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薄型工件加工中,经常会遇到变形的问题,对加工薄环工件产生的变形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薄环工件 变形 夹紧力 内应力
中图分类号:TH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210105-01
在生产加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薄环工件的加工,但是这些薄环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内孔椭圆变形,其变形度一般在0.02mm~0.07mm,排除机床跳动、主轴等问题,每批工件都有3~8%的产品容易产生这种情况。薄环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的原因很多,产生变形的原因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现在就薄环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工装夹具问题
在薄环工件工件加工过程中,工装夹具是产生变形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适合的工装夹具可以减少变形,一般是先车好内圆,然后采用锥度芯轴和弹性胀套再车外圆,这样可以保证不变形,且同轴度好。根据不同工件,采用适合的工装夹具是减少此类工件变形的一个较好的办法。这类型的工件不能夹外圆,应该靠端面固定,这样外圆不受力。
二、工序问题
除了选择适当的工装夹具外,薄壁工件加工尽量要减少不必要的工序,工序越多,变形越大,最好一次成型,精加工工序如果分得太细,变形就更加难以控制,如果工件能够以车削手段达到要求,就尽量不要考虑磨削加工,少一次装夹对工件变形要好控制一点。
例如,在加工环形工件时(壁厚5~6,外径200,长度15,材料青铜),先粗车内外圆(10件铸在一起),保留一个基准端面,线切割长度,长度方向则不再加工,在车床上利用工装轴向装夹,精加工内孔(0.05公差),做一个整体小锥度芯轴,加工外圆(公差0.03),这样下来即便是椭圆,在使用中也能保证足够的圆度(外圈是过盈配合)。
三、人为因素
这里的人为因素主要是指工件装夹时的用力不匀,这和夹具类型、操作者、工件毛胚的大小都有关系,由于人为因素而产生变形的根本原因是夹持力在变化,如果是手动夹紧的方式,建议采取力矩扳手来保证夹持力的稳定性。若工件为规矩回转体,则夹紧力尤为重要,因为车刀是螺旋进入工件的,切断时会有冲击。
装夹的人为因素较大,即使工装再好,装夹力引起的变形也不容忽视。在比较严格的变形控制中,装夹力的控制一般采用百分表来控制,通过夹紧过程中工件被挤压变形的位移量的大小来控制夹紧程度(这里并不是通过控制位移来控制夹紧力的大小,而是通过控制位移来控制工件变形的大小),通过百分表观察其变形量,同时注意各个点的渐进夹紧,以达到均衡受力,控制变形。在国外的图纸中,一般明确表示出安装时使用的工具和力的大小,这些都是精度的保证手段,但是国内的企业用的一班般都是凭经验与手感。
四、车床本身或者其他原因
车床主轴的回转精度也会影响到加工的精度,引起工件变形。切削过程中切削热也是控制的一个关键问题。
另外,关于薄形工件易发生变形的原因,影响因素很多,除上面说的以外,还有一个问题容易被忽略,就是材料内应力的问题。在材料的制造过程中,无论是轧制、锻造、铸造等都会造成材料内部的内应力分布不均匀,在加工时的切削力及加工后的零件形状又会造成零件新的内应力,这种内应力必须要平衡,于是薄壁零件上就表现出变形。有时,零件检验合格后,在仓库里放置一两个月后发现零件大部分已经变形甚至无法使用,这便是材料内应力引起的变形。
去除材料内应力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零件要分步加工,先粗加工,留出一定的加工余量,然后在热处理炉中放平,加热到120度左右,保温5小时,然后断电,随炉温慢慢冷却至常温。
2.再加工:如果加工时发现零件变形较大,说明零件的内应力确实比较大,应该稍稍加工,并再次留出加工余量,再次进行热处理,然后进行精加工,加工时应该尽量减少发热,这样做一般来说尺寸的稳定性就比较好。加工好的零件应该放在架子上,端面向下,同时注意零件不要码放。
3.热处理:所谓的热处理,实际上就是除应力处理,就是让零件内应力在加热时,材料热膨胀使得内应力分布比较均匀。如果采用时效去应力法(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加热保温冷却,效果也可以。
总之,薄形工件加工中容易产生变形,这是一个加工难题,但是采用适当的工装夹具,合理的工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材料内应力等手段,可以将变形减小,从而达到使用要求。
作者简介:
张秀艳,1999年6月毕业于苏州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专业,职称:工程师,现就职业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张秀梅,2002年6月毕业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现就职于石家庄市建筑设计院,工程师,职称:中级。
