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16岁.以"身高发育迟缓4年"为主诉入院.身材矮小、肥胖、继发性闭经(12岁月经初潮,闭经1年).其家族成员身高均>155cm.查体:身高140 cm,体质量60kg,BMI指数30.61.内分泌检查示:FT3 0.37 pmol/L(1.50 ~4.10 pmol/L),FT41.65 pmol/L(8.30~29.60 pmol/L),TSH>150 mU/L (20~100 mU/L
【机 构】
:
350005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350005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350005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16岁.以"身高发育迟缓4年"为主诉入院.身材矮小、肥胖、继发性闭经(12岁月经初潮,闭经1年).其家族成员身高均>155cm.查体:身高140 cm,体质量60kg,BMI指数30.61.内分泌检查示:FT3 0.37 pmol/L(1.50 ~4.10 pmol/L),FT41.65 pmol/L(8.30~29.60 pmol/L),TSH>150 mU/L (20~100 mU/L),血清Cor、GH、ACTH、FSH、PRL、E2、睾酮正常.TPOAb >600 U/ml,TGAb 718 U/ml.颅脑MRI示(图1a):垂体大腺瘤,大小约1.2 cm×1.3 cm×1.9 cm。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ICA)动脉瘤在3D-DSA中的三维构型特点,探讨其指导临床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77例ICA动脉瘤患者3D-DSA的影像资料,对77例107个动脉瘤应用Syngo Inspace软件任务卡进行重建成像,显示其三维容积及三维形态结构,研究动脉瘤形态与ICA及其分支动脉开口的结构关系.结果 按ICA Bouthillier分段,动脉瘤在C4~C5段4个,C6~C7段(床突上段)
室管膜囊肿又称神经上皮囊肿,多发生在脑室系统,以第三脑室居多,发生在脑室外如脑实质内及蛛网膜下腔者少见,国内有少量报道[1],但一般为单发.我们曾经诊治1例颅内多发脑室外室管膜囊肿患者,且病情反复发作,治疗困难,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目的 研究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MRI及CT确诊的31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3D打印技术建立颅颈交界区个体化3D打印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模拟置钉及内固定手术,获得个体化置钉数据,再进一步术中辅助真实手术,采取一期后路减压及内固定治疗.结果 25例建立了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术中置钉进行内固定手术,全部置钉成功.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由于疼痛剧烈且顽固,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临床上常见的医学顽症,较多学者认为该病发生与三叉神经后根进桥脑段(rootentryzone,REZ)受血管搏动性压迫有关。
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IAC)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良性病变,多为蛛网膜胚胎期发育异常导致蛛网膜内类脑脊液的囊性包裹,少数与后天因素如颅脑创伤和炎性反应有关[1].戊二酸血症Ⅰ型(glutaric acidemia type Ⅰ,GA-Ⅰ)是一种因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yl-CoA dehydrogenase,GCDH)缺乏导致的有机酸代谢性疾
鞍区位于颅底的中央,结构复杂,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好发部位.该部位的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大,且周围有许多复杂重要结构,如果误伤颈内动脉、视神经、下丘脑或脑干等,均会引起不良后果.本实验在成人尸头标本上,利用手术显微镜通过不同视角对鞍区的血管、神经及其他重要结构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和测量,旨在为鞍区显微手术提供详尽的解剖学依据。
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垂体腺瘤合并动脉瘤的病例,有研究认为其动脉瘤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也有研究认为这仅仅是偶然现象[1-2].随着影像学等诊断技术的进步,该疾病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治疗策略等尚不清楚.本文报道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垂体腺瘤合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并复习文献探讨该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策略。
神经外科术后感染可由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引起;可表现为脑膜炎甚至脑室炎、脑炎,病情变化迅速,严重者可引起死亡[1].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是非常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本文报道1例开颅术后感染VRE导致脑室炎,经利奈唑胺(LZD)治疗后痊愈。
患者女,56岁.因"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6h",于2011年4月11日入院.查体:血压170/110 mm Hg,神经系统检查除脑膜刺激征阳性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鞍上池、前纵裂池、侧裂池、环池、四叠体池见条索状高密度影,第四脑室亦见少量点状高密度影,双侧基本对称。
目的 研究大型垂体腺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和策略.方法 回顾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垂体腺瘤病例,对56例直径超过3cm的垂体腺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及显微操作技术、辅助放疗和药物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经鼻蝶窦入路40例,经颅入路16例.肿瘤全切27例,次全切25例,部分切除4例.随访获得全切患者仅2例,2年后复发.未能全切除的29例患者中,动态观察无明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