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从强化非智力因素入手。一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调整心理目标。二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奠定心理基础。三是调动学生写作情感,满足心理需要。四是磨砺学生写作意志,调动心理潜能。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作文是凭借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智力活动,它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技能。写作过程是一个以言语为凭借、以思维为核心的多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其个体的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决定着写作活动的成效。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从强化非智力因素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动机,浓厚的写作兴趣,热烈的写作情感,坚强的写作意志,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潜能,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 激发写作动机,调整心理目标
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积极性的内部驱动力,缺少这种内驱力,学生就会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缺乏浓厚的兴趣和足够的注意,只有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才能通过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使活动的方向始终符合已定的目标。明确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使学生把写作教学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学习需要,使之成为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1)合理运用奖惩,激活写作动机。心理实验结果表明,奖励或表扬对于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最大,而且有长期效应;批评或惩罚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有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合理地运用奖励和惩罚,尤其是多用奖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作文评改中,教师要多用激励机制,通过分数、评语以及课堂评讲,给学生以及时的反馈和激励性评价。奖励和表扬应重点放在学生的努力上,而不是放在学生已有的能力上。应看他们是否尽了力,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特别是对写作基础较差的或自卑感强的学生,更应看到他们的进步,通过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积极诱发他们的写作动机。
(2)引导树立目标,强化写作动机。学习目标与学生的认知倾向是紧密相关的,当学生认识到写作对个人素质的提高以及对将来从事的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时,其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提高,写作的动机才会持久。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不是要当一名作家,文章写得好与不好关系不大,在这种消极心理的暗示之下,自然就缺少写作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对学生讲明,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来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现在学习写作正是为将来工作打基础。目标明确了,写作动机自然也就强了。
(3)加强归因指导,调节写作动机。归因是指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产生心理障碍,如果不能正确分析、认识,也可导致学习动机减弱。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为三个维度和四个因素,即控制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性维度和能力因素、努力因素、难度因素、运气因素。如果学生将写作水平归于难度这种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他们就会感到气馁,失去信心,动机强度就会削弱;如果将写作水平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他们就会继续努力。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朝着有利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的方面进行归因,对他们的努力给予反馈,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从而不断强化写作的动机。
2 培养写作兴趣,奠定心理基础
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对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起着辅助作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成功的开始,有了愉快的情绪体验,才能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而“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乌申斯基语)。所以说,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我认为,对语文教师而言,以下三点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方面显得更为重要。
(1)榜样诱趣。教师自己对写作要有兴趣,教师对写作的态度必然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要常练笔,多投稿,如果自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那么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推介班上写作尖子的佳作,或在班上公开诵读,或在橱窗中展览,或者编辑出版专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写作尖子生精神的奖励,往往能使其他人產生羡慕心理,从而诱发写作的兴趣。
(2)迁移引趣。许多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但是他们对阅读中外名著、佳作美文十分感兴趣。在写作训练中,只要教师调控得当,合理引导,就可以使学生把阅读的兴趣迁移到写作上来。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魏巍的《我的教师》,学生读了很受感动,主要是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如果教师把课文中所写的父亲、教师的形象和学生生活情境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动笔写写自己父母、教师,学生一定会产生类似联想,进入写作情境,感到有话可说,就能将原有的生活积累和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吐出来。这样经常性有意识地引导迁移,学生写作兴趣定会大增。
(3)成功激趣。从学生心理发展来看,他们正处在成长过程中,很注意所在的群体对自己的评价,乐于看到自己的进步。因此,在作文评改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好的作文固然要表扬,水平一般的作文,如果其中有一两处“闪光点”的话,也要加以肯定,即使较差的作文,如果比以前稍有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更要及时给予鼓励,要让学生通过努力,不断发现新的“自我”,在心理上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积极评价能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可以使学生感自己的劳动成果爱到了别人的尊重,当他们在写作上有了成功的体验时,心理上就会产生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成就动机,唤起更大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写作当中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和学习的成功吧,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吧——这是教育的首要的金科玉律。”
3 调动写作情感,满足心理需要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如果个体的需要不断地趋于满足,则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体验。丰富的、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个体认知的发展,强化学习动机,写作其实就是一种情感性非常强的创造活动。在写作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1)创设写作情境,以境生情。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创设具体可感的写作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激起心中情感的波澜,产生一吐为快的愿望。这种情境既可以是让学生直接体验的实物情境、语言情境,也可以是让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记忆情境、想象情境。
