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管教孩子是一门科学,中国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往往不知所措。文章阐述了正确的管教孩子的内涵以及如何用自然主义来管教孩子。
关键词:子女教育;自然主义;兴趣;意志;自信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6-0510(2008)12021-02
管教孩子也是一门科学。有些父母自孩子出生起就从来没有想过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到了孩子上学了才开始发牢骚:我那个“小子”气死人了,作业不好好写,天天胡闹。这是一种类型的父母,他们缺乏基本的教育观念和意识。认为做爹妈的管吃管喝就行了,而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也不知道应该怎样管教,所以从一早他们就放弃了教育的机会。
还有一种父母有很强的教育观念和意识,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很早就在设计教育方案。有许多这样的父母,从小让孩子学钢琴、英语、舞蹈、绘画、放学后去上各种“奥赛蜘”。小小的年龄每天要赶几场。这些父母非常辛苦,其结果可能是“对孩子关心的越多,对孩子的伤害越大”,孩子的身心遭到更严厉的摧残。有些父母看到这样的方法不好,怎么办?干脆崇尚卢梭的“自然成长”。到底什么是“自然成长”?其实他们也说不清,大概就是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自由发展,让孩子多玩,美其名曰:顺其自然(其实卢梭的自然教育法并不是这样)。这同样是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
那么真正的自然主义教育究竟是怎样的呢?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把儿童当儿童看,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以行求知,体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学法。其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寻求教育的相当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使受教育者基本上可以按照自身的意志、意愿、性格、兴趣、身体状况、生活安排、兴趣爱好、生物钟的节律、学习习惯来选择最适合自身个体、最能发挥效能、最能达到学习峰值的方式来进行主动的学习。那么具体说,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一、了解兴趣。发挥特长
有些家长自己年轻时的理想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实现,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本身没有错,但必须要考虑孩子的性格、爱好与自己的理想要求是否一致。当自己的梦和孩子的兴趣以及素质相统一的时候,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事实上这样的例子也非常多:宋代苏洵一家,近代梅兰芳一家就是真实的例子。而常见的情况又往往是自己的梦和孩子的兴趣、爱好、素质,特长不一致,这时候就有可能出麻烦。有些家长不考虑这些差异,常常用家长的权威一厢情愿地强迫孩子服从自己。扼杀孩子别的正常的兴趣特长。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费时费力又费钱,得不偿失。像强迫孩子练钢琴、学绘画等,结果是扼杀了孩子的正常爱好,扭曲了孩子的心理,使孩子对家长产生了仇恨,造成了多少悲剧(不是有孩子为了不练琴而把自己的双手弄残的先例吗?)。所以家长在有美丽梦想的情况下,要有一双慧眼,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服从真理,因材施教。
二、舍弃溺爱,磨练意志
古往今来凡是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做出突出成就的人都是有坚强意志力的人。所有大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之所以取得非凡的成就,无一不是在顽强意志的支配下,拼搏奋斗的结果。对当今的孩子来说,从小在蜜罐子里长大,缺少的就是顽强的意志力,怕吃苦。“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字眼是太陌生了。这是现代独生子女的通病。所以从小磨练孩子的意志很必要。怎么磨练?无非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坚持,坚持,再坚持。首先要利用榜样激励法,让学生明白意志可以弥补智力乃至身体上的缺陷。达尔文,爱迪生,爱因斯坦小时候都曾被人认为是笨孩子,但他们有远远超过别的儿童的意志力,做事持之以恒,钻研某一问题通宵达旦,对要研究的事物能人迷的精神。美国作家海伦凯勒自幼两耳失聪、双目失明,却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作家之一。“勤能补拙”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其次,引导孩子不要相信那些片面的宣传:什么学习生活要轻松、快乐、在玩中成长等等。这种宣传不是别有用心的话,至少是片面的。它并不针对普通人,谁信了,谁就受骗、吃亏,白白辜负了少年时光。应了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三,家长要创设磨练孩子意志的活动,吃一些必要的苦。如坚持晨跑。坚持学有一技之长等等。家长还要辅导孩子制订学习、锻炼、生活的计划。意志薄弱的人一般缺少计划性,每天得过且过。意志坚强的人都习惯于给自己制订计划。说了算,订了干,只要说到就要做到,力求养成习惯。孩子毕竟是孩子,自觉性不比大人。所以要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大人首先得做好磨练自己的意志的思想准备。许多孩子在学一技之长时都会知难而退,多半取决于家长是否能坚持。
