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了解高职学生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使用现状及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为学校决策部门制定学生科学合理使用智能手机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2772名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方法和面对面的访谈。结果:每日平均上网时长(3.49±1.45)小时,以网络交友、网课、网络游戏为主,不同地区、性别、年级之间上网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64.2%和22.7%的学生长期上网导致运动量不足和身体不适,38.6%的学生因忙于网络而一日三餐不规律。结论:互联网对大学生生活方式和健康影响较大,有关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 键 词] 互联网;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066-03
近些年,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逐渐成为大学生的新宠儿,并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学生的课余生活逐渐由各类有益的文体活动演变为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购物、网络交友等网络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由课堂纸质转变为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电子在线学习[1-2]。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在丰富学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如部分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荒废了学业,因长期沉浸于网络游戏而不能按时毕业甚至被退学的学生屡见媒体报道;因长期沉浸于网络游戏减少身体锻炼从而使得老年人易患的疾病出现在大学生群体的新闻在媒体上也时有报道;因长期无节制在网络上购物或者充值网络游戏而导致负债累累而走上不归之路的极端事件也有媒体报道,可见互联网的使用对学生生活方式及健康带来的影响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3-4]。为了解互联网智能手机的使用对大学生生活和健康的影响,从而为学校决策部门制定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智能手机制度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对江苏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江苏按地区分苏南、苏中、苏北三层,每层随机抽取2所高职院校;每个院校按年级分大一、大二、大三3个层,以年级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每个年级抽取4个班级,将抽到班级的所有学生共2772人作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及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自编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2)手机互联网使用现状;(3)手机互联网对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影响。从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随机抽取30名参与访谈,进一步了解手机互联网使用的频率、目的和对健康的损害。
(三)统计处理
采用Epidata 3.0双人双份录入数据并核对,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定量资料统计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s), 统计推断采用z检验,定性资料统计描述采用构成比,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
被调查2772人中,苏南1132人,占40.8%,苏中775人,占28.0%,苏北865人,占31.2%;男生640人,占23.1%,女生2132人,占76.9%;大一1052人,占38.0%,大二907人,占32.7%,大三813人,占29.3%。平均年龄(20.3±2.6)岁。
(二)互联网智能手机使用现状
1.每日使用时长
被调查者中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以每天2~5小时为主,占71.4%,平均时长是(3.49±1.45)小时;不同地区、性别、年级之间上网时长采用K-W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互联网智能手机主要用途
被调查者中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不同,居前三位的是交友聊天、学习网课和网络游戏;男性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网络游戏、交友聊天和学习网课,女性分别是学习网课、交友聊天和网络游戏;大一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交友聊天、网络游戏和学习网课,大二和大三分别是学习网课、交友聊天和网络游戏。
(三)对学生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影响
调查对象中630人(22.7%)曾有过因长时间沉浸于网络世界里而导致身体不适,有1779人(64.2%)因上网而忽视了运动,有2407人(86.8%)患近视,其中有482人近视原因直接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相关,有1071人(38.6%)因忙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规律饮食,有1064人(38.4%)在校期间每周定外卖的频率在4次以上,智能手机的使用对学生生活方式及健康的影响具体见表2。
三、讨论
互联网发展迅速,从一开始的通讯等功能发展到今天的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網上支付、网上学习、网上游戏、网上交友等功能,互联网已经涉及人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由于网络更新速度快,传递信息及时,在虚拟的空间中可以扮演任何角色,所以备受大学生的青睐。互联网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大学校园生活[5]。众所周知,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例外。
(一)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的睡眠模式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71.4%的学生每天有3.49小时在网络上度过,有6.8%的学生每天因沉溺于网络而在夜里12点之后睡觉,每周每天能保证在夜里12点之前睡觉的只有10.5%,可见能达到医学上要求的8小时睡眠的学生寥寥无几。过度使用网络打乱了学生的生物钟,黑白颠倒,睡眠不足,长期下去必将会影响到身体健康。近年来媒体常有报道由于长期沉浸于网络而无法按时完成学业的事件常有发生,甚至发生由于上网时间过长、通宵打游戏等导致猝死的极端事件。学校及家长应及时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尤其是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的健康损害,可以采用真实案例震慑学生,同时,可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充实生活,让学生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走出来,融入真实的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中。 (二)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的购物消费模式
本次调查中有99.4%的学生有网购经验,其中62.1%的学生经常网购;有94.5%的学生定过外卖,其中38.4%的学生经常定外卖;86.5%的学生开通花呗或白条支付,26.2%的学生每月消费透支,23.4%的学生从事过网络兼职。在面对面的访谈中,当问及如果消费透支,会向家长坦白吗,回答坦白的不到30%,40%左右的学生表示会向朋友借钱还款,25%左右的学生表示会兼职还款,5%左右的学生考虑短期贷款,拆东墙补西墙。当问及一般购买何物,是不是必须用品时,有60%以上的学生回答别人买什么,我也跟着买,买回来的物品大部分不是必须品。高职学生心理还不完全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社会经验不足,自控能力弱,虚荣心及自尊心强,容易走上不正當道路甚至犯罪的道路,校园贷近几年媒体上常有报道。学校可以邀请公安等专业机构来校向学生讲解校园贷相关知识以及如何保护好自己,远离校园贷,学生家长也需要经常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不能形成隔阂,更不能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家长无关。
