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未来在中国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un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马丁·雅克是英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本文写于2014年“占中”风波期间,仅代表作者观点。
  这场席卷香港的风波绝非表面上看起来或抗议者声称的那么简单。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忘记,直到回归前的155年间,香港是英国的一块殖民地,被远在6000英里之外的伦敦统治着。它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从中国强行夺走的,其后所有28位总督皆由英国政府任命。多年后,香港终于享有了法治和抗议权,但在英国统治下,它却连民主的皮毛都不曾拥有。香港现有的所有民主,都来源于中国政府,后者在1990年通过了《基本法》,承诺在2017年施行特首普选。
  “一国两制”是涉及国家根本制度的一种安排,是一种由中国人提出的伟大创新,这种创新对西方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在这种安排下,香港将保持其独特的、显著区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法律和政治制度50年不变,同时又属于中国的主权范围。与此相反,西方则紧紧抱住“一国一制”不放,比如两德的统一。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更是一个“文明国家”而非“民族国家”:历史地看,如果不是展现出更多的柔软身段,很难想象中国能把如此广袤的国土拢在一起。正是其不同于西方的历史,才建构出“一个文明、多种制度”的思想。
  香港政权交接后的17年里,不管“反对派”们怎么说,中国政府完完全全地信守着“一国两制”原则。香港的法律体系仍然根植于英国法律,法制健全,正如这些天来我们亲眼所见,游行示威的权利也未受到任何侵犯。中国政府言出必行。事实上,有理由认为,為了维护稳定,中国政府的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用“谨小慎微”来形容其对待香港的态度是再恰当不过了。在政权交接期间,以及1998年后我在香港生活的三年里,其实很难找出中国政府统治的标志:在我的记忆里,只是一面国旗。
  尽管如此,香港自身及其与中国内地的关系却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这也是当前骚乱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即部分香港居民不断增长的错位感。回归前20年左右的时间,是香港的黄金时代:不是因为英国人,而是因为中国人。1978年,邓小平开启了改革进程,中国得以迅速发展。然而,中国仍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这种情况赐予了香港极佳的机会:香港成了中国的大门,许许多多想要进军中国市场的公司和银行被吸引到这里。香港因中国内地而变得富裕,同时也滋生出狂妄与傲慢。香港人的生活水准远远高于内地人,视后者为贫穷、无知、粗鄙的乡下人,与他们相差万里。某种程度上,香港人在身份认同上更倾向于西方人而不是内地人,绝不是因为民主――英国人从未给过他们――而是因为金钱以及金钱带给他们的地位和资格。
  1997年以来的变化太快,中国经济和民生成倍增长,香港已经失去了桥梁的作用。现在,如果要进军中国市场,在可以直接前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以及其他众多大中城市的情况下,你为什么还要绕道香港?香港曾经是中国无与争锋的金融中心,现在正被上海快速赶超;直到不久前,香港还是中国最大的港口,现在上海和深圳已经超越了它,随后就会是广州。
  20年前,西方人占据了赴港游客的主体,今天,内地人则占压倒性多数,其中很多人比香港人更有钱。同样地,越来越多的内地人移居香港——这也是香港人怨气与日俱增的一个重要根源。如果说,在早前,中国需要香港,现在则越来越不再是这样了。相反,没有中国内地的支持,香港将陷入深深的泥潭。
  所有这一切,在普选问题上以一种复杂的方式演绎出来。此次风波,也暴露了中国治港的一个潜在短板。香港社会一个显著的特点,仍然是内地政治存在的相对缺失。中国政府需要找到一条更有效的途径,以便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不是在北京,而是在香港。
  信然,很多香港人正极不情愿地向现实低头。他们正经历着身份认同危机和错位感。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未来将无可避免地与中国内地捆绑在一起,虽然意识到这个现实与拥抱它是截然不同的。但,中国是香港的未来,除此别无选择。
  [编译自英国《卫报》]
  编辑:周丹丹
其他文献
