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河映像可以归为独立电影的制作模式”
人物周刊:还记得最初和杜琪峰谈论成立银河映像的过程吗?能否回忆下?
韦家辉:那时候杜琪峰跟我还在无线电视工作,他在制作部门,我在创作部门,常常跟我说有没有机会一起合作。然后过了几年,他已经比我先进了电影圈,而我在电视台完成《大时代》以后,也投身去电影工作,拍了第一部作品《和平饭店》以后,他就说既然我也出来拍电影了,就来一次正式合作好了,事情一步一步演变,就有了后来的银河映像。
人物周刊:你们为什么这么喜欢“飞纸仔”的创作方式?这种方式对团队合作有怎样的要求?
韦家辉:要配合“飞纸仔”的创作方式,首先要求整个台前幕后团队也是聪明的。其次银河映像制作电影工序大致可以归纳为独立电影的制作模式,通常我们手上掌握的资源是比较少。“飞纸仔”算是一种“有机创作”,就是能够最大地利用眼前掌握的有限资源,例如演员、美术组等等,将她们发挥到极致。
人物周刊:你和杜琪峰都是从电视台出来的,那段电视台拍摄的经验对你们有哪些影响?
韦家辉:影响很大。因为电视台制作量非常大,只要你力有所及,公司会给你安排大量工作。我几乎什么类型的电视剧,武侠、爱情、喜剧、动作类的都参与过创作。记得在电视台十年里每年平均要写二十几集电视剧剧本,相当于十几部电影剧本的分量,而在最多工作的那几年里,差不多是一年写五十集,等于二十多部电影剧本。当中日以继夜的创作、写作,会使你的战斗力很强。
人物周刊:这20年有过特别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吗?当时如何面对?
韦家辉:也就是银河映像早期拍了一些票房一般、口碑一般的电影,那个时候会觉得前路有点难走下去,会有很多疑问。
人物周刊:最初银河拍了一些很有风格的片子,诸如《暗花》、《非常突然》,那段时间开始找到拍电影的感觉了吗?是否有成就感?
韦家辉:成就感谈不上,最初创办银河自己有种使命感,当时这些片票房很一般,连口碑也一般。可一两年后,情况出现逆转,有一些影评人、影展界的朋友们,开始喜欢上了银河的作品。慢慢发现,我们的坚持和付出有了一些回报。
人物周刊:你最欣赏杜琪峰哪一点?
韦家辉:每一次合作都会很信任他,他也信任我的创作。我最欣赏杜先生的就是他对电影的热情。你要在一个行业里头脱颖而出,你一定要对这个工作充满热情才行。你热爱一样事物,才愿意很辛苦地付出,并以此为乐。
人物周刊:有人说,杜琪峰和银河创作组的关系密不可分,他和韦家辉合作的作品都很经典,像《神探》,但杜琪峰不和韦家辉合作的片子都少那么一点东西,反过来韦家辉自己独立做的东西也少了点什么。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韦家辉:也不能说是少了一点东西,只是有所不同而已。例如杜先生没有跟我合作,他主导创作的作品必然充满了他个人化的映像,又或是渗透了他的豪情性格,出来就是另一种产品。而我回望过去我要拍的电影,大部分是因应市场需要,例如“中国星”需要拍贺岁片,又还未找到其他导演上马的时候,我就要在短时间里亲自顶上,创作出适合贺岁档期的作品。
人物周刊:你和杜琪峰的世界观有何相同之处?
韦家辉:当我们聊一些关于社会时事、国际形势,甚至投资理念等等话题的时候,当中有很多很多东西,大家表达方法上是有不同,然而内里的看法、价值观是挺相近的。
“作品必须对这个世道有益处”
人物周刊:2004年你离开过银河映像,当时是什么原因呢?后来为什么又回去呢?
