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硬膜外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对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25例)和硬膜外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组(B组,25例),采用Steward评分法评价术后麻醉苏醒,10min Steward评分≥4分的患者将其送回普通病房,若相反将其送到麻醉后监护室,并记录麻醉药用量、手术中觉醒、术后躁动。结果:经过研究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均满意,相对于A组的用药量,B组的瑞芬太尼、丙泊酚和维库溴铵均低(P<0.01)。10min Steward评分≥4分者B组约占84%(21/25),要比A组的56%(14/25)高得多;在拔管时B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与A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具有使手术后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尽早的苏醒。
【关键词】 快通道;外科手术;麻醉,硬膜外;老年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因做手术需麻醉的老年人也随之增多。老年人的胃肠道血流量降低,伴随不同程度的胃黏膜萎缩,在麻醉的状态下,易发生内脏氧和失当,甚至内脏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1]。本文就硬膜外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对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麻醉恢复的情况以及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0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是60~74岁,平均年龄是(68.3±4.5)岁,ASA分级是Ⅰ~Ⅱ级。手术前并存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水平控制在140/90mmHg,术前患者无严重的心、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正常,常规心电图、生化指标、血、尿常规及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患者无阿片类药物过敏史。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与硬膜外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组(B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A组采用咪达唑仑0.03 mg/kg、瑞芬太尼2u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诱导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以控制呼吸,以微量泵注射瑞芬太尼0.05~2.00(kg·min)、丙泊酚60~120(kg·min)来维持麻醉,间断地加维库溴铵。在缝皮时停用丙泊酚,切口包扎完毕时停用瑞芬太尼。B组选择T7-8或者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试验量0.5%利多卡因3ml,待出现阻滞平面后进行全身麻醉诱导,方法同A组,插管后20min硬膜外推注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7~10ml,此后每140—160min追加4~7ml,术中以硬膜外镇痛为主,微泵注射瑞芬太尼0.05~0.20ug/(kg·min)、丙泊酚60~100ug/(kg·min),腹膜关闭即停微量泵,当恢复自主呼吸时,轻唤患者睁眼,张嘴自如时,拔除气管导管,面罩吸氧,在硬膜外镇痛下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其术后的监测指标包括监护仪连续监测并记录麻醉前、插管时、切皮后、拔管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情况;术后麻醉苏醒采用Steward评分法;记录麻醉药用量、术后苏醒、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躁动情况及离开手术室的时间;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組有4例患者术毕苏醒后躁动(16%),3例苏醒后需呼吸支持(12%);B组轻声呼叫睁眼后能听从指令点头、张嘴,无呛咳、无躁动,拔除导管后可回答自己姓名、术后未见呼吸抑制现象。手术后10minSteward评分≥4分者A组14例(56%),而B组21例(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手术后两组无恶心、呕吐病例。
3 讨论
通过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血压、心率B组比A组平稳,静脉停药至睁眼时间以及术毕至离开手术室时间[分别是(5.3±0.4)、(4.0±0.2)min]明显比A组[分别为(10.0±3.4)、(16.7±4.6)min]短;腹膜关闭后即停静脉麻醉药,轻声呼叫B组患者睁眼后能听从指令点头、张嘴,并耐受气管导管,无呛咳、无躁动,在拔除导管后可回答自己姓名、无术中知晓,且手术完毕10 min Steward评分≥4分者占84%,明显高于A组 (P<0.01)。在全麻醉过程中,硬膜外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仍可保持镇痛,可阻滞手术区域的传入神经和交感神经,阻断该区域内伤害性刺激向中枢传导,减少了脑垂体和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有效地减弱了手术期的应激反应,避免因手术期血压、心率剧烈波动引起的心脏做功和心肌耗氧增加,减少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陈力,王天龙.不同程度急性高溶血液稀释对全麻病人内脏氧合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1):5-7.
[2]梁华,陶国才,郭永军.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的对比研究.宁夏医学杂志,2003,25(8):471-474.
【关键词】 快通道;外科手术;麻醉,硬膜外;老年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因做手术需麻醉的老年人也随之增多。老年人的胃肠道血流量降低,伴随不同程度的胃黏膜萎缩,在麻醉的状态下,易发生内脏氧和失当,甚至内脏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1]。本文就硬膜外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对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麻醉恢复的情况以及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0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是60~74岁,平均年龄是(68.3±4.5)岁,ASA分级是Ⅰ~Ⅱ级。手术前并存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水平控制在140/90mmHg,术前患者无严重的心、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正常,常规心电图、生化指标、血、尿常规及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患者无阿片类药物过敏史。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与硬膜外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组(B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A组采用咪达唑仑0.03 mg/kg、瑞芬太尼2u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诱导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以控制呼吸,以微量泵注射瑞芬太尼0.05~2.00(kg·min)、丙泊酚60~120(kg·min)来维持麻醉,间断地加维库溴铵。在缝皮时停用丙泊酚,切口包扎完毕时停用瑞芬太尼。B组选择T7-8或者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试验量0.5%利多卡因3ml,待出现阻滞平面后进行全身麻醉诱导,方法同A组,插管后20min硬膜外推注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7~10ml,此后每140—160min追加4~7ml,术中以硬膜外镇痛为主,微泵注射瑞芬太尼0.05~0.20ug/(kg·min)、丙泊酚60~100ug/(kg·min),腹膜关闭即停微量泵,当恢复自主呼吸时,轻唤患者睁眼,张嘴自如时,拔除气管导管,面罩吸氧,在硬膜外镇痛下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其术后的监测指标包括监护仪连续监测并记录麻醉前、插管时、切皮后、拔管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情况;术后麻醉苏醒采用Steward评分法;记录麻醉药用量、术后苏醒、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躁动情况及离开手术室的时间;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組有4例患者术毕苏醒后躁动(16%),3例苏醒后需呼吸支持(12%);B组轻声呼叫睁眼后能听从指令点头、张嘴,无呛咳、无躁动,拔除导管后可回答自己姓名、术后未见呼吸抑制现象。手术后10minSteward评分≥4分者A组14例(56%),而B组21例(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手术后两组无恶心、呕吐病例。
3 讨论
通过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血压、心率B组比A组平稳,静脉停药至睁眼时间以及术毕至离开手术室时间[分别是(5.3±0.4)、(4.0±0.2)min]明显比A组[分别为(10.0±3.4)、(16.7±4.6)min]短;腹膜关闭后即停静脉麻醉药,轻声呼叫B组患者睁眼后能听从指令点头、张嘴,并耐受气管导管,无呛咳、无躁动,在拔除导管后可回答自己姓名、无术中知晓,且手术完毕10 min Steward评分≥4分者占84%,明显高于A组 (P<0.01)。在全麻醉过程中,硬膜外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仍可保持镇痛,可阻滞手术区域的传入神经和交感神经,阻断该区域内伤害性刺激向中枢传导,减少了脑垂体和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有效地减弱了手术期的应激反应,避免因手术期血压、心率剧烈波动引起的心脏做功和心肌耗氧增加,减少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陈力,王天龙.不同程度急性高溶血液稀释对全麻病人内脏氧合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1):5-7.
[2]梁华,陶国才,郭永军.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的对比研究.宁夏医学杂志,2003,25(8):47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