(三)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模式
互联网给大学生塑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丰富,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学习,网络学习模式多样化,学习时间自由化,学习地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类App平台学习。本次调查研究中发现,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目的中网络课程的学习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通过进一步的面对面访谈,发现学习效果不佳,83.3%的学生表示网络学习大部分时间只是把手机放一边播放,而自己却忙于别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极个别学生甚至付费让别人帮忙刷任务,这样就与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的目的相违背了,如何能真正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丰富大学生的知识,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是值得教育界深思的。
(四)互联网对大学生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有22.7%的学生曾经因上网时间过长而导致身体不适,有482人近视的直接原因是电子产品,占近视总人数的20.0%,38.6%的学生因忙于网络游戏而无法规律三餐,64.2%的学生因长期低头玩手机而忽视运动锻炼。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但在本次调查中部分学生深深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夜以继日地在网上奋战,使他们不但荒废了学业,浪费时间,还降低了自己的体质,视力不良、颈椎疾病、肥胖等比比皆是。大部分家长在孩子中学阶段会禁止学生接触网络游戏,中学生也不得带电子产品进入校园,而一旦考上了大学,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这三类电子产品成了大学生的标配,没有了中学时期的升学压力,家长也不再制止孩子,同时,学生自己也认为自己已经考上大学了,可以放松了,再加上大学校园较中学校园宽松的学习环境,社会上流传着“考上了大学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玩乐了”的言论,一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就沉迷网络而无法自拔,逐渐影响学业、影响生活、影响健康,甚至误入歧途。这种不正确的思维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共同努力加以纠正,考上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四、结语
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互联网离人们更近了,目前,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必备品,每一个学生至少拥有一台智能手机。在校园中,为了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每个大学校园几乎都提供了无线网络覆盖区域,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生活和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操场上跑步锻炼的学生消失了,校园里多了一群低着头、两眼紧盯手机屏幕、手指快速地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着的“低头族”。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便捷、智能、高效的优势,扩宽知识面,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综合素养,肩负起国家民族的未来使命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参考文献:
[1]黄春艳,李秀东.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J].冰雪运动,2017,39(5):52-55.
[2]褚笑清.互联网、智能手机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10):110-112.
[3]刘海清.“互联网+”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影响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2020,39(2):77-80.
[4]罗强超.手机互联网对高职学生校园生活影响研究[J].年轻人,2019(14):169.
[5]牛新新.手机互联网对高职学生校园生活影响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编辑 张 慧
[关 键 词] 互联网;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066-03
近些年,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逐渐成为大学生的新宠儿,并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学生的课余生活逐渐由各类有益的文体活动演变为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购物、网络交友等网络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由课堂纸质转变为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电子在线学习[1-2]。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在丰富学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如部分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荒废了学业,因长期沉浸于网络游戏而不能按时毕业甚至被退学的学生屡见媒体报道;因长期沉浸于网络游戏减少身体锻炼从而使得老年人易患的疾病出现在大学生群体的新闻在媒体上也时有报道;因长期无节制在网络上购物或者充值网络游戏而导致负债累累而走上不归之路的极端事件也有媒体报道,可见互联网的使用对学生生活方式及健康带来的影响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3-4]。为了解互联网智能手机的使用对大学生生活和健康的影响,从而为学校决策部门制定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智能手机制度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对江苏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江苏按地区分苏南、苏中、苏北三层,每层随机抽取2所高职院校;每个院校按年级分大一、大二、大三3个层,以年级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每个年级抽取4个班级,将抽到班级的所有学生共2772人作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及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自编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2)手机互联网使用现状;(3)手机互联网对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影响。从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随机抽取30名参与访谈,进一步了解手机互联网使用的频率、目的和对健康的损害。
(三)统计处理
采用Epidata 3.0双人双份录入数据并核对,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定量资料统计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s), 统计推断采用z检验,定性资料统计描述采用构成比,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
被调查2772人中,苏南1132人,占40.8%,苏中775人,占28.0%,苏北865人,占31.2%;男生640人,占23.1%,女生2132人,占76.9%;大一1052人,占38.0%,大二907人,占32.7%,大三813人,占29.3%。平均年龄(20.3±2.6)岁。
(二)互联网智能手机使用现状
1.每日使用时长
被调查者中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以每天2~5小时为主,占71.4%,平均时长是(3.49±1.45)小时;不同地区、性别、年级之间上网时长采用K-W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互联网智能手机主要用途
