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D-二聚体(D-D)监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结果。
方法对我院2016年5月至11月收治的5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13例,年龄64~91岁,平均(74.3±10.5)岁;女39例,年龄60~89岁,平均(71.4±7.3)岁。在局部麻醉下行椎体成形术,其中PVP 29例,PKP 23例。所有病例均于骨水泥注入前1 h、骨水泥注入后0.5 h、1 h、3 h进行抽血检查血栓弹力图(TEG)及D-二聚体,了解其凝血功能动态变化情况。
结果所有病例骨水泥注入前1 h与骨水泥注入后0.5 h相比较:各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骨水泥注入后1 h相比较:R值、Angle角、CI值、EPL值及LY30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K值、Ma值及D-二聚体值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骨水泥注入后3 h相比较:R值、K值、Angle角、Ma值、CI值、LY30值及D-二聚体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EP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VP/PKP术后0.5~3 h期间,血液处于一过性高凝状态,术后1 h达峰值,血栓形成风险增加。因此,在此期间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使用抗凝药物等临床干预,术后严密监测凝血功能变化,且早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