韦家辉:其实我没有离开过银河映像,从2000年开始,我在“中国星”有另一个工作身份,是该公司受薪合约雇员。其时杜先生不想再拍那么多贺岁片,打算跟其他公司合作一下,而我跟“中国星”尚未完成合约,就不方便去接其他公司投资的电影工作,后来在04年也为银河映像制作了《龙凤斗》的剧本,也只以“隐士”作为署名。所以不存在我离开了银河映像的说法。
人物周刊:为什么能在这里20年?这个团队有什么事特别打动你吗?
韦家辉:这个20年是不知不觉的。我希望每一部电影都是那个时段里最好最精彩的创作,所以只要时间允许,就会不断修改调整,每天重复又重复地创作,霎眼一过就是20年。而银河映像最令我触动、甚至是感动的地方,是许多时候在里面工作的人,绝大部分都是热爱电影的,不会太过计较当中的辛劳、报酬,大家都是很用心去做好电影的电影工作者。
人物周刊:你如何看待游乃海、郑保瑞做银河映像接班人这件事?
韦家辉:他们都在电影圈里浸淫了很久,例如郑保瑞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去制作很大型的商业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市场里,观众也很接受他的魔幻动作作品。至于他是不是银河映像的接班人,反而不是最重要。惟一一个因素是他接受过银河映像一些作品的影响,希望往后他的作品里会保留一些银河映像的味道。至于游乃海,更是忠诚于银河映像,十分热爱创作,又完全接受了银河这20年发展出来的电影风格。换一个角度说,银河的风格也蕴含了游乃海的“创作基因”。即使在他独力创作的作品里,也有很强烈的银河风格。
人物周刊:下一代创作者怎么去平衡他们自己的作品风格和银河映像风格之间的关系?
韦家辉:其实我很鼓励每一位新导演、新编剧去拍去写一些他们深信的东西。对我来说创作总是开放的,但这有一条底线,就是作品必须对这个世道有益处,里面所传递的思想,无论如何是值得花上时间、资源拍出来的,然后值得观众去看,看后会有所得。
如何保留自己的“性格”
人物周刊:有人认为银河映像最近几年的作品不如早年。你怎么看银河映像的后10年?
韦家辉:我跟杜先生这几年的创作与执行能力,其实比以前还要更强,可是出现了一个小问题。以前想得到的就能拍出来,马上面对观众。现在做创作必须要在想点子的时候,还要想是否能够通过,或多或少对我的创作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待银河映像今天面对的困局,你会有忧患吗?
韦家辉:银河映像以至于我自己,一直喜欢去探讨以及去创作一些关于人的问题,包括命运、宿命、“有没有主宰”、在好人里有坏分子、在坏人当中也有好分子。但是有些课题或多或少变成了禁忌。例如中国是一个无神论国家,那些包含宿命、因果、主宰的题材,需要很小心去处理,甚至不可以探讨,或是去描写某个队伍里有坏分子,也要非常小心去处理。这些因素导致了自己比较有兴趣去写的东西,并不是这么容易就能通过。杜先生比较容易去面对这个情况,他的创作风格化,例如枪战之类是相对容易通过的。而我最担心的一点是,有一天我的创作丧失了自己本来想拍以及相信的东西。
人物周刊:这几年香港电影再次陷入低谷,大陆市场竞争也很激烈,你会看到杜琪峰的压力吗?你们是否有聊过北上的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韦家辉:我认为香港电影陷入低谷,是因为大陆市场近年起飞了,制作规模越来越大,导致台前幕后对于拍摄纯粹的本地电影都有所保留,与其把时间与资源耗费在本地电影,倒不如选择一些会在大陆上映,能够面对更多观众的合拍片。但这样也有个相对负面的影响,就是很多时候作品本身受制于大陆市场。这跟以前我们只是面向香港市场,能够让作品比较天马行空,拍出来的作品一定有所不同。我认为今后银河映像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保留我们本来的“性格”、风格、世界观,同时能够创作出一些有质量的合拍、国产的电影。
人物周刊:还记得最初和杜琪峰谈论成立银河映像的过程吗?能否回忆下?
