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耗费九年心血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无论在形式、结构上,还是在思想、主题上都体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本文主要从空间化的叙事视角和新颖的零度结尾两方面来探讨其现代主义写作特征。
关键词:《夜色温柔》;现代主义风格;叙事视角;零度结尾
一、引言
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是美国梦幻灭期间的杰出预言家和“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提起菲茨杰拉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文学杰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以极短的篇幅、几近完美的写作技巧描述了浪漫的“美国梦”,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夜色温柔》是继《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后,菲茨杰拉德耗费九年心血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无论在形式、结构上,还是在思想、主题内容上都体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
在《夜色温柔》中,菲茨杰拉德融入了个人忧郁、颓废、浪漫而独特的际遇和切身感悟。小说以作者熟悉的欧洲大陆为创作背景,讲述了一个热情善良、前途无量、纯真无邪的有为青年——美国医生迪克在一战末期来到瑞士进行精神病研究。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美丽的亿万富翁的女儿尼克尔·沃伦,沃伦因其父乱伦而患上精神病,迪克在为沃伦治病的过程中爱上了她,并与其结了婚。婚后,迪克全身心的照顾妻子,为她逐渐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在他的细心治疗下,沃伦逐渐恢复健康,但却频繁地与他人幽会。身心备受折磨的迪克不仅与电影明星玛丽搞起了婚外恋,而且还染上了酗酒的恶习,最终妻子同他离婚嫁与他人,一无所有的迪克只能选择回到家乡的一个小镇上默默无闻地当一个普通的医生。小说中的迪克与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异常相似,可以说在迪克的背后隐藏着作者的身影,而迪克的生活经历既是美国“爵士时代”的真实写照,也是荒唐可笑的“美国梦”的破灭,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沉沦世界的失望。
二、空间化的叙事视角
现代主义小说家认为故事情节是人为的结果,因而,他们在对待故事情节时多采用疏远情节的策略,即,有意识地打乱故事情节的顺序与故事发展顺序的同步性。英国现代著名文艺批评家福斯特认为独特的叙述视角是优秀的作品应当表现出来的卓越的创造技巧,这种技巧不仅有助于打破传统小说故事情节叙述与故事时间顺序一致的叙述模式,而且还能构建起独特的空间化叙述视角。[1]菲茨杰拉德是杰出的现代主义小说家,对这一写作策略自然非常熟识。在《夜色温柔》中,菲茨杰拉德以创造性的、独特的多角色叙述视角,从电影明星玛丽、主人公迪克和妻子沃伦三个不同的、相互交叉的视角来进行巧妙地叙述,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述模式,使平淡无奇的叙述变得生动活泼,同时也淡化了故事情节,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人物间复杂的关系,使作品形成了一种立体的结构。
小说开局以电影明星玛丽天真肤浅的眼光来描述迪克夫妇及上流社会人士奢侈铺张的生活,她对他们的生活惊羡不已,尤其是迪克的成熟见解和绅士风度更是深深地吸引着她,在她看来“迪克·戴维是三个人当中(巴班、阿布·诺斯、迪克·戴维)最完美的一个”,这使她“严肃的天性怀疑自己能不能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故事一直以涉世不深、头脑简单的玛丽为叙述视角,直到迪克发现自己沉迷于玛丽的美貌难以自拔时,视角才发生了偷梁换柱式的切换,转向了以迪克意识为中心的叙述視角,揭示了这位心理医生自身的心里矛盾和道德困惑。“他第一次感到,玛丽的手比他更有力地把握着操纵杆”,而他与玛丽的关系又使他想到妻子沃伦“他心里感到沉甸甸的”,因为他必须在妻子面前“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作者通过迪克的视角生动地展示了他日益消沉、堕落甚至染上酗酒恶习的整个心理历程。小说第二部分通过沃伦对婚后生活的回忆自然地实现了叙述视角的转换,同时叙述人称也由第三人称突然转变为第一人称,“可我爱得最深呀,你从我的身旁走开……”,“我讨厌住在公寓里,在那里等你”。小说结尾从沃伦的视角描述迪克的状况增添了读者莫明的惆怅。
作品中多视角的叙述方式既颠覆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和传统的线性叙述模式,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使故事情节形成一种网状空间结构,深刻地挖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作品。
三、新颖的零度结尾
