括耦合机制、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政策导向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信任机制。
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波及全球,世界各地均面临着传染病毒因聚集交叉感染的风险,疫情防控工作仍然严峻。以大庆市图书馆为例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公共图书馆相互作用影响,进一步研究公共图书馆现有的基本情况,探索公共图书馆应急防控有效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