保罗西西里岛以赛亚洛杉矶世界上哪个国家吃得好?哪个国家的饮食最健康?为了寻找答案,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3年前启动了一项覆盖全球的调查。他们发现,成绩最好的“前十名”中有9个国家在非洲。虽然这个大陆饱受饥饿困扰,但以豆类、蔬菜、种子、坚果、小麦为主的膳食十分健康。与此相对,美国算得上世界上最有钱的国家了,可是,其国民摄入的热量中,60%来自碳水化合物,仅1%来自蔬菜。伦敦帝国学院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在
作为“免疫司令部”,肠道备受研究者們关注。新的研究证明,这里的乳酸菌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肠内环境与免疫系统的联系会改变医学常识吗?| R-1乳酸菌多糖体 |如果睡眠充足、饮食规律,感冒就会痊愈;得过一次水痘就不会再得第二次;花粉过敏会导致眼部刺痒……这些现象都与免疫系统有关。要维持人体健康,我们就不能缺少识别并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免疫功能。最近,科学家们将注意力转向了免疫相关器官——肠道。肠道中聚集
气候保护活动家格蕾塔·图恩贝格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会面,背景中是世界经济论坛的一名女经理在大笑。在此之前,格蕾塔曾在达沃斯对这些经济界代表说,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该对世界气候变化负责。“气候危机是有责任人的……在座的各位很多都在其列。”格蕾塔,16岁,瑞典格雷塔·图恩贝格,这个让全世界数万中小学生每周五走上街头,反对破坏气候,计划拯救世界的女孩,几乎从不微笑。负责微笑的是她的父亲
吉米·尼尔森的照片记录了原始人类部落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和特色文化。| 吉米·尼尔森的摄影作品 |第一张图片中矗立在高山之巅的马奎萨岛男人,或者第二张、第三张图片中戴着头饰的墨西哥女人以及乍得男人,又或者是哈萨克人埃希布拉和他的雄鹰,展示的是来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他们或身着动物皮毛,或身披大块织布,或以树叶遮身,但都展现了同样的精神面貌:他们看上去非常骄傲和自豪。拍摄这些照片的摄影
全世界的家长都希望,与子女沟通时,少唠叨不吵闹,孩子们就会乖乖地上学、写作业或整理自己的房间。臨床心理学家吉纳维芙·冯洛博士指出:“很多家长管教子女时总是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让孩子去做事总是起于说教哆嗦,止于大吼大叫。久而久之他们发现,只有大吼大叫,他们的孩子才听话。”在育儿指导课上,心理学家朱莉·赖特和希瑟·特金遇到了许多对孩子不听话非常之苦恼的家长,“家长们让孩子去做事时,未必一开始就想大吼大叫
“翡翠三角”地带里的大麻种植园|“亥伯龙神”|我站在美国的“黄金之州”加州這片我去过的最富魔力的地方,听人们讲述着这里最具价值的经济作物背后的黑暗故事。过去一周,我有幸跟随伟大的丛林猎手——博物学家迈克·泰勒,在加州北部的高大密林中穿梭,搜寻这方奇异土地上最大的生物。2006年,这位酷似夺宝奇兵印第安那·琼斯的丛林战士,与朋友一起发现了迄今已知最高的树——美国加州红杉,人们称其为“亥伯龙神”,该
一群白颊黑雁正排成“一”字型飞过法国康塔尔地区的中央高原。科学家们通过跟踪器来追踪这群大雁怎样在欧洲中部和它们位于北极地区的繁衍地之间迁徙往返。这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晴空万里。上午10点左右,一架塞斯纳小型飞机从康斯坦茨的停机坪起飞了。“11月第99号,起飞条件良好。请沿跑道中间走,避开两边的坑坑洼洼。”随着导航员的指令,飞机开始在草坪上滑行,加速,然后逐渐向上爬升,直至飞过博登湖的博旦吕克半岛上空
无惧黄热病美国画家迪恩·康威尔的这幅画,讲述了当年美国陆军细菌学家杰西· 拉扎尔、詹姆斯·卡罗尔和沃尔特·里德被派往古巴研究黄热病,他们通过一系列的亲身实验最终证实——蚊子是黄热病病毒的传播媒介。1994年的“搞笑诺贝尔奖”颁给了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洛佩斯,以表彰他在1968年时,为了证明“猫的耳螨也能传染给人类”,在自己身上做了一系列危险的实验。洛佩斯先用棉花棒沾水,从一只猫的耳朵里取出了1克左右
目前,在诺斯利野生动物园,共有82座用超过10亿个乐高积木块搭成的真实动物等身模型,其中包括一只孟加拉虎、一头大象、一只银背大猩猩以及企鹅、幼狮、狐獴和斑马。7月19日,美国基韦斯特:伟大的海明威  每年,佛罗里达州的这个旅游城市都会寻找“和海明威长得最像的人”。今年共有135名选手参赛。上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曾在基韦斯特生活。7月24日,约旦阿卡巴:沉没的坦克  在阿卡巴海岸红
编者按:文中保留人身攻击类的语言是为尊重原作,不代表本刊立场。| 英国“逗趣”首相横空出世 |当今国际舞台,鲜有国家首脑能在社交形象上媲美特朗普总统。皮肤粗糙得像柑橘表面,眼圈白得出奇,一头像棉花糖那般蓬松的金发,一身肥大的布里奥尼西装搭配鲜红色领带——特朗普就像从深夜电视节目中直接走出来的卡通人物——虽然形象滑稽,但能迅速抓住你的眼球。不管你意愿如何,他都会不知不觉地在你脑海中扎根生芽。法国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