对于现代主义作家来说,创作具有随意性、即兴性和拼凑性,作品的主题、中心和意义是根本不存在的,一切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既没有主题,也没有副题,一切都四散了,[2]这在《夜色温柔》的结尾部分体现的十分明显。迪克与妻子沃伦的结合与其说是同情与怜悯,不如说是道德与欲望共同糅合作用下的结果,这种混合性的爱造成的是一种畸形婚姻,是经不起时间与现实的考验的,因而,离婚是早晚的问题。
作品在多角度刻画主人公迪克曲折、迷惘、消沉、幻灭和隐退的心路历程后,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零度结尾带给人言犹未尽、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主人公迪克身心俱残的回到家乡,远离了纽约的上层社会,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医生,最终成为沃伦记忆地平线上越来越模糊的黑点,杳无音信。曾经立志要做一个杰出的心理医生,一个才高气大、温文尔雅、遇事冷静的迪克最终竟衍化成一个可怜的堕落者,而他对失败命运的接受来得太突然,突然的令人难以置信,这也是当时许多人无法理解该结尾的重要原因。这种渐降式的结尾不仅富有戏剧性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还具有新颖性和美学上的突破,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索余地。有人评论《夜色温柔》中只有哀怨的败将,那注定毁灭的灵魂必将默然消失在悲哀秀美、缠绵温柔的夜色中,最终成为那个时代幻灭性的典型悲剧人物。[3]由此可见,迪克的消沉和隐退是作者有意识采用的一种新的、具有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
菲茨杰拉德在《夜色温柔》中打破了传统线性的叙述模式、以不断转换的叙事视角使作品成为有机的整体,以新颖的零度结尾将主人公迪克塑造成一个时代幻灭性的典型悲剧人物,进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美国上流社会奢侈放浪、生活空虚的精神危机,体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特征,对后来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姜礼福,石云龙.《夜色温柔》:空间形式的解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6).
[2]陈晓菊.试析《夜色温柔》的现代主义艺术风格[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6).
[3]宋晓.《夜色温柔》后现代主义解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作者简介:
郭丽杰(1982~ ),女,河南郑州人,硕士,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语言教学。
关键词:《夜色温柔》;现代主义风格;叙事视角;零度结尾
一、引言
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是美国梦幻灭期间的杰出预言家和“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提起菲茨杰拉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文学杰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以极短的篇幅、几近完美的写作技巧描述了浪漫的“美国梦”,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夜色温柔》是继《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后,菲茨杰拉德耗费九年心血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无论在形式、结构上,还是在思想、主题内容上都体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
在《夜色温柔》中,菲茨杰拉德融入了个人忧郁、颓废、浪漫而独特的际遇和切身感悟。小说以作者熟悉的欧洲大陆为创作背景,讲述了一个热情善良、前途无量、纯真无邪的有为青年——美国医生迪克在一战末期来到瑞士进行精神病研究。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美丽的亿万富翁的女儿尼克尔·沃伦,沃伦因其父乱伦而患上精神病,迪克在为沃伦治病的过程中爱上了她,并与其结了婚。婚后,迪克全身心的照顾妻子,为她逐渐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在他的细心治疗下,沃伦逐渐恢复健康,但却频繁地与他人幽会。身心备受折磨的迪克不仅与电影明星玛丽搞起了婚外恋,而且还染上了酗酒的恶习,最终妻子同他离婚嫁与他人,一无所有的迪克只能选择回到家乡的一个小镇上默默无闻地当一个普通的医生。小说中的迪克与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异常相似,可以说在迪克的背后隐藏着作者的身影,而迪克的生活经历既是美国“爵士时代”的真实写照,也是荒唐可笑的“美国梦”的破灭,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沉沦世界的失望。
二、空间化的叙事视角