(2)尊重学生主体,以情动情。情感具有感染性,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使他人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出现感情共鸣。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催化剂,能起到熏陶、感染、诱发、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表达某种感情,教师不能无动于衷;让学生表达某种观点,教师不能含而糊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视学生丰富的情感基础,平等地和学生交流情感,沟通观点,用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去调动学生心理,打动学生心灵,这样他们就会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3)提高学生认识,以理育情。情感总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对同一事物的态度也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情感。正确的积极的认识,会产生正面的情感;错误的消极的认识,会产生负面的情感。同样,认识的改变必然会引起情感的迁移变化,知情之间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因此,要学生描摹一种事物,必须让学生对该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要学生描绘一个人物,学生对这个人物一定要有深入的了解;要学生阐发一个观点,学生必须要有深刻的体会……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产生真情实感,达到愤悱的境界。
4 磨砺写作意志,调动心理潜能
写作心理障碍的成因除了缺少动机、兴趣、情感外,更为重要的是缺乏坚强的意志力。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半成熟期,自控力、自制力尚不够坚强,特别是当他们把写作成败归因于难度、能力等稳定不变的、不可控制的因素时,在写作训练中往往就会畏而却步,缺乏毅力。意志是人们为达到预定目的,自觉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的心理特征,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具有指向作用和动力作用,它既可以调节人的外部行为,也可以调节人的心理功能。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意志活动的过程及其心理特点,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决心、信心、恒心是意志培养形成过程中的三個层次:(1)下定决心是前提。意志是以明确的目的为先导的,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产生行为的动力,才能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才能增强写好作文的决心。因此,教师应当科学安排练习顺序,引导学生设定力所能及的目标,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来增强决心。(2)树立信心是动力。自信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自信心是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意志力的一种内在力量,它使人面对困难毫不退缩,面对失败毫不气馁。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确立信心。如前文提到的奖励和表扬就是一个重要的激励手段,对学生写作上的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要予以及时肯定,让学生产生成功感,成功教育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良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长善救失,扬长避短,这是促进自信心树立的重要因素。(3)培养恒心是关键。写作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活动,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干扰,这种干扰既有内部的,也有来自外界的,因此,培养写作的恒心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坚持写日记是培养写作恒心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也是锻炼意志的持久性和学生自制力的好方法,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能力水平,相机选择。
在写作训练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性格、气质等,但最关键的还是动机、兴趣和意志。只要从这些方面对学生合理地加以引导,再加上科学的作法指导,学生一定会乐于并且善于在写作的天地中驰骋。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燕国材.非智力因素的理论、实证与实践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作文是凭借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智力活动,它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技能。写作过程是一个以言语为凭借、以思维为核心的多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其个体的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决定着写作活动的成效。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从强化非智力因素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动机,浓厚的写作兴趣,热烈的写作情感,坚强的写作意志,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潜能,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 激发写作动机,调整心理目标
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积极性的内部驱动力,缺少这种内驱力,学生就会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缺乏浓厚的兴趣和足够的注意,只有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才能通过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使活动的方向始终符合已定的目标。明确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使学生把写作教学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学习需要,使之成为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1)合理运用奖惩,激活写作动机。心理实验结果表明,奖励或表扬对于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最大,而且有长期效应;批评或惩罚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有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合理地运用奖励和惩罚,尤其是多用奖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作文评改中,教师要多用激励机制,通过分数、评语以及课堂评讲,给学生以及时的反馈和激励性评价。奖励和表扬应重点放在学生的努力上,而不是放在学生已有的能力上。应看他们是否尽了力,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特别是对写作基础较差的或自卑感强的学生,更应看到他们的进步,通过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积极诱发他们的写作动机。
(2)引导树立目标,强化写作动机。学习目标与学生的认知倾向是紧密相关的,当学生认识到写作对个人素质的提高以及对将来从事的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时,其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提高,写作的动机才会持久。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不是要当一名作家,文章写得好与不好关系不大,在这种消极心理的暗示之下,自然就缺少写作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对学生讲明,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来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现在学习写作正是为将来工作打基础。目标明确了,写作动机自然也就强了。
(3)加强归因指导,调节写作动机。归因是指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产生心理障碍,如果不能正确分析、认识,也可导致学习动机减弱。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为三个维度和四个因素,即控制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性维度和能力因素、努力因素、难度因素、运气因素。如果学生将写作水平归于难度这种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他们就会感到气馁,失去信心,动机强度就会削弱;如果将写作水平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他们就会继续努力。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朝着有利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的方面进行归因,对他们的努力给予反馈,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从而不断强化写作的动机。
