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小学生的德育要求越来越高。小学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这一阶段的教育不仅要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班主任作为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教育主体,更需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职责,能够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我国的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全面、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德育教育的思想比较陈旧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本文就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做出了详细的论述,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综合素质
一 、小學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思想比较落后陈旧
在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求学生做到每天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做有损班级和学校声誉的事情、不打架等等这些比较浅显的层次上的德育要求,并没有深入贯彻德育教育的真正内涵,导致学生两极偏差比较严重,那些比较老实、遵守规章制度的学生会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做好;而那些比较叛逆,不安于现状的学生就会因为常常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而难以教育和管理,影响到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德育教育的主体不明确
德育教育工作的主体在实际的教育中常常被忽视,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会被认为以对待成年人的观念和标准来要求、教育小学生,这样的教育理念不切合实际,与小学生的实际发展和成长需要差别很大。在实际的教育中就把学生放在了相对比较被动的位置,教育的主体地位已错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学生也只能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甚至这些小学生一旦对教师的教育观点不认同,教师就会认为这是学生叛逆、不听话的表现,也就是说在如今的小学德育教育中,总是把对成年人的教育观念强加到小学生的思想当中,认为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观点存在严重的误区。
二、小学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加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
要想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就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改进和完善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体系,制定完整并且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的德育计划,在各个课程的教学当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强化德育教育;另一方面,还要制定科学并且规范的评价制度,用系统的方法、发展的观点以及激励的措施来评价学生的德育情况,要明确德育工作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召开班会等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还可以通过设立“校园广播站”,建宣传栏、读报栏、文化走廊和文明行为规范用语标志牌等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二)通过“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宠爱,甚至是溺爱,在学校也受不了半点委屈,这就导致这些小学生没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在学校一旦遇到一些不顺心的或者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要以一些严重的事件为例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一些欺凌同学、打架斗殴的案例,都可以作为典型素材给学生进行讲解分析这些事件所带来的危害和影响,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明白事情严重性,做到在校园内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
在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班主任不再是主导者,学生也不是顺从者,班主任要和学生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也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充分体现出师生关系的平等。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因为小学生的身心还未发展成熟,心理比较敏感,这一阶段学生很容易因为社会的舆论现象出现自身思想上的变化,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出现极大的反差。教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加强监控力度,如果学生出现成绩下滑现象,就要有意识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的情感教育方式在德育教育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 总结
综上所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还未成熟,需要班主任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和培养,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月. 小学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9.
[2]周活新.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6(02):198-199.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综合素质
一 、小學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思想比较落后陈旧
在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求学生做到每天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做有损班级和学校声誉的事情、不打架等等这些比较浅显的层次上的德育要求,并没有深入贯彻德育教育的真正内涵,导致学生两极偏差比较严重,那些比较老实、遵守规章制度的学生会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做好;而那些比较叛逆,不安于现状的学生就会因为常常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而难以教育和管理,影响到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德育教育的主体不明确
德育教育工作的主体在实际的教育中常常被忽视,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会被认为以对待成年人的观念和标准来要求、教育小学生,这样的教育理念不切合实际,与小学生的实际发展和成长需要差别很大。在实际的教育中就把学生放在了相对比较被动的位置,教育的主体地位已错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学生也只能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甚至这些小学生一旦对教师的教育观点不认同,教师就会认为这是学生叛逆、不听话的表现,也就是说在如今的小学德育教育中,总是把对成年人的教育观念强加到小学生的思想当中,认为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观点存在严重的误区。
二、小学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加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
要想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就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改进和完善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体系,制定完整并且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的德育计划,在各个课程的教学当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强化德育教育;另一方面,还要制定科学并且规范的评价制度,用系统的方法、发展的观点以及激励的措施来评价学生的德育情况,要明确德育工作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召开班会等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还可以通过设立“校园广播站”,建宣传栏、读报栏、文化走廊和文明行为规范用语标志牌等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二)通过“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宠爱,甚至是溺爱,在学校也受不了半点委屈,这就导致这些小学生没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在学校一旦遇到一些不顺心的或者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要以一些严重的事件为例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一些欺凌同学、打架斗殴的案例,都可以作为典型素材给学生进行讲解分析这些事件所带来的危害和影响,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明白事情严重性,做到在校园内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
在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班主任不再是主导者,学生也不是顺从者,班主任要和学生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也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充分体现出师生关系的平等。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因为小学生的身心还未发展成熟,心理比较敏感,这一阶段学生很容易因为社会的舆论现象出现自身思想上的变化,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出现极大的反差。教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加强监控力度,如果学生出现成绩下滑现象,就要有意识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的情感教育方式在德育教育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 总结
综上所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还未成熟,需要班主任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和培养,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月. 小学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9.
[2]周活新.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6(02):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