韦家辉:那时候杜琪峰跟我还在无线电视工作,他在制作部门,我在创作部门,常常跟我说有没有机会一起合作。然后过了几年,他已经比我先进了电影圈,而我在电视台完成《大时代》以后,也投身去电影工作,拍了第一部作品《和平饭店》以后,他就说既然我也出来拍电影了,就来一次正式合作好了,事情一步一步演变,就有了后来的银河映像。
人物周刊:你们为什么这么喜欢“飞纸仔”的创作方式?这种方式对团队合作有怎样的要求?
韦家辉:要配合“飞纸仔”的创作方式,首先要求整个台前幕后团队也是聪明的。其次银河映像制作电影工序大致可以归纳为独立电影的制作模式,通常我们手上掌握的资源是比较少。“飞纸仔”算是一种“有机创作”,就是能够最大地利用眼前掌握的有限资源,例如演员、美术组等等,将她们发挥到极致。
人物周刊:你和杜琪峰都是从电视台出来的,那段电视台拍摄的经验对你们有哪些影响?
韦家辉:影响很大。因为电视台制作量非常大,只要你力有所及,公司会给你安排大量工作。我几乎什么类型的电视剧,武侠、爱情、喜剧、动作类的都参与过创作。记得在电视台十年里每年平均要写二十几集电视剧剧本,相当于十几部电影剧本的分量,而在最多工作的那几年里,差不多是一年写五十集,等于二十多部电影剧本。当中日以继夜的创作、写作,会使你的战斗力很强。
人物周刊:这20年有过特别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吗?当时如何面对?
韦家辉:也就是银河映像早期拍了一些票房一般、口碑一般的电影,那个时候会觉得前路有点难走下去,会有很多疑问。
人物周刊:最初银河拍了一些很有风格的片子,诸如《暗花》、《非常突然》,那段时间开始找到拍电影的感觉了吗?是否有成就感?
韦家辉:成就感谈不上,最初创办银河自己有种使命感,当时这些片票房很一般,连口碑也一般。可一两年后,情况出现逆转,有一些影评人、影展界的朋友们,开始喜欢上了银河的作品。慢慢发现,我们的坚持和付出有了一些回报。
人物周刊:你最欣赏杜琪峰哪一点?
韦家辉:每一次合作都会很信任他,他也信任我的创作。我最欣赏杜先生的就是他对电影的热情。你要在一个行业里头脱颖而出,你一定要对这个工作充满热情才行。你热爱一样事物,才愿意很辛苦地付出,并以此为乐。
人物周刊:有人说,杜琪峰和银河创作组的关系密不可分,他和韦家辉合作的作品都很经典,像《神探》,但杜琪峰不和韦家辉合作的片子都少那么一点东西,反过来韦家辉自己独立做的东西也少了点什么。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韦家辉:也不能说是少了一点东西,只是有所不同而已。例如杜先生没有跟我合作,他主导创作的作品必然充满了他个人化的映像,又或是渗透了他的豪情性格,出来就是另一种产品。而我回望过去我要拍的电影,大部分是因应市场需要,例如“中国星”需要拍贺岁片,又还未找到其他导演上马的时候,我就要在短时间里亲自顶上,创作出适合贺岁档期的作品。
人物周刊:你和杜琪峰的世界观有何相同之处?
韦家辉:当我们聊一些关于社会时事、国际形势,甚至投资理念等等话题的时候,当中有很多很多东西,大家表达方法上是有不同,然而内里的看法、价值观是挺相近的。
“作品必须对这个世道有益处”
人物周刊:2004年你离开过银河映像,当时是什么原因呢?后来为什么又回去呢?
