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课程的“适性”管理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canyu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性”教育就是根据学习者个性、人格、兴趣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即因材施教。“适性”是东莞市第一中学“幸福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和实践观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学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学校教育有两大基本属性:一是社会属性——立德树人,培养社会劳动者和文明创造者;二是个体属性——成人幸福,引领生命成长,追求生命和谐。这两个属性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既不能夸大社会属性,忽视个人幸福诉求;也不能夸大个体属性,借反对“应试教育”而否定整个社会教育。

二、问题的解决:5H幸福课程的“适性”建构


  培养“幸福人”,涉及众多教育因素:教师(教育者)、学生(学习者),教材(知识载体)、环境(政策、文化和制度)等等。传统教育执着于以某个或某几个因素为“中心”,类似“盲人摸象”,造成教育功能的割裂、异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结束了这种各执一端的混乱局面。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5H幸福课程”体系
  根据素养目标需求,我们将办学目标厘定为“办一所让人幸福成长的学校”,并建构以“幸福人”为中心的“5H幸福课程”体系。
  “5H”是指生命健美教育(Health)、博雅智慧教育(Head)、劳动技能教育(Hand)、心灵道德教育(Heart)、社会协作教育(Help)五个维度,是基于高中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教育,是全情体验教育、全程体验教育、全面体验教育和全员体验教育。
  “5H幸福课程”建构遵循三大原则:
  1. 基于“人本”的幸福成长原则。“以人为本”就是营造一种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教育生态,在其中成就一个有独立人格、自尊、自立、自强的大写幸福人。
  2. 基于学习者差异性的“适性”原则。课程建构要在掌握和适应群体普遍特征的基础上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如生理、智力、情绪、人格等,并采用适切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3. 基于学习者的“自主”管理原则。“自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激励学生兑现自我天赋,实现自发进步;二是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施展所长。
  (二)“5H幸福课程”的“适性”管理模型
  我们从学校定位、师资实际和生源特点出发,突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构建层次清晰、递进有序、开放有致的学校课程体系。
  1. 德育模块及管理架构(见表一)。

  2. 核心学科课程群。“幸福教育”的课程内容建构以核心素养为基石,保证“德育有体验、课程有选择、课堂有思考、课外有拓展”,把课堂还给学生(见下页表二)。

  3. 开放式、适性化的拓展、创新课程模块。“幸福教育”的达成依赖个性发展,在“5H幸福课程”体系建构中,开放式、适性化的拓展、创新课程是重要研究和探究领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我们进行横向拓展与纵深发掘,开发开设选修课程与特色课程群,将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有机融合,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东莞市第一中学从2018年9月开始,为高一年级将近1000名学生安排每周两节的校本选修课程,实行“40选2”全走班教学。学校还总结了校本选修课程实施选课制和走班制教学管理经验,编制《东莞市第一中学“走班”教学选课指导手册》。
  此外,我们将创新课程作为常规课程,列入学校高一课程计划,形成“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创新制造”三维一体的创新教育模式,建设STEAM教学中心、三个创客空间、若干个创新课程教室。高一校本課程《无碳小车》《纸承重力》《趣味创意与设计》吸引了一大批学生。