[关键词]薄环工件 变形 夹紧力 内应力
中图分类号:TH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210105-01
在生产加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薄环工件的加工,但是这些薄环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内孔椭圆变形,其变形度一般在0.02mm~0.07mm,排除机床跳动、主轴等问题,每批工件都有3~8%的产品容易产生这种情况。薄环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的原因很多,产生变形的原因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现在就薄环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工装夹具问题
在薄环工件工件加工过程中,工装夹具是产生变形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适合的工装夹具可以减少变形,一般是先车好内圆,然后采用锥度芯轴和弹性胀套再车外圆,这样可以保证不变形,且同轴度好。根据不同工件,采用适合的工装夹具是减少此类工件变形的一个较好的办法。这类型的工件不能夹外圆,应该靠端面固定,这样外圆不受力。
二、工序问题
除了选择适当的工装夹具外,薄壁工件加工尽量要减少不必要的工序,工序越多,变形越大,最好一次成型,精加工工序如果分得太细,变形就更加难以控制,如果工件能够以车削手段达到要求,就尽量不要考虑磨削加工,少一次装夹对工件变形要好控制一点。
例如,在加工环形工件时(壁厚5~6,外径200,长度15,材料青铜),先粗车内外圆(10件铸在一起),保留一个基准端面,线切割长度,长度方向则不再加工,在车床上利用工装轴向装夹,精加工内孔(0.05公差),做一个整体小锥度芯轴,加工外圆(公差0.03),这样下来即便是椭圆,在使用中也能保证足够的圆度(外圈是过盈配合)。
三、人为因素
这里的人为因素主要是指工件装夹时的用力不匀,这和夹具类型、操作者、工件毛胚的大小都有关系,由于人为因素而产生变形的根本原因是夹持力在变化,如果是手动夹紧的方式,建议采取力矩扳手来保证夹持力的稳定性。若工件为规矩回转体,则夹紧力尤为重要,因为车刀是螺旋进入工件的,切断时会有冲击。
装夹的人为因素较大,即使工装再好,装夹力引起的变形也不容忽视。在比较严格的变形控制中,装夹力的控制一般采用百分表来控制,通过夹紧过程中工件被挤压变形的位移量的大小来控制夹紧程度(这里并不是通过控制位移来控制夹紧力的大小,而是通过控制位移来控制工件变形的大小),通过百分表观察其变形量,同时注意各个点的渐进夹紧,以达到均衡受力,控制变形。在国外的图纸中,一般明确表示出安装时使用的工具和力的大小,这些都是精度的保证手段,但是国内的企业用的一班般都是凭经验与手感。
四、车床本身或者其他原因
车床主轴的回转精度也会影响到加工的精度,引起工件变形。切削过程中切削热也是控制的一个关键问题。
另外,关于薄形工件易发生变形的原因,影响因素很多,除上面说的以外,还有一个问题容易被忽略,就是材料内应力的问题。在材料的制造过程中,无论是轧制、锻造、铸造等都会造成材料内部的内应力分布不均匀,在加工时的切削力及加工后的零件形状又会造成零件新的内应力,这种内应力必须要平衡,于是薄壁零件上就表现出变形。有时,零件检验合格后,在仓库里放置一两个月后发现零件大部分已经变形甚至无法使用,这便是材料内应力引起的变形。
去除材料内应力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零件要分步加工,先粗加工,留出一定的加工余量,然后在热处理炉中放平,加热到120度左右,保温5小时,然后断电,随炉温慢慢冷却至常温。
2.再加工:如果加工时发现零件变形较大,说明零件的内应力确实比较大,应该稍稍加工,并再次留出加工余量,再次进行热处理,然后进行精加工,加工时应该尽量减少发热,这样做一般来说尺寸的稳定性就比较好。加工好的零件应该放在架子上,端面向下,同时注意零件不要码放。
3.热处理:所谓的热处理,实际上就是除应力处理,就是让零件内应力在加热时,材料热膨胀使得内应力分布比较均匀。如果采用时效去应力法(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加热保温冷却,效果也可以。
总之,薄形工件加工中容易产生变形,这是一个加工难题,但是采用适当的工装夹具,合理的工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材料内应力等手段,可以将变形减小,从而达到使用要求。
作者简介:
张秀艳,1999年6月毕业于苏州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专业,职称:工程师,现就职业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张秀梅,2002年6月毕业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现就职于石家庄市建筑设计院,工程师,职称:中级。