第四,家长要有“舍得”心理。现在的独生子女,他们拈轻怕重、娇气等毛病,其实都是家长惯出来的。往往是孩子未喊累,家长已先舍不得;孩子尚未吃苦,家长已先心疼的恨不得自己替受,如要“头悬梁、锥刺骨”那更是万万不可。所以如果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做家长的就要先放下“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宠爱心理,放手让孩子去拼搏摔打。
三、准确赞赏,培养自信
中国的父母好像不约而同的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像不好意思谈论自己的优点一样,也很少肯定和赞扬孩子的优点。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上。喜欢用孩子的缺点去比其他孩子的优点,孩子在整日无休止的抱怨和批评中丧失了自尊和自信,形成了“我什么都不行”的自我表现认定。从而他们用少动手、少说话、少参与来避免暴露自己的短处,从而保护自己,日久就形成了内向、自卑、懦弱、主动性差、社会活动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消极的自我表现意识,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在其原本具有的一些优点逐渐缩小时,缺点则变得越来越多,这样的家庭教育绝不会是成功的。所以我们呼唤“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家长应唱一首“我能行”之歌,赏识孩子,培养自信,让孩子无论在学校,家里都欣赏自己,能自信地说“我能行!”而一个知识贫乏、技能低下的孩子在人群中必然被“小看”,导致自尊心受损,自信心丧失。孩子处于这样的境地不依靠外力将难以自然地发展,如此心境的孩子是无法自立的。因此,父母要使孩子获得同龄人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使孩子与人交往不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家长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科目进行重点辅导,使孩子在这些方面钻得深些,学得广些,成为这些科目的佼佼者,以此使孩子体验荣誉,增强自信。家长要努力创设机会让孩子拥有自以为了不起的拿手本事,让他得到更多的赞赏。
从家有女儿之日起,我的信念至今未改:只有严格管教孩子,才是真爱孩子。到美国去的很多人都发现,美国人生下来就和心理学家打交道,因为教育孩子必须要学习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要得到心理学家的指导。所以,做合格的父母必须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孩子的教育从出生时开始,但教育绝不是盲目的。所以我们应该大声疾呼:请正确的管教孩了!
关键词:子女教育;自然主义;兴趣;意志;自信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6-0510(2008)12021-02
管教孩子也是一门科学。有些父母自孩子出生起就从来没有想过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到了孩子上学了才开始发牢骚:我那个“小子”气死人了,作业不好好写,天天胡闹。这是一种类型的父母,他们缺乏基本的教育观念和意识。认为做爹妈的管吃管喝就行了,而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也不知道应该怎样管教,所以从一早他们就放弃了教育的机会。
还有一种父母有很强的教育观念和意识,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很早就在设计教育方案。有许多这样的父母,从小让孩子学钢琴、英语、舞蹈、绘画、放学后去上各种“奥赛蜘”。小小的年龄每天要赶几场。这些父母非常辛苦,其结果可能是“对孩子关心的越多,对孩子的伤害越大”,孩子的身心遭到更严厉的摧残。有些父母看到这样的方法不好,怎么办?干脆崇尚卢梭的“自然成长”。到底什么是“自然成长”?其实他们也说不清,大概就是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自由发展,让孩子多玩,美其名曰:顺其自然(其实卢梭的自然教育法并不是这样)。这同样是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
那么真正的自然主义教育究竟是怎样的呢?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把儿童当儿童看,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以行求知,体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学法。其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寻求教育的相当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使受教育者基本上可以按照自身的意志、意愿、性格、兴趣、身体状况、生活安排、兴趣爱好、生物钟的节律、学习习惯来选择最适合自身个体、最能发挥效能、最能达到学习峰值的方式来进行主动的学习。那么具体说,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一、了解兴趣。发挥特长
