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释义补充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来说,学者对佛经词汇研究大多更重视隋唐以前的译经,而较少关注唐代译经。究其原因,一是佛经本身有很强的程序化倾向,唐代译经并不能够完全真实地反映当时的词汇使用情况;二是佛经作为翻译文本,口语化程度也不能与中土文献相比,尤其不能与晚唐以来的禅宗文献相比。客观地说,唐代译经尽管有以上两点不足,但仍有不容忽视的词汇研究价值。以义净译的《根有律》文本来说,律藏作为管理僧团日常行为的文献,生活气息非常浓厚,口语化程度在佛典中是比较高的,因此《根有律》大致可以反映初唐汉语词汇的发展和使用情况,对于汉语词汇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也有修订补充价值。
  
  参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十二:“婆罗门曰:‘欲作何事。’阐陀报言:‘可为众僧营造住处。’即便生念,我已屡曾家赀总施,然而圣者乃至缕线曾不为受。今时虽许,复为众僧。覩斯少欲殊深敬重。白言:‘大德,我今实有众多财物,欲为僧伽。然地皆属王无处造寺。’阐陀报曰:‘贤首,仁不须忧。我为诣王求觅其地。’阐陀念曰:‘我今先当参请于谁,为见国王为大臣耶?参请之法不从于王,应从使者。’是时阐陀向大臣家而为参请。”(大正23.689a)
  《词典》的解释是“佛教语。拜见请益之意。”例句用宋苏辙《余居高安三年每晨入莫出辄过圣寿访聪长老作一诗记之》:“禅老未嫌参请数,渔舟空怪往来频。”类似用法在禅宗文献中较为常见,如《六祖坛经·顿渐品第八》:“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根有律》中阐陀是为了修建佛寺想向国君求得一块土地,所以“参请”并无“请益”之意,而理解为请求更恰当。佛经中未见有更早的用例。再如元孙叔顺【中吕】《粉蝶儿》:“海马闲骑,则为瘦人参请他医治,背药包的刘寄奴跟随。一脚的陌门东,来到这干阁内,飞帘簌地。能医其乡妇沉疾,因此上,共宾郎结成欢会。”
  
  交密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十六:“使女答曰:‘大家,我虽蒙放不免贱名。有愍念心交欢是胜。’婆罗门曰:‘随汝所愿。月期若过身净之时可来报我。’后于异时月期身净,即便白主:‘我今身净。’是时家主共行交密。便即有娠。”(大正23.708b)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十七:“邬陀夷出已,臣白王曰:‘岂邬陀夷更无停处。然彼先与笈多交通,本意缘斯欲为启白。’王今若能摄受此人,即是摄受净饭王矣。’时胜光王即令使者命邬陀夷至,便告之曰:‘邬陀夷,我实不知卿与笈多先有交密。今以笈多与卿为妇,宅及财物亦并相供。’时邬陀夷拜谢而去。”(大正23.716a)
  《词典》的解释是“交往密切”。例句用清·姚鼐《〈食旧堂集〉序》。文中“交密”其实是指男女私情。
  
  摄受
  《词典》:“佛教语。谓佛以慈悲心收取和护持众生。南朝梁简文帝 《大爱敬寺刹下铭》:“应此一千,现兹权实,随方摄受,孰能弘济。”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十七:“邬陀夷出已,臣白王曰:‘岂邬陀夷更无停处。然彼先与笈多交通,本意缘斯欲为启白。’王今若能摄受此人,即是摄受净饭王矣。时胜光王即令使者命邬陀夷至。便告之曰。邬陀夷。我实不知卿与笈多先有交密。今以笈多与卿为妇。宅及财物亦并相供。时邬陀夷拜谢而去。” (大正23. 716a)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十二:“自乐妇者,若女童女自行诣彼得意男处,告言:‘我今乐与仁为妻。’彼便摄受,是名自乐妇。”(大正23. 686b)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二:“是时输波罗迦城,有一长者,名曰自在。豪族富贵,多饶财宝,货财丰足,多诸眷属,多所摄受,如薜室罗末挐天王。(大正24.07c)
  在佛经中,“摄受”的本义确实是“佛以慈悲心收取和护持众生”,不过经过长期的使用,这个词也渐渐变成一个普通词,可以理解为“收留”“收容”的意思,并不具有宗教的色彩。更早如《佛本行集经》卷第三十八:“尔时外道波梨婆阇,即便摄受彼女养育,如是看视。其女渐渐随时长大,及至笄年。女意智成,时彼外道波梨婆阇,妇见女大,即教彼女种种咒术,种种技能,悉皆成就。”(大正3. 831b)《根有律》中“摄受”也同样有这样的用法。
  