三、幸福课程“适性”管理成效和问题反思


  “5H幸福课程”体系是高中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教育,是全情体验教育、全程体验教育、全面体验教育、全员体验教育,让学校焕发了现代活力。学校课程开发逐渐呈现三个“高”“度”特征:教师热情高、课程水平高、课堂效率高;有深度、广度、专业度。目前,学校已经开设70多种线上和线下“幸福”校本课程,通过这些个性化课程,学生不仅拓展了视野与知识,还激发了兴趣,提高了学习幸福指数。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学校创客工作室成立不到一年,在国际、全国和省市中获奖的学生就达100多人次,优异的成绩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加入创客队伍;学校还在2018年被评为市创客教育实验学校、市首批“品牌学校”培养对象,并入围“全国幸福教育联盟”。在“幸福课程”的引领下,学校2018年的高考成绩再次取得新的突破,不论尖子生、高分优先投档线上线率,还是本科线上线率都实现了高位增长,全面提升。更令人振奋的是,学校有一大批教师快速成长为课程开发能手、课程研究和教学骨干,他们扎根于课堂、班级、学生中,积极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不断进行经验反思,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当然,在探索“幸福教育”的道路上,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如源于教育评价的“绩效压力”的“不幸福感”仍然普遍存在;随“绩效”评价而来的强制规定导致了教育对“人”的天性的压制;升学竞争下个性学习与学业发展不均衡而导致的厌学情绪仍很严重,被动学习现象也没有消失;部分教师的“幸福”情怀还有待提升,等等。这些问题不是绊脚石,而是我们前进的警示灯,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奋进。
其他文献
什么是 “和美语文”? 其倡导者盛新凤老师认为: “和美语文” 是 “以两极融通之和, 求雅俗共赏之美”, 主要通过构建 “亦雅亦俗” “雅而俗” 两种和美语文阅读教学范式,
期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作教学,本应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过程——学生由生活获得素材,并将素材生成文字,转化到习作中,使一篇习作浑然天成。然而,在升学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不经意间陷入了写作的机械性泥沼中,如生搬硬套地将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生活经历”写进习作里,或在一派“好词好句”的粉饰下,丝毫捕捉不到真情实感。该如何避免学生在习作中的“情感缺失”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
期刊
2019年高考数学Ⅰ卷保持了全国数学高考命制的优良传统: 主干知识、重点方法重点考查, 不出“偏、 繁、 怪”的试题; 同时, 还体现了新课改的新方向, 高考数学试题的命制从
期刊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必备品格,包括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其二是关键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现今的英语课堂仍较普遍存在以下英语学习状态:机械地进行单词及句型训练;课堂问答简单化,缺乏思考空间;阅读教学任务浅显枯燥;交流对话过于形式化,偏离实际生活;团队合作流于形式。为了改变现状,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我校课题组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为切入点,尝试探索BYOD学习环境下的小学英语
期刊
运用一项新的磁场处理种子技术,只需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几分钟的处理,即可使作物增产20%左右。近日,此项技术已通过山西省科委鉴定,磁场处理种子机获得国家专利。机电部第三十三研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从情感上打开通道,让学生在心理上对生活的城市有亲近感和认同感,在行动上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开发的德育校本课程《我是深圳人》,激发青少年了解深圳、扎根深圳、建设深圳、报效祖国的热情,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课程意义  (一)传承、弘扬并发展地域文化  通过对深圳的自然、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认识,引导学生用历
期刊
2018年《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尽可能地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除教材外,还应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笔者发现,高中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课外阅读资源缺乏,现有资源利用率低,学生阅读面窄;学生没有自主阅读的习惯,缺少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阅读材料,没有阅读计划,不懂阅读策略和情感策略;教师没
期刊
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科学意义属于物理学科的表层结构,物理学科的深层结构是蕴含在学科知识内容和意义之中或背后的精神、价值、方法论、生活意义、文化意义。深层结构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它的渗透方式是隐性的、分散的。因此,物理教学不仅应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同时也要挖掘其育人功能,探讨指向人的思想情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让学生成为有思维深度、文化品位,兼具哲学气质的人。一、活用教材,
期刊
“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中一民间故事 ,原比喻耍手段愚弄人 ,后多比喻为反复无常。而如今有些新闻也“朝三暮四”起来。请看 :4月4日 ,沪上一家晨报头版报道“摩士达泪
为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培养国际化人才,作为佛山市第一所外国语学校,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外国语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结合外国语学校特色,融合中西文化精华,秉承“文化融合 活动育人”的办学理念,以“1 N”模式开发“五维”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一、涵义  “五維”素养教育课程,是学校基于思维素养、运动素养、品德素养、艺术素养、国际理解素养五个培养维度提炼而成的课程体系。  “1 N”模式,指课程体系的呈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