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冶炼白烟尘硫酸化焙烧法脱砷

来源 :矿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ws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云锡铜业高砷、高锡、低铜白烟尘,开展硫酸化焙烧选择性脱砷研究,考察了活性炭配比、浓硫酸配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砷、锡、铅、锌、铋、铜挥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3 h、活性炭加入量占比5%、硫酸加入量占比30%的较优条件下,白烟尘砷挥发率为94.28%,锡、铅、锌、铋、铜挥发率分别为2.34%、3.71%、2.96%、1.43%、1.64%.硫酸化焙烧可实现铜冶炼白烟尘中砷的选择性挥发,使白烟尘中的砷形成开路,为后续有价金属的分别回收创造有利条件.
其他文献
以成分为Nd28.5 Fe69.9 B1.0 Ga0.3 Nb0.3的钕铁硼合金锭为原料,采用氢化—歧化—脱氢—再复合(HDDR)工艺制备各向异性钕铁硼磁粉.重点研究了HDDR工艺过程中钙添加量对磁粉氧含量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原有HDDR工艺参数的基础上,添加少量金属钙即可显著降低磁粉的氧化程度,大幅提高磁粉的磁性能.钙添加量小于0.1%时,磁粉的氧含量仍然较高而导致内禀矫顽力Hcj和最大磁能积(BH)max低劣;钙添加量大于0.3%时,磁粉中残留的非磁性相过多以及颗粒团聚加重会导致磁性能指
某石英脉型金矿原矿金品位为7.62 g/t,通过重选+浮选的联合选矿工艺选别后,其尾矿金品位为0.75 g/t,总回收率在90.50%左右.为进一步研究尾矿中金的可回收价值,查明影响金在选别过程中流失的矿物学因素,采用工艺矿物学自动分析仪(BPMA)、附带能谱分析仪的扫描电电子显微镜(SEM-EDS)、X射线衍射(XRD)分析等手段对尾矿开展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尾矿中的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偶见银金矿;金矿物主要以与脉石裸露连生的形式存在,其次以包裹金形式嵌布于脉石矿物中,有少量为单体,少量以次显微金
采用我国西北某地浸采铀退役采区的砂岩铀矿制作具有不同氧化还原电位的铀矿土柱,并进行室内土柱入渗模拟试验,测定了土柱流出液中铀和铁的浓度、Eh值、pH值和Ec值,以及试验结束后在不同土柱深度处铀的含量和赋存形态,并采用电镜扫描图和红外光谱曲线对试验前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 表明:氧化性铀矿样中铀的迁移速度>原始铀矿样中铀的迁移速度>还原性铀矿样中铀的迁移速度;在原始条件和还原条件下铀的形态主要为残渣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其残渣态占比分别为48%~58%和46%~64%,碳酸盐结合态占比分别为27%~49%
针对难于分离的含油污泥物料,提出使用擦洗剥离技术进行含油污泥分离处理,并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的擦洗试验参数条件为:擦洗矿浆浓度70%、擦洗介质与物料的比例1:1、搅拌线速度5.3 m/s、搅拌时间10 min、不加温、双层搅拌擦洗时的擦洗效果最佳.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擦洗剥离技术处理后的污泥含油率可降低到0.51%,达到含油污泥的处理标准,用擦洗剥离技术处理含油污泥具有高的可行性,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设计依据.
为研究煤经过热处理后孔隙结构的变化,通过低场核磁共振(NMR)技术,获得不同温度处理的煤岩横向弛豫时间,根据不同横向弛豫时间的信号强度分析了不同孔径的孔隙含量,进而得出孔隙特征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体视镜获得表面的微观照片,以Matlab数字图像处理法辅助观察煤岩表面变化过程与加热后的现象.对核磁数据进行了分形分析,获得各孔径区间的分形维数Dx与整体分形维数DNMR.结果 表明:微孔对DNMR的影响最大,呈正比关系,而与温度、总孔隙度相关性不大.
煤对氧气的物理吸附是煤炭自燃的过程之一.在假设无化学吸附的基础上,运用Grand canonical Monte Carlo(GCMC)对煤物理吸附氧气机制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首先,测定了赤峰褐煤的表面分子结构参数,并构建了煤表面大分子模型(CMM);其次,优化CMM并添加了周期性边界条件;然后,模拟了煤分子周期性边界条件单元(CBu)对氧气的宏观吸附行为;最后分析了氧气分子和煤中各官能团的径向分布函数(RDF).结果 表明,环境温度对氧气在煤分子上的吸附量和产生的吸附热起负相关作用;煤分子主要通过范德华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BIM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道路桥梁的建设当中,试验检测作为保证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重要内容,其技术的提高将进一步保证道路桥梁工程的安全性.目前,道路桥梁试验检测技术也由传统的具有破坏性的检测向无损检测发展,不仅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还能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文章将重点分析当前在检测技术当中主要用到的桥梁检测技术,以供参考.
为了开展煤炭地下气化三维相似模拟模型试验,对覆岩相似材料热损伤特性开展试验研究.对覆岩相似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处理,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分析其力学性能及热损伤特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加热后各试件的直径稍微增大,高度有增有减,质量和密度降低;高温处理后的试件其应力-应变曲线通常经历孔隙压实、弹性变形、断裂和破坏4个阶段;试件的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试件经过600℃处理后,粗砂岩相似试件的抗压强度从1.61 MPa降低到0.622 MPa,降低61.38%,弹性模量从0.29 GPa降至0.12
以大红山铜矿深部高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场顶部切顶凿岩硐室稳定性为研究对象,采用矿柱面积载荷理论初步确定了硐室、条柱的合理结构尺寸,并利用FLAC3D对设计的结构参数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切顶凿岩硐室宽度3.5 m条件下,条柱的宽度应设计为4.5m;同时切割槽、切顶联道的布置方式对凿岩硐室稳定性影响较大,建议将切割槽布置在矿房长度方向的端部,将切顶联道布置在矿房宽度方向的端部.按研究成果设计的大红山铜矿深部采场切顶凿岩硐室在服务矿房回采过程中,可满足安全作业的要求.
以永平铜矿露天采场边坡及露天-地下联合开采隔离层为研究对象,采用CAD-Rhino-Flac3D软件耦合建模的手段,对坑底矿体开采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基于数值模拟及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综合分析了-38~-50 m矿体开采对边坡及隔离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矿体开采会降低边坡安全系数,使边坡处于欠稳状态;随着-38~-50m矿体的开采,隔离层的塑性区面积逐渐增大超过屈服极限,应力、位移数值增大,且边坡与隔离层表面出现拉应力.综合考虑,认为该部分矿体开采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建议保留-38~-50 m标高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