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
【关键词】 直观 氛围 情感互动
现今在很多学生的眼中,仍有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其实自“学堂乐歌”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音乐课上只教唱歌的形式,确实一直延续了90多年。而到了现在,这种制度和观念却早已落后了。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之中。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我在工作中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以下一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1 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所以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音乐欣赏、变抽象为直观。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师教地更轻松,学生学地更乐意,更投入。
2 营造课堂氛围,放飞音乐想象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只有当课堂充满充满着想象,开始有了生动活泼的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
在过去的观点中有时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那现在我却要鼓励我的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发展形象思维是很有好处的。这样的鼓励、引导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想说、想做”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参与空间。
3 体验参与乐趣,理解音乐共鸣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活动性,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是中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的,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以及知识结构的限制,使得学生往往不能长时间地专注听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去进一步地感受音乐,或者更形象地说:让音乐通过动作溶化学生体内,这样的感受必然更生动、更深刻。
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因采取不同的引导。作品《摇篮曲》,属于抒情性作品,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保持心平气和的心境,用温柔的声音讲述哄小宝宝的故事,让学生体验从妈妈心头抒发出对孩子的深爱之情。
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表现、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实践中把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己的再度创作表现出来,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歌剧欣赏是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它的博大精深不是一二节课,几句话就能让学生理解的。由此看来,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4 师生情感互动,体验音乐动情
情感互动合作教学是新课改以来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运用集体力量进行学习。其合作过程既是师生或生生之间共同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用全新的音乐教育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去讨论、去争辩、去实践、去创造。那样,音乐欣赏课再也不会是死板的“一言堂”,而是一个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修海林等.中国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4
2 彭剑飞.音乐心育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5
3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关键词】 直观 氛围 情感互动
现今在很多学生的眼中,仍有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其实自“学堂乐歌”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音乐课上只教唱歌的形式,确实一直延续了90多年。而到了现在,这种制度和观念却早已落后了。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之中。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我在工作中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以下一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1 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所以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音乐欣赏、变抽象为直观。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师教地更轻松,学生学地更乐意,更投入。
2 营造课堂氛围,放飞音乐想象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只有当课堂充满充满着想象,开始有了生动活泼的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
在过去的观点中有时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那现在我却要鼓励我的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发展形象思维是很有好处的。这样的鼓励、引导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想说、想做”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参与空间。
3 体验参与乐趣,理解音乐共鸣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活动性,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是中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的,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以及知识结构的限制,使得学生往往不能长时间地专注听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去进一步地感受音乐,或者更形象地说:让音乐通过动作溶化学生体内,这样的感受必然更生动、更深刻。
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因采取不同的引导。作品《摇篮曲》,属于抒情性作品,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保持心平气和的心境,用温柔的声音讲述哄小宝宝的故事,让学生体验从妈妈心头抒发出对孩子的深爱之情。
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表现、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实践中把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己的再度创作表现出来,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歌剧欣赏是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它的博大精深不是一二节课,几句话就能让学生理解的。由此看来,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4 师生情感互动,体验音乐动情
情感互动合作教学是新课改以来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运用集体力量进行学习。其合作过程既是师生或生生之间共同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用全新的音乐教育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去讨论、去争辩、去实践、去创造。那样,音乐欣赏课再也不会是死板的“一言堂”,而是一个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修海林等.中国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4
2 彭剑飞.音乐心育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5
3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