被调查者中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不同,居前三位的是交友聊天、学习网课和网络游戏;男性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网络游戏、交友聊天和学习网课,女性分别是学习网课、交友聊天和网络游戏;大一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交友聊天、网络游戏和学习网课,大二和大三分别是学习网课、交友聊天和网络游戏。
(三)对学生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影响
调查对象中630人(22.7%)曾有过因长时间沉浸于网络世界里而导致身体不适,有1779人(64.2%)因上网而忽视了运动,有2407人(86.8%)患近视,其中有482人近视原因直接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相关,有1071人(38.6%)因忙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规律饮食,有1064人(38.4%)在校期间每周定外卖的频率在4次以上,智能手机的使用对学生生活方式及健康的影响具体见表2。
三、讨论
互联网发展迅速,从一开始的通讯等功能发展到今天的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網上支付、网上学习、网上游戏、网上交友等功能,互联网已经涉及人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由于网络更新速度快,传递信息及时,在虚拟的空间中可以扮演任何角色,所以备受大学生的青睐。互联网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大学校园生活[5]。众所周知,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例外。
(一)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的睡眠模式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71.4%的学生每天有3.49小时在网络上度过,有6.8%的学生每天因沉溺于网络而在夜里12点之后睡觉,每周每天能保证在夜里12点之前睡觉的只有10.5%,可见能达到医学上要求的8小时睡眠的学生寥寥无几。过度使用网络打乱了学生的生物钟,黑白颠倒,睡眠不足,长期下去必将会影响到身体健康。近年来媒体常有报道由于长期沉浸于网络而无法按时完成学业的事件常有发生,甚至发生由于上网时间过长、通宵打游戏等导致猝死的极端事件。学校及家长应及时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尤其是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的健康损害,可以采用真实案例震慑学生,同时,可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充实生活,让学生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走出来,融入真实的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中。 (二)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的购物消费模式
本次调查中有99.4%的学生有网购经验,其中62.1%的学生经常网购;有94.5%的学生定过外卖,其中38.4%的学生经常定外卖;86.5%的学生开通花呗或白条支付,26.2%的学生每月消费透支,23.4%的学生从事过网络兼职。在面对面的访谈中,当问及如果消费透支,会向家长坦白吗,回答坦白的不到30%,40%左右的学生表示会向朋友借钱还款,25%左右的学生表示会兼职还款,5%左右的学生考虑短期贷款,拆东墙补西墙。当问及一般购买何物,是不是必须用品时,有60%以上的学生回答别人买什么,我也跟着买,买回来的物品大部分不是必须品。高职学生心理还不完全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社会经验不足,自控能力弱,虚荣心及自尊心强,容易走上不正當道路甚至犯罪的道路,校园贷近几年媒体上常有报道。学校可以邀请公安等专业机构来校向学生讲解校园贷相关知识以及如何保护好自己,远离校园贷,学生家长也需要经常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不能形成隔阂,更不能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家长无关。
(三)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模式
互联网给大学生塑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丰富,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学习,网络学习模式多样化,学习时间自由化,学习地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类App平台学习。本次调查研究中发现,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目的中网络课程的学习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通过进一步的面对面访谈,发现学习效果不佳,83.3%的学生表示网络学习大部分时间只是把手机放一边播放,而自己却忙于别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极个别学生甚至付费让别人帮忙刷任务,这样就与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的目的相违背了,如何能真正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丰富大学生的知识,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是值得教育界深思的。
(四)互联网对大学生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有22.7%的学生曾经因上网时间过长而导致身体不适,有482人近视的直接原因是电子产品,占近视总人数的20.0%,38.6%的学生因忙于网络游戏而无法规律三餐,64.2%的学生因长期低头玩手机而忽视运动锻炼。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但在本次调查中部分学生深深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夜以继日地在网上奋战,使他们不但荒废了学业,浪费时间,还降低了自己的体质,视力不良、颈椎疾病、肥胖等比比皆是。大部分家长在孩子中学阶段会禁止学生接触网络游戏,中学生也不得带电子产品进入校园,而一旦考上了大学,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这三类电子产品成了大学生的标配,没有了中学时期的升学压力,家长也不再制止孩子,同时,学生自己也认为自己已经考上大学了,可以放松了,再加上大学校园较中学校园宽松的学习环境,社会上流传着“考上了大学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玩乐了”的言论,一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就沉迷网络而无法自拔,逐渐影响学业、影响生活、影响健康,甚至误入歧途。这种不正确的思维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共同努力加以纠正,考上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四、结语
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互联网离人们更近了,目前,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必备品,每一个学生至少拥有一台智能手机。在校园中,为了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每个大学校园几乎都提供了无线网络覆盖区域,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生活和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操场上跑步锻炼的学生消失了,校园里多了一群低着头、两眼紧盯手机屏幕、手指快速地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着的“低头族”。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便捷、智能、高效的优势,扩宽知识面,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综合素养,肩负起国家民族的未来使命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参考文献:
[1]黄春艳,李秀东.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J].冰雪运动,2017,39(5):52-55.
[2]褚笑清.互联网、智能手机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10):110-112.
[3]刘海清.“互联网+”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影响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2020,39(2):77-80.
[4]罗强超.手机互联网对高职学生校园生活影响研究[J].年轻人,2019(14):169.
[5]牛新新.手机互联网对高职学生校园生活影响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