现代主义小说家认为故事情节是人为的结果,因而,他们在对待故事情节时多采用疏远情节的策略,即,有意识地打乱故事情节的顺序与故事发展顺序的同步性。英国现代著名文艺批评家福斯特认为独特的叙述视角是优秀的作品应当表现出来的卓越的创造技巧,这种技巧不仅有助于打破传统小说故事情节叙述与故事时间顺序一致的叙述模式,而且还能构建起独特的空间化叙述视角。[1]菲茨杰拉德是杰出的现代主义小说家,对这一写作策略自然非常熟识。在《夜色温柔》中,菲茨杰拉德以创造性的、独特的多角色叙述视角,从电影明星玛丽、主人公迪克和妻子沃伦三个不同的、相互交叉的视角来进行巧妙地叙述,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述模式,使平淡无奇的叙述变得生动活泼,同时也淡化了故事情节,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人物间复杂的关系,使作品形成了一种立体的结构。
小说开局以电影明星玛丽天真肤浅的眼光来描述迪克夫妇及上流社会人士奢侈铺张的生活,她对他们的生活惊羡不已,尤其是迪克的成熟见解和绅士风度更是深深地吸引着她,在她看来“迪克·戴维是三个人当中(巴班、阿布·诺斯、迪克·戴维)最完美的一个”,这使她“严肃的天性怀疑自己能不能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故事一直以涉世不深、头脑简单的玛丽为叙述视角,直到迪克发现自己沉迷于玛丽的美貌难以自拔时,视角才发生了偷梁换柱式的切换,转向了以迪克意识为中心的叙述視角,揭示了这位心理医生自身的心里矛盾和道德困惑。“他第一次感到,玛丽的手比他更有力地把握着操纵杆”,而他与玛丽的关系又使他想到妻子沃伦“他心里感到沉甸甸的”,因为他必须在妻子面前“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作者通过迪克的视角生动地展示了他日益消沉、堕落甚至染上酗酒恶习的整个心理历程。小说第二部分通过沃伦对婚后生活的回忆自然地实现了叙述视角的转换,同时叙述人称也由第三人称突然转变为第一人称,“可我爱得最深呀,你从我的身旁走开……”,“我讨厌住在公寓里,在那里等你”。小说结尾从沃伦的视角描述迪克的状况增添了读者莫明的惆怅。
作品中多视角的叙述方式既颠覆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和传统的线性叙述模式,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使故事情节形成一种网状空间结构,深刻地挖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作品。
三、新颖的零度结尾
对于现代主义作家来说,创作具有随意性、即兴性和拼凑性,作品的主题、中心和意义是根本不存在的,一切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既没有主题,也没有副题,一切都四散了,[2]这在《夜色温柔》的结尾部分体现的十分明显。迪克与妻子沃伦的结合与其说是同情与怜悯,不如说是道德与欲望共同糅合作用下的结果,这种混合性的爱造成的是一种畸形婚姻,是经不起时间与现实的考验的,因而,离婚是早晚的问题。
作品在多角度刻画主人公迪克曲折、迷惘、消沉、幻灭和隐退的心路历程后,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零度结尾带给人言犹未尽、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主人公迪克身心俱残的回到家乡,远离了纽约的上层社会,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医生,最终成为沃伦记忆地平线上越来越模糊的黑点,杳无音信。曾经立志要做一个杰出的心理医生,一个才高气大、温文尔雅、遇事冷静的迪克最终竟衍化成一个可怜的堕落者,而他对失败命运的接受来得太突然,突然的令人难以置信,这也是当时许多人无法理解该结尾的重要原因。这种渐降式的结尾不仅富有戏剧性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还具有新颖性和美学上的突破,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索余地。有人评论《夜色温柔》中只有哀怨的败将,那注定毁灭的灵魂必将默然消失在悲哀秀美、缠绵温柔的夜色中,最终成为那个时代幻灭性的典型悲剧人物。[3]由此可见,迪克的消沉和隐退是作者有意识采用的一种新的、具有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
菲茨杰拉德在《夜色温柔》中打破了传统线性的叙述模式、以不断转换的叙事视角使作品成为有机的整体,以新颖的零度结尾将主人公迪克塑造成一个时代幻灭性的典型悲剧人物,进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美国上流社会奢侈放浪、生活空虚的精神危机,体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特征,对后来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姜礼福,石云龙.《夜色温柔》:空间形式的解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6).
[2]陈晓菊.试析《夜色温柔》的现代主义艺术风格[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6).
[3]宋晓.《夜色温柔》后现代主义解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作者简介:
郭丽杰(1982~ ),女,河南郑州人,硕士,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