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要对高校本、专科生进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特别注重在大一到大四阶段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能力训练。文中阐述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内容,进而提出一套针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 创新实践能力 本科生
伴随高等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提升专科、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并且拥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早已成为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目标。同时以培养地方高校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选作研究课题是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课题以本校计算机类专业为试点,选取专、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在一定范围内探究与实践,最终成果再返回指导一线教学。目的是把这种“小众的”、“精英式”的培养扩大到全体学生。争取为国家造就大批的、拔尖的、专门人才——即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
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内容
该课题主要研究包括“一个中心、三三二实践教学体系、三种模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中心”。《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积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作为教育主体部门,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教育活动来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技能并且完善大学生的创新人格——真真正正的实现“一个人格健全的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心。
2.实行“三三二”实践教学体系。所谓的“三三二”实践教学体系就是按照“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强化学生基本能力、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训练,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着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服务优质的创新实践环境;坚持课内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内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通过推进实验室开放,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创新创业实践等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就业能力。
3.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三种模式”。
(1)课堂教学主导的创新模式。重视基础课,以计算机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重视课程的时效性,定期的淘汰一些课程,对现有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进行系统的整合与优化,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发展需求。注重课堂教学与科研结合,开展计算机类学生的实践教学。课余时间,学生应用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参加创业计划、创业模拟活动、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
(2)竞赛教育带动综合教育模式。计算机是一个更新换代非常快的学科,为了与时俱进,掌握先进水平,我们鼓励学生走出去,多与校外的學生进行PK,多参加课外科技竞赛,实行用竞赛教育带动综合教育的模式。目前学生参加的竞赛有:计算机工程专业的ACM竞赛、软工的软件大赛、物联网工程的全国机器人大赛、教育专业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以及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地方高校冰雕设计大赛等。通过竞赛,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知识以外,通过对相邻学科的综合学习,拓展了视野,锻炼了队伍,提升了创新意识;通过竞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大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竞赛,指导教师与学生赛前积极备战,提高了学生参赛获奖的有效性。
(3)开展创新创业专门培训模式。为了丰富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锻炼、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开阔学生创新思维和视野,需要走出校门。同时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也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事业发展前景的有效途径。2013年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成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六个专业之一,通过高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创新能力和素质被极大地提高,学生向着“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更近了一步。我校软件工程专业自成立以来,一直和北京、东软两家企业长期合作,把学生送去进行实习实训,与企业携手培养创新合格人才。
将“企业实训”环节按照课程标准建设成一门课程,与实际企业合作制定课程方案和评价准则,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修完课程,得到相应的学分,同时学生个人能力得到提升。
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1.高校是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后盾。我国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稀有大学生到高校扩大规模,大量扩招的快速发展,到现在又把目光投向拥有创新能力大学生的内涵发展上。高校经历的每一步都鼓励学生自由探究,敢于创新,勇于进取。
2.教学管理部门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知识是基础,视野是必要条件,实践技能是工具。要这些都具备,教学管理部门要配套,特别是计算机类,当发现某一知识老化、过时,马上要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定期淘汰一些课程,补充新的课程,做到与时俱进。教学管理部门的实施者们要根据各门课程特点,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实验设备要跟得上,要配套。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人才,好的人才需要好的教师做引导。所以我们要培养及时掌握新理论、新前沿、新动态和新知识的教师。
(1)健全中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我们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通过上岗培训、配备指导教师以及国内外交流研修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实行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学校每年对新进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把培训合格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准入条件。支持中青年教师培训研修。具体在“引进来、走出去”,引进具有高层次、拔尖型、前沿型的科技人才的同时也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讲座;或者鼓励教师走出去,鼓励他们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研究或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学位,到更高的学府进行“回炉重造”,进行二次学习。从而改善学院结构,夯实高层次人才储备基础。同时设立了师资培训专项资金,2013年以来,学校将专项资金分配到各院部,支持104人次到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研究院所参加培训、访学以及博士后进站研究工作。通过举办专项技能培训班、开展集体备课和名师示范教学、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等多种渠道,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提供服务。
(2)完善引导教师自我规划发展。教师除了自身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外,还要用现代化信息进行教学,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用移动设备激活课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摒弃过去老学究式的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增强教学效果,使教育者精心于教育,让受教育者精心于学习。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是创新型人才的生力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进一步摸索和研究,真正把创新教育引入正确轨道,更好的发挥为地方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熊芬,曾山金,浅析目标与课程的对立统一[J],理工高教研究.2007.
[2]张连英,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思考——来自实验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赵世安,高校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咸宁学院学报.2011.