  游适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二:“时邬波难陀于逝多林门经行游适,遥见彼来便作是念,外道披者是好贵物,我若不能得此物者,不复更名邬波难陀矣。”(大正23. 741c)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十一:“时具寿邬陀夷,于晨朝时嚼齿木,披僧伽胝礼窣睹波已,于逝多门外经行游适。”(大正23. 681c)
  《词典》:“犹游乐。”“经行”是佛教语,指旋绕往返或径直来回于一定之地。佛教徒作此行动,为防坐禅而欲睡眠,或为养身疗病,或表示敬意。故此处“游适”与“经行”连用,并不是指“游乐”,只是一般的散步而已。魏晋译经中不乏类似用例,如《菩萨念佛三昧经》卷一:“城内又建诸园林观,种种花果行列其间。复於园中四方周匝,处处皆有诸妙花池,亦以七宝庄严如前。有众婇女更相娱乐,一切人民恣意游适”
  
  夸诞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二:“邬波难陀报童子曰:‘痴人,汝言谓我邬波难陀不能乞得少许钵价,汝今由此悭惜钵故,必当定堕大瘿鬼中。’童子曰:‘何须夸诞,仁且得钵我今获价,宜当疾去岂假多言。’”(大正744c)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二十二:“其一童子即便近前,脱大臣帽。见无头发,现在朝臣抚掌大笑,大臣内怀羞耻外愧于人,曲脊低头一无言答,出门而去。是时增养所为事了,便自夸诞昌言告众曰:‘若被女人如是轻弄者,岂有能成国家之大事。’王于屏处报大臣曰:‘卿颇有便能使增养受耻辱耶。’”(大正24. 311c)
  《词典》解释为“虚妄不实。”而在以上例句中,佛陀弟子邬波难陀是在故意夸耀,所以文中“夸诞”是“夸耀”的意思。
  
  回与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七:“时诸少欲苾刍,闻生嫌耻,众共非斥,云何苾刍先共同心,后便异说。言诸具寿众僧得利随亲厚处回与别人。时诸苾刍即以此缘具白世尊,世尊告曰:‘汝友地二人实作此语,诸具寿众僧得利随亲厚处回与别人。’彼二白言:‘实尔大德。’”(大正23. 774c)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五十:“男女得已便持出外,诸外道见问曰:‘汝于何处得好饼果。’报言:‘圣者与我。’外道曰:‘师子受分回与野干。’”(大正23. 900b)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四:“大臣报曰:‘南天竺国摩纳婆将来与臣,臣即奉献大王。彼摩纳婆,极明咒法族姓亦大,唯愿大王,留此咒师摩纳婆,用此旃茶罗作勿此旃茶罗是不净行,愿即趁却。所有聚落回与摩纳婆。’既作语已,尔时国王依臣所请,趁却旃茶罗,安置摩纳婆。亦回聚落讫。”(大正24. 173a)
  “回与”《词典》认为“谓把所得的封赠呈请改授他人。” 而佛经中指封赠、转赠的意思,如“师子受分回与野干”,就是说得到之后再转赠他人,而不是仅仅指将“封赠呈请改授他人”。
  
  生涩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一六:“众告曰:‘具寿,可不闻说,所受之业,若不习者,日增生涩。岂有不诵得伽暇耶?汝今宜可求教诵者。’”(大正23. 796b)
  这里“生涩”犹生疏。《词典》例句用《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书证应提前。“生涩”又有一个义项谓生锈。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三:“然针有四种,铜铁鍮石及以赤铜。苾刍畜针随处安置,遂便生涩。佛言应用针筒。苾刍不解如何作筒,佛言有二种针筒:一是抽管。二以竹筒,此许用管。彼二刀子,恐生铁垢着此管中亦得。”(大正24. 218a)《词典》举例用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顽羊角靶尽尘缄,生涩了雪刃霜尖。”书证同样应提前。
  
