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济宁市嘉祥县黄垓乡中学 山东 嘉祥 272400)
【摘 要】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教育必将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并全面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机器人教育将成为初中生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智能型平台,并以可操作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本文强调机器人教育进入中学的价值,然后分析了机器人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并最后结合发展现状提出了机器人教育未来发展展望。
【关键词】机器人教育;中学;价值
所谓机器人教育,通常是指学习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或利用教育机器人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机器人作为教学内容进入初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目前都处于起步阶段。从各地情况来看,较多的学校只是以课外活动、各种兴趣班、培训班的形式开展机器人教学。通常的做法是由学校购买若干套机器人器材,由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或综合实践课程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机器人组装、编程的实践活动,然后参加一些相关的机器人竞赛。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地区和学校将机器人教学纳入了正规课堂教学。
在初中开展的机器人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机器人教育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者提供学习材料和建议,学生必须自己去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培养了动手能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按照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教育学院制定的培养方案,机器人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资源分配、团队合作、信息采集、系统分析、设计工程等能力。
2. 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动机 “寓教于乐”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当前教育游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一个原因。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学习成功重要因素。机器人教育可以通过比赛形式,得到周围环境的认可和赞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拼博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机器人教育中大多以小组形式开始,机器人的学习、竞赛实际上是一个团体学习的过程。它需要学习者团结协作,包容小组其他成员的缺点和不足,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其效果比普通的教育方式、方法更加有效。
4. 扩大知识面,转换思维方式 在机器人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制作机器人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可以学到模拟电路、力学等方面知识,不但对物理学科、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扩大、加深了学生科学知识;通过完成任务和模拟项目使学生在为机器人扩充接口的过程中学习有关数字电路方面的知识;通过为机器人编写程序,不但学到计算机编程语言、算法等显性知识,更有意义的是通过为机器人编写程序学到科学而高效的思维方式,逻辑判断思维、系统思维等隐性知识。
据了解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看好智能机器人教育对未来高科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他们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进行智能机器人的教育。在他们的课程中有让学生认识机器人的教学内容,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各种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的作用。例如:介绍机器人的由来,要求学生搜集各种机器人的图片、小说或录像等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关机器人的功能和局限性以及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这些内容主要穿插在科学概论、社会研究和计算机概论等课程教学中进行。
反观我国,我国的智能机器人教育刚刚起步,还希望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支持和关注,我们特别希望有识的教育决策者、教育领导者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抓住这一教育改革创新的先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实践发展,将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深知当今的教育是为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打基础的,所以人才培养的滞后性时刻提醒我们要有超前意识,特别是在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有超前意识。我们真诚的希望有识之士能与我们共同关注智能机器人教育的发展,思考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目前,初中机器人教育活动从原来仅限于在科技站、少年宫里进行,发展到学校,走进了课堂。北京市东城区已将机器人知识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内容列入课表,哈尔滨市也有了将机器人教育引入学校的设想。首都师大已开始培养专业方向为机器人教育的硕士研究生。智能机器人比赛、网络机器人大赛使初中生较早地接触到科技新知识,较早接受动手动脑方面了训练。随着初中机器人教育的实践不断开展,机器人教育条件不断成熟,我国的初中机器人教育必然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
参考文献
[1] 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上)[J].电化教育研究, 2002,(06) .
[2]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下)[J].电化教育研究, 2002,(07)
[3] 张剑平,王益.机器人教育:现状、问题与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
[4] 舒慧东.我国初中机器人教育研究评述 ,《中国教育信息化》
[5] 王益, 张剑平,美国机器人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现代教育技术》
【摘 要】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教育必将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并全面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机器人教育将成为初中生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智能型平台,并以可操作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本文强调机器人教育进入中学的价值,然后分析了机器人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并最后结合发展现状提出了机器人教育未来发展展望。
【关键词】机器人教育;中学;价值
所谓机器人教育,通常是指学习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或利用教育机器人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机器人作为教学内容进入初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目前都处于起步阶段。从各地情况来看,较多的学校只是以课外活动、各种兴趣班、培训班的形式开展机器人教学。通常的做法是由学校购买若干套机器人器材,由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或综合实践课程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机器人组装、编程的实践活动,然后参加一些相关的机器人竞赛。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地区和学校将机器人教学纳入了正规课堂教学。
在初中开展的机器人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机器人教育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者提供学习材料和建议,学生必须自己去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培养了动手能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按照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教育学院制定的培养方案,机器人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资源分配、团队合作、信息采集、系统分析、设计工程等能力。
2. 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动机 “寓教于乐”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当前教育游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一个原因。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学习成功重要因素。机器人教育可以通过比赛形式,得到周围环境的认可和赞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拼博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机器人教育中大多以小组形式开始,机器人的学习、竞赛实际上是一个团体学习的过程。它需要学习者团结协作,包容小组其他成员的缺点和不足,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其效果比普通的教育方式、方法更加有效。
4. 扩大知识面,转换思维方式 在机器人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制作机器人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可以学到模拟电路、力学等方面知识,不但对物理学科、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扩大、加深了学生科学知识;通过完成任务和模拟项目使学生在为机器人扩充接口的过程中学习有关数字电路方面的知识;通过为机器人编写程序,不但学到计算机编程语言、算法等显性知识,更有意义的是通过为机器人编写程序学到科学而高效的思维方式,逻辑判断思维、系统思维等隐性知识。
据了解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看好智能机器人教育对未来高科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他们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进行智能机器人的教育。在他们的课程中有让学生认识机器人的教学内容,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各种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的作用。例如:介绍机器人的由来,要求学生搜集各种机器人的图片、小说或录像等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关机器人的功能和局限性以及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这些内容主要穿插在科学概论、社会研究和计算机概论等课程教学中进行。
反观我国,我国的智能机器人教育刚刚起步,还希望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支持和关注,我们特别希望有识的教育决策者、教育领导者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抓住这一教育改革创新的先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实践发展,将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深知当今的教育是为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打基础的,所以人才培养的滞后性时刻提醒我们要有超前意识,特别是在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有超前意识。我们真诚的希望有识之士能与我们共同关注智能机器人教育的发展,思考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目前,初中机器人教育活动从原来仅限于在科技站、少年宫里进行,发展到学校,走进了课堂。北京市东城区已将机器人知识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内容列入课表,哈尔滨市也有了将机器人教育引入学校的设想。首都师大已开始培养专业方向为机器人教育的硕士研究生。智能机器人比赛、网络机器人大赛使初中生较早地接触到科技新知识,较早接受动手动脑方面了训练。随着初中机器人教育的实践不断开展,机器人教育条件不断成熟,我国的初中机器人教育必然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
参考文献
[1] 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上)[J].电化教育研究, 2002,(06) .
[2]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下)[J].电化教育研究, 2002,(07)
[3] 张剑平,王益.机器人教育:现状、问题与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
[4] 舒慧东.我国初中机器人教育研究评述 ,《中国教育信息化》
[5] 王益, 张剑平,美国机器人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现代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