2 培养写作兴趣,奠定心理基础
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对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起着辅助作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成功的开始,有了愉快的情绪体验,才能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而“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乌申斯基语)。所以说,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我认为,对语文教师而言,以下三点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方面显得更为重要。
(1)榜样诱趣。教师自己对写作要有兴趣,教师对写作的态度必然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要常练笔,多投稿,如果自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那么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推介班上写作尖子的佳作,或在班上公开诵读,或在橱窗中展览,或者编辑出版专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写作尖子生精神的奖励,往往能使其他人產生羡慕心理,从而诱发写作的兴趣。
(2)迁移引趣。许多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但是他们对阅读中外名著、佳作美文十分感兴趣。在写作训练中,只要教师调控得当,合理引导,就可以使学生把阅读的兴趣迁移到写作上来。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魏巍的《我的教师》,学生读了很受感动,主要是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如果教师把课文中所写的父亲、教师的形象和学生生活情境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动笔写写自己父母、教师,学生一定会产生类似联想,进入写作情境,感到有话可说,就能将原有的生活积累和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吐出来。这样经常性有意识地引导迁移,学生写作兴趣定会大增。
(3)成功激趣。从学生心理发展来看,他们正处在成长过程中,很注意所在的群体对自己的评价,乐于看到自己的进步。因此,在作文评改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好的作文固然要表扬,水平一般的作文,如果其中有一两处“闪光点”的话,也要加以肯定,即使较差的作文,如果比以前稍有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更要及时给予鼓励,要让学生通过努力,不断发现新的“自我”,在心理上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积极评价能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可以使学生感自己的劳动成果爱到了别人的尊重,当他们在写作上有了成功的体验时,心理上就会产生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成就动机,唤起更大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写作当中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和学习的成功吧,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吧——这是教育的首要的金科玉律。”
3 调动写作情感,满足心理需要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如果个体的需要不断地趋于满足,则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体验。丰富的、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个体认知的发展,强化学习动机,写作其实就是一种情感性非常强的创造活动。在写作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1)创设写作情境,以境生情。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创设具体可感的写作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激起心中情感的波澜,产生一吐为快的愿望。这种情境既可以是让学生直接体验的实物情境、语言情境,也可以是让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记忆情境、想象情境。
(2)尊重学生主体,以情动情。情感具有感染性,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使他人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出现感情共鸣。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催化剂,能起到熏陶、感染、诱发、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表达某种感情,教师不能无动于衷;让学生表达某种观点,教师不能含而糊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视学生丰富的情感基础,平等地和学生交流情感,沟通观点,用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去调动学生心理,打动学生心灵,这样他们就会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3)提高学生认识,以理育情。情感总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对同一事物的态度也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情感。正确的积极的认识,会产生正面的情感;错误的消极的认识,会产生负面的情感。同样,认识的改变必然会引起情感的迁移变化,知情之间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因此,要学生描摹一种事物,必须让学生对该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要学生描绘一个人物,学生对这个人物一定要有深入的了解;要学生阐发一个观点,学生必须要有深刻的体会……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产生真情实感,达到愤悱的境界。
4 磨砺写作意志,调动心理潜能
写作心理障碍的成因除了缺少动机、兴趣、情感外,更为重要的是缺乏坚强的意志力。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半成熟期,自控力、自制力尚不够坚强,特别是当他们把写作成败归因于难度、能力等稳定不变的、不可控制的因素时,在写作训练中往往就会畏而却步,缺乏毅力。意志是人们为达到预定目的,自觉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的心理特征,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具有指向作用和动力作用,它既可以调节人的外部行为,也可以调节人的心理功能。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意志活动的过程及其心理特点,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决心、信心、恒心是意志培养形成过程中的三個层次:(1)下定决心是前提。意志是以明确的目的为先导的,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产生行为的动力,才能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才能增强写好作文的决心。因此,教师应当科学安排练习顺序,引导学生设定力所能及的目标,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来增强决心。(2)树立信心是动力。自信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自信心是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意志力的一种内在力量,它使人面对困难毫不退缩,面对失败毫不气馁。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确立信心。如前文提到的奖励和表扬就是一个重要的激励手段,对学生写作上的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要予以及时肯定,让学生产生成功感,成功教育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良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长善救失,扬长避短,这是促进自信心树立的重要因素。(3)培养恒心是关键。写作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活动,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干扰,这种干扰既有内部的,也有来自外界的,因此,培养写作的恒心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坚持写日记是培养写作恒心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也是锻炼意志的持久性和学生自制力的好方法,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能力水平,相机选择。
在写作训练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性格、气质等,但最关键的还是动机、兴趣和意志。只要从这些方面对学生合理地加以引导,再加上科学的作法指导,学生一定会乐于并且善于在写作的天地中驰骋。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燕国材.非智力因素的理论、实证与实践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