[4]倪瑶,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
关键词:高校 创新实践能力 本科生
伴随高等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提升专科、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并且拥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早已成为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目标。同时以培养地方高校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选作研究课题是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课题以本校计算机类专业为试点,选取专、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在一定范围内探究与实践,最终成果再返回指导一线教学。目的是把这种“小众的”、“精英式”的培养扩大到全体学生。争取为国家造就大批的、拔尖的、专门人才——即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
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内容
该课题主要研究包括“一个中心、三三二实践教学体系、三种模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中心”。《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积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作为教育主体部门,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教育活动来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技能并且完善大学生的创新人格——真真正正的实现“一个人格健全的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心。
2.实行“三三二”实践教学体系。所谓的“三三二”实践教学体系就是按照“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强化学生基本能力、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训练,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着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服务优质的创新实践环境;坚持课内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内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通过推进实验室开放,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创新创业实践等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就业能力。
3.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三种模式”。
(1)课堂教学主导的创新模式。重视基础课,以计算机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重视课程的时效性,定期的淘汰一些课程,对现有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进行系统的整合与优化,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发展需求。注重课堂教学与科研结合,开展计算机类学生的实践教学。课余时间,学生应用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参加创业计划、创业模拟活动、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
(2)竞赛教育带动综合教育模式。计算机是一个更新换代非常快的学科,为了与时俱进,掌握先进水平,我们鼓励学生走出去,多与校外的學生进行PK,多参加课外科技竞赛,实行用竞赛教育带动综合教育的模式。目前学生参加的竞赛有:计算机工程专业的ACM竞赛、软工的软件大赛、物联网工程的全国机器人大赛、教育专业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以及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地方高校冰雕设计大赛等。通过竞赛,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知识以外,通过对相邻学科的综合学习,拓展了视野,锻炼了队伍,提升了创新意识;通过竞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大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竞赛,指导教师与学生赛前积极备战,提高了学生参赛获奖的有效性。
(3)开展创新创业专门培训模式。为了丰富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锻炼、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开阔学生创新思维和视野,需要走出校门。同时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也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事业发展前景的有效途径。2013年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成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六个专业之一,通过高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创新能力和素质被极大地提高,学生向着“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更近了一步。我校软件工程专业自成立以来,一直和北京、东软两家企业长期合作,把学生送去进行实习实训,与企业携手培养创新合格人才。
将“企业实训”环节按照课程标准建设成一门课程,与实际企业合作制定课程方案和评价准则,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修完课程,得到相应的学分,同时学生个人能力得到提升。
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1.高校是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后盾。我国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稀有大学生到高校扩大规模,大量扩招的快速发展,到现在又把目光投向拥有创新能力大学生的内涵发展上。高校经历的每一步都鼓励学生自由探究,敢于创新,勇于进取。
2.教学管理部门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知识是基础,视野是必要条件,实践技能是工具。要这些都具备,教学管理部门要配套,特别是计算机类,当发现某一知识老化、过时,马上要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定期淘汰一些课程,补充新的课程,做到与时俱进。教学管理部门的实施者们要根据各门课程特点,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实验设备要跟得上,要配套。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人才,好的人才需要好的教师做引导。所以我们要培养及时掌握新理论、新前沿、新动态和新知识的教师。
(1)健全中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我们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通过上岗培训、配备指导教师以及国内外交流研修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实行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学校每年对新进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把培训合格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准入条件。支持中青年教师培训研修。具体在“引进来、走出去”,引进具有高层次、拔尖型、前沿型的科技人才的同时也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讲座;或者鼓励教师走出去,鼓励他们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研究或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学位,到更高的学府进行“回炉重造”,进行二次学习。从而改善学院结构,夯实高层次人才储备基础。同时设立了师资培训专项资金,2013年以来,学校将专项资金分配到各院部,支持104人次到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研究院所参加培训、访学以及博士后进站研究工作。通过举办专项技能培训班、开展集体备课和名师示范教学、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等多种渠道,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提供服务。
(2)完善引导教师自我规划发展。教师除了自身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外,还要用现代化信息进行教学,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用移动设备激活课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摒弃过去老学究式的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增强教学效果,使教育者精心于教育,让受教育者精心于学习。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是创新型人才的生力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进一步摸索和研究,真正把创新教育引入正确轨道,更好的发挥为地方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熊芬,曾山金,浅析目标与课程的对立统一[J],理工高教研究.2007.
[2]张连英,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思考——来自实验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赵世安,高校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咸宁学院学报.2011.
[4]倪瑶,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