韦家辉:其实我没有离开过银河映像,从2000年开始,我在“中国星”有另一个工作身份,是该公司受薪合约雇员。其时杜先生不想再拍那么多贺岁片,打算跟其他公司合作一下,而我跟“中国星”尚未完成合约,就不方便去接其他公司投资的电影工作,后来在04年也为银河映像制作了《龙凤斗》的剧本,也只以“隐士”作为署名。所以不存在我离开了银河映像的说法。
人物周刊:为什么能在这里20年?这个团队有什么事特别打动你吗?
韦家辉:这个20年是不知不觉的。我希望每一部电影都是那个时段里最好最精彩的创作,所以只要时间允许,就会不断修改调整,每天重复又重复地创作,霎眼一过就是20年。而银河映像最令我触动、甚至是感动的地方,是许多时候在里面工作的人,绝大部分都是热爱电影的,不会太过计较当中的辛劳、报酬,大家都是很用心去做好电影的电影工作者。
人物周刊:你如何看待游乃海、郑保瑞做银河映像接班人这件事?
韦家辉:他们都在电影圈里浸淫了很久,例如郑保瑞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去制作很大型的商业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市场里,观众也很接受他的魔幻动作作品。至于他是不是银河映像的接班人,反而不是最重要。惟一一个因素是他接受过银河映像一些作品的影响,希望往后他的作品里会保留一些银河映像的味道。至于游乃海,更是忠诚于银河映像,十分热爱创作,又完全接受了银河这20年发展出来的电影风格。换一个角度说,银河的风格也蕴含了游乃海的“创作基因”。即使在他独力创作的作品里,也有很强烈的银河风格。
人物周刊:下一代创作者怎么去平衡他们自己的作品风格和银河映像风格之间的关系?
韦家辉:其实我很鼓励每一位新导演、新编剧去拍去写一些他们深信的东西。对我来说创作总是开放的,但这有一条底线,就是作品必须对这个世道有益处,里面所传递的思想,无论如何是值得花上时间、资源拍出来的,然后值得观众去看,看后会有所得。
如何保留自己的“性格”
人物周刊:有人认为银河映像最近几年的作品不如早年。你怎么看银河映像的后10年?
韦家辉:我跟杜先生这几年的创作与执行能力,其实比以前还要更强,可是出现了一个小问题。以前想得到的就能拍出来,马上面对观众。现在做创作必须要在想点子的时候,还要想是否能够通过,或多或少对我的创作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待银河映像今天面对的困局,你会有忧患吗?
韦家辉:银河映像以至于我自己,一直喜欢去探讨以及去创作一些关于人的问题,包括命运、宿命、“有没有主宰”、在好人里有坏分子、在坏人当中也有好分子。但是有些课题或多或少变成了禁忌。例如中国是一个无神论国家,那些包含宿命、因果、主宰的题材,需要很小心去处理,甚至不可以探讨,或是去描写某个队伍里有坏分子,也要非常小心去处理。这些因素导致了自己比较有兴趣去写的东西,并不是这么容易就能通过。杜先生比较容易去面对这个情况,他的创作风格化,例如枪战之类是相对容易通过的。而我最担心的一点是,有一天我的创作丧失了自己本来想拍以及相信的东西。
人物周刊:这几年香港电影再次陷入低谷,大陆市场竞争也很激烈,你会看到杜琪峰的压力吗?你们是否有聊过北上的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韦家辉:我认为香港电影陷入低谷,是因为大陆市场近年起飞了,制作规模越来越大,导致台前幕后对于拍摄纯粹的本地电影都有所保留,与其把时间与资源耗费在本地电影,倒不如选择一些会在大陆上映,能够面对更多观众的合拍片。但这样也有个相对负面的影响,就是很多时候作品本身受制于大陆市场。这跟以前我们只是面向香港市场,能够让作品比较天马行空,拍出来的作品一定有所不同。我认为今后银河映像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保留我们本来的“性格”、风格、世界观,同时能够创作出一些有质量的合拍、国产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