  摸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九:“于时乐者复更思惟,不信之人终须汲引。遂令一人作阐陀形,复遣一人作邬陀夷状,却坐而食。其阐陀形者,即以瓦椀盛灰满中,上置沙糖,至邬陀夷处蹲踞而住,报言:‘大德邬陀夷存念,我阑陀苾刍已饱足食,复得如是美好饮食,情希更食,愿与我作余食之法。’时邬陀夷乐人取沙糖食,便以灰椀覆彼头上,告云:‘此是汝物随意飡噉。’时不信人见其希有,并皆大笑,唱言美乐,多遗珍财。时诸看人戏散之后,随所至处如前次第话向余人。六众苾刍展转闻说共相议曰:‘无识倡优摸我形状’戏场之内用作希奇,我今宜可与彼乐儿作无益事。’”(大正23. 843b)
  文中乐者扮演了两位佛弟子的举止言行,所谓“摸我形状”就是扮演我的样子。《词典》“摸”有模仿的义项,如唐·刘知几《史通·言语》:“是以好丘明者则偏摸《左传》;爱子长者则全学史公。”“扮演”的意思应是从这个义项发展出来的。
  
  庄饰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于彼门前有诸倡女,相随欲往逝多林中,问诸女曰:‘汝欲何去。’报云:‘往逝多林观看功德。’告云:‘且住,待我庄饰与汝俱行。’整服未周诸女便过,出门不见急步相寻。”(大正23. 634a)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五:“时邬波难陀晨朝起已,执持锁钥欲开寺门,屏除灯烛,涂扫堂宇,敷设座席,于窣堵波香花供养。升上阁鸣健稚,四顾而望,遥见诸人着鲜白衣香鬘庄饰。”(大正23. 651a)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一:“尔时淫女,使从女人往诣蜜捺罗所,而作是言:‘我未庄饰少时即来。’彼侍从女奉此语已,诣蜜捺罗所具陈上事。时银钱主,别有余事须臾即去。尔时淫女复作是念,此人已去欲往先处,时亦不晚,告从女曰:‘诣蜜捺罗所作如是言,我庄校了,未审与我何处园林而可相见。’”(大正24. 099b)
  “庄饰”一词在魏晋译经中已广泛使用,此后词义未发生变化,如:《出曜经》卷第二十四:“知惭不尽寿者,彼惭愧之人,于诸衣食不大殷勤。所得财货分布与人,粗衣恶食不着庄饰,唯存命于世无所荣冀,是故说曰知惭不尽寿也。”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阿私陀仙合掌恭敬,盛年舍欲如弃涕唾,不为世乐之所迷惑,出家修道乐于闲寂,为破邪见六年苦行,于诸众生平等无二,心常在定初无散乱。相好严丽庄饰其身,所游之处丘墟皆平。衣服离身四寸不堕,行时直视不顾左右,所食之物物无完过,坐起之处草不动乱,为调众生故往说法心无憍慢。”(大正12. 521a)
  《大宝积经》卷第二:“如大众中,以其皮革及余臭秽,共制人像。或造种种诸杂面相,彩画庄饰令极端严,有人持之置于面上,或以衣物缠裹游行,岂以相貌谓为好耶。”(大正11. 011b)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收有“庄校”一词,认为“庄校”是“庄严校饰”的简化,意思是“装饰”[ 1]。这里“庄饰”与“庄校”相同。在《根有律》中“庄饰”更多是指人修饰打扮。
  
  注释:
  [1]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30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郜林涛,华东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其他文献
文化意识的培养日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还在论证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落实到具体操作方法层面的并不多。笔者通过对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六年级4册
一、引言    2005年是语法测试发展的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世界三大英语测试项目(CET,TOEFL和IELTS)之一TOEFL宣布改革。TOEFL是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ETS)在全世界举办的一项英语水平测试,考查的是“母语为非英语的考生在大学环境下理解和应用英语的能力”。2005年9月ETS在全球推出新TOEFL iBT(Internet-based test),通过国际互连网的方式进行
科学的探究要有层次,如何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真正融入到科学探究中去呢?文章提出教师可以从四个阶段去努力:眼睛观察、动手操作、语言描述、心灵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