有些家长自己年轻时的理想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实现,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本身没有错,但必须要考虑孩子的性格、爱好与自己的理想要求是否一致。当自己的梦和孩子的兴趣以及素质相统一的时候,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事实上这样的例子也非常多:宋代苏洵一家,近代梅兰芳一家就是真实的例子。而常见的情况又往往是自己的梦和孩子的兴趣、爱好、素质,特长不一致,这时候就有可能出麻烦。有些家长不考虑这些差异,常常用家长的权威一厢情愿地强迫孩子服从自己。扼杀孩子别的正常的兴趣特长。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费时费力又费钱,得不偿失。像强迫孩子练钢琴、学绘画等,结果是扼杀了孩子的正常爱好,扭曲了孩子的心理,使孩子对家长产生了仇恨,造成了多少悲剧(不是有孩子为了不练琴而把自己的双手弄残的先例吗?)。所以家长在有美丽梦想的情况下,要有一双慧眼,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服从真理,因材施教。
二、舍弃溺爱,磨练意志
古往今来凡是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做出突出成就的人都是有坚强意志力的人。所有大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之所以取得非凡的成就,无一不是在顽强意志的支配下,拼搏奋斗的结果。对当今的孩子来说,从小在蜜罐子里长大,缺少的就是顽强的意志力,怕吃苦。“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字眼是太陌生了。这是现代独生子女的通病。所以从小磨练孩子的意志很必要。怎么磨练?无非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坚持,坚持,再坚持。首先要利用榜样激励法,让学生明白意志可以弥补智力乃至身体上的缺陷。达尔文,爱迪生,爱因斯坦小时候都曾被人认为是笨孩子,但他们有远远超过别的儿童的意志力,做事持之以恒,钻研某一问题通宵达旦,对要研究的事物能人迷的精神。美国作家海伦凯勒自幼两耳失聪、双目失明,却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作家之一。“勤能补拙”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其次,引导孩子不要相信那些片面的宣传:什么学习生活要轻松、快乐、在玩中成长等等。这种宣传不是别有用心的话,至少是片面的。它并不针对普通人,谁信了,谁就受骗、吃亏,白白辜负了少年时光。应了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三,家长要创设磨练孩子意志的活动,吃一些必要的苦。如坚持晨跑。坚持学有一技之长等等。家长还要辅导孩子制订学习、锻炼、生活的计划。意志薄弱的人一般缺少计划性,每天得过且过。意志坚强的人都习惯于给自己制订计划。说了算,订了干,只要说到就要做到,力求养成习惯。孩子毕竟是孩子,自觉性不比大人。所以要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大人首先得做好磨练自己的意志的思想准备。许多孩子在学一技之长时都会知难而退,多半取决于家长是否能坚持。
第四,家长要有“舍得”心理。现在的独生子女,他们拈轻怕重、娇气等毛病,其实都是家长惯出来的。往往是孩子未喊累,家长已先舍不得;孩子尚未吃苦,家长已先心疼的恨不得自己替受,如要“头悬梁、锥刺骨”那更是万万不可。所以如果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做家长的就要先放下“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宠爱心理,放手让孩子去拼搏摔打。
三、准确赞赏,培养自信
中国的父母好像不约而同的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像不好意思谈论自己的优点一样,也很少肯定和赞扬孩子的优点。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上。喜欢用孩子的缺点去比其他孩子的优点,孩子在整日无休止的抱怨和批评中丧失了自尊和自信,形成了“我什么都不行”的自我表现认定。从而他们用少动手、少说话、少参与来避免暴露自己的短处,从而保护自己,日久就形成了内向、自卑、懦弱、主动性差、社会活动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消极的自我表现意识,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在其原本具有的一些优点逐渐缩小时,缺点则变得越来越多,这样的家庭教育绝不会是成功的。所以我们呼唤“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家长应唱一首“我能行”之歌,赏识孩子,培养自信,让孩子无论在学校,家里都欣赏自己,能自信地说“我能行!”而一个知识贫乏、技能低下的孩子在人群中必然被“小看”,导致自尊心受损,自信心丧失。孩子处于这样的境地不依靠外力将难以自然地发展,如此心境的孩子是无法自立的。因此,父母要使孩子获得同龄人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使孩子与人交往不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家长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科目进行重点辅导,使孩子在这些方面钻得深些,学得广些,成为这些科目的佼佼者,以此使孩子体验荣誉,增强自信。家长要努力创设机会让孩子拥有自以为了不起的拿手本事,让他得到更多的赞赏。
从家有女儿之日起,我的信念至今未改:只有严格管教孩子,才是真爱孩子。到美国去的很多人都发现,美国人生下来就和心理学家打交道,因为教育孩子必须要学习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要得到心理学家的指导。所以,做合格的父母必须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孩子的教育从出生时开始,但教育绝不是盲目的。所以我们应该大声疾呼:请正确的管教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